超完美杀人案:后进生成因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42:06
在农村小学,后进生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直接或间接制约着我们现实的教育教学效益。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后进生的不断增多,更使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大打折扣.为了正确的把握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我们利用的课余时间,对我校后进生的学习、生活及各自在校的表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其形成的原因及结果初步认识如下:
  后进生的形成,在农村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主要表现在:其一、古往今来,交通发达、信息流通状况与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然对子女上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意识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为后进生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二、目前,广大农村地区,靠天吃饭依然是人们生存的主要方式,重男轻女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前者,迫使学生的学习时间无法保障,后者使更多女学生主观上放松了刻苦向上的内在动力。正是由于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后进生的产生自然有了现实的温床;其三、农村小学教育硬件不如城里,师资配置更是良莠不齐,甚至严重短缺,致使许多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后进生当然会不断产生。
    据我们调查,农村后进生的形成除了上述历史原因外,更多的表现在学校教育、不良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等诸方面。而三者之中,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是后进生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1.家长外出打工,子女寄人篱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大潮的冲击,农村人也不甘寂寞,纷纷外出打工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父母外出打工,子女当然多数不能随他们到异地就读,只好寄托在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或亲友家中,而这些人对子女的监护采取的是“力道不足,任其发展”的态度。学校、教师无法和家长及时取得联系。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由于疏于管束,不仅学习成绩下降,道德品质也随之变差。
   2.教育简单粗暴,子女产生厌学。农村现在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不少,但传统的“家长式”作风并没有多少改变。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要么漠不关心,要么要求苛刻。遇到孩子学习成长中出现了某种不良倾向,往往采取“一问二骂三打”的简单做法(尤其是一些年轻父母整天坐在麻将桌前,只顾自己娱乐)。久而久之,子女对学习的恐惧心理与日俱增,心理压力过大,由怕学习继而厌学,直至逃学。不但正常的心灵受到了扭曲,而且学习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负担。
   3.过分溺爱子女,学习劲头不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农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这些子女的父母,尤其是祖父母一方面在物质上给孩子无限满足,另一方面对其品行、学业上却过分放纵,导致这些子女贪图安逸,生活上遇难则止,学习上遇惑就退,这种家庭环境下产生“差生”的可能性必然会越来越大。
   4.家庭“娱乐”无忌,影响子女身心。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都添置了电视机、录音机、VCD,有线电视接收更是遍布沟沟坎坎。按理说高尚的精神享受无可厚非,可实际上,正常的娱乐节目已无法让山区群众日愈膨胀的欲望得到满足,许多充斥着“山外来风”、“异城风情”的色性、暴力、迷信VCD光碟在满足着他们畸形心理的同时,更严重的吞噬着其子女们幼小的心灵。孩子们长期受此干扰,功课不能按时完成,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小小年纪,甚至做出违反道德的事来。这正应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这句老话。
   5.单亲家庭增多,子女身心受害。目前,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离婚率正是逐年上升。“单亲家族”增多使许多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爱,缺少家庭的温暖,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一些孩子要么学习动机不强,要么贪玩爱打架,要么逃学,甚至学会吸烟。有些孩子因为缺少关爱,对整个社会产生仇视的心理,甚至产生走上犯罪道路的念头。
    古人云:“养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这里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作用相提并论。我们认为,对于后进生的成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就当前的农村小学而言,欲使后进生尽可能减少,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后盾,社会教育是保证。只要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发挥群体作用,后进生滋生的势头才能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