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欧3陪您享受当下:《译文》在线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42:37

书潮

作者:佚名


  看,这些浪迹天涯的男人
  
  今年的世界文坛颇为很热闹,赶上了几位大师级作家的百年诞辰:聂鲁达、艾萨克·辛格、格雷厄姆·格林。正巧,笔者因为上一期写传记小说,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连带着观察了英美不少新出版的作家传记。其中就有格雷厄姆·格林和聂鲁达的传记。十月就是格林的百年诞辰,备受关注的《格雷厄姆·格林传(第三卷):1955-1991》(Life of Graham GreenVolume III : 1955-1991,Viking 2004年10月版)也大功告成了。这一期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吧。
  仅仅因为能够坚持下来完成这部《格雷厄姆·格林传》三部曲,作者诺曼·谢利(Norman Sherry)就足以接受我们的致敬。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这段写作经历的传奇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格林笔下的任何一部间谍小说,或者格林本人谜一样的人生。很难说,二十七年前,诺曼·谢利被格林选中担任这部超级传记的授权作者,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1978年,格林交给他一张地图,上面标出了格林呆过的所有地方。从此,他带着这张地图,踏访格林的人生轨迹。当他完成这套总篇幅达两千页的传记时,他已经六十九岁。他把自己生命的黄金时期献给了格林。
  不仅如此,二十七年中,他为写作吃尽了苦头:在巴拿马作调查时,他染上了肠坏疽而开刀;在独裁者杜瓦利埃统治下的海地,他在机场因为被发现行李中有格林一本反杜瓦利埃的小说《戏剧演员》而差点被捕。在利比里亚,他靠维和部队一位医生给他的几瓶七喜维持血糖,才没有引发热带糖尿病。一个凶徒用左轮手枪顶住他的耳朵,对他的听力造成了永久的伤害;这还没完,一次车祸又令他有六个月的时间失明。各林还让他去美国德克萨斯,因为格林给妻子维蔚安的情书都在那里。为此,原本极其讨厌德克萨斯的谢利又辞去在英国大学的职务,应聘到德州三一大学任教,以便查阅资料。
  诺曼·谢利这么痴迷、这么费劲地写格林传,不仅是出于对格林个人近乎崇敬的热爱,也是由于格林的经历太丰富、性格太复杂太神秘了。很少有一个作家在活着的时候像格雷厄姆·格林这样刻意经营自己的公众形象,一方面,他从不允许电视上出现他的画面,也拒绝参加各种公共集会和文学盛典,但矛盾的是他又曾主动请缨在法国名导演特吕弗的影片《戏中戏》里出演一个英国人布朗先生,他还作为嘉宾出席1977年巴拿马运河条约签署仪式。
  这个外交官出身、靠间谍小说大红大紫的老头儿性格当中有一种恶作剧的疯狂。戴维·洛奇1985年访问格林后说,格林似乎从诺曼·谢利为了他而吃尽苦头中获得了很多恶作剧的快感。还有一次,谢利到格林在卡普里岛的家里拜访,家里只有格林的朋友,塞里奥伯爵夫人。半夜里谢利发现有一个高大的黑影打开卧室的门,又蹑手蹑脚离开了屋子。第二天一早谢利问夫人,那个黑影是不是格林。她否认了。但是几年以后在格林葬礼上,夫人把谢利拉到一边,承认那个黑影就是格林,因为格林觉得,他的传记作者像间谍一样窥视着他,他也要尝一把当间谍窥视谢利的滋味。
  巴勃罗·聂鲁达也曾经作为外交官而周游列国。为了配合他今年7月12日的百年诞辰,由美国记者、拉美诗歌翻译家亚当·费恩斯坦(Adam Feinstein)撰写的第一部全面的聂鲁达英文传记《聂鲁达:生活的激情》(Pablo Neruda: A Passion for Life, Bloomsbury 2004年7月版)于7月12日同一天上市。聂鲁达的人生精彩纷呈。他写过许多书,走过许多地方,冒过许多险,交过许多朋友,爱过也失去过许多女人,也轰轰烈烈搞过革命,这样复杂的经历对于传记作者来说,其实是一个巨大挑战。亚当·费恩斯坦极其出色地完成了这样一部作品。英国桂冠诗人安德鲁·莫逊赞道,作者“将聂鲁达的人生变成一出由咏叹调和宣叙调构成的歌剧”。
  费恩斯坦引用了聂鲁达自传中的许多迷人的细节,令全书生动而有趣,比如写到聂鲁达与一位伤心的女友告别时,他引用聂鲁达的话说:"她亲吻我的手臂,我的衣服,像举行仪式一样,突然又滑倒在地,在我还来不及制止她的时候,亲吻我的鞋子。当她站起身时,我白鞋子上的鞋油像白色的花朵一样在她脸上盛开。"不过费恩斯坦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深知作家回忆录的不可靠性。他们往往会在回忆中掩盖某些秘密,伪装自己。而传记作家的任务,就是用充分的证据来去掉这些伪装,将一个真实的作家形象呈现给读者。为此他采访了许多聂鲁达家乡的亲戚、朋友以及朋友的后代。
  费恩斯坦将聂鲁达一生永不停息的驱动力归纳于他对爱情与性的迷恋,和革命的激情。1930年代,他在担任智利驻布宜诺斯艾利斯领事的时候与西班牙天才诗人洛尔加结为好友。洛尔加1936年在西班牙被法西斯分子残忍杀害,聂鲁达思想受到极大冲击,他加入了共产党,对斯大林和苏联充满崇敬,哪怕在1956年赫鲁晓夫公开谴责斯大林之后,他对斯大林的态度仍然非常矛盾。
  1973年,智利政界风雨飘摇,身患前列腺癌的聂鲁达躺在家中。右翼军人皮诺切特在尼克松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府。当政变士兵冲到聂鲁达家中时,病危的诗人对他们说:“你们在这里惟一能找到的危险,是诗歌。”
  格林与聂鲁达,身处两个语言世界,写作、个性都截然不同,但在作为外交官员浪迹天涯这一点上,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前辈:索姆塞特·毛姆。大概也是赶毛姆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吧,克瑙夫出版社今年早些时候出版了著名传记作家杰弗里·迈耶斯(Jeffrey Mayers)的新书《毛姆传》(Somerset Maugham: A Life,Knopf 2004年2月版)。毛姆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在他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中,他所扮演的角色多的惊人,迈耶斯是这样罗列的:“医生,救护车司机,护士;语言天才,在瑞士、萨摩亚、苏联工作过的间谍;二战时的宣传员和政府顾问;剧作家和电影制片人;慈善家和艺术鉴赏家。”确实,就算毛姆一个字都不曾写过,他的人生故事也足以成为人们的谈资。
  从世俗的意义上说,毛姆是个非常成功的人。作为畅销作家,他相当富有,他在法国海边的丽维埃拉买了一所别墅--它以前属于比利时国王的避暑行宫。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年中,这里成为文人们和社会名流的游乐天堂。然而,毛姆给人的印象并不是那种热情的社交家,而是一个冷漠、难以接近的人。在迈耶斯看来,这种冷冷的面具是毛姆自卫心理的一种反映。他的人生在本质上是一个悲剧。除了少年丧母带来的心灵创伤,毛姆的同性恋倾向是他充满戒备的原因之一。在那个奥斯卡·王尔德因为同性恋而蹲监狱的年代,毛姆只能压抑自己的性倾向而表现得像一般人,这也导致了他婚姻的失败。他曾说:“我是四分之一正常,四分之三同性恋。不过我尽力想说服自己是四分之三正常,四分之一同性恋。那是我最大的错误。”他也曾向朋友承认,他最快乐的性遭遇,是在遥远的地方与不知名的青年男子亲热。这也是他热衷于到远东旅行的部分原因。
  毛姆对自己的文学成就看得并不太高,曾评价自己只是“二流作家中的佼佼者”。但是就生活本身而言,他与格雷厄姆·格林、聂鲁达,以及纳博科夫、海明威等等作家一样,都充满了刺激、戏剧性而吸引人。他也许是个二流的作家,却拥有一流的精彩人生--一个悬在刀锋上的同性恋间谍的人生。
  仔细审视8月8日—10月3日的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图书排行榜,越看越“绝望”:九个星期进入排行榜前十名的二十四本书中,60%是和大选、9·11、伊拉克战争等有关的政治读物,不能不让人对美国人民的政治热情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两个月中最受欢迎的还是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和笔者以前介绍过的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吃饭,射击,走人》,九次均上榜。其次是上期介绍的《深海潜水员》、《给你的全家穿上灯芯绒》以及伊拉克战争指挥官、刚退休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上将的回忆录《美国士兵》,均为七次上榜。
  
  《在岩石与险境间》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By Aron Ralston
  Atria 2004年9月7日版
  去年4月,一个名叫艾伦·拉斯顿(Aron Ralston)的美国青年一夜成名。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勇敢的小伙子独自在山中遇险,用刀子割下自己的右臂,侥幸脱险。艾伦·拉尔斯顿在他刚刚出版的回忆录《在岩石与险境间》中,详尽叙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2003年4月24日,二十七岁的登山爱好者艾伦·拉斯顿开始了三天的假期。他来到尤他州的莫阿布山谷骑山地车大半天后,然后向西面的马蹄峡谷进发。在那里,他准备做一整天的步行,穿越这个峡谷。因为是一天之旅,他的车上只装备了攀岩的绳索、急救包、山地车以及一天的干粮,也没有携带手机。艾伦·拉斯顿并不是一个登山新手,他征服过科罗拉多州五十四座超过四千三百米的山峰中的四十九座。为了攀登著名的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峰,1997年他辞去了在英特尔的工作,到一家运动器材商店打工。这次来马蹄峡谷,也是他攀登麦金利山而作的热身活动。
  次日清晨,他骑上山地车,顶风南行了两个半小时,到达蓝萤石峡谷。这条峡谷位于峡谷地国家公园之西,马蹄峡谷之东,非常偏僻,而且这一带沙地松散,峡谷深窄,陷阱处处。沙岩随时都可能滑落或移动,即使夏天,昼夜的温差也可以达到二十多摄氏度,连国家公园管理人都称为"冒险之地"。绝大多数的健行者到这里就裹足不前了。
  这天下午,他爬到了一个很深很窄的峡谷,小货车离他已有八英里远,他正抓着一块突出的石头往下爬,突然这块石头松了。没等他反应过来,石头就压在他的右手臂上,他的整个身子只能靠在峡谷岩壁上,动弹不得。
  地狱一般的六天开始了。在极度寒冷的夜晚,没有穿外衣,只有一点水和食物,没有人知道他在这里,艾伦·拉斯顿发现自己命垂一线:在搜救队可能发现他失踪之前,他可能已经脱水而死。拉斯顿把背包里的摄像机拿出来,把自己在人世最后的时光记录下来。六天以后,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办法:左手用包里的刀,割断右臂!他最终做到了!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一个女继承人的自白》
  
  Confessions of an Heiress: A Tongue-in-Chic Peek Behind the Pose
  By Paris Hilton
  Fireside 2004年9月7日版
  从舞会名嫒,变成电视台当家花旦,由春宫影带到爱犬失踪,帕丽丝·希尔顿的一举一动总是霸占着外国娱乐版头条。作为世界酒店业帝国——希尔顿集团的女继承人,派丽丝·希尔顿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女孩都梦想的生活。在前些时候宣布将拍摄电影及自费出唱片当歌星之后,最近她执笔写了自传,过了一把写作瘾。这本自传《一个女继承人的自白》有三百多幅照片,是典型的养眼的明星图文书。她在书中坦白自己富贵过人的童年生活,也告诉每一个爱幻想的少女,怎样过上她那样童话般的生活。
  虽然自小生于富贵之家,但她否认自己是个娇生惯养之人,“传闻我九岁就拥有信用卡,这完全是荒谬之言。我大概是十九岁的时候申请信用卡的,而且是靠我自己而不是爸妈的关系。”她在书里还坦白,她其实并不如外界所想像那般自信,经常穿着性感的她曾因身材扁平而自卑。帕丽丝还说,她不会永远活跃于幕前,有一天她会回归平淡生活。
  比较有意思的是她“教导”女读者们,怎样当一名女继承人,她有二十三条怎样当女继承人的法则(比如能拥有许多手机,就绝不要只用一台手机);有一个女继承人绝不要做的十二件事(比如决不要在奥斯卡奖颁奖以后外出)……你当然不必指望能从这样的图文书里获得什么人生真谛,但是,看一个漂亮、有钱、有个性的姑娘尽情享受着她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消遣。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
  
  《家族:布什王朝的真实故事》
  
  FAMILY:The Real Story of the Bush Dynasty
  By Kitty Kelley
  Doubleday 2004年9月14日版
  国内报刊近期跟着美国媒体乱炒一部新书《家族:布什王朝的真实故事》。本来,看到这样的书名就能想像到它无非就是揭一些布什家庭的老底,不值得深究。然而10月3日的排行榜它第一次上榜就占据第一名,而且国内媒体在报道中所使用的种种大词,比如“绝对隐私”、“传记大王”等等,颇令笔者有些纳闷,这本书有那么好吗?
  正好,《纽约时报》的专职书评人角谷美智子发表一篇书评,对这本书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正如书的作者基蒂·凯利毫不留情地揭发布什家庭老底一样。角谷认为,这本书是美国当下政治文化和网上流言横飞的文化环境的绝妙写照。人们斤斤计较于约翰·克里“越战英雄”的成色足不足,布什越战时在国民卫队的纪录到底怎么样,而不关心什么伊拉克战争,经济,情报部门改革,武器禁运等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基蒂·凯利就是这样投读者所好,用她那出了名的毒辣的笔,把各种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汇总起来。比如她说,布什总统的爷爷喜欢酗酒狂欢,因为“嗜酒的基因在未来会遗传给他的孩子”。她根据1992年街头小报《纽约邮报》的报道,重新叙述了布什总统与他助手之间的绯闻。她还说第一夫人劳拉在六十年代读大学的时候,是出了名的大麻吸食者,还说小布什在他父亲当政的时候曾和兄弟一起在戴维营吸可卡因。这些事情的真假到底如何还有待于查考,但是,作者一味纠缠于性、毒品、酒精,而不涉及政治、政策的写法,只会让这本书变得轻浮而不可信。更恶劣的是,在大选即将开始的时候,它把人们的关注点吸引到无法证明的个人历史问题以及人身攻击上去,真正要让他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则无暇顾及了。
  畅销指数:★★★★
  悦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