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蝙蝠侠母亲同名:浙江经济,“奇迹”遇到麻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26:38
  浙江经济,“奇迹”遇到麻烦?作者:赵伟来源:人民网来源日期:2009-9-13      浙江经济,一个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奇迹

  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的超高速增长,可谓东亚奇迹。浙江经济无疑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区域“奇迹”。关于浙江经济奇迹,学界已有不少论说。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转型发展中的区域经济,可以称得上“奇迹”的,当首推三个方面:

  一个是“增长奇迹”。

  过去三十年浙江区域经济增速,不仅远高于全国水平,而且高于沿海绝大部分省域经济。按照有关统计数据计算,从1978年到2007年30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实际增速9.8%,江苏经济年均增速12.6%,浙江经济年均增速13.2%,高出全国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高出江苏0.4个百分点。其结果是,世纪转折前后浙江人均GDP跃入全国省域经济第一,自那以来连年保持了全国省域经济第一的位置。2008年全国人均名义GDP勉强迈过3千美金大关,浙江人均GDP率先突破6千美元。同年浙江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千元人民币,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要知道,浙江是个自然资源贫乏的省域,尤其缺乏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源,外加早期国家投资少,改革开放最初20年外资很少光顾,平心而论,达到这样的增速无疑是个奇迹!

  另一个是“富民奇迹”。

  浙江经济发展中有个重要的现象,这便是“藏富于民”,而非中国历史上和而今不少地区出现的“国(官)富民穷”现象。浙江经济增长本身靠了源自民间的创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让民间“老板”和百姓分享了增长的成果。最近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揭示,截止2005年,二、三产业形成的总资本所有权中,“个人资本”比重,全国平均为28%,江苏为27.16%,广东为27.7%, 福建为32.1%,浙江高达52.3%。这就是说,浙江二、三产业中的生产性资本,私人资本占了一半以上,而别的沿海发达省份仅占1/4到1/3,其余要么归于“公有”,要么归于外商。这也意味着,浙江省个人通过资本所有权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不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远远高于沿海几个最发达省份。其“藏富于民”特征明显。

  第三个值得称奇的,可能要属省内小区域间经济差距较小。

  我们知道,目前全国也好,一个省域经济内部也好,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经济差距的拉大。浙江也概莫能外。但无论与全国大区域间经济差距相比,还是与沿海最发达的几个省内部小区域间差距相比,浙江内部小区域之间人均国民收入差距明显要小许多。前不久我作了一个比较,比较了沿海三个最发达省域经济,即广东江苏和浙江的省内小区域经济差异,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三个省域经济内部“地级市”的人均GDP差距,江苏最大。那里最富的苏州人均GDP是最穷的地区(宿迁)的9倍。广东其次,最富的深圳人均GDP是最穷的地区(汕尾)的7.6倍。浙江最小,最富的杭州人均GDP仅为最穷地区(衢州)的3.3倍。30年间区域经济既实现了超高速增长,又达到了小区域间较为平衡的增长,这一点不可谓不是奇迹。

上述三个方面合起来看,不能说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没有奇迹。我以为对于这些“奇迹”的形成,值得经济界去研究,尤其值得决策层去研究,去关注。亚当·斯密说过:“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浙江以往三十年经济发展创造的一些“奇迹”,虽然还不能说“导致了最下层人民的普遍富裕“,但必须承认的是,比之中国大陆别的区域来,下层民众富裕的“普遍程度”要明显的多,至少可称为“较普遍的脱贫致富”。导致这种较为普遍的脱贫致富,无疑应直接归因于专业化分工的普遍发展。在制度政治层面上,是否可推出“修明”的结论,则有待进一步论证。

  浙江经济,“奇迹”遭遇麻烦?

  然而自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以来,浙江“奇迹”的“可持续性”似乎遇到了麻烦。实际上,远在金融风暴袭来之前,关于浙江经济的坏消息就不绝于媒体。先是“民营企业倒闭潮”之说。2008年初,国内媒体风传长三角企业“倒闭潮”,倒闭案例几乎全部指向浙江。时而说宁波象山大批民企倒闭,时而传嘉兴羊毛衫市场经营户纷纷倒闭。最后是说,温台地区大批民企歇业倒闭。如此等等。接着是民企融资难,大批民企陷入债务链条说。最后是民营企业“过冬说”,以及转型升级预期不理想说。如此等等。

  上述一个个“坏消息”,一再为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所否认,外加央视等国内大媒体实地调查,认为多数属于传言。本人实地调研与分析也得出结论,确有企业倒闭,但倒闭浪潮之说言过其实。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多数倒闭企业近两三年以来实际上在并未集中做主业,而多半有些“不务正业”的影子,将大量资金抽去炒房、炒股,从过热的经济泡沫中捞取收益,而非专心主业。后来遇上宏观调控,房价、股价齐降,最终归于困局。这类企业,若套用巴菲特的名言,可称作涨潮时的“裸泳者”!当退潮的时候,势必陷入尴尬境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大半年以来,浙江经济表现似乎遇到了真正的麻烦。最引人瞩目的现象是,经济增速由向来的全国前茅,掉到了全国后列,工业产值连续几个月出现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大部分月份,浙江工业产值一直在下降。这与全国工业依然增长形成鲜明对照。其中1-2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3.8%,江苏增长了8%,浙江下降了8.2%;1季度全国增长5.1%,江苏增长10.6%,浙江下降5.6%。整个上半年,全国增长7%,江苏12.3%,广东4.4%,浙江仅为0.3%!呈典型的零增长。

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后面的因素是增长动力失速。需求方面之“三驾马车”的“发力”,大多弱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很低,上半年全国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6%,东部沿海地区平均增长26.7%,江苏增长25.2%,浙江只增长了13.1%,仅及全国平均增速的1/3强,不到东部增速的一半。消费增速低于沿海几个经济大省。上半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江苏增长了17.2%,山东增长了17.9%,浙江只增长了15.9%。只是外贸降幅略低于全国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加上提高了的退税率,外贸企业利润已降到很低的位置。

  那么,浙江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后面的因素又何在呢?虽然有多种原因,但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在中央政府大规模刺激经济的财政“盘子”,即“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中,浙江获得的份额很小。四万亿实际上多半给了国企及国有机构,以民企和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不大可能获得多少资源的。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深层的问题,对浙江经济奇迹可持续性构成威胁的真正障碍,显然要复杂的多。要判断浙江经济目前和今后发展遇到的真正威胁,需要较全面地研究浙江经济以往发展路径,尤其是促成“浙江奇迹”的重要因素。而要研究浙江经济以往发展路径,就离不开对“浙江模式”及其形成机理分析。

  研究浙江“奇迹”:四个重要视点

  我以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沿海每一个省的经济发展路径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路径模式,要审视中国任何一个省的发展路径模式,须首先有一个好的视点,好的视点就是“转型与发展”视点。

  无论是全国经济总体而言,还是就各个区域来看,转型发展有多重内涵,但我以为其中四个内涵最为重要,也最值的予以关注:第一个是经济制度的转型或曰市场化 (marketization),核心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由中央计划主宰到市场力量主宰的转型;第二个是社会经济结构转换或曰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核心宗旨在于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第三个是大众生活方式的转型或曰城市化(urbanization),核心宗旨是让大多数农村居民摆脱落后封闭的农村生活方式,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带来的便利与舒适;第四个是经济活动空间的转型或曰开放化,核心目标在于将相对封闭的经济转化为开放经济。在这四重转型之外,虽然还可以列举出其他种种转型,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四重转型最为基础,所有其他社会转型包括人们的观念、文化生活乃至意识形态的转型,都受上述四重转型的左右。因此是判断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进程,预期转型前景的基本线索。也是考察一个地区最近三十年转型的几个重要线索。四重转型,总起来可称为“多重转型”(multi-fold transition)。

  我以为,要对“浙江模式”以及“浙江奇迹”的形成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预期下一步面临的问题,可以上述四个视点作为基本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