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卡病毒的传播途径:越南眼中的中国竟是这样:中国看了很震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25:32

越南对中国“爱、恨、怕、要”

2006年5月5日,越南教育部签发的《普及中学汉语课程的决定》称:“汉语和中国文化与越南语和越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正因如此,早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初期,教育系统就普及教学汉语,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语基本知识和中国文化。”

中越两国文化、传统、制度上的高度接近,以及随处可见的汉字,令来到越南的中国人颇有亲近之感。这也令两国民间交往非常顺畅。阮英俊向本刊记者介绍,他的父母学生时代的外语是汉语,但在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后,全国禁止再学习汉语。

等到他读中学时代,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已经恢复:历史课上会介绍中国文化传统,而越南语文课则有李白等人的中国古代诗歌。这些诗歌被用越南文逐字翻译并保持句子长短的对称。不过对于学生来说,翻译后的诗歌很难理解。每篇诗歌后面必须加以注释,解释诗歌的含意。

此前的2004年9月初,以越南著名法学家、河内国家大学法律系教授范维义为首的十多位学者联名向越南教育部上书,建议从2005年起在全国小学和中学实行必修汉语的制度,并建议教育部制定教育大纲,规定学生于小学中学毕业时必须达到的汉语程度标准。

但中国人对两国文化上接近性的过度强调,却容易引起越南人的反感和警惕。“我知道历史上或许两国真的有可能变成了一个国家。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们有自己的制度、文化、朝代,中国人却常常非要强调过去如何帮助过我们。”阮英俊称。

阮辉贵声明中的重要一点就是,对《环球时报》“越南文化和中国文化同源”提法的反驳。“‘同源’的意思是从根源相同。由此可以推理出越南文化是从中国文化中出来的……这是对历史的歪曲和对民族的冒犯。我和各越南学者从来没在中越文化关系中用过‘同源’一词。”

易文则认为,中越多年来的爱恨情仇交织,现在越南人对中国“爱、恨、怕、要(需要)”,他们承认中国帮助过越南,但更认为中国帮助越南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何况,在“小兄弟”心目中,来自一贯帮助自己的“大哥”的“伤害”(特别从日内瓦会议开始)要比来自本来就敌对的国家的要大得多,在心理上更加不能接受。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劝说刚刚在奠边府击溃法国军队、士气正旺、准备一举统一全国的北越政权,暂时放弃南北统一,接受两个越南的划分。这一分裂局面随后导致长达十多年的越南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爆发。1979年爆发的中越战争令不信任再一次加剧。战争爆发30年之后,《凤凰周刊》记者赴越南采访期间所雇请翻译曾被提醒,小心记者是“特务”。

不过,民间的交往还是令历史上的不信任被大大地稀释。如今担任中资企业越南销售经理的阮英俊称,南海争端等政治上的问题对生意几乎没有影响,民间也没有针对中国的明显情绪或是抵制。

永孚曾在文章中分析,越南民众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态度最激烈的是海外越南人,不但要“两沙”的主权,更要整个南海的主权,此外他们还希望推翻越南现政权。态度最容易被调动和激化的是一些越南青年。态度最敏感的是越南中北部的渔民,两国海洋主权的争端对他们影响最直接。态度相对深沉和温和的是越南北方的一些民众,他们是两国关系正常化和经贸日益频繁的直接得益者。他们最不希望两国争端朝恶化的方向发展,很希望两国政府能坐下来早日谈出个结果。

对于阮英俊来说,他遇到最头疼的问题并非领土争端,而是越南人对中国商品的普遍不信任。中国货曾经在越南广受欢迎,但越南人很快发现中国货外形好看却不耐用。日韩产品质量更加可靠。中国商品的口碑也一度持续下滑。

众多中国企业蜂拥而入之后,激烈的内部竞争,以及在行贿方面与越南的高度契合,也令其形象和市场占有率受损。除此之外,对中国假货的恐惧也有蔓延迹象。2011年3月底,阮英俊在越南人中听说了关于中国造假的最新传闻:假大米和假鸡蛋。

据介绍,食品行业中国人很难立足。越南人不但不敢给孩子们喝中国牛奶,就连印着汉字的糖果,许多家长都不敢给孩子吃。这对喜欢在商品上印刷汉字的胡志明市华侨生产的糖果也产生了影响。

阮英俊的公司销售中国的药品,这在越南同样不被信任。整个春节前后,阮英俊都在越南周边国家穿梭飞行,中国公司不得不试图开发周边其他国家市场作为后备。

好在中国商品的质量总算是越来越好了,在越南的口碑也已经从最低点往上反弹。不过,在阮英俊看来,要想真正重新被越南人信任,至少还需要5-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