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工费包括哪些:明朝皇帝+子女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34:43

明朝皇帝+子女资料

亚洲王室世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明朝公主皇子的名字
  
要具体点的。

提问者: chahuaxiang - 一级最佳答案
太祖 42个子女 
二十六子 十六女

太子 朱标*兴宗 高皇后出 
秦王 朱樉 高皇后出 
晋王 朱棡 高皇后出 
燕王 朱棣*成祖 高皇后出 
周王 朱橚 高皇后出 
楚王 朱桢 胡充妃出 
齐王 朱榑 达定妃出 
潭王 朱梓 达定妃出  
赵王 朱[木巳] 无考 
鲁王 朱檀 郭宁妃出 
蜀王 朱椿 郭惠妃出 
湘王 朱柏 胡顺妃出 
代王 朱桂 郭惠妃出 
肃王 朱楧 无名号出 
辽王 朱植 韩妃出 
庆王 朱[木旃] 余妃出 
宁王 朱权 杨妃出 
岷王 朱梗 周妃出 
谷王 朱橞 郭惠妃出  
韩王 朱松 周妃出 
沈王 朱模 赵贵妃出 
安王 朱楹 无考 
唐王 朱桱 李贤妃出 
郢王 朱栋 刘惠妃出 
伊王 朱[木彝] 葛丽妃出 
皇子 朱楠 无考

临安公主 
宁国公主 
崇宁公主 
安庆公主 
汝宁公主 
怀庆公主 
大名公主 
福清公主 
寿春公主 
十公主 
南康公主 
永嘉公主 
十三公主 
含山公主 
汝阳公主 
宝庆公主

兴宗 9个子女 
五子 四女 
虞王 朱雄英 常氏出 
惠宗 朱允炆 吕后出 
吴王 朱允熥 常氏出 
衡王 朱允熞 吕后出 
徐王 朱允熙 吕后出

江都公主 
宜伦公主 
三公主 
南平公主

惠宗 2个子女 
二子 
太子 朱文奎 马后出 
原王 朱文圭 马后出

成祖 9个子女 
四子 五女 
仁宗 朱高炽 文皇后出 
汉王 朱高煦 文皇后出 
赵王 朱高燧 文皇后出 
皇子 朱高爔 无考

永安公主 
永平公主 
安成公主 
咸宁公主 
常宁公主

仁宗 17个子女 
十子 七女 
宣宗 朱瞻基 昭皇后出 
郑王 朱瞻埈 李贤妃出 
越王 朱瞻墉 昭皇后出 
蕲王 朱瞻垠 李贤妃出 
襄王 朱瞻墡 昭皇后出 
荆王 朱瞻堈 张顺妃出 
淮王 朱瞻墺 李贤妃出 
滕王 朱瞻垲 郭贵妃出 
梁王 朱瞻垍 郭贵妃出 
卫王 朱瞻埏 郭贵妃出

嘉兴公主 
庆都公主 
清河公主 
真定公主 
德安公主 
延平公主 
德庆公主

宣宗 4个子女 
二子 二女 
英宗 朱祈镇 孙贵妃出 
郕王 朱祁钰*代宗 吴贤妃出

顺德公主 
常德公主

英宗 17个子女 
九子 八女 
沂王 朱见深*宪宗 周太后出 
德王 朱见潾 万宸妃出 
皇子 朱见湜 万宸妃出 
许王 朱见淳 王惠妃出 
秀王 朱见澍 高淑妃出 
崇王 朱见泽 周太后出 
吉王 朱见浚 万宸妃出 
忻王 朱见治 万宸妃出 
徽王 朱见沛 韦德妃出

重庆公主 
嘉善公主 
淳安公主 
崇德公主 
广德公主 
宜兴公主 
隆庆公主 
嘉祥公主

代宗 2个子女 
一子 一女 
太子 朱见济 杭妃出

固安公主

宪宗 19个子女 
十四子 五女 
皇子 无名 万贵妃出 
太子 朱佑极 柏贤妃出 
孝宗 朱佑樘 纪太后出 
兴王 朱佑杬*睿宗 邵太后出 
岐王 朱佑棆 邵太后出 
益王 朱佑槟 张德妃出 
衡王 朱佑楎 张德妃出 
雍王 朱佑枟 邵太后出 
寿王 朱佑榰 姚安妃出 
皇子 无名 王敬妃出 
汝王 朱佑梈 张德妃出 
泾王 朱佑橓 杨恭妃出 
荣王 朱佑枢 潘端妃出 
申王 朱佑楷 杨恭妃出

仁和公主 
永康公主 
德清公主 
长泰公主 
仙游公主


孝宗 5个子女 
二子 三女 
武宗 朱厚照 张皇后出 
蔚王 朱厚炜 张皇后出

武宗 
无子女

世宗 13个子女 
八子 五女 
太子 朱载基 阎贵妃出 
太子 朱载壑 王贵妃出 
裕王 朱载垕*穆宗 杜太后出 
景王 朱载圳 卢靖妃出 
颍王 朱载[卤土] 江肃妃出 
戚王 朱载? 赵懿妃出 
蓟王 朱载[土匮] 陈雍妃出 
均王 朱载[土夙] 赵荣妃出

常安公主 
思柔子女 
宁安公主 
归善公主 
嘉善公主

穆宗 10个子女 
四子 六女 
太子 朱翊釴 李皇后出 
靖王 朱翊铃 无考 
神宗 朱翊钧 孝定太后出 
潞王 朱翊镠 孝定太后出

蓬莱公主 
太和公主 
寿阳公主 
永宁公主 
瑞安公主 
延庆公主

神宗 18个子女 
八子 十女 
光宗 朱常洛 王太后出 
邠王 朱常溆 无考 
福王 朱常洵 郑贵妃出 
沅王 朱常治 郑贵妃出 
瑞王 朱常浩 周端妃出 
惠王 朱常润 李贵妃出 
桂王 朱常瀛 李贵妃出 
永王 朱常溥 无考

荣昌公主 
寿宁公主 
静乐公主 
云和公主 
云梦公主 
灵丘公主 
仙居公主 
泰顺公主 
香山公主 
天台公主

光宗 16个子女 
七子 九女 
熹宗 朱由校 王太后出 
简王 朱由[木学] 王太后出 
齐王 朱由楫 王选侍出 
怀王 朱由模 李选侍出 
信王 朱由检*毅宗 刘太后出 
湘王 朱由栩 定懿妃出 
惠王 朱由橏 敬妃出

怀淑公主 
宁德公主 
遂平公主 
乐安公主 
五公主 
六公主 
七公主 
八公主 
九公主

熹宗 5个子女 
三子 二女 
太子 朱慈然 无考 
太子 朱慈焴 范贵妃出 
太子 朱慈炅 任容妃出

长公主 
二公主

毅宗 13个子女 
七子 六女 
太子 朱慈烺*悼皇帝 周皇后出 
怀王 朱慈烜 周皇后出 
定王 朱慈炯 周皇后出 
永王 朱慈炤 田贵妃出 
悼王 朱慈焕 田贵妃出 
悼王 无考 田贵妃出 
皇子 无考 田贵妃出

坤仪公主 
长平公主 
三公主 
四公主 
五公主 
六公主

排名 
第一名 太祖 42个子女 
第二名 宪宗 19个子女 
第三名 神宗 18个子女 
第四名 仁宗、英宗 17个子女 
第五名 光宗 16个子女 
第六名 世宗、毅宗 13个子女 
第七名 穆宗 10个子女 
第八名 兴宗、成祖 9个子女 
第九名 孝宗、熹宗 5个子女 
第十名 宣宗 4个子女 
第十一名 惠宗、代宗 2个子女 
第十二名 武宗 无子女

参考书籍 
《明史》 
《弘光实录》 
《新华字典》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求明朝历代皇帝的子女姓名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9-26 01:22 
我想知道明朝皇帝的子女姓名,不知哪个大虾可告知```?

提问者: alek1012 - 一级最佳答案可惜明朝历代皇帝的女儿只有封号,没有姓名。儿子们很多字是生僻字,很难打出。

 

朱元璋有二十六子。高皇后生太子标、秦王樉、晋王、成祖、周王橚。胡充妃生楚王桢。达定妃生齐王榑、潭王梓。郭宁妃生鲁王檀。郭惠妃生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胡顺妃生湘王柏。韩妃生辽王植。余妃生庆王旃。杨妃生宁王权。周妃生岷王楩、韩王松。赵贵妃生沈王模。李贤妃生唐王柽。刘惠妃生郢王楝。葛丽妃生伊王彝。而肃王楧母郜无名号。赵王巳、安王楹、皇子楠皆未详所生母。
 
  明惠帝有两个儿子 
  太子文奎 少子文圭 
  明成祖有四个儿子 
 高炽 高煦 赵王高燧 高爔

明仁宗十子。昭皇后生宣宗、越王瞻墉、襄王瞻墡。李贤妃生郑王瞻飐、蕲王瞻垠、淮王瞻墺。张顺妃生荆王蟾堈。郭贵妃生滕王瞻垲、梁王瞻自、卫王瞻埏。

 明英宗九子。周太后生宪宗、崇王见泽。万宸妃生德王见潾及皇子见氵是、吉王见浚、忻王见治。王惠妃生许王见淳。高淑妃生秀王见澍。韦德妃生徽王见沛。

明景帝一子,怀献太子见济。


明宪宗十四子。万贵妃生皇第一子。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佑极。纪太后生孝宗。邵太后生兴献帝佑杬、岐王佑棆、雍王佑枟。张德妃生益王佑槟、衡王佑楎、汝王佑梈。姚安妃生寿王佑楮。杨恭妃生泾王佑橓、申王佑楷。潘端妃生荣王佑枢。王敬妃生皇第十子。第一子、第十子皆未名殇。

明孝宗二子。武宗、蔚王厚炜,俱张皇后生。

明世宗八子。阎贵妃生哀冲太子载基。王贵妃生庄敬太子载。杜太后生穆宗。卢靖妃生景王载圳。江肃妃生颍王载啇。赵懿妃生戚王载沴。陈雍妃生蓟王载匮。赵荣妃生均王载夙。

明穆宗四子。李皇后生宪怀太子翊釴,孝定太后生神宗、潞王翊镠,其靖王翊铃,母氏无考。


 明神宗八子。王太后生光宗。郑贵妃生福王常洵、沅王常治。周端妃生瑞王常浩。李贵妃生惠王常润、桂王常瀛。其邠王常溆、永思王常溥,母氏无考。

 明光宗七子。王太后生熹宗、简王由学。王选侍生齐王由楫。李选侍生怀王由模。刘太后生庄烈皇帝。定懿妃生湘王由栩。敬妃生惠王由橏。

明熹宗三子。怀冲太子慈然,不详其所生母。皇贵妃范氏生悼怀太子慈焴。容妃任氏生献怀太子慈炅。

庄烈帝(崇祯)七子。周皇后生太子慈烺、怀隐王慈烜、定王慈炯。田贵妃生永王慈炤、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

太祖十六女福成庆阳二主附 兴宗四女 成祖五女 仁宗七女宣宗二女 英宗八女 景帝一女 宪宗五女 孝宗三女 睿宗二女 世宗五女 穆宗六女 神宗十女 光宗九女 熹宗二女 庄烈帝六女
太祖十六女临安公主,宁国公主,崇宁公主,安庆公主,汝宁公主, 怀庆公主,大名公主,福清公主,寿春公主,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永嘉公主,十三公主,早薨。含山公主, 汝阳公主,宝庆公主。

成祖五女
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宁公主,常宁公主。
仁宗七女 
  嘉兴公主,昭皇后生。宣德三年下嫁井源。正统四年薨。后十年,源死土木之难。 
  庆都公主,宣德三年下嫁焦敬。正统五年薨。 
  清河公主,宣德四年下嫁李铭。八年薨。 
  真定公主,母李贤妃,与清河主同年下嫁王谊。景泰元年薨。 
  德安公主,早薨。仁宗即位之十月,与蕲王瞻垠同日追封,谥悼简。册辞谓第四女,盖早殇,名次未定也。又五女延平公主,六女德庆公主,俱未下嫁薨。 
  ○宣宗二女 
  顺德公主,正统二年下嫁石璟。璟,昌黎人。天顺五年,曹钦反,璟帅众杀贼,擒其党脱脱。诏奖劳。成化十四年奉祀南京,逾年卒。 
  常德公主,章皇后生。正统五年下嫁薛桓。成化六年薨。 
英宗八女 
  重庆公主,
   嘉善公主,母王惠妃。成化二年下嫁王增,兵部尚书骥孙也。弘治十二年薨。 
  淳安公主,
  崇德公主,母杨安妃。成化二年下嫁杨伟,兴济伯善孙也。弘治二年薨。 
  广德公主,母万宸妃。成化八年下嫁樊凯。二十年八月薨。 
  宜兴公主,母魏德妃。成化九年下嫁马诚。正德九年薨。 
  隆庆公主,母高淑妃。成化九年下嫁游泰。十五年薨。 
  嘉祥公主,母妃刘氏。成化十三年下嫁黄镛。后六年薨。


景帝一女 
  固安公主,英宗复辟,降称郡主。成化时,年已长,宪宗以阁臣奏,五年十一月下嫁王宪。礼仪视公主,以故尚书蹇义赐第赐之。

宪宗五女

仁和公主,弘治二年下嫁齐世美。嘉靖二十三年薨。 
  永康公主,
   德清公主,
   长泰公主,成化二十三年薨,追册。 
  仙游公主,弘治五年薨,追册。 
 孝宗三女 
  太康公主,弘治十一年薨,未下嫁。 
  永福公主,
 永淳公主,下嫁谢诏。 
  ○睿宗二女 
  长宁公主,早薨。善化公主,早薨。嘉靖四年,二主同日追册
○世宗五女 
  常安公主,未下嫁。嘉靖二十八年薨,追册。 
  思柔公主,后常安主二月薨,年十二,追册。 
  宁安公主,嘉靖三十四年下嫁李和。 
  归善公主,嘉靖二十三年薨,追册,葬祭视太康主。 
  嘉善公主,嘉靖三十六年下嫁许从诚。四十三年薨。 
  ○穆宗六女 
  蓬莱公主,早薨。 
  太和公主,早薨。隆庆元年与蓬莱主同日追册。 
  寿阳公主,万历九年下嫁侯拱辰。国本议起,拱辰掌宗人府,亦具疏力争。卒赠太傅,谥荣康。 
  永宁公主,下嫁梁邦瑞。万历三十五年薨。 
  瑞安公主,神宗同母妹。万历十三年下嫁万炜。崇祯时,主累加大长公主。所产子及庶子长祚、弘祚皆官都督。炜官至太傅,管宗人府印。尝以亲臣侍经筵,每文华进讲,佩刀入直。李建泰西征,命炜以太牢告庙,年七十余矣。国变,同子长祚死于贼。弘祚投水死,长祚妻李氏亦赴井死。 
  延庆公主,万历十五年下嫁王昺。昺尝救御史刘光复,触帝怒,削职。光宗立,复官。 
  ○神宗十女 
  荣昌公主,万历二十四年下嫁杨春元。四十四年,春元卒。久之,主薨。 
  寿宁公主,二十七年下嫁冉兴让。主为神宗所爱,命五日一来朝,恩泽异他主。崇祯时,洛阳失守,庄烈帝命兴让同太监王裕民、给事中叶高标往慰福世子于河北。都城陷,兴让死于贼。 
  静乐、云和、云梦、灵丘、仙居、泰顺、香山、天台八公主,皆早世,追册。 
  ○光宗九女 
  怀淑公主,七岁而薨,追册。余五女皆早世,未封。 
  宁德公主,下嫁刘有福。 
  遂平公主,天启七年下嫁齐赞元。崇祯末,赞元奔南京,主前薨。 
  乐安公主,下嫁巩永固。
  熹宗二女。皆早世。 
  ○庄烈帝六女 
  坤仪公主,周皇后生。追谥。 
  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余三女,皆早世,无考。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明朝帝王世系
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应天孝陵  
惠帝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讳允炆。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吕氏。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无陵 
成祖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讳棣,太祖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   
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讳高炽,成祖长子。母仁孝文后。年号洪熙(1425年)献陵  
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讳瞻基,仁宗长子。母诚孝昭后。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讳祁镇,宣宗长子。母贵妃孙氏。年号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讳祁钰,宣宗次子。母贤妃吴氏。英宗即位,封郕王。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   
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讳见深,英宗长子。母贵妃周氏。年号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  
孝宗 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讳佑樘,宪宗第三子。母淑妃纪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年号 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 
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讳厚照,孝宗长子。母孝康敬皇后。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    
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讳厚熜,宪宗孙。父兴献王佑杬,国安陆,正德十四年薨。年号嘉靖 (1522年-1566年)永陵   
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讳载垕,世宗第三子。母康妃杜氏。年号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讳翊钧,穆宗第三子。母贵妃李氏。年号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讳常洛,神宗长子。母恭妃王氏。年号泰昌(1620年)庆陵   
熹宗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讳由校,光宗长子。母选侍王氏。年号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   
毅宗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讳由检,光宗第五子。母贤妃刘氏。年号崇祯(1628年-1644年)昭陵   
安宗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 讳由崧,年号 弘光(1644年)  史称弘光帝。  
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讳聿键,年号隆武(1645年-1646年) 史称隆武帝。  
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检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讳由榔,年号永历(1646年-1662年 )  史称永历帝。

 一般史学家认为明朝是16帝(从太祖到毅宗),毛佩奇认为是17帝(加上安宗)。如果承认南宋最后两位皇帝,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赵昰(景炎帝)和在崖山即位的宋末帝赵昺(祥兴帝),就应该承认明朝最后几位皇帝。
 南明至少有五个皇帝,两个监国。明安宗弘光帝、明绍宗隆武帝和明昭宗永历帝得到史学届普遍承认,如果承认南宋最后两位皇帝,就应该承认这三个皇帝。鲁监国、潞监国没有称帝,不算; 隆武帝弟弟绍武帝和永历帝一起称帝,但很快就殉国了,连庙号也没有,可以不算;定武帝据研究是讹传,也不算。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明朝晚期皇族为何大多夭折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11-4 12:19 
朱常洛七个儿子死剩两个,朱由校三个都死了,这是为什么,和魏忠贤有关吗?

提问者: 我真不知道kdn - 二级最佳答案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一代忠臣海瑞上了一道千古闻名的《治安疏》。在这篇文章里,海瑞大骂这位昏庸腐朽的世宗皇帝,说他“一意玄修”,“侈兴土林”,“纲纪弛”,“名爵滥”,“薄于父子”,“薄于君臣”,“薄于夫妇”,使得“民不聊生”,“室如悬罄”。海瑞又借百姓之口,尖锐指出:“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并直言道:“天下人民早就认为你不是一个好皇帝了。”海瑞的奏疏,如利刃一把,刺中了世宗的痛处。明世宗看罢此疏,又怒又惧。结果一病不起,终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去世,享年60岁。朱厚熜死后,被尊谥为“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十三陵中的永陵。 
嘉靖帝朱厚熜后妃众多,见于记载的就多达六十多个。他与皇妃阎氏、王氏、枉氏、卢氏、江氏、赵氏、陈氏,赵氏等人共生八个儿子:长子朱载基,生二月即死,追封哀冲太子;二子朱载壑,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为太子,20岁时夭折,谥庄敬太子;三子朱载垕,封裕王,后继位为皇,即明穆宗;四子朱载圳,封景王,嘉靖四十五年去世,无子废封,谥景恭王;五子、六子、七子和八子均未满岁便夭折了。八个儿子中,仅穆宗一支有传人,其余都绝嗣。
 
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1572年),是明世宗与杜康妃所生的儿子,排行第三,生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正月二十三日,3岁封裕王,30岁始登基称帝,在位才五年多。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病逝于乾清宫,年仅36岁。朱载垕死后被尊谥为“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在皇帝”,庙号穆宗,葬在昭陵。 
穆宗朱载垕与李皇后、陈皇后、李贵妃等共生四子:长子朱翊釴,五岁时夭折,后追封为宪怀太子;二子朱翊铃,未满一岁便夭折而死;三子朱翊钧继位,即明神宗;四子朱翊镠,封潞王,传国至清初被消亡。

明神宗朱翊钧(公元1563--1620年),是穆宗朱载垕与李贵妃所生的儿子,排行第三。他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八月十七日,虽非嫡长子,但因两兄均夭折,他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二月被册立为皇太子,九岁时登基做皇帝。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这位昏庸的明神宗皇帝朱翊钧,终于抛下了被他搞得危机四伏的国家和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离开了人世,享年57岁。朱翊钧死后被尊谥为“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葬于十三陵中的定陵。
 
明光宗朱常洛(公元1582--1620年),是神宗朱翊钧与恭妃王氏所生的儿子。神宗万历皇帝与王恭妃、郑贵妃、周端妃、李贵妃等共生了八个儿子:长子朱常洛,即光宗泰昌帝;二子朱常溆,一岁时夭折;三子朱常洵,封福王,福王子朱由崧,即弘光皇帝;四子朱常治,早殇;五子朱常浩,封瑞王,藩国在汉中,被张献忠所杀;六子朱常润,封惠王,建藩国于荆州,明末农民战争中下落不明;七子朱常瀛封桂王,桂王的儿子朱由榔,即永历皇帝;八子朱常溥,两岁时夭死。 
明光宗朱常洛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虽然贵为皇太子,但据史书记载,朱常洛的早年是不幸中度过的。在兄弟八人中,朱常洛本是长子,但因他的生母王恭妃原是个地位低下的宫女,很不受父亲万历皇帝的宠爱,所以朱常洛从小也没有得到过父爱。父亲宠爱的是郑淑妃和她所生的福王朱常洵,曾想立福王为皇太子,只因群臣反对、太后干预才没成功。这样,并不受父皇喜爱的朱常洛才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被立为皇太子,当时他已19岁了。 
但即使做了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极不稳定,甚至还发生了谋杀太子未遂的梃击事件。万历帝对太子漠不关心,甚至没想到要及时让太子读书。身为太子,朱常洛到13岁才在大臣们的力争下出阁读书。在读书时,甚至连内监也刁难他。所以他的文化修养不高。就这样,明光宗在孤独、苦闷、压抑、恐惧中度过了39年,直至即位才松了口气。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八月三十日,朱常洛去世,年仅39岁,葬在庆陵,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光宗。 
明光宗与王才人、王选侍、李选侍、刘淑女、定懿妃、敬妃等人共生七个儿子:由校、由(木+学)、由楫、由模、由检、由栩、由橏。其中,长子朱由校与五子朱由检后来都做了皇帝,即历史上有名的明熹宗和明思宗崇祯皇帝,而其余五个儿子则都夭折了。
 
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六日,光宗死后五日,他的长子朱由校在奉天门即位登基称帝,改明年为天启元年,这便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是明光宗与王才人(地位较低的宫女)所生的长子,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十一月十四日,15岁即位做皇帝,开始了明朝天启时代。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病死在北京乾清宫,年仅23岁。尽管他罪过天大,死后仍被尊谥为“达天阐道教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在十三陵中的思陵。 
明熹宗本来生了三个儿子,即老大怀冲太子朱慈然,老二悼怀太子朱慈焴,老三献怀太子朱慈炅,可惜出生不久便都夭折了。这样,熹宗死后,竟落了个无子继位的下场,皇位只好传给他的五弟朱由检。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也就是明熹宗死后两日,他的五弟朱由检以信王身份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这便是历史上的明思宗(后改为毅宗)庄烈皇帝,又称崇祯皇帝。

明毅宗朱由检(公元1611--1644年),是明光宗朱常洛与刘贤妃所生的儿子,排行第五,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被熹宗封为信王,17岁时即位皇帝。 
在明朝的皇帝中,崇祯皇帝是最勤于朝政和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他受命于危难之时,满怀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来挽狂澜,重建太平天下,振兴朱氏政权。即位不久,他便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改革。
首先下令,逮捕罪大恶极的魏忠贤,逼得他自杀身亡;接着焚毁《三朝要典》,软定逆案,将两百六十余名阉党成员或杀或禁锢或流放,从而清除了魏氏党羽;然后平反冤狱,起有东林党人。
又整顿吏治,加强科举,培养人才。对于边事,崇祯也极为重视,他起用著名将领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经略辽东,有力抵御了后金的入侵。对国内的农民起义,则主要采取安抚的政策,而将精力集中在对付后金。应该说,崇祯皇帝即位之初的政策是正确和有作为的,他也不失为一个开明的君主。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最后攻破明王朝的首都北京。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国破家亡,便绝望地亲手杀死自己的皇后、妃嫔和公主,并边杀边泣道:“你们为何生在我家?”然后,崇祯与太监王承恩爬上了北京煤山。崇祯脱下龙袍,在衣襟上留了字后就赤足轻衣,以发盖脸,上吊自杀于煤山寿皇亭。崇祯死后,先被停尸示众,后葬在昌平,清朝鼎定后,改用皇帝之礼重葬于十三陵中的思陵。死后清朝谥为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而南明政权定庙号为思宗,不久又改为毅宗。
 
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与皇后周氏、贵妃田氏共生有七子六女。七个儿子中,除次子朱慈烜、五子朱慈焕与六子、七子早年夭折外,长子朱慈烺,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二月生,三年(公元1630年)立为皇太子,大顺军攻破北京时被俘,封为宋王,李自成逃离北京时已16岁,不知所终。
三子朱慈炯,生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封为定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北京沦陷时14岁,下落不明。四子朱慈炤,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三月封永王,北京失陷时也下落不明。
六个女儿中,有四个早年夭折;长平公主被崇祯砍掉右臂,侥幸不死,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病逝;幼女昭仁公主,明亡时也被父亲一同殉国。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明朝公主及封地,古今对照表(转帖)
 *明太祖(洪武朱元璋):
            臨安公主
            寧國公主
            崇寧公主
            安慶公主
            汝寧公主
            懷慶公主
            大名公主
            福清公主
            夀春公主
            拾公主
            南康公主
            永嘉公主
            拾叁公主
            含山公主
            汝陽公主
            寶慶公主
          

 *明興宗(朱元璋長子朱標,未登基就病故,后追認):
            江都公主
            宜倫公主
            叁公主
            南平公主
         

  *明惠帝(建文):
            無女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8 21:09:43编辑过]
髙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忠烈勇朝辉,曦镇礼茗谏,辅秩正崇陽,合庆东德超  
UID80107 帖子718 精华1 积分1325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30 最后登录2010-1-7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明裔朱镇垣 
大夫

 

桂藩十七世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2-27 13:48  只看该作者 
*明成祖(永樂朱棣):
            永安公主
            永平公主
            安成公主
            咸寧公主
            常寧公主
          

 *明仁宗(洪熙):
            嘉興公主
            慶都公主
            清河公主
            真定公主
            德安公主
            延平公主
            德慶公主
           

*明宣宗(宣德):
            順德公主
            常德公主
            *明英宗(正統,復闢后改天順):
            重慶公主
            嘉善公主
            淳安公主
            崇德公主
            廣德公主
            宜興公主
            隆慶公主
            嘉祥公主
           

*明代宗(景泰):
            固安公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8 21:11:40编辑过]
髙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忠烈勇朝辉,曦镇礼茗谏,辅秩正崇陽,合庆东德超  
UID80107 帖子718 精华1 积分1325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30 最后登录2010-1-7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明裔朱镇垣 
大夫

 

桂藩十七世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2-27 13:50  只看该作者 
*明憲宗(成化):
            仁和公主
            永康公主
            德清公主
            長泰公主
            仙遊公主
           

*明孝宗(弘治):
            有叁女,不详
           

*明武宗(正德):
            无子女
           

*明世宗(嘉靖):
            常安公主
            思柔公主
            寧安公主
            歸善公主
            嘉善公主
           

*明穆宗(隆慶):
            蓬萊公主
            太和公主
            夀陽公主
            永寧公主
            瑞安公主
            延慶公主

髙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忠烈勇朝辉,曦镇礼茗谏,辅秩正崇陽,合庆东德超  
UID80107 帖子718 精华1 积分1325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30 最后登录2010-1-7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明裔朱镇垣 
大夫

 

桂藩十七世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2-27 13:51  只看该作者 
 *明神宗(萬歷):
            榮昌公主
            夀寧公主
            静樂公主
            雲和公主
            雲夢公主
            靈丘公主
            仙居公主
            泰順公主
            香山公主
            天台公主
           

*明光宗(泰昌):
            懷淑公主
            寧德公主
            遂平公主
            樂安公主
            伍公主
            陸公主
            柒公主
            捌公主
            玖公主
           

*明熹宗(天啓):
            長公主
            贰公主
           

*明毅宗(崇禎):
            坤儀公主
            長平公主
            叁公主(即昭仁公主)
            肆公主
            伍公主
            陆公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8 12:44:46编辑过]
髙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忠烈勇朝辉,曦镇礼茗谏,辅秩正崇陽,合庆东德超  
UID80107 帖子718 精华1 积分1325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30 最后登录2010-1-7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明裔朱镇垣 
大夫

 

桂藩十七世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2-27 13:52  只看该作者

            臨安——浙江 杭州
            寧国——安徽 宣城
            崇寧?
            安慶——安徽 安慶
            汝寧?
            懷慶?
            大名——河北 邯郸
            福清——福建 福州
            寿春——安徽 陸安
            南康——江西 贛州
            永嘉——浙江 溫州
            含山——安徽 滁州 
            汝陽——河南 洛陽
            寶慶——湖南 邵陽(今邵陽市)
            江都——江蘇 楊州
            宜倫?
            南平——福建 南平
            永安——福建 三明
            永平——雲南 大理
            安成?
            咸寧——湖北 咸寧
            常寧——湖南 衡陽
            嘉興——浙江 嘉興
            慶都?
            清河——河北 邢臺
            真定?
            德安——江西 九江
            延平?
            德慶——廣東 肇慶
            順德——廣東 彿山
            常德——湖南 常德
            重慶——重慶
            嘉善——浙江 嘉興
            淳安——浙江 杭州
            崇德——浙江 嘉兴(已撤消)
            廣德——安徽 宣城
            宜興——江蘇 無錫

            隆慶?
            嘉祥——山東 濟寧
            固安——河北 廊坊
            仁和?
            永康——浙江 金華
            德清——浙江 湖州
            長泰——福建 漳州
            仙遊——福建 莆田
            常安?
            思柔?
            寧安——黑龍江 牡丹江
            歸善?
            嘉善——浙江 嘉興
            蓬莱——山東 煙臺
            太和——安徽 阜陽
            寿陽——山西 晉中
            永寧——寧夏  銀川
            瑞安——浙江 溫州
            延慶——北京
            榮昌——重慶
            寿寧——福建 寧德
            静樂——山西 溯州
            雲和——福建 漳州
            雲梦——湖北 孝感
            靈丘——山西 大同
            仙居——浙江 臺州
            泰順——浙江 溫州
            香山——廣東 中山(今中山市)
            天臺——浙江 臺州
            懷淑?
            寧德——福建 寧德
            遂平——河南 駐馬店
            樂安——江西 撫州
            坤儀?
            長平?
            昭仁?


髙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忠烈勇朝辉,曦镇礼茗谏,辅秩正崇陽,合庆东德超  
UID80107 帖子718 精华1 积分1325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4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30 最后登录2010-1-7 查看详细资料
 TOP 
 

ljn 
超级版主

 

华夏神思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6#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2-27 14:38  只看该作者 
*明成祖(永樂朱棣):
            永安公主

呵呵,就在我家附近。

[em07]玉手纤纤正妆容,堪比那姹紫嫣红。出水仙子连波碧,青丝拂面现华浓。  
 
UID5343 帖子7647 精华13 积分9286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416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5 最后登录2010-2-24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玄武水星 
簪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7#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2-28 20:00  只看该作者 
咸寧公主不是鹹寧公主,鹹專指味道,兩個字簡化成一個了,其實是不同的字

熹宗的兩個女兒分別是永寧公主和懷寧公主
倭人改教科书了,甲级战犯现在是民族英雄。汉人也改教科书了,民族英雄成战犯了!  
UID2706 帖子349 精华0 积分530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3-10-28 最后登录2009-12-23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大明吴王 
上造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8#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2-28 20:05  只看该作者 
这原文作者就是我,汗一个。

PS:这封号的地名我写的是现代的,不代表明朝当时的地名。
大明帝国皇亲、姑苏吴王府王爷。  
UID78732 帖子202 精华0 积分286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10 最后登录2009-9-24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玄武水星 
簪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2-28 20:27  只看该作者 
補充一下我能查到的明朝公主名字,有些字需要安裝CJK字庫才能顯示

孝宗敬皇帝

太康公主 秀榮

世宗肅皇帝

常安公主 壽媖  思柔公主 福媛  寧安公主 祿媜  歸善公主 瑞嬫  嘉善公主 素嫃

穆宗莊皇帝

壽陽長公主 堯娥  永寧長公主 堯媖  瑞安長公主 堯媛  延慶長公主 堯姬  棲霞公主 堯??

神宗顯皇帝

榮昌公主 軒媖  雲和公主 軒姝  靜樂公主 軒媯  雲夢公主 軒嫄  仙居公主 軒姞  靈丘公主 軒姚  壽寧公主 軒媁  泰順公主 軒姬  香山公主 軒嬁  天台公主 軒媺


光宗貞皇帝

懷淑公主 徽娟  二公主 徽姮  三公主 徽嫙  四公主 徽?  寧德長公主 徽妍  遂平長公主 徽婧  七公主 徽婉  樂安長公主 徽媞  悼溫公主 徽姃(待考)

熹宗悊皇帝

永寧公主 淑娥  懷寧公主 淑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8 20:33:26编辑过]
倭人改教科书了,甲级战犯现在是民族英雄。汉人也改教科书了,民族英雄成战犯了!  
UID2706 帖子349 精华0 积分530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3-10-28 最后登录2009-12-23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玄武水星 
簪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10#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2-28 20:32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明吴王在2008-2-28 20:05:00的发言:

这原文作者就是我,汗一个。

PS:这封号的地名我写的是现代的,不代表明朝当时的地名。

嗯,我沒說封地,我只是說咸和鹹不是一個字,不能混用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

1487年,明宪宗逝世。太子朱佑樘即位,改年号弘治,朱佑樘就是明孝宗。明孝宗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逮捕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 罢免外戚及党羽 。裁汰传奉官,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论罪戍斥。革除法王、佛子、国师、真人封号。处死妖僧继晓。任用贤能,提拔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名臣参与机密事务。提倡直言进谏,多次修省,求直言,并令讲官进讲直言勿讳。注意节俭,减免供用物料,节省各种费用。孝宗勤于政事,多次减免灾区粮赋。禁止廷臣请托公事,禁宗室、勋戚霸占土地,侵夺民利 。重视司法 ,令天下诸司审录重囚,慎重处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定《问刑条例》。十五年,《大明会典》成。孝宗在位18年,执政期间,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统治阶级内部亦较稳定,外患平定,史称弘治中兴。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他即位后,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又淘汰传奉官2000余人;罢遣禅师、真人等240余人;佛子、国师等780人,被追回诰敕印仗,遣归本土。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

    孝宗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当时被任用的徐漙、刘建、李东阳、谢迁、王恕、马文升等人,都是正直忠诚的大臣,在弘治一朝发挥了较大作用。孝宗常召阁臣至文华殿,让大家共议大臣的章奏,写出批词后,自己再批改颁发。所以,阁臣李东阳高兴地说: “天顺以来,30余年间,皇帝召见大臣,都只问上一二句话,而现在却是反复询问,讨论详明,真是前所未有啊!”弘治十三年(1500年),大学士刘健上奏说,晚朝散归后,天色已黑,各处送来的文件往往积压内阁,来不及处理,如有四方灾情,各边报警等事务,就有耽搁的可能。于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日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从此出现了“平台召见”这一新的朝参方式。

    孝宗对臣下宽厚平和。早朝的时候,孝宗亲御奉天门,大臣们言事,要从左右廊庑人门内面君而奏。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仪,孝宗从不问罪,奏本中有错字也不纠问,经筵讲官失仪,他还宽慰数词,不使其慌恐。有一年冬天,孝宗夜晚坐在宫内,觉得天气寒冷,就问左右内臣:现在官员有在外办事回家在路途的吗?左右回答说:有。他又说: “如此凛冽且昏黑,倘廉贫之吏,归途无灯火为导,奈何?”遂传下圣旨,命今后遇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令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也确属不易了。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不近声色。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卢思慎,曾对朝鲜的国王说: “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居丧期间),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另外,在武功方面,孝宗也有所建树。他击败土鲁番,收复嘉峪关以西的土地,经营哈密。孝宗还修缮长城,抵御蒙古。

    由于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贵妃病死,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太子朱佑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为明孝宗。  

事实上,宪宗留给儿子孝宗的,不仅是一个紊乱的朝政,而且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对于这些情况,孝宗在宫中为太子时已经是有所了解的。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起初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朝廷要员的人事安排上,待到这些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他便开始注重于对内忧外患的治理。  

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罢免了以外戚万安为首的“纸糊三阁老”。同时,孝宗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象王恕、怀恩、马文升等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贤臣。为于谦建旌功祠,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时称朝序清宁。  

在万安的被逐罢之前,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孝宗其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出生于冷宫的一个身份卑贱的宫人之子,后来虽得到宪宗承认,但一直受嫉于万贵妃,甚至到成化末年,还有废立之危。因此,当这个十七岁的青年登极为帝的时候,除去得到一些正直大臣们的拥护之外,恐怕多少还有些同情,他的皇子生活实在太坎坷了。但是人们很快就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皇帝刮目相看,斥佞用贤的弘治初政,给成化后期混乱的朝廷打了一针兴奋剂,使明朝有了中兴的希望。  

而这位皇帝又出奇地宽和善良,即使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溢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

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知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明朝军衔

《明代营兵制初探》 
营兵制是明代军事制度中久被忽视与曲解的制度。营兵与卫所军、募兵与营兵的关系是认识营兵制问题的关键,并从其关系中把握营兵制的产生与发展脉络,从而正确理解明代独特的军兵并存现象,正确认识明代的军事体制。 
一.营兵制与卫所制 
明王朝建立伊始,便在全国推行卫所制度。其实,卫所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兵营,不是战时组织,卫所军士世居一地,且耕且守,战时由朝廷临时调兵遣将,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明初这种军事建设的蓝图不久便因边患的日益加剧而改变,特别是明王朝的周边地区,临时性的调兵遣将逐渐变成常规制度。宣德间,设山西、陕西二总兵。嘉靖间,分广东、广西、贵州、湖广二总兵为四总兵,改福建、保定副总兵为总兵。万历时,又增设总兵于临洮、山海关。天启时增设山东登莱总兵。崇祯时,增设更多,纷繁不可记。总兵官取代原来都指挥使的地位,成为地方最高武职官员。 
至此,明代的军事制度已发生了变化,“洪永以后,边患日棘,大将之设,遂成常员。镇守权重,都统势轻,卫所精锐,悉从抽选,于是正奇参守之官设而卫所徒存老家之名”。这种制度一些史籍称之为镇戍镇,笔者认为,从其建置情况看,称为营兵制更为妥当,也更能说明其与卫所的区别。 
营将的地位经历了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也正反映了营兵制由战时组织到常规兵制的演变过程。总兵、副总兵官明初均以公侯伯都督充之,参将、游击、把总等官,明初亦多充以勋戚都督等,明中期以后,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总兵官,天顺前率用勋戚,后皆五军都督府官列衔领任。 
营兵的主要来源是从卫所官中抽调。由于卫所官调任为营官很商业普遍,卫所官职中的都指挥使司一职,为营制借用。卫所制中的都指挥使司,为地方卫所的最高官员,但都司一职作为营官,职别则相当低,仅高于守备一级,在总、副、参、游以下。来自于都司中的营官,被革职后,即回到原卫所。 
明代的营兵制是一种不成熟的兵制,有明一代,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直到清代,这一过程才告结束,清代的绿营兵制即是对明代营兵制的直接继承。 
营兵部分来源于卫所军。总督、巡抚有直辖的标兵,一般将领则豢养家丁。标兵与家丁独自成营。家丁为将领私属,费用最初由将领自己负责,但随着家丁制的盛行,也就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给粮饷。由于卫所军抽选为兵,从而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军兵”,即来源于卫所旗军的营兵。但营伍所统为兵,与卫所军不同。实际上营卫不统属。与镇守总兵同时派驻地方的,是能节制文武的总督巡抚。永乐十九年,始派巡抚处理地方战事,有事则遣,迄事而止。明中期以后,文臣地位提高,文臣率兵出征,又加总督军务衔。总督成为文臣第一重任。 
二、营兵与募兵 
朱元璋起兵创建王朝的过程中,召募是其军队来源的一种正常途径。洪武时期,天下既定,各地陆续设置卫所,军民分籍,便不再采用召募的方法凑集军队了。宣德以后,伴随着边境紧张局势的步步升级,卫所制的日益废弛,募兵便作为兵力的重要来源而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大规模的募兵,出现于土木之变后。到正德时期,募兵主要由地方行政系统管辖。这一时期的募兵,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募兵秋冬操练,春夏务农,或冬春操练,夏秋务农。在北部边镇,因战事需要,部分募兵由卫所代管,但并不直接补为卫所军,明中期以后,民兵补充到卫所军的不足,参与卫所军的诸项事务。 
嘉靖以后,募兵作为救急良策在全国广泛采用,人数众多,在明朝军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嘉靖东南倭患,使用了大量募兵,人数不下数十余万。这一时期募兵与政府是雇佣关系,因此,嘉靖以后的募兵已不再像明中期的募兵用免户丁徭役和免租粮的形式进行优免了,而且只免本身差徭。 
募兵不等于营兵,募兵是营兵的主要来源,但有部分募兵隶于卫所。由卫所官召集的募兵一般隶属卫所,卫所官负责召募,经督抚批准即可。隶属于卫所的募兵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入卫所军正额,由卫所代管,二是卫所军被抽调到别处使用,以募兵来补足原额。 
募兵主要隶属于营伍,募兵是营兵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多于嘉靖万历年间以警患设营。将领及民人自出赀财,募兵为营,随军报效,不但被允许,而且还被鼓励,名之为“义募”。营兵制下,一部分将官也来源于召募,甚至一将应募将领积功升至高级将领者。 
三、军与兵的区别 
军与兵并存,是明代独特的军事制度。顾炎武指出,“判兵与农而二之者,三代以下通弊。判军与兵而又二之者,则自国朝始”。目前学术界对明代军兵的研究,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错误,即认为兵即是募兵。这样,军与兵的区别就在于召募、是否世袭了。而实际上,军与兵在组织形式上的不同,是军与兵的根本区别。 
军属卫所,由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上而至五军都督府统辖。卫所军及官世袭,仅五军都督府官及都司不世袭,为流官,由世职卫所官及武举选授。卫所军及官属军籍,携带家属,世居一地,并代代相传,基本上不再变动。每一卫所的驻地固定,军士数额固定,将官设置亦有定例。总之,卫所制下权力分散,兵将分离。但景泰以后,兵部权力上升,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夺五府之权,五府官变动虚衔。 
兵属营,由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统属,直属兵部。兵一般不世袭,但由卫所军转为兵者例外。兵无户籍的规定,兵服役期限不长,一般不终身服役,多战时创设,事毕汰兵撤营,但在重要的军事防御卫则常川戍守。营兵不随家属,更接近现代兵制。营伍官无品级,有者则是卫所制下的官品,无定员,不世袭。营兵与营将相习,战时不需要朝廷任命,直接由总副参游统带出征。将权相对提高后,兵可由将自行召募,召者与被召者关系密切,甚至在主将发生变故时,兵即散去。 
军与兵在饷给形式及数量上也不相同。军饷由屯田解决,屯田废坏后,补以盐课及民运,后亦部分取给于京运年例。而兵之粮饷全数取足于京运年例银,或加派之新饷。数额也不相同,兵有安家、马价、衣装、器械等银,月粮也较丰厚,而军只有月粮,战时或出征时才有行粮。 
军与兵在使用上也不相同。兵渐渐取代了军的作用。兵主战,军主守、主屯。“兵御敌而军坐守,兵重军轻,军借卫于兵,壮军乃复充兵”。但兵并没有彻底取代军的地位,卫所制一直到明朝灭亡。清初改卫所军为屯丁,部分保留了漕军的职能,卫所作为一个军事组织才彻底消失,而卫所作为一个地理单位而行政管辖机构取消的时间则更晚。 
明营兵制与卫所制官职常有同用之情况。一般(不很严格)地说,总兵、副总兵由公侯伯等勋臣及都督等官充任,参将、游击多由都指挥使等官充任,守备、把总则由卫指挥及千、百户充任。 
洪武年间的48卫所还只是一种备操编制,到永乐以后72卫所的五军营和以前在性质上有所区别,不仅是备操编制,同时还是战斗编制,如永乐八年以后的北征。 
参将、游击将军等职,早已有之。太祖北伐之时就在正将军、副将军下置,为出征体制之常设官(常以总兵加将军衔之举)。只不过明初出征之兵常由卫所调发,待中叶以后营兵制成,乃分两途,殊不为怪。 
明中叶以后卫所军逃亡甚大,正统二年九月兵部统计,天下都司卫所逃亡军士达120万人,相当于全国额定兵员的一半左右。而至正德,据兵部尚书王琼估计卫所逃亡数已占额数的十之八九。逃亡者多为精壮,未逃者尽是羸弱,故卫所军毫无战斗力,不难理解。 
镇戍兵的营制看来没有统一,从总兵到把总均可独立成营,人数参差不齐,编制规模悬殊。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