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铜雀台哪里可以看:朋克摇滚:底层青年的愤怒呐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51:14
节选自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声音与愤怒朋克摇滚:底层青年的愤怒呐喊  作者 张铁志  

  1977。

  一个属于punk的永恒胎记。

  一个从此改变摇滚乐想象与美学的刻度。

  Ⅰ.

  In1977,noElvis,noBeatles,noRollingStones

  --TheClash,1977

  在冲撞乐团(TheClash)用这首歌作为他们的革命宣言时,披头士早已解散多年--对那些朋克小子来说,披头士的时代他们甚至还没进入青少年期。几年之后猫王Elvis消失在人间,只有曾呐喊出六○年代所有不满的滚石乐团依然强悍地存在。

  在朋克小子的心中,"这些六○年代的百万富翁乐队在高唱爱,但是对靠救济金过日子的人不用唱爱与和平这些狗屁。我们必须和超级乐队的体制斗争。谁人乐团(TheWho)和滚石乐团令人厌恶,因为他们不能再提供年轻人任何东西了!""性手枪"(SexPistols)的主唱JohnnyRotten如是说。1

  1977年,伦敦的墙壁写满了绝望与不满,空气中酝酿着冲突与不安。那一年夏天,十年前的summeroflove2转变为summerofhate,而已经二十多岁的摇滚乐将从这里开始永远改变航向。

  Ⅱ.

  报纸标题:《愤怒与污秽》(FuryandFilth)

  一个流行乐团在昨晚用英国电视上出现过最污秽的语言,震惊了上百万的观众。朋克摇滚的英雄"性手枪"在电视的合家观赏时段对主持人BillGrundy口出秽言。

  将近两百位观众打电话来本报抗议,一位市民甚至愤怒到踢坏他的彩色电视机。

  节目中,主持人要他们说些愤怒的话。其中一个人回答:"你这个蠢蛋(youdirtysod),你这个混蛋!"

  主持人说:"你再说一遍?"

  "你他妈的怎样!"

  --英国《每日镜报》3

  他们是"性手枪",史上空前猥亵和制造混乱的乐队。当他们用尽生命中的所有愤怒高喊"无政府主义在英国"(AnarchyintheUK)时,他们不仅召唤出一个时代的反叛意识,更从此建构出摇滚乐的新迷思。"性手枪"从崛起到殒落的故事,以及在英国社会带来的骚动,正是朋克运动对整个摇滚乐史冲击的缩影。

  而一切故事,要回到1971年阴霾的伦敦。

  那时还是艺术学院的年轻学生MalcolmMcLaren和老婆VivienneWestwood先是开了一家风格普通的精品店"LetItRock",然后因为把店名改为"TooFastToLive,TooYoungToDie",服装风格改成摇滚风。1974年,当纽约的华丽摇滚/朋克摇滚乐队TheNewYorkDolls到这家店来时,MalcolmMcLaren立刻被他们的强烈风格吸引,自愿赴美担任他们的经理人。VivienneWestwood--后来成为时尚界顶尖设计师--则更惊世骇俗,把店名更改为"Sex",卖一些有破洞和怪异色情图案的T恤、SM道具等,这里马上变成许多年轻人流连的地方。

  不久,从美国回到伦敦的MalcolmMcLaren也逐渐摸索出关于摇滚乐的看法与玩法。他看到当时年轻人已经无法再认同摇滚巨星,年轻人必须有新的声音、新的代言人,因而准备建立一套他的艺术计划。他找了常在店里流连的一个小乐队,建议他们叫做"性手枪",并相中一个脸孔苍白、看来像是街头游荡少年的男孩担任主唱:他当时身穿一件印有平克·弗洛伊德(PinkFloyd)的T恤,在PinkFloyd上面写着"IHate"(我讨厌)两个词。这个男孩叫JohnLydon,后来改名为JohnnyRotten。

"性手枪"只是一群极端无聊的人的组合。我们是出自极端沮丧和绝望才会聚在一起。我们看不到希望,这就是我们的共同联结。寻找一个正常工作是没有意义的,那太令人作呕了。这个世界没有出路。

  --JohnnyRotten4

  "性手枪"狂暴的舞台风格,AnarchyintheUK等歌曲劲爆直接的歌词,使他们很快成为当时地下乐界的龙头,并深深影响了包括冲撞乐团在内的一票乐队。

  正如商业体制一向试图吞噬所有具有市场潜能的艺术力量,"性手枪"的惊人魅力让他们立刻被当时最大唱片公司EMI签下来。1976年11月,发行第一首单曲AnarchyintheUK。这群音乐上的无政府主义者宣称要摧毁一切:"Iwannadestroyit,punchit,breakit.Iwannabeananarchist."(我要摧毁它、殴打它、捣烂它。我想做个无政府主义者。)

  他们不仅在歌曲中高唱无政府主义,他们的实际行动也成为摇滚乐史上最激烈的挑衅行为。当《每日镜报》披露上述那出超级恶搞的电视事件后,他们立即遭到舆论和政治人物的猛烈批评。此后,歌曲不断被禁播,巡回演唱被各地区政府临时禁止,因此只能以各种化名演出--如"spots",意思是SexPistolsonTourSecretly。此时,"性手枪"已成为叛逆青年的英雄、卫道人士眼中的恶魔,许多极右人士甚至以刀子攻击他们。《伦敦时报》就痛批:"朋克摇滚是我们的问题文化孕育出来的最后一批音乐垃圾。"EMI也只能不惜付出大笔违约金和他们解约。

  1977年3月,另一家大厂牌AandM签下他们,六天后又解约;两个月后他们和当时刚刚兴起的独立厂牌Virgin签约,发行早已录好的第二首单曲《上帝保佑女皇》(GodSavetheQueen),这首歌迅速获得《新音乐快递》(NewMusicExpress)杂志的排行榜冠军。接下来的PrettyVacant、HolidayintheSun都痛快地说出了不满青年的心声。

  11月,"性手枪"发行首张专辑《别管那些废话,"性手枪"来了》(NeverMindtheBollocks,Here'stheSexPistols)。专辑名称作为一场豪气干云的宣告,无疑是对当时的英国社会、对过往的摇滚地景,以及未来的音乐视野,投下一颗自猫王(ElvisPresly)开创摇滚乐以来的第二次革命炸弹。

如果说"性手枪"把朋克的革命能量提升得更加强烈,那么冲撞乐团就是把朋克的可能性开拓得更为深远。

  1977年4月,冲撞乐团和CBS签约,发行第一首单曲WhiteRiot,用"我要暴动"(IWannaRiot)呼应"性手枪"的"IWannaDestroyIt",并且大声向时代质问:"你是要夺得掌控权,还是要听命于人?你是朝后退,还是向前行?"(Areyoutakingover/orareyoutakingorders?/Areyougoingbackwards/orareyougoingforward?)这首歌B面的单曲1977则凌厉地界定了时代精神,并宣示了朋克青年对于上一代摇滚巨星的断裂。接下来的第一张同名专辑TheClash,无疑是摇滚乐的"共产党宣言"。里面歌曲充溢着一首首阶级斗争的怒火与对革命起义的号召:"所有权力都在富有的人手中。"5

  相较于"性手枪"的无政府和虚无主义,冲撞乐团的歌宛若一篇篇激进的政治宣言:他们批判腐败的国家机器、贫富不均、年轻人失业问题及种族歧视问题等,他们也积极组织反种族歧视的活动"RockAgainstRacism"(见第四章)。

  相较于"性手枪"痛恨滚石乐团,冲撞乐团则钟爱IggyPopandStooges和Ramones这些美国朋克先驱,并受到六○年代摇滚乐的影响,他们甚至可说是音乐文化熔炉:雷鬼、传统摇滚、抗议民歌加上刚萌芽的舞曲。

  相较于JohnnyRotten穿上"IHatePinkFloyd"的T恤,冲撞主唱乐团JoeStrummer则穿上印有HateandWar的外套--他们不相信六○年代LoveandPeace的天真,HateandWar才是这个真实世界的现实。

  他们教导朋克们要注意思想,而不是发型和造型。

  1979年,冲撞乐团发行撼动世界的专辑LondonCalling。这张专辑虽然是在1979年发行,后来却被美国《滚石》杂志选为八○年代最佳专辑第一名,因为它无疑为八○年代后的另类摇滚建构了一切语汇与想象的根源。

  当然,每一种音乐运动/亚文化都不可能是一两个英雄就能创造出来的。相较之前的华丽摇滚,朋克浪潮中的乐队素质更整齐,也都各有不同的生命力,如以PaulWeller担任主唱的TheJam、以BillyIdol为灵魂人物的GenerationX,以及TheDamned、Buzzcocks等乐队都能各领风骚。

十年前,滚石乐团认为在令人昏昏欲睡的伦敦,贫穷的街头少年除了搞乐队外就无事可做,现在,这群反滚石乐团的朋克少年正在凝集的新力量,燃烧着这个沉睡的伦敦。6

  Ⅲ.

  朋克(punk)作为一种音乐语言和风格,并不是诞生于英国。这个词原意指成人世界的边缘人或受害者。美国音乐怪杰FrankZappa在1967年用这个词指涉旧金山的嬉皮。

  七○年代初,一位乐评人用这个词描述音乐人LennyKaye--他也是美国朋克女诗人PattiSmith的长期合作伙伴,他制作的一张地下音乐合辑Nuggets中充满了用简约配器制造出来的粗糙而猛烈的噪音,宣示了他们向当时主流体制挑战的精神。这张专辑以及LennyKaye由此成为美国朋克摇滚的滥觞。

  从六○年代末到整个七○年代,美国朋克音乐的起点--底特律的MC5、IggyPopandtheStooges,以及纽约的"地下丝绒"(TheVelvetUnderground)、TheNewYorkDolls先后登场。1975年开始,朋克场景定格在纽约东村一家传奇的pub"CBGB",Ramones、Televisions、PattiSmith、Blondie、TalkingHeads,在这个波西米亚的村落轮番上阵,传承纽约地下文化的薪火。接着,通过艺术经理人MalcolmMcLaren,这种新音乐形式的火炬被传递到英国。

  朋克虽然源自美国,但如果没有当时英国的音乐/社会脉络,朋克不会成为一场伟大的音乐"运动"。

  英国在七○年代中期后由于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非常高。从1974年到1977年,失业率增长了120%,青年失业率的增长更高达200%。另一方面,1976年在诺丁山(NottingHill)爆发了英国战后最严重的种族暴动,黑人青少年和警察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音乐上,摇滚乐虽是六○年代青年亚文化的体现,到了七○年代却已经与年轻人生活脱节。不论是重金属的齐柏林飞船(LedZeppelin),或是前卫摇滚如平克·弗洛伊德(PinkFloyd),都强调高超的演奏技术、华丽的舞台效果或是深奥的概念性专辑。这些庞大沉重的"恐龙"所生产的音乐,早已无法表达年轻人的挫折感与愤怒。相对地,朋克强调的是懂三和弦即可组团,并且相对于那些超级乐队的大舞台,七○年代中期在英国兴起许多小pub让这些乐团可以随性演奏,所以朋克音乐使音乐的生产到表演都具有DIY的精神,让任何年轻人都可以实现玩音乐的梦想。他们要挑战从六○年代以降魔掌日益强大的音乐商业建制,打破听众和表演者的界限,并让音乐的诠释权回归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