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卫计委投诉电话:3億網民:不可忽視的推動社會進步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5:39:04
3億網民:不可忽視的推動社會進步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0 11:40:22  

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首超全球水平。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訊/此間《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第3期載文“3億網民時代”指出,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數量達2.98億。這意味著,目前中國互聯網網民的約數已達3億人,而網民的力量從最初的懵懂已經蛻變爲今日的敢于針砭時弊、理性議政,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全文如下: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互聯網已成爲當今中國的主流媒體,發揮著實實在在的巨大影響力。

  1月1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况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數量達2.98億。這意味著,目前中國互聯網網民的約數已達3億人,不僅是網民第一大國,而且中國互聯網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過21.9%的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網民從100萬發展到1億,用了七年半;從1億到發展到2億,用了兩年半;從2億增加到3億,僅僅用了1年多的時間。目前,躍居世界第一的還有我國寬帶網民數和國家域名注册量。

  也許這些枯燥的數字不能够給大家直觀的感受,但在2008年,互聯網對民衆的影響力之大,遠遠超出我們在一年前的想像。

  從百年不遇的雪灾到汶川特大地震,從奧運會的歡呼到金融危機的狂潮,中國網民表現出一貫强烈的社會關切,2008年的互聯網與中國一起,在跌宕起伏和大喜大悲中逐漸成熟起來。

  已很難用一個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以及其對社會進步的影響。有一點是肯定的,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互聯網已成爲當今中國的主流媒體,發揮著實實在在的巨大影響力。

  爲了在第一綫感受網絡對中國的巨大影響力,《瞭望》新聞周刊組織了互聯網媒體調研小分隊,這已是本刊第三次組織這樣的調研小分隊了。多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認爲,站在3億網民這個大背景下,各個互聯網“主流媒體”如何順應時代的潮流,表現出更强烈的社會責任感,如何更加“內外兼修”,值得更深的觀察與期待。 
互聯網顯現“第一影響力”

  2008年,稱得上是互聯網媒體發揮重要作用的標志性年份。

  這一年,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無一沒有互聯網的參與,網絡媒體的“第一影響力”極爲鮮明地凸顯出來,成爲最具速度和力量的媒體。

  從2008年年初雪灾裏幷不浩大却廣泛傳遞愛心的行動,到反CNN一聲怒吼,延綿成全球華人向世界展示力量的莊嚴之歌;從牽動全中國同胞心靈的汶川大地震,到奧運會金燦燦的榮譽;從金融危機的蔓延到醫改農改的網絡焦點,甚至“華南虎”照的重重疑雲及一臉狡黠的周正龍,都已經深深地停留在網友記憶中。

  在人民網總裁何加正看來,“正是因爲出現了一系列全國性的轟動事件,讓互聯網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讓大家認識到網絡媒體的力量,形成全國關注的熱點,直接影響到政府决策,使得2008年爲互聯網的轉折之年!”

  2008年發生的“紅心中國”和“抵制家樂福”事件,在QQ群、MSN紅心和BBS論壇持續傳播,幷引發大規模的網友實際行動,與傳統媒體形成互動,最終形成社會熱點。另一件影響巨大的事件是汶川大地震後,網友自發組織志願者前往灾區救援,自發募捐,幫助灾區銷售農産品等活動,越來越顯示出網絡强大的號召力。

  2008年同樣被稱爲中國官員的“觸網之年”,互聯網以其便利性和互動性,正日益成爲被廣泛接受的民意通道。從中央到地方,許多官員嘗試“在綫辦公”。

  4月,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等在珠島賓館與26位網友“會面拍磚”,開展座談收集意見。6月,江西省委書記蘇榮約見部分網民,幷通過網絡向網民徵集解决事關江西發展全局的各種重大問題的“民間智慧”。

  一個被衆多網民視爲網絡成爲主流媒體的標志性事件是:2008年6月20日上午,胡錦濤總書記來到人民日報社,通過人民網强國論壇同網友在綫交流。强國論壇一度被擠得水泄不通,很難打開。網友們在短短的時間內向總書記提出了大量的問題,胡錦濤被網友們親切地冠以“中國第一號網民”的稱號。

  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67.1%的公衆認爲互聯網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爲官方瞭解民生、體察民意的重要途徑”,61.7%的公衆認爲政府重視與民衆的溝通與交往,總書記與網民的網上交流是“民主政治的積極實踐”。

  承擔著網絡輿情國家研究課題的IRI負責人李艶說,網民的力量從最初的懵懂已經蛻變爲今日的敢于針砭時弊、理性議政,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在社會各種問題和灾難出現的時候,總會聽到網民們發出的聲音。同時,網絡也在深入推進政府職能、政府體制、運行機制以及行政决策科學化等方面的改變。 

3億網民背景下的“主流輿論場”

  《瞭望》新聞周刊在調研中感受到,從傳播學的視角分析,互聯網媒體已催生和培育出最爲强勢的“主流輿論場”。

  “互聯網正在全面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幷成爲社會輿論最重要的傳播載體。”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教授說。傳媒學通常把媒體分爲主流媒體和大衆媒體兩類。所謂主流媒體,必須具備兩大要素:一是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二是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在社會中享有較高的聲譽。

  新華網副總裁白林告訴本刊記者:“網絡媒體的地位確立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經過了不斷磨煉才能被人們認知的一種客觀反映,是網絡媒體本身的發展决定了影響面和影響力,决定了主流媒介的性質。目前,管理層指出網絡爲主流媒體,是對當前形勢一個準確的判斷,也體現出高度的重視。”

  中國3億的網民總人數和網絡新聞使用率的大幅攀升,無可爭議地體現出互聯網强大的影響力。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8中國互聯網輿情報告顯示:人民網、新華網、央視國際三大重點新聞網站,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大商業門戶網站,累計每天新聞更新超過2萬條,日均新聞信息瀏覽量超過20億次。

  新聞、新聞跟帖、網絡論壇(BBS)、博客/郵件/個人空間,2008年各種以網絡爲載體的新媒體、亞媒體形式迅速發展,使輿論信息隨時隨地互動傳播,其參與主體多樣複雜,內容數量龐大,傳播速度快、範圍廣,虛擬世界“話語權”和“干預力”不斷增强。

  中國傳媒大學網絡口碑研究所副所長楊飛指出,網絡媒體已經成爲社會動員的新手段,社會精英分子和自覺分子充當群體的代言人和動員者,我國社會所有階層、團體、組織和個人均可參與網絡輿論傳播,網絡媒體的影響力正在從虛擬世界傳導到現實世界。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網絡媒體主流與否,幷非來自財富的增長,也不是網民的增加,而是在公民的不斷信任中增加的,更是在政府的决策中體現出來的,在問題不斷的涌現、質疑、解决中確立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何家正認爲,中國的網絡媒體大致可分爲兩種力量:一種是新聞網站,如新華網、人民網、央視國際等;第二種是商業網站。網絡媒體成爲主流媒介幷不等于所有網站都是主流媒介,最終還是要看其背負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影響力。輿論的形成與演變有時候是一種“不可控”的力量,如果網絡媒體不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反而會産生巨大的破壞力。 

商業網站的複雜心態

  一方面在强勢提升影響力的背景下信心十足,一方面却又對自己的地位問題感受“敏感”,這是大部分商業網站的心態。

  商業網站的影響力之大有目共睹,他們日益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相親相近,這在2008年的多個突發事件中表現突出,一些商業網站日益受到政府和民衆的信任。在海外輿論眼裏,他們日益成爲“中國聲音”的代言者。

  另一方面,商業網站也在不斷探索著話語權的“新邊界”。2000年,主管部門規定商業網站不得登載自行采寫的新聞和其他來源的新聞,隨後逐漸放開了體育和文化娛樂新聞的網站采播權,但一直嚴格規定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的互聯網站采編人員不發放新聞記者證。然而,事實上,搜狐、新浪等商業網站大量自行采寫和發布各類“資訊”,早已造成了“事實上的新聞媒體”的局面。

  許多商業網站通過Web2.0的方式、訪談的方式以及在大型賽事的報道上嘗試做原創內容。奧運會的網絡報道權幷沒有被傳統媒體的網站所獲得,而是被商業網站拿走了,世界杯的報道也有很多商業網站派出“采訪人員”。

  新浪網執行副總裁、總編輯陳彤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反復强調,國家政策層面對商業網站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商業網站的發展,是國家民主和社會進步的受益者。

  但與此同時,陳彤也向記者談及自己另一面的心態:“2008年無論是地震,還是奧運會,在重大事件的報道和輿論引導方面,我們這樣的商業網站做了大量工作,但有時候,感覺上我們仍然是‘編外部隊’,例如海軍索馬里護航和每年的全國‘兩會’,我們一直想進行直播,但沒有得到授權。”

  不僅僅是新浪,在本刊記者的調研中,酷6、悠視、土豆、東方財富網等許多影響力很大的商業網站都有這樣强烈渴望被管理部門認可爲主流的“複雜心理”。

  商業網站的這種複雜的心態還來自于:在對社會效益和對經濟效益負責方面,一直沒有找到一個爲他們自己內心、也讓社會公衆接受的恰當尺度。

  商業網站從非媒體起家時,發展到今天變爲一種搭載新聞産品、電子商務、信息搜索、無綫增值等多重服務的複合體,要讓政府和公衆放心,網站必須證明自己不利用自己的傳播優勢爲其他業務爭取利益,或至少在不損害公信力的情况下爭取利益,而這一點恰恰是很難證明的。2008年,三鹿毒奶粉帶來的信任危機,不僅困擾著奶製品企業,更波及包括百度等在內的多家國內知名商業網站,很多網友强烈質疑網絡輿情被人爲操縱,采取的手段包括競價排名和“封口費”等。 

還是“長大了的孩子”

  白林告訴本刊記者:“不管是新聞網站還是商業網站,當前的網絡媒體就像一個長大了的‘孩子’,希望得到大人的認可,但仍然很不成熟,忽而表現出非常可愛的一面,忽而又惡作劇讓人氣惱!”

  相比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的公信力仍然存在危機,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虛假新聞多,近年來的十大假新聞中都包含有首發于網絡的新聞;二是低俗現象嚴重,很多商業網站媚俗傾向嚴重,網頁中充斥著大量低俗、暴力、色情信息,特別是在文化娛樂新聞和體育新聞中,這種現象尤爲普遍;三是不良廣告、廣告新聞多。李艶告訴本刊記者,在房地産市場、資本市場等領域,一些利益集團培養了一批“網絡寫手”,其重要任務就是爲利益集團服務,而不管國家利益和公衆利益。如一些非法醫療廣告、含有欺詐性質的快速致富信息、虛假承諾的房地産廣告和用新聞包裝起來的所謂軟廣告等;四是惡意炒作的新聞居多。

  “造成網絡媒體公信力和權威性缺失的原因很多。”白林說,“其中一個方面在于互聯網以及網絡新聞的法規、制度比較滯後,不够完善。就像一個長得太快的孩子,父母給他穿的衣服總是沒過幾天就小了。”

  白林認爲,新媒體日新月益的新技術必然給現行的管理制度帶來新問題,而現行管理制度是對過去的新聞管理辦法的沿襲和總結,網絡傳播環境與傳統媒介傳播環境大不相同,傳播手段也日益翻新,一些網絡立法還比較滯後,內容監管不系統,出現了一些難以監管的“灰色地帶”,以後的信息將會更開放,必將帶來更多和更複雜的問題。現實中的很多細節問題也得不到法律保護,如有關網絡版權的保護、運營商的權利義務等都缺少法律上的規範。

  另一方面,在利益驅動下,一些網站片面追求訪問量和轟動效應,對新聞的把關不嚴格,一味求新求快,往往在沒有詳細調查的情况下,就會把一些未經證實的新聞發布出去;另外,某些網站把新聞的平民化曲解成庸俗化,把通俗扭曲成媚俗,把受衆當成獵奇煽情的對象。如此一來,在追求訪問量和即時性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忽視了質量。

  因爲缺少傳統媒體的職業化把關機制和自身傳播功能極强的特點,虛假新聞在網絡媒體上實現得更方便,危害程度也更大。何家正說:“每一名網絡編輯都成了總編,因爲網絡新聞經他之手就直接發布到終端了,而幷非像傳統媒體那樣需要層層把關,最後總編輯來定稿。而目前,商業網站編輯的新聞素質遠遠不如傳統媒體記者的高,而且往往根據第二手甚至第三手資料編發稿件,造成信息虛假。

  新華網、人民網已將進一步提升編輯素質作爲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來抓。新浪網等商業網站也十分重視編輯素質的提高,陳彤告訴本刊記者:“商業網站的編輯素質還有許多的提升空間,他們對一些話題的把控能力是不够的。當然,我們也希望能給我們更多的機會學習,在鍛煉中成長。” 

進一步打造“主流媒體”

  本刊記者采訪的多名網絡媒體從業者認爲,從長遠來看,公信力是網絡媒體增强競爭力的首要手段。

  新華網副總裁白林認爲:“無論任何時候,權威性、即時性和全球性,都是新華網追求的目標,這是其他網站替代不了的,我們將提供最準確、最快捷、最豐富的網站新聞信息服務,幷發出體現正確立場的聲音,在我看來這就是主流的體現。”

  人民網總裁何家正告訴本刊記者:“權威性、大衆化和公信力,是我們辦網的宗旨,而原創、首發、獨家、深度、不可複製是我們賴以成爲主流的原動力。”

  喻國明說,媒介公信力是建立在自身所提倡的誠信機制和向社會所傳播的道德規範上的,誠信就是一種至關重要的社會價值。所以要組織網絡編輯認真學習新聞傳播理論,認清失實新聞的危害。加强新聞職業道德教育,保證網絡新聞從業人員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强的自製能力,堅决抵制有償新聞、廣告新聞的不正當手段。從自身做起,純潔網絡用語和網絡環境,拒絕“煽腥”。

  此外,受訪專家指出,網絡媒體向主流媒體邁進,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國新辦網絡局副局長劉正榮認爲,要保證網絡媒體主體地位的實現幷能够維護它,就必須從現在起做好兩件事:一是積極爲網絡媒介成爲主流媒介打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二是爲維護網絡媒介的主流地位做好體制、人才方面的準備。在體制建設方面,要注意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充分發揮網絡媒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糾正傳統媒介的小生産運營方式,按照現代市場經濟運營模式構建網絡媒介經營與管理體制。在人才培養方面,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去培養人、教育人,使他們成爲既懂業務又懂市場的一代新人,用新的、更加科學的信息傳播理念教育網絡媒介人。

  來自專家的共識指出,政府機構也應進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主流媒體要健全準確高效的新聞發布機制,在重大突發性新聞事件中,要建立向公衆、向多類媒體及時通報新聞信息的制度。盡可能做到公開、透明、詳實,“流言止于公開,謠言止于透明”,這樣不僅能够避免政府和主流媒體報道滯後的被動局面,也給網絡媒體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新聞源,從而也有助于網絡新聞信息的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