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是哪个国家的:《渔父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04:06
《楚辞·渔父》 屈原[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释文:渔父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举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簇,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

端午重读《渔父辞》有感 张锦杰(山西省沁源县审计局) 2008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为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掘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我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在书房里,悬挂数年前笔者用毛笔书写的草书六条屏《渔父辞》,端午节重读屈原与渔父这段两千多年前意味深长的对话,感慨颇深。

  当今,我们所查到的和看到的因贪污受贿而落马的党员干部,其实原来本质是不错的,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苦难的童年,奋斗的少年,成功的中年,悲惨的晚年。应该说,这些党员领导干部刚当官时,绝大多数都能安分守己,兢兢业业,但为什么到了晚年却容易坠落至腐败的深渊呢?

  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能忽视的一条是这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缺少屈原心中的那个“独”字,即“独清”“独醒”的独具匠心。两千多年前,屈原面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社会环境,执着追求的却是“独清”“独醒”的高风亮节。正是屈原的这种独树一帜,激励他一生敢于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不苟且偷生,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挺身而出与腐败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殊死斗争,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尽管屈原后来还是被旧势力所吞没,但他那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大无畏精神却绵延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世代流传的宝贵财富,这也是多少年来,人民敬仰屈原,纪念屈原,学习屈原的原因所在。

  而当今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看起来却倒像那个与屈原对话的渔父。在渔父的眼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界上就根本没有真理,没有是非,唯有的是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尤其是对屈原这种位高权大的“圣人”来说,只要能够沽名钓誉,更应该“随其流,扬其波”把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等,都抛之脑后,不予计较。渔父的这种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唯利是图,趋炎附势,投机取巧。

  值得警惕的是,渔父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处世哲学至今仍在极个别党员干部的思想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有的成为“潜规则”,广为流传,危害极大。如由“随其流,扬其波”而演变成的惧怕心理,求同心里,侥幸心理,讨好心里,导致了一些党员干部逐步丧失了党性原则、立场和斗争性,一些人把党中央提出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认为是“大势所趋”,缺乏必胜的决心、信心,有的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有的麻木不仁,听之任之,有的挺而走险,以身试法。试想,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又怎能不堕落到腐败的深渊呢?

  斯大林曾多次指出,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炼成的。其特殊就特殊在,具有屈原那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精神。屈原在流放期间还独具匠心,写了《天问》一书,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不懈求索。如果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都能像屈原那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一生为真理而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又何尝不会更加繁荣昌盛,更加辉煌居世呢?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