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哲的海东青图片: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短与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2:22:59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短与长    (2011-04-25 )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短与长

( 李迅雷在人大校友会“浦江论坛”上演讲)

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中的疑点

非常荣幸能被浦江论坛主办方邀请演讲,在座的有著名的学者、杰出的企业家、顶尖的基金经理、优秀的银行家,也有监管部门的领导,同时也是我的主管领导,向各位汇报确实难度很大。刚刚陈雨露校长俯视全球,讲了中国外汇储备战略,汪朝光所长又纵横古今历史,谈了中国的现代化战略,在两位高手之后我基本不知道怎么讲了,因为我的视野还是比较窄的,经常为数据之间的打架而烦恼,但有时候也会偶尔发现一些问题,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题目是“阴云之上、艳阳高照”。

因为我经常坐飞机,有时遇到下雨,起飞的时候狂风暴雨,当飞机腾飞之后,发现乌云之上却晴空万里,因此说由于所处位置不一样,视角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思考也会不一样,结论也会不一样。有一次我很惊讶地发现,当飞机在大海上空的时候,我往下看大海,看到海面上有很多一团一团的黑色东西,原以为是海藻之类的污染,后来终于看明白了,原来这个黑乎乎东西不是别的,而是云的影子,好像也从没有那个诗人说过“阴天是云的影子”,可见人类的视野和想象力还是有疏漏的。作为芸芸众生,我们通常是从下往上看看天空,阴天就看不到太阳,但是如果在太空从上往下看的话,就会发现所谓的阴天只是云在阳光照耀下投下的阴影而已。所以,要正确地把握历史,要客观准确辨认当今的时局,视角非常重要。就像刚刚汪所长所讲的,能够成为领袖人物,能正确判断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与未来趋势确实很不容易。

首先向大家点评一下一季度的宏观数据,温总理在4月13号发表文章《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我很奇怪为什么温总理此时要亲自发表文章,就好像做季报点评一样。他对中国经济提出了六大问题或六大关系,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二是当前发展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三是总量和结构的关系;四是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五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六是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他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要准确地判断经济形势。他对于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仍然是非常复杂的一年”。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季度的数据,有些没有看明白,有些看明白的数据,但发现大家没有看明白。比如讲到第一季度出现六年年首次季度贸易逆差,大家可能会觉得是不是中国出口不振了,成本推升使得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由此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减轻了?但如果仔细推敲这些数据,结论截然相反:中国这次一季度的贸易逆差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一年来铁矿石和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这两个大宗商品的涨价使我们的进口成本提高了188亿美元,如果不是这个涨价因素,中国一季度的贸易仍然是顺差,而且顺差额要比去年一季度更多一些,因为一季度出口增长了26.5%,所以出口潜力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外贸出口竞争力依然是比较强的。这同样也说明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是比较大的,尽管可以发现我们对欧美的出口增长在下降,贸易依赖度正在降低,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上升。

让我感到吃惊的第二个数据是外汇占款;中国今年一季度因为贸易逆差,逻辑上推理,我们的外汇流入应该是会减少的,但是从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来看,我们外汇占款规模增速惊人,达到了1.1万亿人民币,而去年全年外汇占款是2.9万亿。也就是说一个季度就已经达到了1.1万亿了,后面还有三个季度,不知道全年规模会达到4.4万亿?去年一季度则是外贸顺差,那个时候比现在的外汇占款要少得多,也就是说热钱流入并没有减少,这会给我们今后造成进一步的压力,我大致估算了一下,热钱每个月大概有500亿美元左右。

第三个让我吃惊数据的是M2;3月份公布的M2也是超预期的,本来随着货币收缩,M2增速应该是下降的,结果在3月份回升到16.6%,净增加了2.2万亿,这又有点让人想不通了,一般来说,新增的2.2万亿应该等于金融机构新增的贷款加上外汇占款,外汇占款在3月份是4000多亿,新增贷款是6800亿,加起来总共是1.1万亿,还多出来1.1万亿没法解释。我看了一下,3月份的新增存款有2.68万亿,这样就可以从存款的增加来解释M2为何增加那么多。但事实上真实存款并没有太大增加,因为在央行公布的报表中,3月份的新增负债只有1.17万亿,在座很多都是银行的领导,这些方面比我专业得多,我就和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判断:存款是虚增的!3月份应该有不少的存款是虚增的,它是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只是3月末才从表外转到了表内,因此导致了M2的大幅度增加。故从资金来源的角度可以解释M2为什么这么高,但是从资金运用,即信贷的角度还是没法解释,新增信贷加上外汇占款也应该等于M2,所以如果是这样的判断的话,我觉得这次有可能在统计上有些悬念,即我们的新增贷款被低估了,或者没有纳入到统计里面去,这部分信贷或是变相贷款。原因就在于我们企业现在对于信贷的需求非常强,导致实际贷款利率大幅上升,中小银行贷款冲动非常强烈。我也问过浙江的很多民营企业,他们说贷款利率都在10%以上,既然有这么大的利差可以做,作为银行来说肯定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去放贷,所以我的想法是3月份信贷或失控了,3月份实际新增贷款应该会超过1万亿,而非6800亿。

温总理之所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在中国经济6大问题,说明对于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判断和如何调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尤其是在稳健货币政策方面,温总理提出要注意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和今后多重货币政策的叠加效应,有可能由于政策过于严厉导致经济不稳定的后果。而不久前他到浙江考察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应该会发现,一方面是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资金非常紧张,市场借贷成本大幅度提高,这或许就是在佐证“政策叠加效应”。而另一方面,3月企业贷款余额增加2800亿,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400亿,比去年同期减少1100亿,比2月减少200亿,反映大中型企业长期投资意愿的下降。故我们的判断是全年的信贷应该还是可控的。

正是由于3月份的经济数据明显偏热,让大家有点出乎意料,2月份两会期间大家还在谈论滞胀的风险,3月份一下子各个数据的回升幅度都比较大。因此,在政策方面,我们预计二季度肯定还是会有一些收紧,当然幅度不会太大。

比如目前信贷市场的资金还是收紧了,因为4月份央行要开始对贷存比进行每日的监控,这也反映出3月份的信贷投放实际上有一定的失控。相对于对信贷的控制,货币市场的资金比较宽松,我们可以看到利率水平,无论是回购利率还是央票利率都比较低,但是由于4月份的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会继续增加至9000亿以上,此外,4月份的外汇占款也会比较多,所以我估计4月应该还会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目的就是对冲外汇占款。

但通过提高存准率来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从过去看,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做了这样一张图,解释了中国为什么通胀的压力会这么大,因为货币超发是长期形成的,即从2003年以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央票并不能完全覆盖外汇占款的增加,只能对冲外汇占款78%左右,所以到现在为止累计没有覆盖,没有回收的外汇占款是5.5万亿,这就可以解释过去十年资产价格为何持续上涨,资产价格上涨也是货币现象。如今,涨价的因素和压力从资产领域转到商品领域,周小川在去年年末讲过“我们要建立一个池子”,市场一直在猜测这个池子到底是什么,最终他说外汇储备是一个典型的池子,这就意味着他要把今年外汇占款全部覆盖,所以今年货币政策的主要调控手段就是控制流动性,通过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不断地发央票,把外汇占款所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全部吸纳进去,但以前已经投放的就没有能力吸纳了。

昨天晚上刚刚完成我的一篇报告,题目叫《中国式的货币创造与财富神话》,主要观点是,一方面过去形成的外汇占款并没有完全被对冲掉,由此创造了大量货币即M2,另一方面,外汇占款增加在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发央票在后,这之间形成一个时差,这个时差又会提供创造存款货币的时间。如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如果要把它完全对冲的话,你投放多少我马上就吸纳,但今天外汇占款投放了,在3个月之后央行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个月的时差足以使银行和企业之间共同创造货币,这就是货币超发的两大主要原因,第三大原因,是土地资本化大量创造了货币,如土地抵押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

展望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上调存款准备率、加大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的力度还有空间。今后还是会以数量型工具的运用为主,至于加息,我觉得二季度应该还是有一到二次,每次0.25%加息的可能性。但从各个方面的数据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仍然会回落,所以加息次数应该不会太多,当然通胀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6月份通胀应该会达到今年的高点6%左右,然后会回落,但是这个回落幅度不会太大,现在大部分的人认为通胀是前高后低,下半年应该会回落到4%以下,我觉得达不到,因为涨价的因素还是比较多,尤其是目前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物价,使得物价的滞后上涨更具有基础和刚性,因压制或延缓了目前一些涨价因素,会使得今后的通胀还会持续更长时间。

当然,尽管我判断紧缩的力度今后会逐步减弱,但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如何来解决,是一个难题,因为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外汇仍然会持续流入,如果人民币升值到位了,可能对于经济等各方面的打击又是比较大的,所以如何处理好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是进行决策者必须要考虑的。

消费增速现在依然有所下降,虽然3月份的消费增幅达到了17%,但是整体来看,无论是汽车消费还是日用品消费,其实环比都在回落,当然这个回落是正常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城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从消费信心指数上也可以看出,这个指数创下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所以这一轮通胀不能单纯地看CPI,从CPI上看通胀还算是温和的,但是很多数据并没有纳入进CPI,真实的通胀还是非常严峻,对消费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当然, 消费对于GDP的贡献还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来自于服务型消费,以上是对一季度的数据进行了简要点评。

中国经济近期不会出现趋势向下的长周期拐点

另外谈一下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因为谈到经济未来趋势的时候,三个经济学家往往会有四个判断,有些说很好,有些说无近忧有远虑,有的说大概在2012年就会出现一个大危机,甚至会崩溃,有的说近期不好,未来大好。所以由于角度和视野不一样,有些人是从地上的角度看云朵的,有些是从太阳的角度看云朵的;由于运用理论不一样,有的是凯恩斯主义,有的是新自由主义;由于利益取向不一,等等,争论永远是一个常态。

我对未来中国经济的看法也不一定对,但我还是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抱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增长这么长时间了,凭什么突然就出现拐点了呢?

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严峻性、难解决的问题,我都想过,问题确实很多,但是不是大到足以使中国出现政局的动荡,出现整个社会的动乱。我觉得未来这些问题或会恶化,但毕竟是未来,还是比较遥远的。拉动经济增长主要的因素还是城市化,城市化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增长动力,中国的城市化率比起印度要低,也比很多发展中国家要低,当然在统计方面可能有些原因,我曾经写了篇文章《中国的城市化率被低估》,现在官方数据的城市化率是47%,我的估计是51 %左右,因为大部分人算城市化率的时候都是算城市的常住人口,我觉得不应该这么算,应该算农村的常住人口,如果这样算的话城市化率肯定会更高一点,因为城市化人口经常在流动,吃不准这个人有没有在城市里居住半年以上。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周期的判断。对于GDP增速是否会在下半年回落,我判断应该会回落,回落的主要动力还是存货周期,上半年是一个加库存的过程,下半年就应该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但这是一个短周期,不能因为下半年经济回落就认为中国步入长期的下行周期。我们看中国经济趋势的时候还是要看长的,就是你判断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有没有,我觉得仍然有。

有人总结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是什么,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一个“山寨经济”、“买卖经济”和“地主经济”的结合,所谓山寨经济就是中国成为了一个制造业大国,主要是靠仿制,对于国外大量技术进行引用和引进,所以在这方面中国确实发展非常快。去年我曾在一文中推断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前不久美国经济研究和咨询公司IHS Global Insight说中国确实已经超过美国了。但是制造的技术含量比较低,主要是仿制比较多,但这并不影响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也不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确实是任何一个新兴经济体都无法取代的,因为有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一个地方可以有相互产业链的支持配合,这在印度,在越南都是没法做到的。一个东莞就可以生产全世界磁头和电脑机箱占全球的40%,覆铜板和驱动器占全球30%,IBM、康柏、惠普、贝尔等电脑公司都把东莞作为重要零部件采购基地。中国服装的1/5出自东莞;而一个深圳的整个出口额就超过了印度。

所谓的买办经济就是出口导向,中国出口成为全球第一,其本质是“移民替代”,即中国太多的人口挤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原本应该移民到美国、澳洲去发展生产,但行不通,故让买办介绍低端的活干干,接受订单。

地主经济;刚刚汪所长也讲到土地国有化,中国最大的地主就是政府,政府通过对土地的转让与拍卖,把土地拍卖的收益用来搞基础设施投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像中国这样做,所以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超越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十几年就走完了其他国家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因为基础设施完善可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任何衰落的迹象。

虽然有人说现在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因为很多地方用工紧张,我承认现在有用工紧张这个现象,但它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鲜明的标志。但刘易斯拐点的本意讲的不是劳动力人口多少问题,而是二元经济现象的消失问题。我们经常讲人口红利,说中国人口红利到2015年出现拐点。这与刘易斯拐点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我们一方面最关注的是三农问题,而另一方面却大谈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消失的刘易斯拐点,显然自相矛盾。我认为用工紧张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下的短暂现象,导致农村人口流向东部沿海的人口减少,但一旦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失业问题依然会成为严峻问题。

至于人口红利消失现象,我觉得不要太担心,因为中国还有相对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应该还是可以持续的,至少我个人认为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可增长。有人从人口红利的角度说印度会随之崛起,因为中国的人均年龄是34岁,印度只有26岁,所以说印度比中国更具有竞争力,但要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导致人口流动性非常差,而且印度的女性就业率非常低,所以这样比起来,虽然印度的人口仍然很年轻,但是他们的就业率远不如中国,即便是以后我觉得也很难跟中国抗衡,他们的发展策略也不对,他们的软件业成为全球第二大规模,但软件业只能解决200万就业人口,而中国走的是低端制造业发展路线。

总之,无论是人口红利将尽还是刘易斯拐点将出现,都不能太机械去照搬理论,中国人比西方人年龄,比印度人勤劳,所以相对人口红利仍可延续。至于刘易斯拐点是否适应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还存在疑问。记得在1994年的时候我也写了一篇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文章,当时又是通胀又是大批工人下岗,中国似乎什么都不行了,所以我也学西方理论,试图在通胀和就业之间找到了一条平衡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但后来中国经济却步入了长期低通胀、高增长、高就业的“崛起阶段”。同样,刘易斯拐点也是西方的经济理论,或适用于小国,不妨再过5-10年再来看中国经济,恐怕就不存在所谓刘易斯拐点了。

所以,我个人感觉中国的重工业化仍然在延续,中国很多产业还是处于低端,中国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仍然非常大。

有人说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了,制度红利也没有了,所以中国今后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了。假定这些真的都没有了,我认为至少还有两个动力,第一个动力,就是来自于国退民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的投资增长多数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国有经济。第二个动力,即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来自于结构调整,所谓的经济转型,发展再平衡等机遇。目前由于差距拉大了,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个平衡本身又会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比如上海今年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率大概只有5%以下,但是西部随便一个地方都是25%以上,这个动力的特征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你看到很多问题的同时,也隐含着很多机遇。

对于问题与机遇的判断、辨别,我觉得还是见仁见智,当我们乐观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好的迹象,当我们悲观的时候看到的都是问题。我最近坐飞机,每次机场候机厅里都是人满为患,以前你去北京、深圳这些地方机票都很难买,晚了就买不到了,而现在你到二三线城市的机票都很紧张,而且头等舱位都是满的,都先于经济舱卖完,而前几年头等舱位置都是空的,这就说明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开始活跃发展了。包括3月份的时候通常酒店入住率都是比较低的,而今年3月份完全不一样,酒店入住率大幅度提高了,如果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可以说中国经济泡沫越来越严重了,但是这段时期我们的房价并没有怎么大幅度地涨,所以也不能把服务经济的繁荣完全归咎于泡沫。

综观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应该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进行判断和推理。中国确实是没有太多的资源优势,在发生次贷危机之后,我根据各个国家的的人均耕地面积做了一个表,发现很有意思:全球平均土地面积是3.5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韩国是0.54亩,日本为0.6亩,德国为2.25亩,中韩日德的人均耕地面积都远小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人口密度很大。但另外一大批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却很大,如美国是9.8亩,澳洲是45亩,印度也比中国多一倍,但为什么土地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还不如土地少的国家?除美国之外,当今全球的制造业大国无一例外都是人均耕地面积少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中国、日本、德国和韩国。说明资源稀缺的地方未必不能发展和变成富强。

更典型的例子是温州,温州的房价基本上和杭州差不多高,属于浙江乃至中国价格最高的地方。如果你再看一下温州的人均GDP,5000美元左右,还低于整个浙江8000美元的水平,显然这个统计不能反映温州人的经济实力,温州的GNP是远远超过中国其他很多地区,因为很多温州人都是在外地打工,在外地做老板,或者在全球打工,在全球做老板,所以温州的房价之所以高是因为温州的GNP很高,日本的GDP被中国超越了,但是日本的GNP可要比中国高出很多,因为日本有大量的海外投资,09年日本在海外总投资达到5.9万亿美元,远超美国,而09年海外的净收益也达到3000多亿美元吧。

所以我非常认同陈校长所讲的中国外汇储备战略,中国一定要在海外拓宽海外投资渠道,鼓励民间投资海外。因为中国的资源太少了,我们要创造更多的GNP,这才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很多看起来不是我们优势的地方,恰恰成为了我们经济增长的动力。比如我们一直在抱怨,中国的经济转轨已经讲了15年,1995年就在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现在仍然在转,这个转轨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机电产业出口已经达到了整个出口额的50%,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地位已经无法撼动了。

如果你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出口和进口的产品,如果不看国名,你或许以为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而美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为美国的大部分出口都是农业产品和矿产资源,而中国进口的都是农业产品,都是矿产资源,而出口大都是机电产品。也说明了中国产业升级仍然在缓慢而持续的进行之中。

到2020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将由目前的50%上升到60%,中国未来主要的出口方向还是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就是从这个他们的目前的经济规模上起步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需求会更加了解,更具有出口竞争力。前不久我在澳门参加会议的时候看到他们有一个生产空调零部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说他们的生意非常好,有大量的产品出口到非洲和中东地区,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升级对产品的需求非常大,确实我们已经走过的路是别人正在走的,像越南、印度的高速公路里程数都是非常短的,如果利用我们的技术、设备、经验,可以对这些国家进行有效的支持,提升我们机械产品的出口规模,这就是前面讲到的民营企业投资比重现在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的原因之一。

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内容就不多展开了,以上是我个人对中国经济现在及未来的一点见解,仍然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强大的财政实力,展现雄厚国力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又会对中国的结构调整予以支持。管窥之见,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中国出口增长的前景 以及中国出口增长与产业涉及之间的关系

(2011-03-29 10:17:34) 转载 标签:

李迅雷

国泰君安

财经

中国的出口,在过去30年当中增长迅猛,中国从完全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家演变成出口份额第一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制造业的拉动是非常明显的。2010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当中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大国,取代了美国,美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它已经维持了110年历史,而中国在改革开放的短短30年中就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来产生的?其实跟我们出口增长有很大的相关性。而中国的出口增长,它其实也是有我们国家独特的自然条件所形成的。所以,我演讲主要是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中国外贸出口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很有意思的是在全球除了美国之外,有四个制造业大国:中国、韩国、德国、日本,这四个国家它有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小,中国人均耕地面积1.4亩,韩国0.54亩,德国2.25亩,日本0.6亩,所以日本地震之后对日本的农业生产影响会更大。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3.5亩,资源丰富的那些国家,比如说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有9.8亩,澳大利亚是最多的,人均是45亩,法国是5.6亩,印度比中国要多1倍,是2.7亩。我们大致看了一下,耕地面积少的,反而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这其实就是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因为我们的耕地面积少,我们人口又多,那么我们怎么求生存、怎么求发展?只有通过出口来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现象,比如说现在日本地震以后,日本的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在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它就推行了产业空心化政策,虽然日本现在三大汽车巨头在本地已经停产了,但是它在海外的产量要远高于在本土的产量。日本在海外总投资是5.9万亿美元,那是远超美国,所以,我们现在GDP是超过日本,但是我们的GNP只有日本的一半。从这一点来看,日本虽然是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但是它却是一个全球投资最多的国家。

同样,我们来看中国,中国在过去一千年中,人口从5500万增加到现在的13亿,我估计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将要达到14亿人口。那么,人口在过去1千年当中增长了22倍,但我们的耕地面积只增长了4—5倍。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恶劣的条件,在过去30年当中我们的经济增长依然是非常迅猛,创造了奇迹。

比如说,我们拿深圳而言,深圳去年出口额大概是2000多亿美元,超过印度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我们把目光聚的更小一点,比如像东莞,东莞磁头跟电脑机箱,它的产量占到全球40%,覆铜板和驱动器占了全球的30%。另外,羊毛衫的产量,它又是中国家织最大的出口基地,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就能创造这么巨大的能量,整个全球格局也是一样的,就是极小的地方创造了全球大部分的GDP。全世界占土地面积1.5的地方,它就创造了一半的全球GDP。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出口导向这么一种积极模式?本质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它不能够向外移民。所以说我们这种出口导向的策略,从本质来讲的话是从移民替代,按道理来说最好的是中国向美国移民、澳大利亚移民,但是不能够移民,所以我们要解决吃饭问题、发展问题,那么只有替全世界的消费者打工,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出口的本质。

事实上,中国在过去15年中,中国的出口也是非常成功,我们出口的产品升级也是非常明显的,工业品在出口当中的比重已经从85%提升到95%。在工业品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制造业也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了全球很多工业品、很多制造业的第一大生产基地。比如说我们的汽车、汽车零部件、家电行业,尤其是机电产品。我们可以发现,工业制成品它的出口在过去十几年当中是非常稳定的增长。

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过去我们一直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逐步向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行转化。尤其我们可以发现,比如说我们的化工产品、机电产品、仪器仪表,它的比重在过去十年当中都是显著上升的。而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比如说像纺织品、服装、鞋帽、箱包的比重是在下降的,还有像玩具,这一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在下降的。

当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之后,对于中国整个制造业的拉动是非常明显的,它也是改变了全球的工业制造格局。中国的出口增长率,2010年达到34%,在出口份额当中已经达到11%,2009年是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今年的外贸整体格局来讲,我们的出口增速是要下降的,这个从二季度我们出现了较低的出口增长率,出现了贸易逆差,从这一点上面也可以发现,我们的出口在次贷危机之前创了新高之后,它还是出现了回落。在全球次贷危机之后,经济出现反弹,我们的出口也相应的出现了反弹,但是最近又会开始回落。中国整体出口总量来讲,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了,这个瓶颈也就是10%。我们可以看到像美国、德国、日本,当它的全球出口份额达到10%以后,它的出口增速就开始下降。那么看来中国也是难以幸免。

我们的进口增速依然还是在上升的,这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的;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全球贸易从不平衡走向平衡的趋向。这条深蓝色的线就是我们的进口(见PPT),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是从2007年年中开始的,包括到现在为止。所以我们预期,2011年我们的出口增长率是18%左右,进口增长率大概在29%左右。所以说2011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就是要大幅度的缩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作为出口大国的地位会得到任何的动摇,我觉得中国的出口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

当然像这么一种过程,其实在全球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到,从2009年开始,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它的经常帐户顺差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就是发展中的国家它的经常帐户顺差开始缩减,而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经常帐户逆差也开始收敛。那么,整个就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我觉得到了11%之后有可能也会缩小,但是这不影响中国出口产品的升级,也不影响中国通过出口来拉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第二,中国出口产业升级次序;

其实有很多案例,就是韩国和日本,我们在走的就是韩国和日本70年代、80年代走过的路。70年代韩国的机电产品已经从原先的20%提升到50%,这个是非常惊人的。同样我们也发现日本的机电产品,它是从60年代开始增长,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它的比重提高了47%,就到了这么大的峰值。而韩国在2004年的时候,它的峰值也达到63%。所以,我们预期在今后的十年当中,中国的机电产品市场份额还有望进一步提升,也就是从50%提升到60%,这个我觉得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结果。

再把它细分一下的话,比如像中国的机电产品当中的办公用品、电信录音设备,这种增长目前还是比较迅猛的。但是中国落后的地方,就是机电产品还是偏向于低端,落后的地方还是像运输设备、仪器仪表,这方面我们还是比较落后的。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把它简单的归纳为低端崛起,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但是跟美国的制造业地位还是不能够同日而语,美国虽然成为第二大制造业国家,但是它的技术领先、它的制造业在产业链当中的地位,那都是中国所不能及的,但是中国也还是在进步。那么,中国的机电产品,它也是在升级的过程当中的。

比如说,我们的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动力机械设备,这两个我们在出口的份额当中还是得到提升的。

反过来讲的话,像特种工业专用机械,还有仪表仪器,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要进口的,就是进口额要大于出口额,但是在未来也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韩国所走过的路。就是韩国的机电产品,它的发展也是一样的。它一开始发展也是向电力机械,到后来仪器仪表行业也就起来了,就是整个产业升级过程跟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以及国家的经济地位是相联系的。

第三,新兴市场需求通过了中国产业升级。

这个我想是非常明显的,真个经济格局就是我们的发达国家经济份额,它是在下降的。而发达国家市场份额是在提升的,而发展中国家正在走的路就是中国刚刚走过的路,所以中国的产品,尤其中国的机电产品,对这些国家来讲是更加适销对路的。在座各位有不少是企业家,不少都是来自上市公司的,不少都是从事制造业的,在座各位都是专家,都在亲身经历的变革当中,就是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出口于新兴市场国家,因为他们的经济也在发展,他们的产品需求、消费升级,也跟我们过去90年代走过的路非常相近。

以汽车为例,中国的汽车主要出口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可以预期到2020年,我们的年均汽车销量应该要超过3000万辆,在那个时候估计20%的汽车是出口的。

我们也可以发现,像光学仪器的出口占比,向巴西的、马来西亚、韩国的出口比重就比较大,我们相对向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比重比较小。对于越南出口的产品比重当中,比较大的就是机电产品、音响设备;我们向他们进口的,就是矿产品。

越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而中国的高速公路,现在是全球第二,再过十年的话,就应该超过美国了。所以,与此相关的,像印度,印度的铁路、公路相对还是比较发达,但是高速公路总的里程数量还是非常少。今后像工程机械,向这些国家出口量还是比较大。比如像地铁,中国现在到处都在修地铁,再过五年、十年,很多发展中国家他们也要修地铁,那么想这类技术和产品就向那些国家出口。

所以这样来讲,我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对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包括我们的出口产品的升级前景还是非常看好,因为世界很大,中国有了东部的沿海城市的高速增长,现在又是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整体都在不断的创造新的需求、创造新的动力。

相反来讲,由于全球贸易的平衡需要,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在未来肯定要下降。这是我们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一些主要产品。

你会发现我们纺织品出口增速是趋缓的;我们对美国的农产品是净进口的,我们的机电产品对美国的出口比重是不断上升的。所以,这张图把中国和美国隐去的话,美国倒成了农业大国,而中国倒像是一个工业大国。所以,全球的贸易格局确实在发生变化。

我前面也已经讲到,就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是中国今后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拉动中国增长的动力呢?

是在于我们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出口增速,就是它的经济增长增速是非常可观的。未来五年根据国家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长是6.65%,而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只有2.5%。所以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是发达国家的2倍多。那么,在这种格局下面,推动中国出口增长,拉动中国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还是在于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亚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出口比重上升过程当中,亚洲是最显著的。所以未来十年、未来二十年,应该是一个亚洲的时机,在亚洲里面,除了我们传统的东亚国家具有很强的优势之外,比如中国、日本、韩国,还有要崛起的印度、东南亚这些国家,那么这个使得我们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

从这张图(现场PPT)也可以看到,在过去十年当中,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占亚洲各国贸易比重从原先的18.7%提高到45%。所以说,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第三大动力,就是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这个应该是非常良性的东西,就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发展之后,中国对发达国家贸易的顺差就会进一步缩减,那么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贸易制裁也会缩小。所以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良性的,也是可以持续的。否则的话,我们一味的对美国带来的贸易逆差使得世界贸易就很不平衡了。但是由于中国生活水平提高,所以我们的进口会更多。当然我也是希望我们进口当中,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比重能够进一步上升。

第四,来自于中国内陆地区承担了我们出口转移。

这也是一个新的变化,我们在过去15年当中,实际上我们内地的出口比重一直是下降的,从1995年到2005年,内地出口比重从原先的21%下降到了目前只有12%最近是有所回升,但是也在15%左右,这个基本上已经见底了。所以说今后中国的出口新增动力,应该是来自于内地的。尤其是四大地区出口快速增长,像云南、广西、重庆、四川,这四个地区的出口增长势头已经体现出来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比较低廉的人力成本,还有比较低廉的土地价格,这些生产要素。

比如像重庆,出口产品结构也是在发生变化。像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它的增长幅度也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说产业转移,像最近富士康把在深圳的基地部分迁到河南郑州、重庆,也就是说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劳工工资、土地成本等原因,迫使很多制造业,很多外商出口企业,它的产业向内地转移。这样就拉动了内地的经济增长、内地出口产业的发展。

这张图就反映出全球各个省市的工资差异(现场PPT),从工资差异的角度来看,像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相对广东有比较大的成本优势。如果把这几个地区对它们本省的“十二五”规划当中出口战略,这些细分一下的话,发现这些省份、这些地区都有出口发展战略。比如像广西,要充分利用中国跟东盟的自由贸易区来扩大加工贸易规模。比如像云南,它要走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也是建立加工贸易基地;像四川要发展软件业、金融业、财务外包等产业,促进旅游文化、运输、中医保健等产业,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像重庆,开放力度更大一点,它建立了保税区、建立西部金融中心。

整体来看的话,中国在产业发展过程当中,都会有新的瓶颈出现,然后又会有新的机遇产生。所以,它的衔接都还是非常顺畅,从而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第五,民营资本、民营企业在拉动出口跟产业升级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拉动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是外商企业,到目前为止外商投资企业它的出口份额依然占到50%以上,国有企业它的出口份额在不断下降的。但是另一方面,从增量的部分来看,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它的出口份额是在显著上升的。所以,这也是代表了我们的一个新趋势,未来十年、未来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还看民营企业。

我这个应该是有依据的(现场PPT),我们看从2004年—2010年,民营投资比重在不断增长,尤其是2010年,去年民营投资比重是首次超过了国有企业,达到45.1%。三资企业在过去30年当中对中国经济拉动是非常显著的,但是从投资比重来看,这几年的投资比重要明显低于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和所有制升级也是有相当大的相关性。

我们再来看一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产业布局上有什么差距?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民营投资的主要两大方向,尤其在制造业方面,我们的投资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此外,比较落后的地方,比如像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电力、燃气、采矿业,这方面是民营资本相对落后的。但是好在这次温总理在“两会”中,也提到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三十六条”,温总理也做了说明解释。这说明我们政府部门也是非常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到中国的各大领域,包括原先国有资本垄断的这些行业。正是因为民间资本在参与我们的制造业投资当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也看到有不少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行业龙头,比如像电信设备的华为、中兴通讯(30.30,0.00,0.00%),家电行业的格力、美的,三一重工(28.03,0.00,0.00%),这次日本之后,三一重工就用了一台很大的机械,臂长67米的机械支持核泄露事件,这也是做了很大的广告。像电子计算机行业的联想,食品加工行业里面的雨润、蒙牛等等,可以举的例子是非常多的。这可以说明民营企业资本的崛起,也是产业升级过程当中的必然选择。

上一节张部长也讲到我们科研投入比重一直不高,尤其是在投入的体制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像中国的汽车工业,从建国到现在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形成我们自主的汽车品牌,拉动品牌的还是民营资本,像比亚迪,这一类对中国汽车业的拉动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民营资本是不是能在今后中国经济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个还是要取决于国家政策,这方面也是希望政府在鼓励民间投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当中有进一步的优惠政策。

最后想做一点政策建议:

第一个建议,出口退税政策;

2010年出口退税额达到7300亿,从这张图也可以看出,我们出口退税总额越来越高,是不是有很大的必要,是值得商榷的。今年我估计我们的外贸顺差,大概是在700多亿美元左右,去年大概是1800亿美元,今年大概会降到700多亿美元。如果是700多亿美元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出口退税额就要超过我们的外贸顺差了。这个显然是有点说不过去的。那么去年我们出口退税额又是增长13%。既然我们对于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这些产业产品出口要进行限制。

那么是不是对这些产业出口退税比重也应该做一个适当调整呢?因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们先后7次上调了出口退税率,涉及到商品税号达到8000多个。那么现在次贷危机已经过去,我们是不是要把原先7次上调出口退税额有一定的回调?这个我觉得还是应该值得考虑的。毕竟我们经济发展已经到一定阶段了,要解决我们的产业升级问题,不能够完全以我们的就业为理由来保持我们的低附加值、高耗能产品比较高的出口退税额。

第二个建议,鼓励民间资本的海外投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引用了外汇管理局提供的2009年数据,中国的对外资产负债结构。我们在这张图上面可以发现(现场PPT),我们的资产是要远高于我们的负债,说明中国是一个进债全国,但是我们的进债全国结构非常不合理,我们大部分是以外汇储备形式存在的。我们的外汇储备在2009年的时候是达到了2.4万亿,去年年末达到2.8万亿,这么大的一个外汇储备,相当大的一部分去买美国国债。

买美国国债,美国又是一个低利率的国家,但是我们买了美国国债之后,人家又反过来,热钱又流入中国,又到中国来投资,我们到美国去买国债,我们是低收益、低回报,然后我们还要承受人民币升值之苦,我们还要承受美元贬值之苦。而人家到我们这边来投资,人家是既可以享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又可以获得一个比较高的收益率。

举个例子说,拿我们的钱存银行,存了银行之后得到的储蓄率是比较低的,然后我们又反过来向这个银行来进行贷款,就把我们存的钱再借回来,所以我们吃的是倒利差。这种格局我觉得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民间资本没有放开,我们还是通过国家上收外汇,统一对外投资这个模式。

这些数据表明(现场PPT),我们一方面由于大量外汇流入,使得我们的货币供应量非常之大。从左边这张图就可以看出,广义货币占GDP比重达到200%。所以,我们是被动的在印人民币。美国在1986年到目前为止,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占美国的GDP比重60%左右没有显著提高。而中国就是因为大量的外汇流入,我们的M2当中,来自于外汇储备所占的比重大概是30%左右。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通胀压力,就是因为大量的外汇流入,我们外汇储备增加,我们被动的印人民币,使得我们的广义货币不断的增加。那么广义货币的增加,使得我们货币一部分攻房地产,另一部分去买商品,使得我们的商品价格出现一轮的攀升。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鼓励海外投资,既可以来消化我们不断增加的货币,又可以使得我们的在对外直接投资当中,我们的产业通过海外投资,对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进行投资,使得我们产业水平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我觉得现在已经是到达非常紧迫的时候了。

具体操作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民间海外投资证券和房地产,这个纯粹就是作为居民,我觉得应该进行的投资;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讲,我们可以利用在香港作为一个平台,利用香港越来越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来拓展海外业务,这样也是有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作为中资的金融机构,实际上可以来参与这个过程。比如说我们如果怕洗黑钱,诸如此类的担心,就可以让资金在中资机构流转,这样的话有利于监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过外汇的管治。

总而言之,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产业升级过程当中,外贸出口起到一个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仅仅有这么一个自然增长的趋势还是不够的,需要有政府的政策扶持,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进行金融的改革开放,需要有民间资本跟政府的政策有一个更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