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报审需要哪些资料:嵇康教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48:20
文 / 兰永生   公元3世纪,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有个叫嵇康的人,是鲁迅比较欣赏的文人。1927年,他写了一篇较长的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就是依据。
游恩国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如是说:
嵇康(223-263),字叔夜,谯国(今安徽宿县西)人。他的性格明显地表现为两面:一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好服食,求长生;一面却尚奇任侠,刚肠恶,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因此为司马氏所不容,而遭杀身之祸。嵇康的反对司马氏,固然与他为魏室姻亲有关,但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他不满意司马氏的黑暗、残暴的统治。
鲁迅先生的研究,就要比这几句概论清晰仔细得多了。
嵇康39岁死时,儿子不到10岁,他为儿子作了一篇《家诫》,总结了一条又一条的人生教训,希望儿子长大后小心做人。娓娓叙来,如诗一般:
儿哪!
长官处不可常去,
也不可留宿;
与长官同行,
万不要跟在后面,
免得某日长官惩办坏人时遭暗中告密的嫌疑;
参加宴会,
若遇争论,
得赶紧避开,
因争论必有是非,
不批评则不象样,
批评起来不伤甲就伤乙;
有人要劝你酒,
即使不想喝也断不可坚辞,
而必须得和和气气端着酒杯笑。
如此言论,之精辟,之独到,是一般的名士想不出来的。
这件事情与我们相隔了1730多年。
现在,我们这些读书人,来重温嵇同志的劝告,似乎已经觉得很平常了。殊不知,这些体会是他用了脑壳头的血旺儿汤汤换来的。
嵇康是曹操大人的曾孙女婿,其生活的时期,曹氏政权已被司马氏集团架空,取而代之的趋势十分明显,司马昭已经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了。
稽康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鲁迅看来,在“竹林七贤”中,“嵇阮二人脾气都很大,阮籍老年时改得很好,嵇康就始终都是极坏的……后来阮籍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却全然不改。结果阮籍终其天年,而嵇竟丧于司马氏之手。”(《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下同)嵇康之死,鲁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不愿意背叛老婆的娘家人,对司马氏以“名教”为工具篡魏的行径十分痛恨,拒绝与司马氏合作,并予以辛辣讽刺。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司马昭想纂曹魏,需要舆论支持,很想有象嵇康这样的著名文人助威,因此派了嵇康好友山巨源去做说客,希望他出来做官。一向“骄视俗人”的嵇康骨子里根本看不起司马昭,断然拒绝。不仅如此,还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给朋友,公开揭露司马氏,表达自己的政见,也表现了清高的人格。这是一篇今天读来都十分精妙的散文,风格一如他的性格,峻急刚烈,充满野性。
不出来做官帮司马昭则罢,写什么绝交书呢?
因此,鲁迅说:“嵇康的害处是在发议论。”鲁迅又说:“有一次,他在家打铁──他的性情是喜欢打铁的──钟会来看他了,他只打铁,不理钟会。钟会没有意味,只得走了。其时嵇康就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也是嵇康杀身的一条祸根。”钟会与嵇康几乎同龄,是司马昭很信任的高级幕僚。钟会固然是小人,可也绝非脓包。嵇康得罪了这个同行──并非脓包小人的同行,固然出了口恶气,显示了骄傲,殊不知,正是在钟会的怂恿下,司马昭看到《与山巨源绝交书》后,才下决心杀他的。
嵇康既然碍着了司马氏的大事,又让司马氏身边红人尴尬不愉快,活下去就没有必要了。
嵇康为什么不学了阮籍善待自己的生命呢?他曾对山巨源说:“阮嗣宗口不言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说明他对自己的性格了如指掌,却改不掉好臧否人物的毛病,这不能不是他惹祸的根子了,便应了俗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嵇康学了阮籍,就不是嵇康了。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嵇康的悲剧命运全在他自己。
这正是鲁迅看重嵇康的地方。
回过头来,再看嵇康的《家诫》,不要以为他那么高傲伟岸的人竟在死神面前如此萎蘼庸碌,是他后悔了吗?不,这正可解作他死前的痛苦,及其痛苦的生命历程的注脚──我相信他一生都在痛苦中挣扎。这正是他的真性情的流露。当我们今天叨念着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时侯,我倒更愿意把他认作真情毕现的一介书生,生不逢时的一介书生。
据说,嵇康临刑不惧,有高校的三千太学生罢课,追随囚车,涌向法场,欲阻行刑,让嵇康做他们的导师。看:洛阳城中,万人空巷,日落黄昏,行刑在即,鲜血染红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音符。民意,在朝廷眼里,只不过是一时的冲动,终究只是民意而已!
历史巨轮,滚滚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直接结果是:文盲越来越少。今天的我辈,大多是可以算作文人的了。在这个美酒加咖啡的时代里,我们选择嵇康?还是阮籍?或者钟会?我想,我们不必因了鲁迅的态度而简单粗率地鄙弃哪一位,重要的是,应当具有起码的人的气节和良知,不要随便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更移自己的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