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堂uno白色洗面奶:爱狗VS爱狗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49:49

爱狗VS爱狗肉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4-2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高延晶

  北京爱狗市民在高速公路上拦住运狗车一事持续发酵,网络、媒体上口水横飞。一边是道德派,高举爱狗大旗,谁不爱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谁就没有道德;另一边为法律派,运狗车证照齐全,谁阻拦谁就侵犯了车主处置个人财产的权利。

  一时间,爱狗,还是爱狗肉,成了一个大问题。

  其实,中国人爱狗的时间并不长,看看“狗东西”、“猪狗不如”、“狼心狗肺”等成语俗语,就知道我们的祖先对狗是什么态度。从文化上分析,我们的祖先是农耕民族,生产生活中狗的作用并不大,充其量就是看家护院;只有游牧狩猎民族,才会把狗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因而产生深切的感情。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源自游牧狩猎的日耳曼诸民族的爱狗文化也跟德先生、赛先生一起降临中华大地。这种“西方高尚人士”的生活习俗逐渐落地生根,相应的,也坚定了本土爱狗人士的道德高地。君不见,时至今日,威廉准国王跟凯特准王妃闲来无事,还不是扛着猎枪、牵着爱犬,在自己的庄园上打几只兔子玩?而每一位美国总统,如果不养一条狗,简直就不好意思住在白宫。吃狗?野蛮人!

  可惜的是,我们的祖先在狗这个问题确实是“野蛮人”。民间俗语有云“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著名民间神仙济公,每次出场总会拎着一条香喷喷的狗腿;《水浒传》中,鲁智深大啖狗肉,金庸小说中,狗肉更是提升英雄人物豪气的必备道具。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第一部市场化大片《少林寺》中,最吸引观众的,除了觉远的武功外,就要算和尚们偷吃狗肉的镜头了。

  如此看来,在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爱狗肉的文化要比爱狗的文化源远流长得多。但为什么爱狗的声势浩大、理直气壮,爱狗肉的却总有点做贼心虚呢?道理很简单,从大清朝开始,怕洋人的基因就种下了,无论哪个领域,“海龟”面对“土鳖”都是居高临下,再加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泛滥——人家处处先进,爱狗还会有错?

  其实,现在中国人吃狗越来越少了,即便广东湖南这些有吃狗传统的地方,大多数人也是偶尔打打牙祭,真正大规模吃狗的地区,只剩下我的故乡东北地区。这次“拦狗事件”中运狗车源自河南,目的地是吉林长春,就很说明问题——全中国的野狗,大部分的归宿都在长春、延吉、沈阳的大大小小朝鲜冷面店。这主要是因为朝鲜民族对狗肉千年不渝的热情,在上述城市的朝鲜族饭馆里,一盘凉拌狗肉,就像白切鸡之于粤菜餐厅,回锅肉之于川菜馆子一样,没这道菜就没法开店。

  说到爱吃狗肉的朝鲜族,就不能不提跟他们同文同种的韩国人。人家韩国人吃起狗肉来可谓理直气壮,连当年的汉城奥运会,都没挡住韩国人的吃狗热情,据说还有韩国国会议员签署“狗肉不干涉宣言”,坚决反对西方批评韩国人吃狗肉的文化,并谴责西方不理解其民族历史。

  看来亨廷顿先生的文明冲突论,又有了新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