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丹霞在哪:搞垮巴林银行的人说:“我应该去中国找份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35:08

搞垮巴林银行的人说:“我应该去中国找份工作”

2011年04月29日 10:49
来源:南方报业网 作者:张华

字号:T|T
279人参与2条评论打印转发

“魔鬼交易员”尼克·利森。(资料图)

“其实巴林银行迟早会倒闭,所有人都被授予很大的自主权以求生财之道,而规章制度和风险管理却一塌糊涂,我开设非法账户,以及随后的阪神大地震只是诱因而已。”

“有一次我在英国的一场演讲中,主持人介绍我时发生口误:‘有请混蛋尼克·利森’。我并不介意,知道自己发生多大改变的只有自己。”

“任何违背国家法规和金融规则的行为都应受到惩罚。在这方面,不应该对国有企业网开一面。”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成为年轻人尼克·利森(Nick Leeson,简称尼克)搞垮巴林银行的导火索;十六年后,有人开始担忧又一次大地震会不会让新的尼克.利森浮出水面。

而尼克,曾经的“魔鬼交易员”、著名的“金融流氓”,“剽悍”的人生因为那桩轰动全球的丑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如果没有1995年的日本大地震,”尼克在电话那头沉思了一下,然后对南方周末记者描绘了一个想象中的场面——“现在的我应该是投资银行的高层,每天作出重大决策,尽量规避风险,并且严格自律。”

今年44岁的尼克在有些秃顶,他曾是全球金融市场上的焦点人物之一——他28岁时一手搞垮了有230多年历史的欧洲老牌商业投资银行巴林银行(Barings Bank)。他因此臭名昭著,被称为“金融流氓”,并锒铛入狱,先是在德国监狱服刑9个月(因为事件败露后他曾逃往德国),然后转到新加坡监狱继续服刑3年7个月。

尽管尼克出狱后完成的《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银行的》(Rogue Trader)一书被拍成电影《魔鬼交易员》后广为人知,但他在监狱服刑过程中曾尝试自杀、身患癌症、与妻子离婚等连环画式的个人遭遇,却鲜有人知晓。而他出狱之后,用他一位朋友的话来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甚至去攻读了一个心理学学位。

尼克曾在爱尔兰一家足球俱乐部任CEO,今年1月辞任。他现在穿梭于世界各地,像“巴菲特午餐会”一样,参加一些商务晚宴并发表演讲,其主要谈论的话题是金融风险管理。这些活动也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1年4月,他多次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连线及邮件采访,深入谈及他被改变的人生。

“我不是麦道夫”

今年3月中旬,美国《华尔街日报》一位记者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日本地震:新的尼克·利森正在潜伏?》。这位记者在文章中称,“虽然历史不可能再以同样的方式上演,但是在灾难当中,总会诞生一批疯狂的金融赌徒。”

“任何巨大的市场波动中都有可能使一些非法交易员们浮出水面,”当南方周末记者问及尼克对上述文章的看法时,他这样回答,“我当年隐瞒交易的第一天,就非常害怕会在24小时内被逮捕,可我的贪婪使我上瘾,我一边继续非法交易,一边生怕敲门声响起甚至幻觉中有人来敲门,奇怪的是你忍耐了几周后放松了警惕,逮捕令却在接下来的一个关键日期或事件中姗姗来迟。”尽管时间过去了16年,但尼克回想起1995年的经历时仍心有余悸。

他是一个英国泥瓦匠的儿子,母亲在他20岁时去世;他从没读过大学,但这并不影响他事业上的一帆风顺,他22岁进入巴林银行,25岁(1992年)即被巴林银行派往新加坡分支机构任总裁。“我感觉我站到了‘人生阶梯’的高处。”尼克说。新加坡国际货币期货交易所(SIMEX)之前的交易是每天两千多笔,而在巴林银行等几家巨头的到来之后,每天的成交量暴涨了近十倍。彼时的交易系统显然无法和如今相比,死机是家常便饭。

彼时尼克手下一位女交易员有一天在交易中出了个小错,他并没有向巴林银行总部汇报,而是私自新开了一个名为“88888”的非法账户用以掩盖事实——亚洲文化中“8”是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尼克显然也受此影响。“我想我不是一个爱说谎的人,”尼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实际上查出来这个账户太容易了,一个小学生都可以做到,但前提是——有人来查。”到1993年5月的时候,这一账户除为他填掉2500万美元的损失外,还净赚25万英镑。

按说此时尼克完全有理由关掉它了,但他没有这样做,由于彼时日本政府多次实施经济刺激措施,甚至公开宣告日本经济已经“走出谷底”,尼克于1994年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同时又在对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期货市场进行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空头交易。可是,这个聪明绝顶的家伙遇到了无法预料的事件——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爆发7.3级大地震,尼克手中的金融衍生品的价值走势与他之前的预计完全相反。2月27日,尼克“88888”账户上累计损失超过8.6亿英镑,巴林银行最终申请破产,后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卖给了荷兰国际集团(ING)。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我并没有像《华尔街日报》记者一样想起来当年自己的经历,”尼克说,“其实巴林银行迟早会倒闭,所有人都被授予很大的自主权以求生财之道,而规章制度和风险管理却一塌糊涂,我开设非法账户,以及随后的阪神大地震只是诱因而已。”

可尼克对金融业的迷恋仍是深入骨髓。在他入狱后很长一段时间,他还幻想过,如果巴林银行的“底子”厚一些的话,就算查出了他的非法账户和巨额亏损,也许还会给他一次机会,而不是申请破产。“我现在再也不做这样的梦了,人不能没有底线。”

尼克后来在读心理学学位时的2001年,英国心理学家伊凡·泰里尔(Ivan Tyrrell)对他说,“说不定再过十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只会被看作是历史事件,而不是金融丑闻。”当时尼克驳斥了伊凡这一说法:“丑闻就是丑闻。但我必须改头换面,哪怕教科书上给我的标签可能永远是‘金融流氓’。”

尼克到现在仍持这一观点。他对南方周末记者称,现在一些商务晚宴中会碰到巴林银行的前职员,他会坦诚地说当年自己犯下大错。“有一次我在英国的一场演讲中,主持人介绍我时发生口误:‘有请混蛋尼克·利森’。我并不介意,知道自己发生多大改变的只有自己。”

不过,尼克并不乐意将他和3年前被查处的因操作“庞氏骗局”诈骗金额超过600亿美元的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相提并论。“麦道夫的金融诈骗案是彻头彻尾的欺诈行为。”他说。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