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蜘蛛侠2刷钱:[纪念]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南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39:24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南京)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在南京市灵谷寺。于1935年落成,共建筑有公墓3座,第一公墓居中,位于无梁殿后面;第二、三公墓位于无梁殿东西两侧。三个公墓共葬入1029名国军阵亡官兵,多数是北伐和12.8淞沪会战阵亡将士。
公墓建筑有正门、牌坊、祭堂(无梁殿)、纪念馆(松风阁)、纪念塔(灵谷塔)。
牌坊建于1933年,建造在42级石阶之上,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5间,钢筋水泥结构,座基外镶花岗石,绿色琉璃瓦盖顶,饰有有水泥脊兽,斗拱三级,四角起翘,十分壮观。前后门额上镌刻有“大仁大义”、“救国救民”八个大子,左右门额上配有瓷质国民党党徽。
祭堂(无梁殿)建于1381年是灵谷寺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该建筑全部用砖瓦建筑,没有有用任何木料,所以称无梁殿。1933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修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无梁殿改为祭堂。殿内四壁嵌有110块青石碑,上面刻有33224名阵亡国军将士名录(有军籍和军衔)。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为纪念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国军将士,于1931年动工建造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三公墓,1935年11月完工,主要埋葬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国军将士,由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设计。第三公墓前原为黄埔六期戴笠墓(解放后遭破坏)。
第一、二、三公墓的地上建筑基本已经在中国历次政治磨难中被毁,目前只有荒草一地。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大门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牌坊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牌坊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无梁殿)
 
祭堂(无梁殿)内国军之灵位                                    祭堂(无梁殿)内国军灵位一侧的国父遗嘱题刻
 
祭堂(无梁殿)内国军灵位一侧的国歌题刻                           祭堂(无梁殿)内墙壁上镌刻的国军阵亡将士名录
            
祭堂(无梁殿)内墙壁上镌刻的国军阵亡将士名录                         祭堂(无梁殿)内墙壁上镌刻的国军阵亡将士名录
 
祭堂(无梁殿)内建有描写黄埔军校人物的蜡像(现代制作的)               祭堂(无梁殿)后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一公墓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一公墓墓铭(已被倭寇将刻字磨去毁坏)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三公墓
上海淞沪抗战十九路军、五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二纪念碑位于江苏省南京钟山之上,是1935年国民政府为纪念“一·二八”淞沪会战期间阵亡的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官兵修建的。 1932年1月12日,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后来第五军也从南京赶去增援,这次抗战称为“一·二八淞沪抗战”。南京的灵谷寺在抗战前曾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1933年6月2日,从上海运来一批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官兵遗体,葬入该公墓。为表示纪念“一·二八”之意,特挑选了78名十九路军阵亡将士和50名第五军阵亡将士遗骸入葬该公墓的第一公墓内,位置在无梁殿后,共计128名。并在第一公墓后的围墙处竖了两根立碑,分别是十九路军和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两段立碑在日伪时期被敌伪破坏,抗战胜利后重立。目前保存完好。1995年在这两段立碑中间竖了一块说明牌,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是民国时期的国殇墓园,于1931年至1935年间建于灵谷寺旧址上,坐落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东侧,西邻中山陵,占地约一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改为“灵谷公园”。建筑以墓门、牌坊、祭堂、第一公墓、纪念馆、纪念塔等建筑构成南北一公里长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分列第二公墓和第三公墓,葬有1029名国民革命阵亡官兵,多数是北伐及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将士。祭堂由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的建筑无梁殿改造而成。正堂中央奉有“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两边是“国父遗嘱”和“民国国歌”碑刻,四周内壁上嵌有110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面刻着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姓名、所属部队和军阶。其中1至61块石碑刻1926年至1930年北伐期间阵亡的北伐军将士名单;61至67块石碑上刻1932年淞沪会战中阵亡的第十九路军将士名单;67至110块石碑上刻1931年至1933年华北抗战中阵亡的各部将士名单,共刻有阵亡将士33224名,全文165,0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阵亡者名录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