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斯研究所攻略2016:吴向宏:当心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中财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5:51:27

吴向宏:当心人民币贬值的风险

时间:2011年03月26日 11:06:34 中财网   前几天,商务部官员说:中国外贸顺差99%来自少数大国。这里说的其实就是美国。除美国之外,中国对主要贸易国都已存在逆差。他还说:"我们希望和这个大国能够双方坐下来讨论如何改善我们的贸易结构。因为双边的贸易顺差并不能反映出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如果我们据此推论,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至少从贸易角度看,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那么:人民币是否反过来,有显著贬值的可能性呢?
  这个问题还真不能小视。看看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吧,已经很难说它对美元有明显的低估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并不见得比美元更强,甚至在很多商品上购买力已经更弱了。换句话说就是:现在有许多东西在中国购买,比在美国购买还要来得贵。这种现象,过去一段时期里媒体上曾广有报道。大家有兴趣可以翻查一下。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消费价格的上涨。官方的消费价格指数(C PI)数据,过去将近一年里,都在4%左右,曾超过5%.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不认可,尤其因为它不包括住房等资产价格在内,并不一定能反映人民币真实购买力的下降。
  吴敬琏先生是"货币超发"论的一贯支持者。最近他又说过:去年我国G D P增速为9 .1 %,而广义货币M2增速为27.7%,M 2作为购买力指标增速大大超过作为供给指标的GDP增速,必定会带来价格的上涨。他认为,过去10年中国货币总体上一直在超发。因为长时期的货币超发,目前我国广义货币对G D P的比例是180%,这是在世界各国以及历史上仅见的。
  很明显,中国政府也非常担心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否则,无法解释政府为什么最近连续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现在,中国的存准率已经高达20%.如果没有巨大的流动性过剩风险,政府就不需要这样连续调高存准率了。
  现在的问题是:以调高存准率冻结资金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提高利率来提升人民币价值的方式,会带来什么后果?
  和任何配额制度一样,对一桩产品人为低价供给、同时规模控制的结果,就是整体上使其价格回到了合理区间,但这种恢复是歧视性的。也就是说,如果银行提高利率,那么大家手里的人民币都会价值升高,每个人是平等的;如果继续压低利率,同时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控制住贷款的规模,那么,结果就是存款的人手里人民币贬值,而贷款的人得到大量廉价货币,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购买能力。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民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的同时,在国际上仍然有升值压力。也就是一些朋友用俗语总结的人民币"对内升值、对外贬值"现象。这就是因为信贷规模控制实际上创造出了两个人民币流通市场:一个是老百姓以工资、薪金等方式获得的人民币,以及企业在经营中获得的现金流入;另一个是个人和机构以信贷方式获得的人民币。后者手中的人民币购买力实际上大大高于前者。在前者眼里看来高不可攀的物价和资产价格,在后者看来却是便宜得很。
  问题在于:由于人民币毕竟是单一流通的货币,上述人为造成的市场分割只能是暂时的。中期来看,后者手中掌握的人民币会逐渐向前者手中"渗流"。表现为:资产价格上升趋势减弱,而工资、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不可控制地逐步缓慢上涨。
  因此,我不同意某种预测,他们认为中国2011年CPI会得到控制甚至下落。我认为,以提升存准率为核心的信贷规模控制,可以冻结部分资金,但并不能提高已经持有资金者的持有成本。而目前民间存量金融资产已经足够庞大,这批"强势"的人民币仍然会持续不断从资本品领域向消费品领域流出。因此,如果利率不动,2011年消费品(以及劳动力)很可能出现一个明显的补涨现象。
  反过来,这就会使得人民币的对外购买力也有所削弱(通过工资、成本继续上涨等)。如果是这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空间将进一步减小,而趋近于平衡。
  这还没有考虑到资产账户的情况。前不久有传闻说:我国将放开居民购汇额度上限至20万美元。这个传言很快被官方辟谣了。这也就说明:目前我国政府对于放开资本账户的对外资金流动还是非常谨慎的。政府在担心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担心一旦放开,大量资金会向境外流出。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结果就极可能是人民币短期内的大幅贬值。
  目前看,上述可能性还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已。然而,它恐怕也的确是一种不应忽视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