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玉污54分钟合集:青年毛泽东最崇拜孔夫子,信不信由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58:38

毛泽东少年时代受的是传统的封建主义教育,八岁入家乡的私塾,读四书五经,贡六年。毛泽东自己不止一次说过,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书,四书五经,读了六年,很相信孔夫子。

孔子在毛泽东的心中是圣人。他在1917年4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论述体育之重要及怎样开展体育运动。该文提倡的完全是新思想,可他在文中却大量引用《论语》、《孟子》、《礼记》、《史记》等古代文献中的典故、成语。他称孔子为圣人,赞扬孔子讲卫生重体育。

他说:“有圣人者出,于是乎有礼,饮食起居皆有节度,故‘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体育者,养生之道也。东西之所明者不一:庄子效法于庖丁,仲尼取资于射御……”

   在批评“精神身体不能并完”的观点时,毛泽东说:“孔子七十二而死,未闻其身体不健。”接着他又举了释迦和穆罕默德,称“此皆古之所谓圣人,而最大之思想家也”。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毛泽东认为,圣人,愚人的区别在于得不得宇宙的“大本大源”。

1917年3月23日,他在致黎锦熙的信中说:“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届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

1917年11月,毛泽东主办湖南第一师范工人夜学。他主持的夜学开学仪式还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礼。

他在《夜学日志》中记有:在仪式上,师生员工“整队向国旗,孔圣行三鞠礼,职教,学生相向互行一鞠躬礼”。

以上言行足以说明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对孔子是持崇敬态度的,这与当时猛烈开展的批孔运动形成鲜明对比。

毛泽东推崇国学。他主张:“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认为:就学问来讲,“吾人所最急者,国学常识也”。

“国学则亦广亦,其义甚深,四部之篇,上下半万载之记述,穷年竭智,莫殚几何,不向若而叹也!”书太多,为通国学,“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他说:“据现在眼光观之,以为中国应读之书止乎此。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青年毛泽东身体力行,经、史、子、集,无不勤奋苦读。

青年毛泽东推崇孔子、推崇国学,孔子思想自然会对他产生影响。

孔子注重道德修养。《大学》则吧“修身”看成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注重人生哲学则成了中国哲学的一个传统。毛泽东认为改造中国“宜从哲学伦理学入手”。

在他看来,哲学是探讨宇宙大本大源的学问,要是人能得大本大源,就成了圣人,故他提出“普及哲学”的治国之道。他说:“人人有哲学见解,自然人已平,争端息,真理流行,群妄退匿。”“普及哲学”,可使“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鹄,而不废据乱、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鹄也。

”由此可见,青年毛泽东的理想社会及其实现的途径无不受到孔子的影响。

     孔子主张知(智)、仁、勇。《礼记·中庸》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毛泽东将知、仁、勇三者并举改造为德、智、体三育并重。

1916年12月9日他在致黎锦熙的信中说:“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

    毛泽东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既吸取了西方现代的新思想,又改造继承了中国古代孔子的思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毛泽东的整个一生。

在学习方法上,毛泽东颇受孔子的启发。他认为,孔子所说的“博学于文”,孟子所说的“博学而详说”,是“天经地义”的,是“学者之所宜遵循”的。他反对拘于一家一派之言,主张“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取精用宏,根茂实盛”。循“博学于文”的学习之道,毛泽东博览群书,对各种学说“挈其瑰宝,而绝其淄磷”。

在生活上,青年毛泽东也有受孔子影响的地方。孔子赞美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从毛泽东所记的《讲堂录》中可看出,他的老师以此来教导自己的学生。受此影响,毛泽东“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他曾设想,“学颜子之箪瓢与范公(按:范仲淹)之画粥”,办一所自修学校。在生活上,他主张节俭,反对奢侈。他不屑与追求生活享受的人交往。

毛泽东受孔子和儒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从早期文稿看,在形式上,国学占主导地位,因为文稿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但从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实质讲,占主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他强调“贵我”,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他宣称:“个人有无上之价值”,“故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而教会、资本家、君主、国家四者,同为天下之恶魔也。”

他在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常常作中西学术思想比较,写有“吾国先儒之说亦然”、“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与宋儒异处”等批语。从他写的中西比较批语看,中的倾向是以西释中,而非以中释西。青年毛泽东的装束是长衫布鞋,而非时髦的西服革履,但支配他行动的却非中学,而是西学。

孔子主张三纲五常,毛泽东主张个性解放,形成了“性不受束缚”的鲜明个性。孔子主张中庸,毛泽东主张抵抗、斗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他要“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毛泽东身上无一点“温文尔雅”的儒者气象。所以,我认为,中学虽然在青年毛泽东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不起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