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惟依无圣光福利社:鸟咏书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1:57:24
    阳光明媚时节,我从外面回来,站在我特意靠窗子而置的书桌和书架前,看三四只白蝴蝶在艳丽的阳光下绕着几株结了籽的油菜花和蚕豆枝间飞舞的时候,就听到两声“布谷”、“布谷”的鸟鸣声了,带着今春突遇的惊喜,又疑是错觉,随后又传来的两声鸣叫才让我有了确信无疑的感觉。这是从早春以来,在我每天花了心思的关注中,可以确定的今春第一次听到的布谷鸟的叫声。时间是清明节后两天的午后。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秋季的时候,当我已经置身于秋虫热闹的呢哝声中时,才惊问自己,第一声秋虫的鸣叫倒底是在那一天呀?隆冬时节,当我不经意地从大院里那株梅花旁经过的时候,站到满树怒放的梅花下时,才后悔我又一次错失了与第一朵梅花的相遇。早春我特意到野外去寻春,又发现桃花已经开得满山遍野艳丽的样子。才惊觉日子总是在我的不经意间就匆匆溜走了,我总是抓不住四季给我们提示的神秘意象,唯给我留下一大堆错失的遗憾。

    与今春的第一声布谷鸟鸣相遇让我有一种破解了时间节令密码的喜悦,又象与久违的老朋友相遇。去年的时候,我就是在布谷鸟鸣叫的整个季节里,坚持了“漫步清晨”的,今春对“老朋友”的光临就成了有意识的期盼。相知是一种缘分,心灵感应更是需要有缘,我想我和布谷这种惜时惜春的吉祥鸟总是有心灵感应的。当我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脑子有意识的一刻就从窗外所有的鸟鸣声中分辨,分辨那种独特的声音,那种带有季节神秘性的声音,然后特意地关注日历,关注每一个日子和节令,探寻布谷鸟是如何的与春天里的某个日子象情人一样幽会上的。 

    我卧房外四季里叽叽喳喳着的各种各样的鸟鸣声,是我卧房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我可以欣赏到的最原生态的天籁之音。我常常就是从不同品种的鸟鸣,不同音色、不同响亮度、不同热闹程度的鸟鸣声里来感知季节的更替的。人,也许只有在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中,才能关注到那些细微变化的东西。在聆听大自然原生态歌唱的声音中,我想我的心境是变得越来越平和宁静了的原因。在这几天的阅读中,又刚好读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最重要的是安静的心灵。”刚好与我这些时候的心境是相契合的。


       读到三国学者董遇读书有“三余”之说,即“冬春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还有欧阳修读书的“枕上、马上、厕上”一说,言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读小辞;俗人也有“茶余、饭余、上厕所”读书的习惯。当我体味着学者勤奋好学,总是千方百计充分利用时间读书的精神时,就想起很早以前读过的一首小诗云:“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待明年”,是为不想读书找的最完美的理由,象《明日歌》里咏叹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样,这个总是为不想读书寻找理由的人也相似于我们小时候流行的一首童谣里说的:“小子本无才,爹妈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鸡蛋滚下来”。一时引起了我对读书的一些思索。

    这是相反的差别。喜欢读书的人,视读书为极为奢侈的赏心乐事,不爱读书的人,读书就变成了一件苦差事。 如著名评论家金圣叹说过“雪夜闭门读禁书,不亦快哉”,知堂先生言,雨天读书是为赏心乐事。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安贫乐道、勤奋好学的乐趣。也有“三更有梦书当枕”之乐;有“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的感悟;有“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有“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伍尔夫也说了,所谓天堂,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持续不断的阅读;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苏东坡小时候就有“立志读尽天下书,发奋识尽天下字”的志向,不一而足,道尽了古今中外乐读书人的心声。

    每次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时,第一条不足之处必是理论学习不够,原因客观上都是因为平日里总是忙于具体事务,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主观上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总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下次也没有整改好,而在提倡“终身学习”和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中,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又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似乎“工学”永远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也许是如鲁迅先生将读书分为两种的情形: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

    但凡为职业或为了完成一种任务为读的书,如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学子的为升学而苦读,在职人员为评职称而读的专业书,受约束、爱限制,就枯燥、压抑、无味,而为嗜好而的书,就其乐无穷,自由、轻松、愉悦。所以现在有的人就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提出了异意,认为如果读书读出“苦”的味道来,就不必要读书了。不过我认为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事,我们又何尝没有经历为升学、学历文凭、评职称而强迫自己读书的苦?或为完成某项理论学习而不得不读的书,不得不写的心得体会。所以只有那种自觉自愿的、不受管制的、没有压力的读书才总会让人乐此不疲。

    嗜好读书的人,就珍惜读书的时间。如鲁迅说的:“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时间就象海绵里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觉得时间也象湿毛布里的水,使劲拧,总能拧出一点。很欣慰读书这件事也有个值得庆贺的节日,既每年的4月23日就是“世界读书日”;也欣慰新读书主义者说:工资再低也要买书;时间再紧也要读书;房子再窄也要藏书。然者,我相信国民的整体素质会越来越高。最欣赏林语堂老先生说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白天工作,晚上看戏”,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老先生真是幽默而智慧。我就想套用这句话为我所用,那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白天工作,晚上读书。”

    确实是这样,于我而言,工作仍然是我赖于取得物质基础的最基本的渠道,在我还没有为此而放弃工作的时候,平日里,我就是坚持“白天工作,晚上读书”的。而周末和节假日就奢侈一点了,一整天的时间都可以被我拉抻了的利用来读书,可以是到图书城,也可以是坐在电脑面前,反正我也不喜欢其它的休闲方式,不愿意去野外晒太阳啦、吃灰尘啦、呼吸被汽车尾气和其它废气污染的空气啦,读闲书就是我最喜爱和乐此不疲的休闲方式了,视为我的赏心乐事。

    有一天我读到许地山在《牛津的书虫》一文中说的:“做书虫(要读书)须具备五个条件:第一要身体健康;第二要家道丰裕;第三要事业清闲;第四要志趣淡薄;第五要宿慧超越。”对照来对照去,我就只有身体健康和志趣淡薄这两条是符合的,一时觉得自己牵强附会地读书是多么的条件不成熟,但转念一想,尽管其它三条我都站不住脚,但仅凭了身体健康和志趣淡薄,我也要将我读好的嗜好进行到底。读书是我修炼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读书慢慢滋养了我无畏而坚韧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