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光棍村女人有几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38:25

通假字

广义的通假字,包括狭义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通假字又叫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指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在多数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因为通假字往往是本字的同音字。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一致。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

①无能为也已(“已”同“矣”,句末语气词。句意:不能做什么啦。)

②行李这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句意:秦国的外交使臣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粮秣等物)。

③秦伯说(说,通“悦”。句意:秦穆公听了很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句意:失掉了盟国,不是明智。)

1、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是指古汉语中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词义弱化、词义强化、古褒今贬、古贬今褒等。

①微夫人这力不及此(夫人,代词“夫”与名词“人”组合,意思是:“那个人”。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②亦去之(去,离开。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句意: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为请客的主人。句意: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招待过客的主人)。

2、 一词多义

我国的文字用法极为复杂,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乃至现代汉语都是极其普遍的。一词多义也是我们平时在阅读文言文、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一个词的基本义称为“本义”,由本义生发延伸出来的意义称为引申义。另外,比喻义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词义,假借义是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词义。

        ①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②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①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②以乱易整(用,介词)

③以其无礼(因,介词)





①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④烛之武(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⑤臣之壮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②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③以其无礼(郑国,代词)



3、 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①越国以鄙远(鄙,名词做动词,作为边邑。句意: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②即东封郑(东,方位名词做状语,东面。句意:既然晋国郑国做为东西的疆界。)

③肆其西封(西,方位名词做定语,西面。句意:扩展它西面的疆界。)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做动词,损害。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

⑤晋军函陵(军,名词做动词,驻扎。句意:晋军屯驻在函陵。)

⑥阙秦以利晋(阙,使动用法,使……削减;利,使动用法,使……得利。句意:削减秦国的土地来使晋国得利。)

4、 古汉语句式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现代汉语局势的相异点。由于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学好文言文,正确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例一: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句意: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也就是您秦国的势力削弱了。)

例二: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句意:用自相冲突改变步调一致,不是威武。)

②倒装句:

例一: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句意: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

例二: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③省略句

例一: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句意:烛之武应许了他。)

例二: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句意:请拿此事麻烦您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