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油画:色彩构成教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47:37

第二章 色彩基本原理

    在进行色彩综合训练法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光与色

    我们已经讲到,人们只有凭借着光才能看到物体的形状、色彩,有了光才有了人的色彩感觉,从而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色就是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就是物体色。各种物体由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质感差别等,所以其均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而它所反射的色光即是该物体的固有色。

第二节 色彩基本语言

    1、三原色:倘若我们将色彩加以分类的话,那么色彩大致上就可以分为无彩色与有彩色两大系列。黑白灰为无彩色,除此之外的任何色彩都为有彩色。其中红、黄、蓝是最基本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三原色是其它色彩所调配不出来的,而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比例调配出来。2、色彩三要素:有彩色系列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蒙赛尔色立体及其它色立体均是由色彩三要素构成的,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的基本语言,认识与了解色彩三要素,对认识和运用色彩美是极为重要的。

    色相: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是色彩之间相互区别的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将上述的单色按光谱顺序环形配列,便形成了色相环。

    明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度,也称亮度、深浅度等。每一种色彩都有各自不同的明度,如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均属中间明度等。同时明度与配色的基本规律是:任何颜色如果加白,其明度就越亮,如果加黑,其明度则越暗。

    纯度:纯度就是色彩的鲜艳度,也叫彩度、饱和度。无色彩的黑白灰纯度为零。在色环上,纯度最高的是三原色(红、黄、蓝),其次是三间色(橙、绿、紫),再其次为复色。而在同一色相中,纯度最高的是该色的纯色,而随着渐次加入无彩色,其纯度则逐渐降低。

第三节 色彩的基本概念

    1、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互混合,混合后构成的新的颜色叫混合色。色光(光源色)混合为加光混合,色彩越加越亮;物料色(广告色等)混合为减光混合,色彩越加越暗。
    2、间色与复色:间色就是三原色中任意两色相混合得到的第二次色,即橙、绿、紫色。复色就是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得到的第三次色,其中也包括一种原色与黑色或灰色相调和所得到的带有色相的灰色。物料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二原色之间相混得出间色为橙、绿、紫,间色之间或间色与原色再次混合得出的是复色,如红橙、黄橙、黄绿、青绿、青紫、红紫等。如果再将原色、间色和复色相互混合,则可以调配出无数种色彩。
    3、色彩的和谐
    4、色彩的对比
    5、色调的转换

第三章 综合性色彩构成配色法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色彩构成是继全面的绘画性色彩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完整认识色彩的理论,掌握色彩运用规律,并能达到主动创造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近年来,对于色彩构成在色彩的研究和探讨上愈加细分化。由视觉生理到视觉心理,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领域(包括第一章所述内容),不管它涉及范围多广、道理多深,但其出发点均是研究和掌握色彩美的因素构成规律,也就是说:研究色彩的各种性质,把它们有秩序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画面的规律,是教学考虑的核心问题。

    纵观色彩构成课的程序,大都是根据色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而分段设立的。一类是从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出发,来研究色彩,即关于面积和位置的改变对色彩构成的影响,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等;另一类是依托传统绘画或客观世界宏观和微观物质的自然色彩内在组合关系,组织出与此相一致的新的色彩秩序。

    既然色彩构成训练的目的是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那么作为构成美的要素,对构成色彩美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张色彩画面里,都要将各种构成美的要素作为主要矛盾来处理,并且要分清主次,总结出它们的构成关系,即色彩美的规律。这对创造新的层出不穷的色彩美的秩序,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色彩训练内容。

    典型的色彩个性训练方法,对于全面了解色彩构成美的要素,掌握其美的规律是必要的,适合于长期、科学、全面地对色彩进行研究,为创造出和谐、新的色彩秩序打下雄厚的基础。但这种方法不仅时间长、见效慢,还缺乏对学生在色彩的创造性与灵活性上的掌握与运用的训练,很容易形成基础训练与实际设计相脱节、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相脱节、使学生仅仅掌握了空洞技术的局面。

    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以纯粹的明度推移,色相渐变或纯度渐变,以及那种特殊味觉的酸甜苦辣;色彩冷暖分明的春夏秋冬;近似蝴蝶翅膀、鱼身、斑马或雨花石的颜色而构成的色彩是少有的,而与传统绘画相一致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就更为少见了。所以说,色彩组织设计,即构成色彩美的诸多要素同时的综合的出现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之中,是常用的表现形式。因此得出结论:在色彩构成训练中,应以综合训练为重点,紧紧围绕多种矛盾(指色彩不同的个性),摆正它们之间的秩序关系,是色彩训练的中心内容。

第一节 “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一

一、九宫格配色法

    九宫格配色法是“综合法”训练的主要程序之一。其方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进行综合性配色练习。在配色训练中,学生所考虑的重点是:色调的差别,以及在明度、纯度及色相上要有一定的跨度。题材可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这样不但有利于进行多方面的色彩练习,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要点是:在配色练习中紧紧围绕色彩构成美的本质即对比协调来进行。其教学目的是:全面认识色彩语言,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二、九宫格配色的基本要求

1、每个格内只用两至三块颜色,要求在对比中求得和谐,使之平衡完整,并能够相对地独立存在(这一点对有绘画色彩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不难做到的)。
2、由单格向多格扩展中,要求格与格之间仍要保持色彩的对比和谐关系。做到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只是增加几个格子的色彩(由原来的单格三块颜色关系,增加到与此邻近几个格子,最多也只是十几块颜色连续对比关系)。但为了下一步的配色顺利实施,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作到胸有成竹。
3、将九个格子配色完成后,应保证九个格子内的颜色均不重复。因此,不但整体上要求颜色关系相一致,而且还要求局部具有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样就扩大了调配范围。(如图)简单计算,平均每个格子有三块颜色的话,完成全部九宫格作业起码需要调配出与秋天的桔黄色主题有关系的二十七种颜色。这一步能顺利地完成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认真地思考、想象、创造及烦琐的色彩比较、调配的过程,所以说这是具有一定强度的训练。
4、九宫格颜色之间有统一的整体要求。(如图)首先是要求画面有统一的主题色调,符合变化统一与对比和谐的规律。其次要求在整体上构成的色彩是平衡的,不但要有严谨的秩序感,还要有一定的节奏感。这里包括三个方面:明度、色相、纯度,这些要素之间既要形成一个色彩整体(指统一色调)、构成平衡(指明度)、有较强秩序性的色彩构成画面,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及形式美的要求。

三、九宫格配色法的特点

1、由于九宫格配色的训练,始终是围绕着色彩的衬托、对比协调关系进行的。如从要求A的两三块色彩关系到C的二十七块配色练习的完成,自始至终都是研究色彩的对比和谐过程。所以说九宫格配色法,不但强调研究色彩构成美的规律,还可以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美(色彩的对比协调)的本质。
2、九宫格配色法,主要采取衬托对比的方法表现色彩的个性美。色彩美与不美是相对比较的结果,“万绿丛中一点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九宫格的配色突出了色彩对比美的主要矛盾,在色彩对比协调的训练上是比较见效的,也是其它任何训练方式所不能比的。
3、由于九宫格配色法要求色彩训练的幅度和难度均很高,加强了综合思维的训练。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多重矛盾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正确摆正色彩矛盾之间的秩序关系的能力。并能逐步有效的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提高其解决色彩关系问题的能力。如(图18),为了用色彩充分表达金色的秋天,仅以单纯的明度、纯度及色相都难以表现,只有调动色彩的所有性质(包括位置移动、面积大小、形象等),综合处理于画面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综合处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构思意图,按构成要求完成A、B、C的全部内容,强调D是体现整个训练难度和强度的关键。若想一丝不苟的完成并达到要求,就必须对已经完成的前三步,按要求将明度、纯度、色相的秩序与整体平衡关系做进一步严格的调整,甚至有时要将前三步作较大的改动,因此就成倍的增加了色彩对比协调配色训练的量。符合A、B、C要求的配色是千差万别的,但同时又符合D的要求,这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色彩的整体美,也就是突出抓住了构成美的色彩共性(统一调和),形成了变化丰富而不失整体协调的艺术效果。
这种由整体构思出发,从局部入手又回到整体关系中,经过多次反复的、高频率、高难度、大剂量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构成色彩美的规律(如明度、纯度、色相、面积、位移的秩序渐变、特异点缀等)也同时被理解和掌握。经练习后,学生能够确立色彩整体大关系的概念,其作品能达到色调较明朗、变化微妙含蓄而不流于表面、艺术构思的表达充分等。在观念上,能区分艺术的认识色彩与科学的认识色彩之间的不同,并能充分理解与运用两者的辨证关系。
4、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色彩构成画面,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但却不见得百分之百地符合艺术规律。具有色彩主题性构思的九宫格训练,主要抓住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色彩构成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指美的色彩组织)。色彩的心理感受是随着作者和欣赏者的个性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伴随在其创作和欣赏过程之中。因此在色彩训练中切不可忽视心理作用,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室内色彩的组织设计中,使其协调起来,合乎自然规律,办法是很多的,如调整面积比例、调换颜色、增加协调的中间色(金、银、黑、白、灰)、避免与“燥”的色彩相遇、增加色彩之间的过度秩序(明度、纯度、色相的渐变)、色彩位置的移动等等,都能使其达到协调的目的,其中每种方法使用得当,均可恰如其分地强化与表现构思意图,使之达到内容与形式、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完美统一,构成了色彩美。在工作中常遇到这样事情,有些画看上去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却不美,原因在于忽视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差别,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就是将两者相互独立。综合性色彩训练方法,既排除了分段式、纯理性的色彩个性训练所导致的过于呆板,同时又避免了纯感性训练的随意性。它融会于感性与理性之间,对自然规律的严谨把握,控制过于放纵的艺术个性,恰到好处地发挥科学对艺术起的作用,对今后的艺术创作是很有裨益的。

第二节 “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二

一、色彩秩序配色法

    组织一个比较完整、和谐的色彩秩序,如同乐团指挥调动整个乐队一样,若想使每一种乐器在乐曲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就必须首先有一个总的曲调,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根据主旋律来安排穿插配器与和声。如果指挥不利,有的乐器没能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或是需要的音响不能按主旋律的要求进行,没能将乐曲的主旋律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音乐也很难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色彩也是一样,没有孤立存在的颜色。若要使色彩完美,就必须依据色彩的主旋律,精心选择色彩要素,并通过烘托对比,及周围环境的对比映衬等方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色彩各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样才能突出色彩主旋律,建立色彩美的特征。好像乐曲中的对比,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平有缓。或是运用由弱到强递增的主旋律反复变化、以高音和弦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或是采取高潮过后,是一个非常平静悦耳的单音色等方式,将主旋律通过衬托对比表现出来,起到了感染人的作用,这就创造出了既有较强的对比效果又不失内涵的艺术魅力。
色彩秩序配色法,着力于培养学生调动一切色彩要素,组织色彩美的秩序意识。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组织色彩秩序的重要,在他们脑中深深打下“秩序”的烙印。如果说九宫格配色法是偏重于单音色的对比或语言中单词训练的话(当然已远远超出了单独词汇训练),那么秩序训练法更偏重于从单音到和声,由单词训练转到句法的练习,也就是说用色彩来组织层次丰富、色调统一美的秩序。

二、色彩秩序配色法的要求

    色彩秩序配色法首先要求借助各种形象,按色彩构成原理,即对比协调规律,在画面内安排构成调子的主色。其次是组织与构成主色调系统相呼应的次主色(对比协调色)。再次是确定小面积起平衡冷暖作用的低纯度色补色系统,及少量的点缀对比色。这些决定秩序的几块颜色的选择,完全不受形象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面积、位置、秩序的需要,随意更换、调动、支配。重点要考虑如何把握主色调、协调色和点缀色之间的秩序安排,及相互对比关系,如何构成一个具有明显秩序的组织意识,有较强的理性、规范化的色彩秩序。所有这些训练过程,完全是随意调动或增减的,直到符合色彩对比协调规律为止,完成秩序组织训练的全过程。

    色彩秩序配色法,就是要让学生去寻找构成色彩美的秩序骨架,如果准确地找到了这几大块颜色的关系,那么就等于完成了整个作品的一大半。倘若在不破坏这几块颜色关系的情况下,再增加层次,便可使色彩构成作品丰富完美起来。可见正确地找到这几块颜色,构成出它们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成为秩序配色法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 “综合法”训练程序之三

一、主题意境色彩训练

    通过严格的多层次的九宫格训练和掌握较强的整体感的秩序训练,使学生建立了综合规律的概念,不仅能分析调配很丰富的颜色而不杂乱,又能使用很概括的几种颜色而不觉单调,从而不断增强组织调动色彩的能力。虽然色彩矛盾十分复杂,但还属于单纯的色彩组织训练,在前面已讲过艺术规律和自然规律有很大差别,那么带有主题意境的色彩训练程序,就是力求解决,在色彩构成训练中,长期以来存在的自然规律与艺术规律,两者相互脱节的问题。不但要找出它们的共性,而且还要使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中,能够把构成色彩美各种规律及要素,灵活地、准确地、创造性地溶入创作之中。(如图)这些都是在主题构思过程中把色彩看得和形同样重要,作为主题表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与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带有主题性色彩意境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给通往设计创作搭建了一座桥梁,人们按照这样的思维再往前跨越一步,就进入了设计领域。(不但掌握了运用色彩美的规律与秩序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打破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的创造意识。)从而它打通了有史以来人们给基础与设计之间划分的一条严格的界限。

图片说明:图1、《暖色调色彩秩序配色作品》该作品用暖色为主色调,与室内空间及丰富的结构形象相映生辉,给人以和谐美。其步骤为:一是确定色调,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本作品就是在画面内首先选择几大块空间,构成暖色调,大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三的面积。又以中黄灰色、赫色及相近的暖灰色,共同构成了画面的主色调,给画面定准了以暖色为主色调的位置。二是为了活跃画面,选择了与暖色系列色彩既对比又协调的灰紫色作为对比色调,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一。三是为了调解画面,增加色彩层次,在不破坏主色调的情况下,配以高明度与低明度的中间色,如赫色、中灰绿色,约占画面十分之一。最后再加上极少量的对比色:紫色和绿色,作为点缀色,使画面既对比又和谐。
图2、《暖色街道的色彩构成》,作者将复杂的建筑造型结构,以及对步行街道的印象,通过色彩秩序的组织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色光区域的秩序感。由黄绿色转向桔色系列中的色彩变化,使整体上更丰富,颇具商业街道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准确地运用了色彩的冷暖与明度,将建筑的形体关系巧妙的衬映出来,形与色搭配得当,主题突出,可见作者在色彩应用上的能力。
图3、《金秋傍晚的联想》该作品以玫瑰色调中的建筑,以及建筑旁金色的枫叶树,构成整个画面。在夕阳下呈现出斑斓的玫瑰色建筑,不但整体色调明快,而且还极富色光秩序感,有力地体现了地面建筑及空间整体关系。其特点是:色彩运用别具特色;有想象与创造力。
图4、中黄色调的起居室空间色彩联想。中黄色、珠红色组织的暖色调,与沙发、台灯、沙发坐垫及色光源构成了一幅温馨的起居家庭气氛,形体与色彩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了色彩的联想作用。
图5、傍晚投射在建筑上的暖色光构成。小楼黄昏,色调采用黄绿和兰色的对比,加大了明度对比,概括的色块对比秩序,抓住了黄昏的小楼光照的效果,色调生动明快、简洁,颇具色彩感染力。
图6、色调的确立,就是给画面的色彩以应有的地位,如面积、色度等,给之最好的安排,使之达到和谐。这副画的色彩层次鲜明,构图丰满,作者通过对物的自然形体进行加工、提炼、夸张、再创造,使之比现实色彩更美,更规律化,更有节奏与韵律。
图7、

二分之一数比法

    今天我们讲课的内容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科学地认识色彩必经的途径,作为艺术院校,特别是设计的学生来说,学好色彩构成,以科学的方式理解、运用色彩是必须做到的。我们讲的色彩在文学上,在实际应用上,在绘画或其它领域中,比如服装等,都具有其得天独厚的地位,特别是在艺术创作上,其视觉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色彩,尤其是环艺设计,其色彩的整体光源、色调、气氛的把握与策划,以及物质材质的运用上,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餐厅的色调把握上,我们大都使用暖色调,这是因为暖色具有能引起人的食欲的功能,餐厅方面的广告也是如此,或者在化装品系列的广告设计中,除了有些局部用了少许的暖色,大部分使用以冷色为主的绿色、淡兰色或清淡的绿色或紫色等。如果色彩在以政治性为主的大型活动场所或地方性活动场所中应用,多采用以红色为主调,还有节日气氛、彩球、标语、旗帜等也是如此。当然在应用领域,色彩的使用是非常细致的,如交通设施的路牌、医疗卫生器械、工厂企业安全设施的警示牌等等,这些色彩的使用在国际上都有通用的标准。

    但今天我要讲的除了以上之外,主要重点讲的是色彩对比协调美的规律,即在色彩学研究规律中,色彩调和论部分。目前在国内外从事色彩学教育、研究状况看,比较难攻克的关口就是色彩调和论部分,它要试图寻找培训配色的一种有效办法。比如说我们看到世界名画,或是谁看都好看的装饰画、室内外装饰等,这些一定是在色彩的次序上、空间上、面积上以及大小组织色彩的构成主调的整体协调方面,肯定存在一定的方法与规律,我们就是要试图寻找到这一适合于色彩美的规律的若干配色规律,然后用这一方法在色彩训练中进行尝试,去培养美的色彩修养,能把握设计美感的配色规律,培养得心应手的,能迎接随时即来的设计任务的色彩驾御能力,三段二分之一数比配色法是构成色彩美的基本方法,是对主题色彩美的本质的认识,是色彩协调美的总结,是在以往多年教学实践中,经过师生互动、成功的典型范例的研究中产生而出的。我们知道构成色彩的三要素即明度、纯度、色相,我们将之定为三段,即明度段、纯度段、色相段(见图),一幅画的色彩群化关系主要是由几大块颜色构成,在这几大块色彩中,主要色外延有百种颜色,另外一些次主色由四五十种颜色构成,这几块色我们说是构成色彩对比和谐美,组织成色彩,构成色彩组织的一个骨骼。色彩的组构如音乐的作曲一样,作曲家想使它作的曲动听,不但要有主旋律,还要在七个音节包括低音、高音、中音的次序中找到某些音符,根据主旋律的需要将其组构起来,使得音律主次分明又有点缀。贝多芬的交响乐听上去音律有起伏变化,但细品味其从高到低音区均有共性,都是在不断地重复主旋。色彩本身也有如此规律,如组织一个暖色调时,其中也是由几块暖色为主旋,构成这一暖色主调美,冷色也是一样,其色调的选定就如音乐中有以重低音区或为主,或中音区为主,或高音区为主,但不论哪种音区的组合,都应有次序变化、音节变化、主次变化。

    比如说看到一幅世界名画、装饰画或室内装饰的色彩,谁看都说好,这一定是因为它在色彩秩序上如空间、面积的大小的安排,色彩整体上构成主调的谐调的等诸多方面共同展示的美,而这一创造美的方法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就是要研究这一规律,寻找到若干适合于这一规律的配色方法,在训练中用这一方法培养学生色彩美的修养,把握色彩美感的配色规律,目的在于尝试培养能够得心应手地迎接随时即来的设计任务的设计人才。

    我们说色彩对比协调中,简单的对比与复杂的对比,只要色彩把握准确,都能够给人以美感,也就是说既对比又协调的色彩,在色彩视觉范围内均是美的。例如一幅大型的绘画作品,其借助于绘画色彩形象语言的组构来进行色彩创作,如果运用得当,会使之很有气魄。反之较小的艺术作品如邮票设计等,也都是存在着色彩对比是否协调等对色彩把握的问题。有的画用色较多,但猛眼一看会给人一种缺色的感觉,这是因为其对色彩的明度、纯度的群化把握、色相的分布不合理所致。这就使人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幅小的艺术作品,只要色彩把握的好,其色彩的冷暖对比协调,秩序把握得当,空间、面积大小配合形象准确,它会给人以无限大之感,使之清澈透明,可与大自然色彩相媲美。反之如果对色彩美的规律把握不准确,虽然是很庞大的一幅作品,虽然用了很多颜色,也会给人以“干”、“平”无序的乏色的感觉,难以达到美的艺术效果。所以研究色彩一定要从色彩的本质美的规律入手,寻找出构成色彩美的规律,用艺术的方法将色彩的冷暖系构成统一和谐的主调,使其组构成既调和又不乏对比的美。

    在民间美术中,有些作品用色很多很杂,但它能够用被动的方式进行调和,如用金银黑白灰的色彩进行调整等。河北剪纸是以采用浑染的方法,将多种颜色浑染开,形成色彩秩序,制成剪纸贴在窗上,在逆光中给人以和谐美。雕梁画拄的中国传统宫廷建筑,虽然其彩绘有很丰富的龙凤呈祥、云彩、花卉、传统故事等形象,运用了丽粉的、翠绿的、大红的等多种复杂的纯色组织,用色较多但不杂乱,给人以丰富和谐的美,这是因为它在色彩组织上大量地运用了金银黑白灰进行调和,尤其是运用了退浑的方法,将纯色系用次序的方法将色彩和谐起来,构成美。总之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对色彩本质的认识,即色彩和谐对比美的认识。

    一幅画的色彩群化关系主要是由几大块色彩构成,在这几大块色彩中又以主次排列,其中构成第一主要色的色彩分布由百种色组构(用数量比较),构成第二主要色可有五十种,以此类推,但从色彩的整体上看,构成色彩美的还是那几大块色彩,这几大块色彩我们说是构成色彩对比和谐美、组织成色彩、构成色彩组织的一个骨骼。色彩的组织就如音乐的作曲一样,作曲家要将曲子谱得动听,不但要有主旋律,还要在七个音节的次序中找到某些合乎想要表达情感的音符,再根据它的主旋律即主题音乐将其重新组构,分清音符的主次,安排好点缀音符等,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听上去有许多起伏变化,但仔细分析不论是高音区还是到低音区都不断地重复主旋这一共性。色彩本身也存在这一规律,在暖色系中组织暖色调时,其中也是由几大块暖色构成这一暖色调子的美,冷色调也是如此,就如同音乐中有以重低音或中音为主调的曲子,但不论是高音区、中音区还是低音区的组合均有层次变化、音阶变化、主次变化。(图二)

    我们说一幅好画主要是由几块大颜色(三至五块色)构成,这几块大色每块又外延由多块色组构,很丰富多彩,那么这几块色既构成主调又要对比协调,其明度、纯度、色相如何组织分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首先是色相的对比规律在于它的对比一定是在色环中的一百八十度色相区内的对比,如红调子一定要与绿调子进行对比。以这幅紫色调子的画为例(图三),这幅色彩构成画,在大面积的紫色调中有许多部分是以黄倾向色彩构成对比系列色,这种色可能在画中是浅色的或者是重的、暗的。其次是明度对比,明度就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一般分七极,加白会使色彩的明度增高,加黑则会使色彩的明度降低。再次是纯度对比,色相的最外极,色光带中的纯色,如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光谱测定中的纯色系,如果加白或加黑或混合的次数越多,色彩的纯度越会降低,色彩也会越污浊,尤其是越加黑越会使色彩又重又污浊,直至到黑。如加白色彩会越来越浅,色彩的饱和度降低直至白的量多于其它色,变得灰白,这种纯度段是色彩三要素中很重要的内容,它会改变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纵观大自然的色彩变化会给我们以启迪,比如盛夏时的树是绿油油的,但在中午时由于树叶早上,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呈现给人们的感觉不是很绿,这是因为光照射在树叶上的反光所至。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当光不很强并且有些斜照时,树叶的色彩会很饱和。早上或傍晚的暖色光照映下,树的色彩呈现一片偏黄、倾向于暖味的橄榄色了。这些均说明了由于光环境的不同,光源的角度不同,色彩给人的视觉识别就会不同,就会引起变化。因此说千差万别的色彩中都有纯度、明度、色相的变化,色彩的主要本质规律之一就是三原色构成的对比和谐规律,掌握了三者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就抓住了色彩美的规律。

    三原色对比协调规律在三段中表现为:一是明度全跨,纯度少跨。二是明度跨一半,纯度跨一半。三是明度跨少许,纯度跨一多半。两者的色彩比重始终应该是两个半段。比如扬柳青年画、河北布娃娃、民间剪纸、京剧脸谱、西双版纳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按色彩三段来说,它们的色彩纯度是全跨了,色彩很丰富(图四),有纯蓝、纯黄、纯翠绿等,尤其是桃红色、纯紫色的使用,其色彩在明度段的下极,也就是六至七级,黄的纯色在明度段的一至二级,其特点是全跨约六至七级,但纯度段没跨,一直是在饱和段中,构成二分之一,也就是在“二分”之中其中的一段必须是色相段。这是一幅研究色彩对比协调规律、研究构成色彩调子的经典学生作品(图五),对其进行色彩分析,不难发现,在这幅画中也存在三段二分之一数比法的规律。其中色相段全跨,绿调子中略加了点黄,形成中黄区,又加了点红,形成带有黄味的朱红系列色,再加了一点重红,构成重红色区,再往冷色转构成玫瑰红系列,再转到紫系列,直到兰色系列。此作品色彩变化丰富,既有蓝黄色的对比,又有绿红的对比,看起来非常和谐,并且还构成了主调。其明度在明度段中基本上是跨了一半,在中级左右,纯度也是跨了一半,其规律是两个半段比了一个色相长段,合乎了构成色彩美的规律,看起来很有个性美。想象一下,如果三段全跨,就好比吃川菜的同时又吃鲁菜、粤菜。美的艺术作品均有三段二分之一数比法的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就会使之更有特点、个性、美感。

    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如何更好地运用三段二分之一数比法呢,我们说任何一种颜色都是美的,没有脏的色彩,只有对比不美的色彩,色彩美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首先第一大色系的选择如果是有主题的设计,应考虑到主题大色系本身的性格,这一色彩与主题表达不矛盾就可用,但切忌矛盾,这是色彩选择的第一需要。其次是对比色的选择,选择对比色应该是选与之对比的色环那一端之间的对比段,但不可直接地对比,应该是间接地含蓄地对比,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这块色系应占画面百分之三十的面积。再次是协调色的选择。最后是点缀色的选择,应采取直接对比的方法。这几大块色应达到色彩的次序循环,这是构成色彩美的关键,接下来的色彩构成,不论是色彩的空间、个性、主题都离不开这几大块色的对比和谐关系问题,色彩构成要解决的重点就是色彩对比和谐规律的几大块色彩的寻找与深化,解决色彩对比和谐美的训练科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