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的书:看民进党的政治丑化与抹黑伎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4:01:56
看民进党的政治丑化与抹黑伎俩
2011-4-25 10:42  来源:中国台湾网  评论 0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花博效益开启“后花博时代”思考

  2010年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与今日闭幕,虽然开幕前风风雨雨遭受质疑,但经历数月,花博的举办却愈发显示魅力。台湾《经济日报》今日发表社论讨论“花博”效益的加值与延续问题。评论指出,这种成功的运营模式,将开启眼神花博效益的“后花博时代”思考。把这种国际性的活动当做对台湾地区发展的鞭策,从而寄望与台湾地区的长足发展。

  全文摘编如下:

  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今天闭幕,回顾花博从开幕前风风雨雨的花价采购质疑,到中期过后参观人潮的涌现,甚至出现依依不舍、要求延后闭幕或保留特定展馆的声音,花博在民众的支持度上犹如倒吃甘蔗,充分显示花博的实力与成功。

  展期171天的花博经济效益,尚待主办单位精确计算;先依台北市产发局在市议会的回答来看,以130余亿元(新台币,下同)的投入成本,创造近300亿元的直接间接总效益,可谓成绩斐然。再从参与花博活动的产业类别来看,受惠较大的产业包括:营造工程、批发及零售、运输仓储、住宿及餐饮、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艺术娱乐及休闲服务等;这些产业大都是以内需市场为主,因此,花博活动也成功发挥了促进内需产业需求的功能。

  花博的成功也显示,只要是高品质、有创意的活动,台湾民众还是愿意掏钱消费。因此,当局在促进民间消费时,不必以提高平均消费金额为主,因为民间消费占台湾gdp已近六成,要再拉高并不容易;相对的,当局应以营造更优质的消费环境,或更具创意的消费机会,增加提升台湾地区边际消费倾向的诱因。

  更重要的是,花博虽然闭幕,但这次成功的营运模式、效益及创新的作法,开启了延伸花博效益的“后花博时代”思考。晶华酒店董事长潘思亮在赞助活动记者会上即表示,花博为台湾地区历来最成功的国际活动,面对“后花博时代”的开启,如何延续这股美丽的力量,是身为企业公民要思考的课题;希望在花博结束后,结合中山北路商家、国际观光与文创、时尚产业,共同打造“台北表参道”。

  “台北表参道”或许仍是未经共识的潘董事长个人想法,但这样的想法明白表达,台当局活动及后续规划须与在地产业的特色及发展相结合;也唯有如此,产业效益才不会因为活动的结束而终止。不过,目前台当局对花博闭幕后的规划,仍仅限于花博展馆的后续营运,期望未来能看到与周遭产业相结合或互补的想法。

  在其他地区,均把国际性活动当做鞭策自我成长的机会;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或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让市容焕然一新,大众捷运也几乎一次到位,这都是没有奥运或世博时所能想象的努力与成果。因此,我们仍寄望看到台北市的长期发展,能因举办花博而获得关键的进步,不只是城市景观的美化,还包括硬体的便利、软体的经营经验,或更友善对待观光客等软实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多年后当大家再回顾花博时,可以清楚看出花博对台北及台湾地区发展的意义与贡献,而非仅是数字上的经营效益。
民进党的空洞论述v.s务实理念

  香港《大公报》22日刊载署名文章指出,民进党三场政见会已一一登场,人们看到的是:苏蔡二人依然陶醉于空洞的政策论述,倒是没有选票包袱的老许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不可否认,论年龄,苏蔡比许年轻;论表述技巧,许不及苏声情并茂,也不如蔡理性冷静。然而,民众要选的不是只会作秀的政客,要听的也不是虚浮的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有利于岛内经济和民生的政策。就凭这一点,许与苏蔡已高低立见。

  全文摘编如下:

  当民进党本月9日举行首场“总统”初选候选人政见会后,台媒这样评价:苏贞昌和蔡英文不知所云,幸好还有许信良,才让政见会有点看头。如今,民进党其余三场政见会已一一登场,人们看到的是:苏蔡二人依然陶醉于空洞的政策论述,倒是没有选票包袱的老许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可见,岛内舆论当初的评价“所言非虚”。

  外界预期两岸关系将是民进党政见会的焦点,但苏蔡在第一场和第四场政见会上只作出了老套而简单的陈述。苏认为台湾要在全球架构下与大陆来往,蔡则暗示台湾与大陆不是两岸关系。对于ecfa,两人均表示,好的部分会接受,不好的部分要修正。但好在哪里里,不好在哪里里,两人则避而不谈。对于未来如何与大陆打交道,更无半点展望。显然,苏蔡的两岸论述仍局限于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但又企图“政经分离”;希望从与大陆的经贸交往中拿好处,但又始终否认“九二共识”。在这种矛盾思维之下,两人根本就提不出具体的两岸政策,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大玩“模糊策略”,浑水摸鱼,蒙混过关。

  真正把两岸议题作为政见焦点,对两岸交流有具体可行政策的只有许信良。当初他宣布参加初选时,有人形容他是“浪漫的唐吉诃德”。但许却说,唐吉诃德把风车当魔鬼,完全不了解现实,活在过去,他不是“唐吉诃德”,倒是民进党有很多“唐吉诃德”,仍活在过去的记忆里,至今不愿面对大陆崛起的事实,不愿面对日益紧密的两岸关系,不愿承认已成为国际共识的“一中原则”。

  与其说许信良是“唐吉诃德”,倒不如说他是“政治苦行僧”,自十多年前主张“大胆西进”、实施两岸全面“三通”以来,一直努力促进两岸关系。如今他又在每一场政见会都提到两岸关系。

  不可否认,论年龄,苏蔡比许年轻;论表述技巧,许不及苏声情并茂,也不如蔡理性冷静。然而,民众要选的不是只会作秀的政客,要听的也不是虚浮的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有利于岛内经济和民生的政策。就凭这一点,许与苏蔡已高低立见。
两岸关系是民进党难以补修的必修学分

  台湾《中华日报》4月23日刊载社论指出,两岸关系是民进党难以补修的必修学分。面对当年两岸交流的新时期,蔡英文等民进党人应该都能体悟大陆市场对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力量,却在“台独”党纲下不承认“九二共识”,民进党必须补修的两岸学分自然无法取得,而民进党又怎会是两岸关系的推进者?

  民进党执政时担任海基会董事长、现任台湾经济研究社理事长的洪奇昌,日前出现在上海市政府与台湾地区媒体合办的一项研讨会。洪奇昌已淡出政坛从事教职,民进党“在野”后,像他一样对两岸交流抱持正向审慎态度的民进党人,显然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着实令民进党不知如何面对。

  评论指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终能以大陆为市场获取向上提升的力度,若无大陆市场,台湾对外贸易每年必然出现逆差五百多亿美元的缺口,就是最好的事证。现今民进党台面人物,包括一心想要角逐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蔡英文、苏贞昌,应都深有所感而了然于心。然而,民进党2012初选参选人,除许信良主张实行“大胆西进”政策外,蔡英文、苏贞昌都欲语还休,不敢面对两岸关系直抒两岸政策主张。蔡英文作为“戒急用忍”乃至“一边一国”的决策起草人或参与人,在宣布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其两岸政策主张立即缩进民进党的窠臼,根本没有回身的余地。

  评论还说,当前两岸关系已由对峙的旧时代迈向交流的新时期,不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或淡出政坛者如洪奇昌都深刻体悟此一事实。然则,蔡英文仍背对两岸关系,洪奇昌乐观看待两岸经贸关系,问其何以故?无非一从“己利”和“党利”出发,另一则务实的从台湾经济发展出发。惟在大陆愿意和民进党人接触前提下,民进党人隐然已出现“来去两岸”热潮。“台湾智库”、“台湾产经研究社”、“新台湾国策智库”相继成立,可以针对两岸议题说该说的话、献该献的策。蔡英文所领导的智库,审时度势深度研究,理当可以对两岸关系走向纲举目张,却在“台独”党纲下,不承认“九二共识”,也就无从转化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民进党必须补修的两岸学分无法取得,又怎能冀望民进党是两岸关系的推进者而不是绊脚石?
既无新意又没建树 蔡苏无法处理两岸关系
  蔡英文在民进党第四场政见会上关于两岸关系的答复是既无新意也无建设性的老调重弹。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蔡英文所主张的两岸关系本质上与陈水扁时期并无二致,这绝对不利于两岸关系,还会导致台海局势再趋紧张。而苏贞昌攻击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也即是说明一旦他胜选,也将会改变现行的两岸政策。难道选民们愿意他们之中一人取胜,导致两岸关系倒退吗?

  评论摘编如下:

  蔡英文曾说,她要在第四场政见会上,对有关两岸关系的问题“一并答复”。结果,她的答复既无新意,也无建设性,一是仍然否认“九二共识”,一是重弹所谓“台湾与大陆”的关系要放到“全球架构”中。

  据此,人们可以断言,一旦蔡英文在2012年代表民进党胜选,两岸制度性协商必然又告中断。陈水扁八年“当权”期间,就是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协商才不得恢复;2008年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复谈;而蔡英文持着和陈水扁一样的立场,两岸协商必然无法持续,甚至台当局和大陆所签的协议(迄今已15项),都将无法继续运作。届时,台湾民众已经从两岸关系改善四年所获得的利益,恐告丧失,岂能不令人忧心?

  蔡所谓“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本质上还是陈水扁“台湾、大陆,一边一国”的主张,这绝对不利两岸关系,而且还会导致台海局势再趋紧张。至于所谓“全球架构”,完全是不敢面对两岸现实的回避之词,这种论调在陈水扁时期,早已不新鲜,如今冷饭重炒,又无具体内容,不过是反映了蔡英文企图躲到国际保护伞下,问题是在用“一边一国”挑动两岸的敏感神经后,国际社会还会为她或民进党撑起保护伞吗?

  蔡的对手苏贞昌,同时展现不出能够有效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苏攻击马“一味倾中”,无异表明他若代表民进党胜选,将会改变台当局现行的两岸政策,那么台湾近年在两岸经贸关系中所获得的实惠,必然会消失,这会合乎台湾民众的需要与台湾的利益吗?

  蔡、苏在连续四场,也是所有的政见会上,都提不出能够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经贸互惠互利的愿景与政策。台湾选民愿意让他们之中任一人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致使两岸关系倒退、台海局势紧张吗?
从花博看民进党的政治丑化与抹黑伎俩

  台湾《联合报》25日社论指出,台北花博今天闭幕,让国际人士及台湾民众体验了台湾花卉产业、造景、文创与科技的骄傲。而那场由民进党抹黑的“空心菜打花博”的不对称战争,也为台湾的政治丑化伎俩留下印象深刻的一页。社论直言,政党对民众展现“诚实”的必要素养是:有几分事实、说几分话,不能以“战术需要”为煽动或说谎脱罪。民进党这些小道伎俩已经不能再顺手拈来、无限使用;毕竟,选民对民进党的期待已非昔日可比,民进党更不能再以“吴下阿蒙”自居。

  全文摘编如下:

  台北花博今天闭幕,在迎接了近九百万参观人潮后,依旧欲罢不能,多数场馆将在7月重新开放。这个在政治硝烟中狼狈登场的盛会,终于洗去污名,在民众的留恋中画下美丽句点。而那场“空心菜打花博”的不对称战争,也为台湾的政治丑化伎俩留下印象深刻的一页。

  春暖时节,徜徉在缤纷花海中的民众,大概已经没有兴趣再去看水沟中那几丛被放大炒作的空心菜。在梦想馆、未来馆门外大排长龙,等待体验科技与自然对话的访客,或许也已忘了去年花博的9层塔长相和价格如何被在野党拿着放大镜反覆检视。如果空心菜听得懂人语,一定很不甘心自己被政客当成斗争厮杀的工具;而一再抓着空心菜操弄、叫嚣的那些人,可有过丝毫愧歉之念?

  空心菜是无辜的。回顾事件当初,民进党北市议员打“新生高弊案”打得顺手,即趁势大肆攻击花博,随便抓住几株空心菜、9层塔的报价,利用跳跃逻辑移花接木,便把花博抹黑成官商勾结、弊影幢幢的大黑幕。北市府无力招架,还得靠花农、建筑师跳出来仗义直言,厘清真相。最后,空心菜的谣言没有打垮花博的美丽和创意,而绿营则当选了激情议员却输掉苏贞昌的市长选举,对这场不对称战争作出了审判。

  民进党是否能从这场花博之役学到什么教训,外界无从得知;但政治的“对称攻击”或攻防的“比例原则”,绝对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程。如果绿营不能克制强烈的嗜血本能,闻到些许血腥就疯狂撕咬,乃至发现错杀误杀还不肯松口,那么诸如空心菜打花博的故事必然会一再重演。那就是:赢了局部战役,却输掉总体战争。
对一个政党而言,“平衡感”之重要,不仅在维持政治攻防手段和目的之对称,也是防止思维与行动脱轨的必要机制。更重要的是,有几分事实、说几分话,这是一个政党对民众展现“诚实”的必要素养,不能以“战术需要”为煽动或说谎脱罪。民进党早年因资源有限,必须用尽手段全力冲刺,因而养成“术”重于“德”的习性。但今天的民进党已是有过执政八年经验的政党,这些小道伎俩已经不能再顺手拈来、无限使用;毕竟,选民对民进党的期待已非昔日可比,民进党更不能再以“吴下阿蒙”自居。

  蔡英文在“总统”初选政见会中说,过去大家面对困难总是能拖就拖,“用短期方案来处理长期问题”,“用局部手段去处理整体的问题”,让下一个世代看不到未来。用她的话来反思,民进党打花博的无限上纲,不正是用局部的几株空心菜来污名化整体花博吗?另如,包括她和苏贞昌对“国光石化”案的立场变化,在朝力推“核四”、在野变力反核电的反覆,不都也是用短期的选举语言,来扭曲长期的政治议题吗?

  花博的是非至少是一个具体而浅白的事实,且有半年的充裕时间供人们反覆咀嚼考察,只要进入园区,身历其境,花博遭空心菜抹黑的形象即可获洗刷。但若是像两岸政策,像经济、环保政策那样抽象的论述,反对党在选举季节匆匆端上桌来,再加上周边团体的动员造势,人们有多少空间和时间去剖析检验其间是非真伪。谁能像看到了空心菜一样看到了“九二共识”?谁又能像看到了花博园区一样看到了产业与环保的宏观利害?其后果,极可能使正确的政策被指鹿为马,使错误的主张喧宾夺主;那样是非黑白颠倒的结局,却得由整体台湾社会长期概括承受,选民该如何是好?

  花博欢喜落幕,让国际人士及台湾民众体验了台湾花卉产业、造景、文创与科技的骄傲。有花卉的世界,丰富了人们生活的美感与质感,这是花博的核心意义;而毕竟没有让几株空心菜的政治硝烟掩盖了整体花博之美,则是台湾民主积淀之功。空心菜已经无言,政治人物也多少学会了一点公道正义吧?

 

进入『 谈兵论战 』参与讨论>>-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