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尔号四九之辉兑换码:左派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43:37
左派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左翼)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在政治中,左派,又称左翼,是指支持改变传统社会秩序,创造更为平等的财富和基本权利分配。“左派”这名词是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议会中坐在左侧,支持共和制、大众政治运动和世俗化的人。[1][2]

左派的概念起源于1848年的六月革命。第一国际的组织者视自己为法国大革命左派的后继者。“左派”在欧洲适用于一些革命运动,特别是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3]和共产主义,也可用来称呼社会民主主义。[4] 在当代政治话语中,“左派”通常是指社会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5]

目录

[隐藏]
  • 1 起源与历史
  • 2 定义
  • 3 立场
    • 3.1 经济
    • 3.2 国家问题
    • 3.3 反全球化
    • 3.4 组织机构
    • 3.5 女权主义
    • 3.6 社会进步主义
    • 3.7 第三世界主义
    • 3.8 后现代主义
  • 4 标志
  • 5 参见
  • 6 注释
  • 7 书籍
  • 8 外部链接

[编辑] 起源与历史

参见:左派和右派

“左派”这个政治名词,最初来自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代表法国广大第三阶级的激进山岳派和雅各宾党成员,通常都坐在主席的左侧,这是自1789年三级会议开始的习惯。温和的斐扬派通常坐在右侧。这之后成为法国国民议会的传统,议员根据其政治倾向而分坐左右两侧。在19世纪,法国左右派分别为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支持者。[1]而一些欧洲国家,在马克思主义被称为左派之前,左派是指古典自由主义者。至于丹麦和挪威两国,在现今社会被认为是右派的自由派政党,依然使用“Venstre”的名称(中文为“左派”)。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左派”逐渐是指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断言无产阶级革命将会推翻资产阶级社会,并废除私有财产制创造一个无阶级无国家社会。国际工人联合会(1864-76),有时也称作第一国际,结合各国左派团体和工会组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国际因内部对战争的立场相左而分裂。

像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列宁、德国的罗莎·卢森堡等人,认为他们本身与其他劳工团体相比更为左倾(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在这场冲突之后,社会主义运动分裂为社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前者被视为左派或中间偏左。

1960年代,在中苏交恶和1968年5月法国的大规模抗议活动等政治动荡下,“新左派”思想家更加批判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述(被称为“旧左派”)。

左派自由主义者 Roderick Long 解释了何谓“左派”:

“ ...关注传统以来被认为与左派有关的思想...像是劳动力(worker empowerment)、忧心财阀政治、关心女性主义和各种社会平等。[6]

[编辑] 定义

政治中的“左派”、“右派”、“中间派”是根据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情势而有所不同。在当代的西方政治论点,“左派”大部分是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莱斯泽克·柯拉柯夫斯基定义左派思想为一个乌托邦式与意识形态的抽象名词。[7] “中间偏左”是指在某个国家中,接近当地政治主流的政治立场。在一些欧洲国家中,则是指包含左派与中间派的政治联盟。

法国则分为“左派”(社会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和“极左派”(托洛斯基主义者、毛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8]

中国新左派反对改革开放,支持恢复毛泽东路线的社会政策。[9] 在西方社会,“新左派”是指文化政治,有时也是指认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

“偏激左派”(Ultra-left)泛指各种极左派思想。英国工党中的“强硬左派”(Hard left)则是指东尼·班(Tony Benn)、社会主义者运动团队(Socialist Campaign Group)和劳工左派简报(Labour Left Briefing)[10] ,以及一些托洛斯基主义团体。极左派受到马克思主义极大的影响,而“温和左派”(Soft left)则采取渐进式建立社会主义。


其实左和右可以指很多方面:在经济取向上,如左派支持政府干预和均富、右派支持自由经济;在国际政治立场上,左派多指改革及重视人权,右派多指保守及维护建制;在民族立场上,左派指倾国际主义、世界大同,右派则主张以国家民族为中心。因此左派可以支持民主,如甘地;也可以支持专制统治,如斯大林。因此右派可以支持民主,如佛利民;也可以支持专制统治,如希特勒 。

此种误解乃系由于香港之亲建制派跟随中国共产党,而中共在1950-70年代的经济取向的确符合“左”的定义,故称其“左派”。久而久之,一般香港市民把经济取向和政治取向混淆,误以为“左派”指的是政治取向。到了今天,虽然不少亲建制派的立场已愈来愈偏右派,香港市民仍以“亲共”称之以前的“左派”如曾钰成、曾德成。

[编辑] 立场

[编辑] 经济

不是所有左派对于经济都有一致意见,虽然大部分都支持对经济采取某些形式的政府或社会干预。左派的经济信仰从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到产业民主与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到国有化与计划经济。[11] 在工业革命期间,左派人士支持工会。二十世纪初期,左派支持政府对经济实施大规模干预的政策。[12] 他们批评全球化剥削自然,例如“血汗工厂”、“向下竞争”(Race to the bottom)和不公平的解雇。二十世纪后期,左派与大规模政府干预之间的关联逐渐降低。

一些左派相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拥护者有时会将马克思的经济学主张与政治哲学分开,认为马克思研究经济的方法有其价值,与他所提倡的革命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无关。[13][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完全倾向马克思或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他所描绘的包括了马克思与非马克思的资讯。无产阶级专政或工人国家是马克思用来描述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间的临时性国家。马克思将无产阶级定义为领薪劳工,相反的,流氓无产阶级则是最贫穷,被社会遗弃的人,如乞丐、骗子、表演者、街头艺人、罪犯和娼妓。[15] 然而农民阶级却造成左派意见分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几乎没有提到这项议题。[16] 相较之下,毛泽东在国共内战后,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应由农民执行,而不是都市工人。

左派自由意志主义者、自由意志社会主义者与左派无政府主义者主张由工会、工人议会、基层政权和公社所运作的分权经济,并反对政府与企业对经济的控制。

[编辑] 国家问题

国籍与民族主义已成为左派争论的重要议题。有关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马克思社会阶级理论主张,工人阶级成员应联合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以获取相同的阶级利益,而不是只专注在本身国家。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可用《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行做总结:“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联盟成员体认到,成员越多意味着谈判能力越大。而在国际层次上,左派认为工人阶级需更进一步的合作以获得更大的权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认为其本身能吓阻战争,因为有着相同利益的人民不太会彼此对抗,而是专注在对抗统治阶级。根据马克思理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Bourgeois nationalism)是相反的思想。左派运动因此常采取反帝国主义立场。

另一方面,左翼民族主义是来自于由国家间自由贸易协定促成的经济整合,所产生的压力。这观点有时可视为对超国家组织如欧盟的敌视。左派民族主义也可指任何强调工人阶级对抗其他国家的剥削与压迫的民族主义。许多第三世界反殖民运动吸收了左派及社会主义思想。

[编辑] 反全球化

全球正义运动(Global Justice Movement),也称反全球化或另类全球化运动,他们抗议全球贸易协定,认为会对贫穷及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运动一般被认为有左派色彩,但有些活动与传统左派并无关联。例如右派人士派特·布坎南(Pat Buchanan),他反对以国家主义为基础的全球化。全球正义运动并未反对全球化,相反地,它支持某些形式的国际主义。全球正义运动的主要诉求是改革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建立一个国际社会正义的运动。他们拒绝任何政党的领导,确立自己是一个“社会运动性质的运动”。

[编辑] 组织机构

参见:社会主义国家列表左派国际组织列表

马克思主义之下的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职业革命家(Professional revolutionaries)领导。职业革命家致力于共产事业,并组成共产革命运动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或工人国家是马克思主义者用来描述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间的一种临时国家型态。

左派国际组织包含许多过去与现存组织,如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或社会党国际、世界社会主义者运动(World Socialist Movement)、革命国际主义者运动(Revolutionary Internationalist Movement)以及国际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rxist-Leninist Parties and Organizations)。

[编辑] 女权主义

主条目:左派与女权主义

许多早期女权主义者和拥护女权的人士在当时被认为是激进派的左派。[17] 女权主义先驱如玛莉·吴尔史东克拉芙特受到激进派思想家汤玛斯·潘恩等人的影响。许多知名左派人士也是女权主义者,如:马克思主义者克拉拉·蔡特金和亚历山德拉·科伦泰、共产主义者海伦·凯勒、无政府主义者爱玛·戈尔德曼和社会主义者安妮·贝赞特(Annie Besant)。[18][19]

最近,妇女解放运动与新左派和其他新社会运动关系密切,挑战旧左派的正统。自由社会党(Freedom Socialist Party)和激进女性(Radical Women)等社会女性主义团体和马克思女性主义者Selma James等人将他们自己视为左派,即使他们挑战了左派的男性主导地位与性别结构。自由女性主义与左派自由主义紧密连结,属于美国主流政治中的左派(如全国妇女组织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激进女性主义(如Mary Daly)不易放入左右光谱中,与深层生态学较有关联。

[编辑] 社会进步主义

社会进步主义是另一个左派的特色之一,尤其是美国,美国社会进步主义者支持废除奴隶、女性投票权、公民权和多元文化政策。目前西方社会进步主义的立场有死刑、合法承认同性婚姻、生育控制、胎儿干细胞研究的公共基金和女性拥有堕胎权。公众教育是社会进步主义者非常有兴趣的主题,他们支持高水平的科学与数学教育,广泛的性教育和高中学生能取得保险套。

社会进步主义者倾向世俗主义,相信科学和理性主义充满许多过时的传统看法。他们支持选择婚姻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自由。

[编辑] 第三世界主义

第三世界主义(Third-worldism)是左派政治中的一种思想,将已发展、典型自由主义国家,与发展中、或称第三世界国家的分离视为首要的政治目的。第三世界主义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或对抗西方国家及其代理人的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在第三世界)。其政治思想经常将当代的资本主义视为带有帝国主义的特征。因此,第三世界主义者认为,要抵制资本主义,主要必须对抗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掠夺。

第三世界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有弗朗茨·法农、艾哈迈德·本·贝拉、安德列·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萨米尔·阿敏和Simon Malley。新左派极力支持第三世界主义,特别是在五月风暴等第一世界的革命运动失败以后。有关第三世界主义的新左派团体和运动有《每月评论》(Monthly Review)和新共产主义运动

第三世界主义也与泛非洲主义(Pan-Africanism)、泛阿拉伯主义、毛泽东思想、非洲社会主义(African socialism)和拉丁美洲社会主义趋势紧密结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和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等是较为知名民族解放运动。

一些在发展中国家的左派组织,如墨西哥的萨帕塔民族解放运动、南非的Abahlali baseMjondolo以及印度的纳萨尔派,认为西方左派,对于其支配国家的群众运动,常采取种族主义和家长式的态度。另外还特别批评非政府组织所扮演的脚色,以及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反政府运动夺取了落后国家群众运动的主导权。

[编辑] 后现代主义

左派后现代主义否定了如马克思主义等的普遍解释性理论(Universal explanatory theory),嘲笑那是大叙事(Grand narrative)。他们否定传统的组织模式,如政党和工会,而专注在批评或解构。左派后现代主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种对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失败(包括欧洲、拉丁美洲和美国),以及对独裁共产政体幻想破灭的反应。他们认为,文化研究借由否定独立真实(Independent reality)的存在,扩大了文化的重要性。[20][21]

左派内对后现代主义最有名的批评,是自认为是左派的物理学家艾伦·索卡(Alan Sokal)在1996年的一个恶作剧。他注意到左派内盛行“一种胡闹且草率的思维…否定了客观真实(Objective reality)的存在,或…淡化他们实际的关连…”,用定义与使用错误的物理、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和政治理论的名词,去主张物理事实(特别是万有引力)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由心理与政治所架构的,[22] 他将索卡事件整理之后出书,名为《知识的骗局》。[23] 《社会文本》在1996年刊登这个论文,而之后索卡随即公开表示这是一场恶作剧。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是索卡攻击左派主义,但他非常清楚,这是内部批评:

政治上,我非常生气,因为这愚蠢的事几乎(虽然并不是全部)源自于一些自称左派的人。我们在这里见证到了一个深远的历史“转变”(volte-face)。 在最近两个世纪,左派是认同科学且反对蒙昧主义(Obscurantism)…知识相对主义背叛出这个有价值的遗产,并破坏已经脆弱的进步社会评论的前景。理论上,“实体的社会建构”不会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爱滋治疗法,或是策划出防止全球暖化的策略。但如果我们拒绝真实与虚假的想法,那我们也不能反对历史、社会学、经济和政治上的错误思想。…至少,我这个小实验的结果证明了,某些美国左派学者在思维上变的懒散。[24]

盖瑞·杰森表示:“社会主义的失败,无论在经验上或理论上…让社会主义者的信仰开始动摇,而后现代主义是他们的回应。”[25]

[编辑] 标志

图为苏联国旗。苏联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了三个共产主义象征:红旗、红星、锤子与镰刀。

左派常会使用红色作为象征。红旗在1917年俄国革命期间十分受到欢迎。[26] 红色成为苏联国旗中最主要的颜色,而红星也是共产党的标志之一,为此也从中产生了一些冷战时期的用语,如“红色威胁”和“红色中国”(以区别反共的中华民国、“自由中国”或“台湾”)。毛泽东有时被称为“红太阳”。红色也与一些政治团体有关,像是中国的红卫兵,还有一些左翼恐怖主义组织如德国的赤军旅和日本赤军。各国的社会民主党通常也会以红色图案作为本党的标志,比如英国工党的标志为红色玫瑰花。

锤子与镰刀是共产主义的象征之一。这两样器具代表着工业无产阶级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