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奕然减肥怎么减肥的:贾思勰——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4:54:19
贾思勰——古代杰出的农学家2009-11-13 20:55 (公元5世纪)
  14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出了一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他是山东益都人,当过高阳郡(现山东临淄县西北)太守,具有广泛的农事知识。他所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科学巨著,他因此闻名于世。
  不朽的著作——《齐民要术》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伟大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先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毕生的努力,第一次科学、系统、全面而又详尽地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撰写出农学巨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求》约撰写于公元533~544年间,共10卷,92篇。“齐民”,指平民;“要术”,是从事生产生活重要事项的技术。它内容极为丰富,使我国的农业科学,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学体系,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
  此书,从论述的种类看,在种植业中,既有谷类、纤维、油料、染料、香料、饲料及绿肥等大田作物,也有水生植物、瓜、果、蔬菜及林木栽培等;在养殖业中,既有畜禽的饲养,又有水产养殖。从农事方面看,自开荒到耕种,自生产前的准备到生产后的农产品加工、酿造与利用,都有详细的记载。
  总之,农艺、园艺、土壤耕作、栽培技术、选种留种技术、畜牧兽医、桑蚕技术,以及农产品的加工贮藏、野生植物的经济利用、有关动植物方面的知识,无所不有,真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结构严谨、论述全面、脉络清晰的一部农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科学专著之一。
  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在《齐民要术》中,贾思勰对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的生长规律,作了全面详细的描述。比如:农作物分哪些种类,生长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农作物生长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需要有什么不同,怎样提高农作物适应环境的生长能力,都一一作了阐述,并有其独到见解。例如:在《吕氏春秋》、《汜胜之书》中,虽然都指出了平整土地和搞好中耕的重要性,但却远远不如他论述得那么细致、具体而透彻。他根据黄河中下游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及夏日连雨的特点,不仅指出了耕种的重要性和质量要求,还详细地阐述了怎样进行深、浅、初、转、纵、横、顺、逆、春、夏、秋、冬耕,规范了春耕、秋耕的基本措施。甚至连地耕坏了怎样补救,也提出了具体办法。
  在1400多年前,西欧还只知道用轮换休耕的方法来恢复地力,而当时贾思勰已提出了很多改造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地力的有效办法。如:在作物轮作顶茬、绿肥种植翻压、田间井群布局与冬灌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创见。这些方法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措施。大家知道,土壤中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而各种作物所需要的养分是不相同的。通过各种作物的轮换栽种,不仅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养分,而且可以使土壤得到合理的休闲,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齐民要术》中,对各种作物,先种什么,后种什么,再种什么,以及不同的轮种方法得到的不同效果,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交待得清清楚楚。
  农史学家称赞《齐民要术》中关于旱地耕作的精湛技艺和高度的理论概括,把当时黄河中下游旱地耕作技术推向新的高水平,使我国农学第一次形成精耕细作的完整体系。《齐民要术》是一部古代农业的经典著作。
  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有关农业技术,有的至今仍为广大农民所用。例如:书中叙述了成霜条件是:“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说与现代科学成霜原理相似。在“梨树篇”中曾述:果树开花期如将遇霜冻,可事先于园中堆置乱草、生粪,“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这种煴烟防霜的措施,仍是当今北方农业上减免霜害的有效方法。
  又如:贮藏技术方面,现在冬季鲜菜“假植贮藏”措施,与书中叙述的鲜菜冬存方法基本相同。从此可以看出,书中所叙农事活动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贾思勰的另一贡献是将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记载了禽畜的饲养方法。指出饲养时要注意在群体中保持合理的雌雄比例。如“养羊篇”中提到,10只羊中要有2只公羊。公羊少了,母羊受孕不好;公羊多了,则会造成羊群纷乱。在鹅、鸭、鸡、鱼等饲养中,也提出了相关的雌雄比例关系。如:鹅一般是3雌1雄;鸭是5雌1雄;池中放养鲤鱼,则20尾雌鲤需配4尾雄鲤……等等,都有明确的记述,操作性极强。
  他在栽种瓜、果、蔬菜,植树造林,养殖,酿造等篇中,详细描述了怎样进行多种经营,如何到市场销售,怎样多层次地利用农产品等有关经济效益的内容。现代从事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存、畜禽饲养的工作者,都可以从中找到古老的配方和技法。因而食品史学家对《齐民要术》颇为珍视。
  现代学者从经济科学角度研究《齐民要术》,认为贾思勰的著作不单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古代农业技术典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营方法方面的百科全书。
  拜民为师,虚心求教
  贾思勰重视农业生产,尊重老农,经常访问有经验的农民,虚心向他们请教。他把长期蕴藏在劳动人民中的丰富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发掘出来,从中汲取养分,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农学遗产,从而继承并发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他到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许多地区,从各地老农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他在“种谷”中记载了我国北方谷子品种名目达86种之多。从老农那里他知道了:长着茅草的地,要先赶牛羊在上面踩过,七月间翻地,茅草才会死去。选种要选长得饱满的、颜色纯洁的穗子,割下来,高高挂起,到来年春天打下来播种。在风大霜重的山地种谷子,应当选用茎杆坚强的品种;在潮湿温暖的低地种谷子,应当选用茎杆比较柔弱、生长茂盛的品种……等等。这些无不是他虚心请教所得。
  他还亲身实践,碰到问题再去求教。一次,他养了200只羊,因饲料不足,不到一年就饿死大半。后来他又养了一群羊,这次先种了20亩大豆,准备了充足的饲料,可羊还是死了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他听说100里外有位养羊能手,就不辞辛苦,前往请教。
  老羊倌仔细询问了他养羊的经过,帮他找到了死羊的原因。原来,他把饲料随便扔到羊圈里,羊踩来踩去,又在上面拉屎撒尿,羊就不肯吃了,结果虽然饲料充足,仍有羊饿死。他在老羊倌家住了好几天,仔细察看了羊圈,学习了羊倌的饲养方法,回来后照着做,果然效果很好。
  贾思勰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深入民间,宣传和推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并采访老农。在此过程中,他搜集到很多农谚。这些农谚是自古以来民间口头相传的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他把这些通俗、生动的语言总结、归纳起来,收入《齐民要术》中。
  此书中所引用的30余条农谚都与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从中可以寻得宝贵的农业知识。比如:“欲得谷,马耳镞”,是说谷苗长到马耳状时,进行中耕,才能获得丰收。这些谚语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继承先古,重视实践
  贾思勰刻苦钻研,博览群书,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进行研究。《齐民要术》引用了先秦以来的有关著作约150多种,这在当时书籍出版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是件十分艰巨的工作。我国从战国时期到北魏时期的许多农业经验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公元前1世纪,西汉时撰写的《汜胜之书》反映了汉代农业科学水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学巨著,全书现已无法寻觅。它的重要片段,由于《齐民要术》中有其摘录,才得以保存下来,使我们得以了解它的大概内容。
  贾思勰认真吸收前人农书中的精华,汲取先人的经验。但他并不迷信古书,而是重视实践。例如《汜胜之书》中说:黍子的种植要稀点,但他从实践中得知,稀植的黍子虽然棵大,但谷粒不饱满,瘪谷比例高,米色比较黄;如果密植,棵虽然发得小些,但谷粒匀称饱满,米粒比较白,比稀植的好。根据实践结果,他在《齐民要术》中纠正了《汜胜之书》中的说法。
  贾思勰重视实践,鄙视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得实践的人,认为他们是没有学问的。他重视实践并虚心向老农请教,这在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中是少见的。由于他能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亲自尝试,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齐民要术》的科学性,赋予它科学的生命力,使之精练正确。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的序中指明,学习古圣先贤的教导,“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即如何让民众生活安定,使他们富足和得到教养。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是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为贾思勰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知识源泉,另一方面,由于贾思勰心怀济世救民的伟大抱负,经过毕生的探索、实践,使他在农业科学上取得了闻名遐迩的成就。
  《齐民要术》一书,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保留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经验。它不仅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世界农业科学发展史上,也称得上是一部不朽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