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独山县百泉镇:浏阳昇冲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45:15

在城东村村口的洗药桥畔,有一座古樟茂密、喷绿吐翠的山岗,名孙隐山。据旧《浏阳县志》记载:唐代名医孙思邈曾隐居于此。后人为纪念这位医圣,便将此山起名为“孙隐山”。
  孙隐山下,耸立着一座古刹,名昇冲观。据传,此观为唐代所建,由尉迟公监修。占地面积4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为一栋两厢两房古建筑。翘角飞檐,气势恢宏,前殿陈设关圣帝君、杜康先师、梅葛先师等神像。后殿陈设着药王先师(孙思邈)、真武祖师、道教教主、老子道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等神像。东西两厢设有三十六位应管天尊。真武祖神像原为纯金铸造。相传元至正年间,朱洪武因起义军经费不足,将神像“借”走。并在神像前叩拜,许诺日后归还。他登基以后,又因国库不丰,未能以金还金,重塑金像。只好将高于金像价值的2000余斤紫铜铸成身高八尺的真武祖师神像。于是朱洪武“借金还铜”的传说,在淮川地区流传至今。
  明天顺辛巳年大学士庐陵陈撰文《昇冲观记》(载明嘉清《浏阳县志》)将昇冲观的历史作了详尽的记述。
  明代县吏郑亭曾作七律《时雨观中》云:

孙隐兹山已多年,至今古观尚依然。
云间不见炼丹灶,桥下犹留洗药泉。
造谒为民祈雨泽,徘徊寓目爱山川。
穹碑名载飞昇事,胜迹由来岂浪传。

1960年以后,浏阳县手工业联社在此建立竹器社(即铅丝厂前身),所有神像已不复存在,但残存的前后两栋殿堂却依然保存下来。2001年,浏阳市委、市政府斥巨资将孙隐山周边地区建成思邈公园,并按原貌恢复重建昇冲观,使昇冲观重现辉煌!

市东区城外有一绵伏的小山,人称孙隐山山。县志关于孙隐山有这样的记载:“东城外小山丘伏城隅,传孙思邈栖隐处,有洗药泉、炼丹岩诸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孙隐山原为一小山丘,毫无奇特之处,可自孙思邈隐居后,则名扬天下。

孙思邈乃一代药王,隋唐间隐士,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通百家,善谈老庄,兼通阴阳历法,曾隐居太白山。隋文帝召为国子学士,不拜。唐太宗召至京师,当时孙思邈虽年岁老,但视听不衰。皇帝给他官做,孙都辞而不受,执意隐居在物化天宝、人杰地灵的浏阳。在此,他不光为百姓致病,还兢兢业业致力于医药研究,著有《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两书,这两书合称为《千金方》,内容十分丰富,共收集了五千三百多个药方,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对后世医药研究贡献很大。孙思邈醉心于医药研究,或在浏阳境内四处跋涉,采集药材,汗水撒遍了淮川大地;或苦炼丹药,寻找治病良药,辛劳染白了他的双鬓。历史上记载着他的功勋,浏阳人民更是没忘记他。

孙隐山曾列为浏阳八景之一,原来这里的洗药桥,乃孙思邈洗涤草药之处。桥下有潺潺的流水,有嵯峨的岩石,附近村廓不多,显得十分幽静空旷,有“药桥泉石”之称胜境。前人有《浪淘沙》云:“涧曲水云连,恍惚桃源,杏村桔井遗犹传。洗濯临洗流香泽流,龙虎堪痊,羽化已千年,销尽炉烟,丹台何处问神仙?惟有溪流泉上石。灵气悠然。”山东北脚下,有升冲观傍山矗立,是近城古寺观之一。观为二栋厅建筑,分前、后殿。后殿供儒、释、道教教主石雕像,高丈余。前殿供全身(铜铸)祖师(高八尺)、药王及梅葛等神像。升冲观不知始于何时,或传孙思邈真人即隐居此。观以升冲名者,其徒孙之道,即于其地屋之,以其师升仙而神之也,升冲观仅存后殿,观后仍有樟四棵。树高七、八丈,枝繁叶茂,喻绿青苍。升冲观约五十公分,井水清澈而微苦。泉水从老树穴中出,孙思邈取以洗药,致井水有苦味。附近居民曾汲取作为用水。孙隐山半三山腰处,有荒坪,宽五丈余,相传孙思邈在此炼丹,有丹灶。清《同治县志》有《秋登炼药台》诗云:“偶玩流泉洁,因登炼药台。白云散尽余衰草,炼药神仙安在哉?”天地生人天地老,不知饮酒且归来。”据此,我们可以想见孙思邈日日奔波,天天劳累的情形。

药王的医德医术,不但闻名于人间,而且惊动了动物界,相传老虎也上门找孙思邈治病,浏阳还流传药王为龙治疮的故事。

相传有条龙在浏阳洞阳九溪洞修炼了8100年,当它正要造河出山,入湘江,下洞庭,去东海时,忽发一身恶疮,疼痛难忍,只得装扮一个叫化子上门请药王治疮。药王见他是条善龙,欣然应允,但提了一个条件:出山时,要善出,既不能造河出山毁没田庄,伤害生灵,也不能显出龙形,吓了百姓。龙答应了。于是药王以九溪洞旁的樟叶为药,在那龙的每片鳞下塞一片樟树叶,如此这般达一个月之后,治好了龙疮。说来奇怪,从此九溪洞直至蕉溪岭再没有樟树了。龙亦按药要求,将自己变成九只鸡,从九溪洞直向浏阳西北方向飞去。那九只鸡有多大,难以形容。其中有一只从北盛仓经过时,尾巴在底墒一拖,即变成现在的拖塘;其翅膀扇了一下,拖塘两边出现两口小塘。还有一只 鸡,飞到岳阳后歇下脚来,却再也未能飞起,变成了水边的一块陆地,即现在的城陵矶。

孙思邈在浏阳深受世人景仰和爱戴,至今人们仍念叨着他。浏阳人民把孙隐山改建命名为“思邈公园”,用以纪念孙思邈。

升冲观在孙隐山东北麓,滨浏阳河。始建年代不详,宋、元即有之。观原有前后两进,分别供奉儒、道、释三教神像。前殿铜铸药师像,高2.3米,惜于1958年由当地街道办事处组织人力以破除迷信为借口捣毁之。孙隐观殿宇也被拆毁,今仅存后殿,由县竹器厂占用。殿内神像及其他古物,已荡然无存,仅殿后四株古樟无恙,树高20米,郁郁葱葱,生气盎然。

  洗药井在升冲观后殿右侧围墙附近,井为圆形,口径约50厘米,皆用青条石砌,井水清澈微苦,传为孙思邈洗药而致。近处居民多汲用此井水。1979年,浏阳县房产公司建民房于升冲观侧,竟将古井填毁。

  洗药桥在县城东门外、浏阳河港口处,即今济川桥。此桥为明代嘉靖元年(1522)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水毁,后由当地群众集资重修。1964年县人民政府改建以钢筋混凝土桥代之。现桥高7米,长20米,宽6米,为浏阳县出入之要道。"药桥泉石"为浏阳县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