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建简历:薄熙来:追求公平才是真正的和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23:55
薄熙来:期望更富而不是更穷 追求公平才是真正的和谐 来源:重庆晚报    时间:2011年05月02日
核心提示:

  4月29日,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领导黄奇帆、徐敬业、陈存根、徐鸣等,与港澳媒体重庆参访团成员进行了座谈。近两个小时里,大家畅所欲言,就重庆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了深入交流。

  薄熙来与港澳记者一一握手,环顾四周,微笑着说:“重庆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你们新闻界的朋友,不管戴眼镜的还是不戴眼镜的,眼光都很尖锐,大家品头论足,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风趣的开场白引来一阵笑声。

  参访团团长、香港文汇报社长王树成说:“我们连续走了一个礼拜,亲眼见识了重庆在改革发展、城市管理、民心工程等方面的一系列有益的、积极的探索和创举,有很多感触,大家有什么问题,机会难得,书记专门赶来,等于是个解疑释惑吧。”

  合理的分配促发展。事实上,只有分好“蛋糕”,才能做大做好“蛋糕”。民生不仅是发展经济的目的,也是动力,以民生为导向,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重庆之行,让香港商报副总编罗兴辉印象深刻,他抓住机会,第一个发问:“重庆探索了很多全国性的问题,比如欠发达地区怎样发展,农民和穷人如何致富,怎样让富起来的人精神更富足。现在看,这些探索成效显著,重庆市民都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请问重庆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民生导向的发展?”

  薄熙来说,改善民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地方党委、政府来说也是个难题。有人认为,抓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是一对矛盾,得先发展经济啊,没钱怎么去改善民生?只有做大蛋糕,才有条件去分蛋糕呀!但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才算有钱?发展到什么时候才能把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上?合理的分配促发展。事实上,只有分好“蛋糕”,才能做大做好“蛋糕”。民生不仅是发展经济的目的,也是动力,以民生为导向,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为此,去年的市委全会提出了“十大民生”工程,集中财力改善民生,用老百姓的话讲,“市委、市府把发展的‘宝’押在了民生上。”

  有些经济界人士善意地提醒我们,重庆还比较穷,财政并不宽裕,却要拿那么多钱去改善民生,会不会放了空炮?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但我们敢下这个决心,绝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科学思考的基础上。首先,现在的“三个差距”,即贫富、城乡、区域差距已不小,维护稳定的成本就比较高。如果十大民生问题解决好了,维稳成本就会相应降低,就能把省出的钱用在发展经济上,发展效果就会更好。与其拿钱去维稳,不如从根底上改善百姓的生活;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头。这是第一笔账。第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目前投资和出口的力度已经很大了,但消费这驾马车还没有铆足劲儿跑起来。搞民生工程,不管以何种形式给中低收入的群体花钱,花多少钱,最后都会转入消费,拉动内需,这个钱花得不冤枉。这是第二笔账。第三,只有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才能调动全民的积极性,这是最根本的动力。头30年改革开放,做好了一篇大文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小平同志当时还讲了一句特别重要的话:要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他还设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可能在20世纪末。现在已是2011年了,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到了做好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的时候了。

  薄熙来说,“十大民生”符合党的大政方针,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重庆市政府精心操作,总的比较顺利。比如,3年投入3000个亿,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现在第一批住房已经摇号入住,市民很满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每人每天免费供应一个鸡蛋、一杯奶;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干了这么多民生工程,重庆经济不仅没有出现困难,GDP几年来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去年还增了49%,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民生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搞好了,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双赢。我们当然需要经济的繁荣,期望更富而不是更穷,但同时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公正,让人民信服,这样才有真正的和谐

  中国日报香港版副总编邹汉儒紧接着问:“中央政府正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香港特区也在积极努力。不过,是不是经济发展了,社会就和谐了呢?香港经济很发达,人均GDP接近4万美元,为什么仍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薄熙来说,重庆地处西部,困难比较大,但正是因为穷,这个地方的人也特别能吃苦,能干活儿。就说盖房,重庆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把1200多万平方米的危旧房和城中村,用不到两年时间全部改完了,每户的住房面积还加了50%,老百姓高高兴兴。其实,城市改造是否成功,就看你政策到位不到位,活儿干得好不好,干得好老百姓当然欢天喜地。你刚才提到和谐,是不是经济水平一高就必然意味和谐?我看未必,社会和谐需要经济发展,但经济高度发展也并不是没有矛盾,一定就风平浪静。再发达的国家,搞不好,社会矛盾反而层出不穷。古人有句话耐人寻味:“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你让大家觉得办事公道,他就信服你,哪怕一时受穷,也不会闹事;反之,感觉你处事不公,社会没有公平,只是少数人在弄权、在巧取豪夺,他就会和你过不去。古训确实深刻。是不是经济繁荣了就天下太平了?就和谐了?很难说,要辩证地看。我们当然需要经济的繁荣,要力争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越来越好,期望更富而不是更穷,但同时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公正,让人民信服,这样才有真正的和谐。

  在打击范围上,不缩小,也绝不扩大;在定性上,不压低,也绝不拔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枉不纵,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打黑除恶”是港澳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澳门电台总编余建栋关心“打黑”中的民主建设问题,香港中通社副总编罗光萍询问:“重庆是否会继续坚持‘打黑除恶’?”

  薄熙来说,讲到“打黑”,并不是我们一时心血来潮。我到重庆工作后,了解到历年积压下来的命案有1000多件,还收到不少人民来信,反映那些车霸、肉霸、菜霸、面霸欺压百姓的罪行,有的涉黑团伙还长期有组织地强迫妇女卖淫。罪恶累累,令人发指,不要说社会主义的中国,在任何讲些法制的国家也都不能容忍,当然要坚决打击残害百姓的黑恶势力!我的前任们也一直在坚决打击。

  薄熙来强调,“打黑”一定要讲法制。对黑恶势力,要为百姓着想,要感同身受,不要有任何顾忌,要敢打,要“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同时,又要坚持法制,敬畏法律;要搞清事实,在办案过程中慎之又慎,对历史高度负责。因此,在“打黑”之初,我们就特别强调两句话:在打击范围上,不缩小,也绝不扩大;在对涉黑团伙的定性上,不压低,也绝不拔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枉不纵,依法办案。这是一个铁的原则,任何案件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绝不轻易下结论。在审判阶段,要坚持无罪推定的原则,审慎对待每一个“疑点”,绝不要有先入之见。比如李庄的案子,完全由司法机关去依法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后来听说司法机关因其有“漏罪”,对他重新起诉,但在庭审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些新证据,出现了疑点。有人问我的态度,很简单,就是八个字:“实事求是、依法办案”。有人曾担心这个案子社会关注度高,如果这样做或那样做会有什么说法。其实什么都不用介意,只要行得端、坐得正,就任人去评说。要相信,只要一切以法律为准绳,那些“走板儿”的评说长不了,更成不了气候。

  薄熙来说,经过集中打黑,重庆社会环境好多了,老百姓安全感大幅提升。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因为滋生犯罪的土壤还在,对黑恶势力,一定要坚持露头就打,力争“打早打小”,绝不能让其做大成患。现在一些公职人员的知识储备还是在校时学的那几本书,每天只是习惯性地看报、看电视、上网,就容易形成满嘴的官话、套话、无聊的话

  明报执行副总编姜国元问:网上既有不少垃圾信息,又是一个知识聚集的平台,还能反映社情民意,薄书记怎么看待这几者之间的关系?

  薄熙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我也会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听取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但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人们不仅在盲目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也容易迷失,不得要领,因此要增强对信息的选择性,减少盲目性。现在一些人整天看电视、上网,看似忙忙碌碌,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有多少?实在很有限!某种程度上,还赶不上五六十年代人们受教育期间所获取的知识。凡事要分析,有些信息是重要的,大量是无用的,有些甚至是“垃圾”,会误人子弟。如果天天沉湎于上网,又不加选择,只是了解眼前那些事,对世界各国圣哲先贤的著作都没空去看,到退休之时盘点一下,脑袋里面只有一些随波逐流、寡淡无味的日常信息,人类的大家之作却知之甚少,岂不可惜?!现在一些公职人员的知识储备还是在校时学的那几本书,在工作岗位已很少读书了,每天只是习惯性地看报、看电视、上网。重庆出了一套《读点经典》丛书,已发行了近2000万册,一个月出一小本,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很省事。我在前言中打了个比方:这本小册子就“有如多种维生素,虽每日一粒,亦可养生”。人要不断补充知识,如果缺乏自觉性,每天只是看文件、看报、接受简单的信息,这就容易形成满嘴的官话、套话、无聊的话。反之,多读些经典,体会那些几百年、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精华,说起话来就能入木三分,有点品位,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社会精英,都能听进去,也容易接受。

  我们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这些文化精华是祖先留下的瑰宝,绝不能忘记!一定要努力传承,让下一代有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港澳媒体对“唱红”的关注热度不减。香港大公报副总编王伟,把“唱红”作为2009年重庆一大标志性动作,想了解重庆的动因和打算。

  薄熙来说,关于“唱红”,有些人攻击我们是不是在搞“极左”?这是一种误解。中华民族要振兴,特别要靠年轻一代,看他们受教育的水平和创新能力。否则,民族就会失去竞争力。三十年改革开放非常伟大,也出现了袁隆平这样世界级的科学家,但静心想一想,与我国的体量相比,这些年世界公认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艺术家毕竟还不多。国之强大要靠人才,而人才的背后是教育。现在信息发达,但接受信息还不等于教育。也有些人能讲,喜欢“侃大山”,夸夸其谈,但问他几个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性问题,就说不上来了,数典忘祖,怎么行啊?难道我们当代人就只能谈论一些与商品市场、谈情说爱相关的东西吗?谈点理想、信念,讲点英烈先贤,就“左”了,就“文革”了?

  我们搞“唱读讲传”,就是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多读一点经典。“唱红歌”,就是唱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经典好歌,其中既有抗战歌曲,有建国歌曲,也有世界各国的不朽名曲,有很大的包容性。“人不一定都能伟大,但都可以更崇高。”通过传唱这些大气磅礴、充满爱国情怀的歌曲,可以激发广大市民的高尚情感。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文天祥到林则徐,从马列到毛邓,从方志敏到白求恩,从爱因斯坦到居里夫人的经典之作、励志故事和治世格言,是古今中外思想文化之精华,都在我们推荐之列。有良知的家长都是愿意孩子成才的,已有不少人拿《读点经典》丛书当作教科书了。

  薄熙来说,现在“唱读讲传”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红歌晚会上,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就被美国留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被中学生们诵读得意气风发。重庆教育系统还精选了诸葛亮的《出师表》、文天祥的《正气歌》、王勃的《滕王阁序》等100余篇经典名篇,供全市中小学生诵读,很多学生都能从头到尾背下来。我们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这些文化精华是祖先留下的瑰宝,绝不能忘记!一定要把“唱读讲传”搞得更扎实,努力传承,让下一代有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充分地相信大家,发挥班子里每个人的创意,让大家各展所长,效果一定会更好。这就是民主的力量

  香港大公报副总编王伟问:“这几年,重庆每年都有一个标志性的举动,2009年是‘唱红打黑’,去年是民生十条,今年会有什么新的举动吗?”他的发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很多记者就此提出决策民主的问题。

  薄熙来说,我们并没有刻意地想搞什么“标志性举动”,但是班子成员都很有创意,不断推出一些探索性的做法。比如,对政府工作,黄市长就很有思路,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创立产权交易所、开办微型企业等,政府不仅有创意,而且做得实;组织部搞的“三进三同”、“三项制度”,大大加强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纪委开展“三项治理”,集中治理收红包、公车超标,整顿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成效显著;宣传部门推动“唱读讲传”,各个区县都热情参与。人大、政协也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实干,除了立法监督、参政议政,还搞了“人大代表在行动”、“800政协委员助推发展”等很有特色的活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给区县以非常具体的支持,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总之,只要符合实际,对重庆有利的事就去干,众人拾柴火焰高,最后整合到一块儿,就形成了良好的整体效应。

  薄熙来说,每个人都在观察主要领导是个什么风格,书记要是管得太细,其他同志就会想:“那好,我听你的。”反之,你在内心充分地相信大家,发挥班子里每个人的创意,让大家各展所长,效果一定会更好。这就是民主的力量。

  种树永远不会犯错误。把环境搞好了,人们就能多吸氧,头脑就会更清醒,账就会算得更好,发展思路也就更正确,这是良性循环

  都市日报助理总编梁锦雄十分关心“五个重庆”建设,认为应该长期坚持。

  薄熙来说,重庆人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现在,我们搞“健康重庆”,一鼓作气修了1000多片塑胶跑道、80多条登山步道,人们可劲儿地跑步、爬山,锻炼身体,力争健康长寿。你们香港朋友可得想好了,别看你们吃得好,生活条件好,但运动少,易发胖,岁数不一定活得过我们重庆人。港澳记者们哈哈大笑。

  薄熙来说,“五个重庆”个个连着民生,他最自豪的就是种树。各个大城市,从机场到主城,差不多都有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两侧都要绿化,但树种的好坏、绿化的质量却大不一样。不少城市,路边种的是杨、柳、槐,而重庆种的多是银杏、香樟和桂花,而且一侧就有好几排。一棵银杏能活800年以上,香樟材质好,还驱蚊虫,这都是名贵树种。如果有心人算算账,同是一条机场路,两侧种上大树、好树,与一般树种的价值可要差好几倍!重庆是立足长远,为子孙留下一笔绿色财富,而且年年增值!我们在种树上下了很大决心,去年一年投入100多个亿,是过去十年的总和,今后还要以这个力度再干十年,“十年种出百年树”!种树永远不会犯错误。把环境搞好了,人们就能多吸氧,头脑就会更清醒,账就会算得更好,发展思路也就更正确,这是良性循环。

  香港文汇报执行总编辑张建华、澳门日报副总编辑蔡彩莲、经济导报记者徐晓恩,还兴致勃勃地就渝港澳合作、青年人道德教育等问题,与薄书记进行交流。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直到晚上7点多,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转自:重庆晚报第一眼   http://cq.cqwb.com.cn/NewsFiles/201105/02/4657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