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井秀一x安室透h漫:晁错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32:00

晁错论

    作者简介
  (1037~1101),字子瞻,号,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黄庭坚、合称“”;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齐名;与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共为词人。
  【原文】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责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译文】
  天下的,最难以的,是表面看来,其实有无法预料的隐患。旁观事态发展,而不去解决它,就怕事情发生的时候已经了;采用办法处理,那么习惯于长期太平无事的人们并不相信(支持)我。只有那些仁人君子贤士英雄,才能不怕艰险为国家效力,从而建立功勋;但这并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勉强解决的事,也不是那些为了博取名声之人能做成的事情。
  国家正平安稳定,突然无故发生灾难(指七国叛乱);我敢站出来,吾能解决了,对天下人我就有了交代。事情解决不了了却犹豫徘徊了,想逃避它,让别人承担责任,那国家灾难的罪魁,就集中到我身上了。
  从前为尽忠,谋划削弱函谷关以东的诸侯国家的实力,这些国家一同叛乱,借诛杀晁错的名义;但是不辨是非,反拿晁错为替罪羊。天下人惋惜晁错因为忠心而受罪名,却不知到这是晁错自己找的啊。
  自古能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只是有超凡的才能,也一定有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堤口,引导河水流入大海。开始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也有洪水泛滥的巨大;只是大禹能够清楚事情会如何进展,洪水发生后就不感到害怕,而慢慢的寻找处理办法,所以最后获得了成功。
  当时已经很强大,而突然削弱它们,他们,这吗?晁错这个时候不挺身而出,站在解决事态发展的前面,来平定吴国楚国的叛乱,却想自己,皇帝亲自出征而自己后方。况且造成七国叛变的是谁呢?晁错自己要追求,为何又要由此产生的祸患?亲自出征是最危险的,留守后方是最安全的;自己是祸患的制造者,却选择留守后方,反劝说皇帝去做最危险的事,这是忠臣义士们最反感怨恨的做法。
  当时,就算没有袁盎(与晁错为政敌),晁错也是不会幸免于死的。为什么呢?自己打算留守,而让皇帝亲自出征。从情理上说,皇帝已经很为难了,所以内心反对晁错的建议。因此袁盎的建议(杀掉晁错安抚叛军)有机会得到皇帝的认可。如果吴国楚国等叛乱,晁错,奋发图强,昼夜练兵,做好防守东边的准备,使叛军不会威胁到皇帝,那么皇帝就会依赖晁错而没有忧虑,就算有一百个袁盎,还不能离间他们君臣的关系!
  唉!世上的君子,想要建立伟大的,都不会先做好保全自己的准备。如果晁错亲自带兵讨伐叛军,未必不能取胜,只是他想保全性命,导致皇帝不高兴。奸臣才得以,晁错的保全性命的做法,那是自取其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