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达飞怎么卡:TuGus--途加网--关于商业模式的迷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58:56
关于商业模式的迷思

最近与几个朋友讨论几个产品创意,给大家简单描述大致的产品创意后,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产品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产品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原本指望是大家会激烈讨论一下产品是否有现实的市场需求、产品是否好玩、产品怎样更加完善点,没想到不管是技术人员、产品人员、管理人员都关注所谓的“商业模式”。看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化熏陶,大家都将“产品是否赚钱”成为考量一个产品的第一标准、乃至是唯一标准。

无意否认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业务模式的价值,在商业社会,一个产品如果长期没有自己独特的模式,无法赢得自己目标用户群或实际用户群的喜爱,那这样的产品存在就没有太多价值。

只不过商业模式并不是一个产品的全部,也不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关心的首要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很多这样的产品:

创业者只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在运营整个产品,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拥有很多的忠实用户,但是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例如wikipedia之类
创业者原本只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运营整个产品,起初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由于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拥有众多的忠实用户,最终也拥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例如cragislist之类
创业者原本规划了产品x清晰的盈利模式x,但最终在产品运营过程中不断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最终产品的盈利模式变成了与原来的模式毫无关系的盈利模式y(可以参考那些专家们总结的十大盈利模式、十大商业模式标准)
可以看出来:

没有盈利模式的产品是可以存在的,只要产品本身能够给用户带来有价值的服务
初期没有想清楚盈利模式的产品是可以生存下来了,只要产品本身能够给用户带来有价值的服务
模式很多时候不是想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整个互联网之所以看重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主要原因是:大家要拉投资,必须给投资商讲故事,讲事业美妙的前景,于是乎商业模式成了一个最好的通用术语。只不过现在创业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的关注似乎有点过度了,乃至于对于所有的创业项目都言毕称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商业模式成为了度量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入精力去做唯一的标准。

没有了商业模式,我们无从下手,担心做的事情毫无价值、毫无未来;担心做的事情拉不到投资;担心无法给团队成员讲清楚做的事情的价值并取得共识。于是乎创业者们每天花了大量时间去思考、讨论商业模式,化了大量时间去总结成功者们的商业模式,化了大量时间去迎合各种投资者的关于商业模式的问题,化了大量时间对内团队讲解、对外投资者忽悠所谓的商业模式。

最终我们得到了一个貌似完美的商业模式,只不过与当初我们自己的创意千差万别、甚至有点面目全非了。最初我们基于个人发自内心深处、拥有无限冲动想做的东西,在一轮一轮与投资商的PK中被无情否定掉了,剩下的是承载了别人梦想、别人成功故事的模式。我们自己通过模式得到了别人的认同,也得到了自我的认同。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地告诉自己:这东西肯定能赚钱、公司肯定能够上市、大家肯定能够发大财。

拥有完美模式后,我们的主要关注点不再是目标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而是那些关乎模式的指标:做一个功能的投入产出比、怎样造点流量、怎样造点用户数出来、怎样让财务报表怎样好看一点等等。

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用户,我们所构思的完美模式很多时候成为了我们快速应对市场变化、行进中的包袱。在内心深处,我们已经丧失掉了作为创业者应当拥有的对所做事业发自内心深处、宗教般的虔诚和激情,这种虔诚和激情可以让我们抛弃短期的荣辱得失,让我们可以聚焦在“为用户提供最棒的服务”上,让我们可以在屡经挫折后仍然整装上阵。我们也丧失掉了对团队培养、对执行力、对企业文化、对管理能力、对技术积累持续的关注。

并不是反对对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的探究,一个伟大的事业必然有伟大的模式支撑。但很多时候我们对模式谈得太多,做得太少。商业模式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趟出来的。那些所谓的成功模式更多是“胜者为王,败者寇”逻辑的总结,每一个创业成功故事后面都有其特定环境、特定文化氛围、特定偶然因素的力量的作用。

商业模式是方向,但更多时候是结果。在确定基本的放线后,与其空谈模式,不如多花点时间在目标客户身上,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做出超越用户需求的好产品,商业模式自然而然出来。与其去研究别人的成功模式,还不如从当下做起,创造属于自己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