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科院面试试题:假如鲁迅今天去应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7:02
 假如鲁迅今天去应聘
       当今的中国,在学历和文凭这两个词眼的背后,究竟充满了多少催人泪下的故事,究竟让多少贫困家庭含辛茹苦,究竟让多少中国人饱含了说不尽的血泪,我不得而知。但是,当亿万大学生走出校门寻找工作时,却不得不随身携带着这张不足10克重的纸,到处奔波,到处出示,似乎这张纸片是一个人的能力证据。对此,我不由得悲哀起来。
     最近把鲁迅的著作翻了一遍,发现鲁迅的学历低得不值得一提。鲁迅儿时入私塾启蒙后,去江南水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学了三年,后由江南水师学堂督办俞明震带领赴日本,进了私立弘文学院速成普通科就读两年,获预科毕业证书,按今天的学历级别,只能算是一个工科的中专毕业生,至于他在日本的一年学医,更是连肄业也算不上。
         假如今天让鲁迅去应聘,按他的学历来讲,他是断然没有资格考公务员,也不能去事业单位,更找不到好工作的,顶多只能跟外来民工一样拿一千多元,混混日脚罢了。好在当初一张中专文凭并没影响教育总长蔡元培的为吏之请,也没阻碍鲁迅站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女师大以及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的讲台上,每月拿到四五百大洋的高俸!更没有妨碍鲁迅的“思想领袖”、“青年导师”、“中国高尔基”的社会地位。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另一位文学界的巨匠——沈从文先生。1929年,沈从文虽然是一个名作家,出版了许多作品,但靠稿费是很难维持生计的。再加上出版商拖欠稿费,使得沈从文一家人常常处于困境,“没有伙食,一家人并一个久病在床的母亲也饿了一餐。”自己能否也像郁达夫那样去大学里教书,赚点薪水吗?这是沈从文从来没有敢奢想的。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小学毕业生,怎么可能有资格在大学里教书呢?徐志摩得知后,马上向上海吴淞中国公学的校长胡适写信,力荐沈从文到大学里去当老师。这年8月,中国公学校长兼文学院院长胡适突破大学中文系呆滞的教学模式,破格聘用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沈从文为国文系讲师。
          真是越想越多,越想更是越多悲哀涌上心来。
    数学大师华罗庚,原是金华县城一家小铺子柜台上的记账,每天帮着父亲记着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账目。那一年高中考试,他得了个全县第一名。随即,被南开大学陈省身教授发现后,把他带回了天津南开大学的数学研究所。可是由谁知道,这位得过小儿麻痹症、跛脚的残疾人,数十年后竟然名扬四海,成为了世界级的数学大师。若按照现行的高教制度,华罗庚是万万不可能进入高等学府的,因为不符合“德、知、体、美”,更不具备高学历的要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梁漱溟没有大学文凭,走进了北京大学国文研究所后,被中国人公认为国学大师;聂耳考了几次没有考进音乐学院,但是历史记载着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一代伟人毛泽东,尽管拿不出什么高学历,然而却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敬仰。他们都没有一张文凭,却铸就了一代辉煌,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
        我想,倘若让鲁迅、沈从文、华罗庚、梁漱溟、聂耳、毛泽东这些没有高学历的人,去现在的人才市场去应聘,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当然,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要求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嘴上津津乐道“求贤若渴”时,内心却背道而驰,在设置各种使用人才的障碍呢?其实,现实已经毫无悬念地告诉了我们:是现今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和氛围,钳制了千百万有才华的人登上历史大舞台,表演他们的雄才大略。
还算好,钱学森老先生临终前,终于说出了许多人不敢说的大实话: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人才来?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