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2011:【感悟文章】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8:29


当我敲下这篇随笔的标题时,竟让我有种“迂腐”的趋老之感。它既不安详,也不轻松,看来也不算逍遥。甚至会在潜意识里冒出诸如〈诗经〉、〈楚辞〉直至到陶谢李杜之类的话题。若是此时的心态,置于“静定”的一种情境的话,那么心怀间或许会弥漫起种恣意纵横、从容自若、悠游清明的“出世”况味。
尽管现今已不再启用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晦涩难解的文言文,而改用易于世情接轨的典雅秀丽的白话文。但通俗易懂的的文字组合里,却也少了许多雍荣舒徐,意味隽永的佳境。因此,这和“现实状态”显得格格不入的标题,如“世外桃源”里的“雅致人物”。不由得把思绪拽入了一种诗的境界,聚焦而成种“幽邈的遐想”状态,继而凝成似有若无的一声喟叹。喟叹,本已是复杂感念交织汇溶的极至情绪状态,况且又是源自于隔着现实尘埃的另一方天地。
然而,适应是缥缈思绪最终的姿态。不论知觉、不知觉、抵触甚至反抗,实际或者事实那具冰冷冷的框架会校正那躯血肉身的。当溯古的思潮,慢慢而又缓缓地渐息渐止时。那根善感的心弦,又温柔地抚触在了回忆的触角上。恍惚间,耳际回旋起伊浅浅淡淡的言语:说来听听,你为何取“兮”为名呢?是呵……我为什么取“兮”这个字为名呢……也许……也许只是因为“归去来兮”罢。我喃喃道。伊闻言后,善解地笑了,同时又轻轻言道:也有在风尘中崛起的一种念罢?这言语如混沌中的一缕强光,刹那刺穿了我的心底。令内心有种失重失神的慌措感。
共鸣是令人神往的。我只是不愿自己在阅读流水般妙曼的忆程时,遭受忽然惊醒的困扰和打断而已。那团眩目的感性光晕,开始被“清醒”分辩出层次来:该沉淀的沉淀,该浮起的浮起,该升华的升华,该凝固的就顺其凝固罢。至于“兮”在这里,也只是扮演了个喟叹的角色。“兮”之意不在字,而在于“兮”的本身。这就象火山喷薄后的冷却,喷薄是命定的,而“吸”出的味道是火焰、是岩浆、是硝烟还是石块,那自是不必去辩析的。重要的是在体会“吸”的过程后,在喟叹之后,在尘烟冷却后,是否还可坚持住一如既往的热忱和信念。
如果答案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又将是谁来阐诉这种坚持后所拥有的喜悦呢?此时,“兮”似乎完全拥有了沉淀和成熟的厚实特质。因为它牢牢抓住了生命历程里,表层意义之下的涵容。而剩下的声音、色泽,或者此处一个重音,彼处一个停顿在聚合之后,摇曳而出的是风霜洗砺后清淡平朴的款款恬姿。这恬姿是最说不清道不明的,是生命最终的仪态,是“入世”和“出世”的衡界。是历经苦难又从苦难中的解放,是在最暗淡无光里捕捉到的色彩,是全然抛弃人事纷争、飞短流长、功名利禄后的一身轻松两目怡然。
这便是所谓的“人生提升”的境界了罢。揉顺繁纷的脉络,登临而叹,继而俯看日常所熟悉的种种杂乱无章,于一刻间缩影成一盘了然于胸的棋的格局。这格局是一套既有社会共性又不乏我之个性的意识观,落子之处,有板有眼,有顿有挫,有标点也有章法,游刃有余地指令着行走的迹与整个实际情况润滑地协调、运作,从而产生出丰富的人生色彩,以及无数的生存规则,心安理得的同时也衍生出了有得有失的哲性产物。可以令心灵不再矛盾,不再彷徨,易于理解人,也同时被他人理解。然而达到这般自若境界的过程,却是从透视、理解、调节、隐忍等等如丝丝调味品的酸甜麻辣辛里得到的。
写到此处,”兮“依然静静地躺在风烟的深处,质地古拙泛黄,姿态依然。寂寂地在尘世里吸滤着世情的起转跌合,那低徊的兮叹是清越的,同时也是低沉的。仿佛如一阙意韵悠长的小令,在抑扬顿挫的吟诉里,把渺小如尘芥的喜怒悲欢轻轻地放手。所谓的“放手”其实也是相对的,真正“放手”在“不再放手”时,而又重新陷入困惑于一切,似乎又已真相大白后。我如是说,但随及温和成了丝自嘲的微笑,无声却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