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ed2k:汉城为什么改名为“首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51:01

汉城为什么改名为“首尔”?

 

汉城市市长李明博19日宣布,正式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韩国媒体解释,汉城的中文标记与其韩文名称的发音差别较大,而“首尔”与其韩文发音基本一致;在意义上,“首尔”可解释为“首位的城市”、“一流的都市”,非常适合作为首都名称使用(中国青年报1月20日)。

韩国首都中文名称的更改,无疑会给许多人带来极大的不便,因为世界上使用汉字的,除了中国还有新加坡、日本等国,总人口超过15亿。那为什么非得要改成一个怪怪的“首尔”呢?有人肯定会觉得难以理解。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汉城”是中国人叫了几百年的名字,韩国人总觉得“汉城”似乎不是自己的。此次改名也折射出韩国民族自尊心的提升。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有人肯定会认为韩国的做法是多此一举。因为在这些人们看来,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的全球化,也就是说,各国的文化也将在交流中走向一元化。例如,随着美国大片、美国音乐、美国快餐在世界的流行,美国的文化以凌厉之势在各国泛滥,在个别国家,英语甚至取代母语而成为第一语言。这些似乎都说明,各国文化都将逐渐消磨自己的特色,而融于共同的文化之中。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之中,韩国偏偏要改首都的名字,而且是将中文名称改为与其韩文名称的发音相似的“首尔”,这不是有点逆历史潮流而动吗?

其实,这绝非是什么逆历史潮流而动。韩国正式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与其韩文发音基本一致的“首尔”,既表明民族自尊心不断提升,也表明韩国民族在努力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国首都改名也给了我们中国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在一步步地融入世界。在这个进程中,中国文化受也到了很大的冲击。如美国的大片、音乐、快餐等都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有的大学教材直接用英文原著,一些企业的名字充满了西化的色彩,表示什么斯,就是什么尔,有人更以玛丽、约翰等作为自己的名字。去年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500多名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部分海外华裔学者采用中英文双语的要求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遭到拒绝。这些都表明,中国文化正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文化有神奇的同化能力,能够把所有的外来文化同化掉。二千多年来,有多少异族入主中原,但最后都被中原文化同化了,有的连自己的语言文字都丢掉了,而中原文化反而越发强大。我们的文化有如此神力,哪怕你美国文化,哪怕你“韩流当道”?早晚都会把它们消化掉,甚至我们的文化还会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呢。

这种观点过于乐观了。因为现在与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不同,这是一个“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任何文化想凭借自身的深厚传统来同化外来文化,都可能丧失独立性,迷失自己。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在这方面,法国做的就很好。人们都知道,法兰西文化也具有悠久雄厚的文化历史,法国人一向以自己的文化而自豪。可是面对美国文化的凶猛冲击,法国政府制定各种措施来保卫自己文化的特色,甚至不惜得罪美国,限制美国文化产品的流入。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各国的文化也将在交流中走向一元化,各国文化都将逐渐消磨自己的特色,而融于共同的文化之中,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有何不可?这种观点看似是“与时俱进”,实质是文化上的“全盘西化”。
世界大同还很遥远,我们不知道大同世界是什么样子,但它绝对不应该是一种文化惟我独尊的世界,而应该是各种文化百家争鸣、争奇斗艳。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基础,它能够凝聚民族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以及疆域之外的华人社会得以形成,并且在心灵上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放弃自己的文化,就是放弃自己的独立性。正是因为有希泊来文化,犹太民族虽然在世界各地颠沛流离,但作为一个民族,它从来没有消亡,今天更以自己的特色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韩国首都改名告诉我们,对于外来文化,既不能自恃文化历史悠久,故步自封,更不能以全球化的理由坐视民族文化受到的冲击。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我们应该在保护和弘扬中国文化上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