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存大夫:深圳一个处长职位有40个教授来竞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50:24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5-29 9:42:42
http://www.gdjiaoyu.com/Html/news/2010-5/29/0529983.html
内容摘要: 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截至2008年,中国已派出近140万名留学生,居世界之最,而归国留学人员不到三成,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超过百万。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谭泽中曾透露,深圳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个教授来争。《楚天都市报》
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截至2008年,中国已派出近140万名留学生,居世界之最,而归国留学人员不到三成,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超过百万。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才滞留海外不愿回国?据报道,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说:从条件上讲,如果只从科研角度出发,我没有必要回清华,我回清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做科研,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当下,有一种不利于做研究的价值导向:学校里各种待遇都要向当官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安心做学问搞研究的自然少了。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谭泽中曾透露,深圳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个教授来争。
因此,要想在争夺人才中不打败仗,就必须将目前这种价值观颠倒过来。“研究人员是一等人才,教学人员是二等人才,当所长做官的是三等人才。”也许这一说法有所偏颇,但即使偏颇,这一说法流行总比当官第一的观念流行好。
反思大学教育------40位大学教授争夺一个处长职位
2008/09/10 20:08  ',1)">http://blog.myspace.cn/e/402250575.htm
9月7日,先后在《广州日报》和新华网读到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40教授争一个处长”的价值拷问》,说的是“深圳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个教授来争”的咄咄怪事。老实说,看到这样的题目和内容,一点也不觉得新鲜和惊奇。教授、博士生导师争当处长,在高校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前些年,很多高校搞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就有不少教授争相报名竞争处长,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竞争处长落选后,甚至锲而不舍地继续竞争副处长。看到教授们对行政职务趋之若鹜,如此放弃清高和自傲,屈尊参加考试、答辩、民主测评甚至打电话、发短信、请吃饭、拉选票,四处讨好同事,八面逢迎领导,心里真不是滋味。什么时候,大学教授都变成“官迷”了?什么时候,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竟然不如一个副处长了?昔日的象牙塔,怎么都成了怪状丛生的官场了?
在我们深藏的记忆中,“教授”,那是一个多么尊贵的称谓!那是一个有满腹学问,有权威话语,有一身傲骨,有社会声望,受众人敬仰的精英群体。而“处长”,充其量,不就是一个芝麻绿豆的小七品吗?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教授住小洋楼,月收入三、四百元;而处长住两室一厅,月收入也就一百多元。大学里的处长,也即各部门的负责人,其责任就是做好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教授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受人尊重的程度,是处长们远不能相比的。可时光荏苒,高校越来越僵硬顽固的官本位体制,颠覆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当今中国社会学问与官位的倒挂,导致教授们放着好好的学问不做,竞相角逐于官场,这不仅是大学的悲哀,更是中国社会的悲哀。“40个教授争一个处长”,仅仅是一种现象,其背后折射的,就是高校现行“官本位”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1、官本位体制已使大学丧失了学术独立性。前不久,一位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向我推荐一篇文章,题目是《世界上的名牌大学脾气有多大?》,说的是一些国外著名大学完全可以不买政府官员的帐,始终骄傲地保持自身的学术独立性,他们历来就不拿“领导”当盘菜,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曾拒绝给英国女王授予博士学位,牛津大学曾拒绝给撒切尔夫人授予荣誉学位,最近,曾任佛罗里达州州长的布什总统的弟弟,也被佛罗里达大学拒绝授予荣誉学位,只给了个荣誉校友算是安慰。
可是在中国,大学各层级的管理干部套用行政级别,大学的主要领导和中层干部是由上级任命,别看大学现在也搞什么“公选”、“竞争上岗”,当然不可否认是扩大了民主,但最终考察任命权还是由上级定,因此造成了大学的各级官员不得不只惟上不惟下,更由于大学的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再加上大学还得经常应付各级行政部门主导的评比考核,在这种体制下的大学领导和大学教授,就像是一个唯命是从的小媳妇,不在政府婆婆面前做个柔顺的婢女又能如何?他们哪来的底气不把“领导”当盘菜,他们哪想奢望保持什么学术独立性?而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大学是一个探索未知,追求真理、自由开放的地方,以教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特殊阶层,学术不需要依附于政府或其它社会势力,学术研究应当受到尊重,教授们应当有说真话的权利和勇气,唯有此,这个社会才能不断革除旧弊,不断创新发展。如果大学校长和大学教授们都丧失了说真话的权利和勇气,一切都照官员的意志行事,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隐含着极大的危机了。
2、官本位体制使“尊重人才”成为空头口号。在中国,受几千年“礼制”影响,在很多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很讲究一个尊卑之分,比如主席台位置的排列,宴席上位置的安排,合影留恋站在什么位置……等等,都很有考究。任何人不能随便越礼,随便越礼者,必然会遭来众人的谴责和鄙视。那么这个“尊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在一个单纯的“官场”中和一个单纯的“学术场”中,这个问题都好解决。但如果同一个场合,既有“官”又有“学者”,谁“尊”谁“卑”呢?中国目前的现实是,官尊而学者卑。凡是带“长”的,自然受到尊重,自然坐主席主位,而教授,靠一边站去。这里营造的不是尊重人才而是尊重官员的氛围,很多教授常常因此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难怪一有竞争处长的机会,他们便争相参与。如此一来,人们会认为学问做得好不如官当得好,在一个人人热衷于做官的社会,能激发出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吗?
3、官本位体制导致学术腐败,教授贬值。一般人们总是以为,学术腐败就是抄袭剽窃啊,弄虚作假啊什么的,事实上,真正的学术腐败还远不止于此。由于政府部门在资源分配上的主导作用,为争课题、争经费,为评上什么重点、学位授权点、成果奖励等,学校领导和教授们,不得不四处活动,到处公关,请客送礼,甚至贿赂有关人员。在高校,“教授不喝酒,一点经费也没有”的说法很流行,其本质上是政府部门衍生出来的一种腐败,是大学教授不得不去适应的一种“潜规则”。学术腐败还表现在,一些从不做学问的官员,也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搞到课题,发表论文,然后堂而皇之地混上学位,评上高级职称。更有那些学术杂志的编辑,认钱认人不认水平,一些投机钻营者,不学无术,靠发表一些读者只有编辑和自己的所谓“学术论文”,居然也能混上教授,如今的职称评聘,不看教学水平,不考虑学生评价,那些让学生生厌的教师照样晋升职称。如此一来,“教授”过多过滥,“教授”贬值,自然难受人尊重了。所以,出现“40个教授争一个处长”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