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保守治疗活多久:华夏董氏修谱是好事也是难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40:09

   “修谱是好事,但是难事”。一语破的,说明做好修谱这件善事,并非容易。通过参与董氏家族修宗谱工作,十多年来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化难为易,必须正确处理好修谱中的若干关系。
一、倡修者与广大宗亲的关系
历来修谱都是少数人发起的。这些修谱的发起人,称为倡修。倡修者至所以发起修谱的倡议,是因为他们对修谱的意义有一个领先的认识。但是,修谱中诸如个人资料的申报、各种关系的处理、诸多矛盾的解决、资金的筹集等都需要家族中全体成员参与,而要全体宗亲万众一心地与倡修者保持思想认识和修谱行动上的一致,实际是不可能的。认识有先后,行动有快慢。这是修谱中首先遇到的少数先知先觉者和多数未知未觉者之间的矛盾。
倡修者,一般是修谱热心人的集合体,他们的利益取向是实现个人的夙愿和价值,为宗族纂修出一部高质量的宗谱;而宗族中少数人惯于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这些倡修者,往往对他们的行动持怀疑态度。绝大多数族人在经历左的路线盛行的年代后,或心有余悸、或对修谱不甚了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对他们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处理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关系,就是用倡修者的思想认识去统一广大族人的认识,用倡修者的决定去统一广大族人的行动,这对于保持倡修者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调动广大宗亲的积极性、消除族人中的负面影响十分必要。
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续修宗谱的热潮,究其原因,就是较好地处理了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关系。首先要统一认识谱牒是一个姓氏的家族历史,是同祖共宗血缘集团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历史记录;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盛世修谱,历来如此;修谱是一种抢救行为,时不我待。其次是认识统一后,立即成立了筹备小组。然后,按分支居住地划片组织活动,分别召开全体宗亲代表参加的动员大会,以统一全族人的认识。在绝大多数宗亲的认识基本统一后,宗族中少数杂音失去了存在的环境。一个积极修谱的主流形势形成后,其中各种困难和问题迎刃而解。以倡修者为主组成的修谱班子,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拿报酬,不计得失,得到了全体宗亲的充分肯定。以少数倡修者为圆心,将其认识逐渐向四周扩展影响,最终形成全族人认识基本一致,使大家心往一处想,这是建设修谱工作坚实群众基础的需要。
二、主修和主编的关系
所谓主修,是指修谱班子中负责组织领导的人。主修,一般是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曾在各级党政机关、文化教育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担任;所谓主编,就是修谱专业班子中肩负总编辑责任、具有很强专业能力和最高专业权威的人。

编修宗谱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组织班子,这个班子应该是宗族中最有声望的人组成。如果不是一个有声望的人来召集和领导,其结果不可能组织和建设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其次,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以为修谱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就需要一位具有很强社会活动能力的人来担任这个角色;第三,要统一全体族人的认识,如果没有一个在族中有很高权威和声望的人也是很难实现的;第四,修谱的资金靠宗亲捐赠或分摊,其数额一般都是捉襟见肘,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修谱人只能无私奉献,根本没有工资报酬,而修谱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时间长了,这支队伍的信念守住与否,与主修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第五,修谱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有一位具有领导魄力以及很强的协调能力、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人来担任主修;第六,修谱这项工程的实施,与社会各项事业一样,需要调研、策划、部署、实施、反馈、检查、总结,其过程无不需要科学领导。可见,主修这个角色非常重要,对其素质要求相当严格。因此,从姓氏修谱中精心挑选一位好的领导人。
宗谱是中国文化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生动体现;宗谱是记录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瑰宝;宗谱明脉传、辨血缘,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具有特殊作用。所以说,“修谱是善事”。说它是难事,除了社会的、物质的、组织和心理方面等因素外,就是它的文化含量和专业技术要求很高。中国宗谱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形成了非常严格的规范,其体例相当完备。修谱要遵循科学规律,继承传统方法,并且结合时代特色有所创新。因此,修谱在物色一个好的主修外,还要组建一个专业化的修谱班子,从中挑选一个人担任总编纂,即主编。
主修和主编是修谱的两个角色,这是由其职责决定的。主修的职责主要是为编修宗谱提供保障条件,而主编担负的是编修宗谱的具体责任。他们的职责关系犹如家庭建房,房东负责筹备材料,工程队负责建房一样;或者有点像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一样。
主修和主编一般不由同一个人担任,这是因为:一、两个角色不仅职责不同,而且角色的条件要求完全不同,同时具备两种角色意识和能力的人近似完人,很难找到;二、两个角色的工作量都非常大,由一个人担任,必然超过常人承受的能力,这样的超人也很难找到。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由同一个人担任。一是编修五世谱(一种微型家谱)或者是小宗支家谱(人口数量不多并且宗亲居住相对集中),因为其主修角色意识偏淡,这个人侧重于主编角色条件;二是编修工作量不是很大,但是,时间跨度安排很长,由一个人担任,用前段时间做主修的工作,实际是管理层面或操作层面的工作,后段时间做主编的工作。这样的角色犹如基层单位领导,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样样都会一点;又像赤脚医生,能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三是有一个与主编能力和水平相近的第一副主编,积极承担主编的责任,并且主修兼主编一以贯之地放手让其大胆工作,实际上这也很难遇见,是一种理论模式。
综上所述,主修和主编是两个不同的角色,又处在两个不同的层级,一般情况下应由两个人担任,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的体会是,一要民主议事,相互尊重。主修是编修委员会的领导人,主编是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人。主编通常都是编修委员会的第一副职,是主修的主要助手之一,在编修委员会中发挥着参谋、咨询的作用。在工作中,主编要服从主修的领导,主修要尊重主编的意见。一切决策要通过民主程序,集思广益,以求科学合理。

二是遵循规律,科学决策。修谱是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专业领域内的决策必须遵循谱学规律。这就要求主修尤其是主编要认真学习宗谱知识和技术,增强宗谱的理论功底、技术能力和方法技巧,以指导决策按科学规律进行。在这方面,主修要增强科学意识,充分发挥主编的技术顾问作用,不以个人意志代替科学决策。
三是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主修,负责修谱的行政工作;主编,负责修谱的专业技术工作。主修和主编的角色意识不能错位,这是现代领导与管理科学非常强调的地方。必须十分明确和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并且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不能越俎代庖。编修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虽然是两个层次的机构,但是,在职能上有着相对的独立性。编辑委员会只能根据编辑大纲行事,不能依照编修委员会领导人的意志办事。
四是建章立制,按章办事。主修和主编的关系是由修谱的职能和特点决定的。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一靠双方自律,二靠适当的规章制度约束而形成的他律。
修谱中难免有过别扭,但更多的是相互支持、鼓励和配合,是欢乐和愉快。宗亲共事,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让我们情同手足;我们为宗族无私奉献的共同价值观,决定了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达不成的共识,即使有时意见有点不合,也能在握手间或餐桌上立马得到解决。
三、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质量好和速度快是修谱人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没有哪个姓氏、哪个宗族不企盼编修一部高质量的宗谱。同时,又期望用最快的速度把它编修出来。

质量和速度又是一对矛盾。质量与时间比是速度。由于大家追求的质量目标是一致的,即质量这个定量不变,那么与时间这一要素有关的速度就成为一种变量。一般情况下质量与时间成正比。假设影响速度的其它因素相同,要想质量好,就要花较长的时间。似乎质量好速度就慢;追求高速度,就象平常说的“会吃囫囵吞”,势必以损失质量为代价。一定的质量是与一定的速度相匹配的。因此,修谱的“时长”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上它是有一定的“度”的。就像人们使用裤腰带,“松了”会使裤子挂不住,“紧了”又会使人难受,“正好”就是“适度”使用裤腰带。

实践使我们感到,修谱中质量与速度这对矛盾时常左右着我们的工作。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对矛盾,使其处在一个合理的“度”上,对于做好修谱工作特别重要。
质量与速度这对矛盾影响修谱工作,主要表现在:
一、受资金制约,人们总是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将谱修好。这样,往往会影响对质量的要求;
二、修谱人既无报酬,又整天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也会影响对质量标准的把握;
三、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而且不是一个人所能解决的,同时,考核评价机制相对弱化,这也势必会放松对质量的追求;
四、不断有兄弟姓氏宗谱问世的消息传来,宗亲中不少人十分关注宗谱编修进程,时常有“谱到现在还没有修好!?”的发问或者“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修好?”的提问,也会给主修或主编造成心理压力。一旦他们的“政绩”思想作祟,可能做出争先恐后的决策,必然违背客观规律,当然造成对质量的影响;

五、更重要的是,修谱人的宗谱质量标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宗谱质量。现代人修谱都是在经历很长时间后进行的。大家无法得到上代修谱人的指导,对宗谱的体例等基本常识缺乏了解,大多局限在对本族谱的认识上,因此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本族谱的质量问题,二是修谱人的认知水平。这样,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修谱人的质量标准模糊或者不统一,怎么谈得上高质量?
正确处理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又快又好地编修宗谱,我们的体会是:针对影响质量和速度的因素做工作。我们以为速度的“度”是常态的,也是动态的。所谓常态,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有一个正常的“量度”,这是由它的本身规律决定的,违背它就要犯唯意志论的错误;所谓动态,是指它在一定的幅度内随着影响它的各种因素的积极变化能促使其向正方向发展变化。尽管这个变化的幅度是有限的,但却是绝对的。这个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只要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使速度的“度”向“稍高速度”方向偏移。修谱实践使我们感到影响的因素有这样几方面:

一、修谱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二、主修的统筹安排能力与领导管理水平;

三、主编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意识。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首先,加强学习,统一修谱人对质量的认识。八闽董氏修谱工程启动后,我们专门组织有关人员按八闽董氏汇谱的框架逐条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理解宗谱功能,了解它的结构,熟悉其主要内容,研究编写体例,掌握编写程序、用词标准,明确宗谱形式、规格、纸质、印制等问题,从而知道什么是宗谱,我们要编修一套什么样的宗谱,对此,大家心里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全体修谱人统一了对质量的认识,掌握了编修宗谱的质量标准,对于确保今后工作避免因为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反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整体策划,拟定工作计划和编修方案。质量标准,实际上就是工作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要筹划实现目标的方案。在统一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对整个编修工作进行整体安排,拟定工作计划和编修方案,从建立组织,明确分工,学习研究考察考证,制定计划,确定宗旨,宣传发动,开展试点,培训队伍,全面采集信息,专业班子分组编修草谱,开展自查、互查和审查,检查验收总结,合谱(世表部分),审核,付印,校对,逐户核实,到全套谱的内容安排与编辑,终审,正式承印等方面都作了周密安排。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按计划进行,克服随意性,避免走弯路,强调重视“过程”中的质量,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从而保证了编修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步迈向成功。
第三、牢牢把握质量标准,始终坚守质量规范。我们坚信质量是宗谱的生命;“质量”大厦建立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有效的“速度”靠质量支撑,“欲速则不达”;没有质量的进度是无效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高速度是虚假的;返工的损失是巨大的。修谱的过程比较长,重视质量要贯穿于修谱的全过程,加强质量管理非常重要。我们制定了“信息采集内容与标准”、“草谱编修细则”、“自查互查审查内容与标准”、“合谱规范”等文件。每一步工作开展前首先组织领导班了成员学习,再举办有关人员参加的培训班。每次“三个委员会”成员开会,主修进行工作部署,主编作业务培训,黑板随身带,走到哪,培训到哪,让每个修谱人不仅树立质量意识,而且明确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尤其是主编,要提得起,挺得住,守得牢。

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工作开始前,面对老谱,我们既感到它是一种珍贵的文化典籍,也为它的有关标准不适合现代社会需要而感到苦闷。比如女子不入谱,版式为竖排右翻,版芯规格比现代图书偏大,以及页面空白较多等。
通过对老谱的学习与研究,我们确立的基本态度是:在继承宗谱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适当创新。
这一基本态度的确立,是出于这样几点考虑:
一、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具有史料价值、资政意义和寻根作用。谱牒文化的功能必须继承,这是编修新谱的基石;
二、我国宗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苏欧体”为代表的完备的体例。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它需要创新,但是,目前宗谱的新学科体系尚未创立,我们不能盲目创新,否则会弄得非驴非马。宗谱之所以称之为宗谱,自然有它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当代人因为没有见过宗谱,把它与现代图书比较,肯定有不习惯的看法,这不是宗谱本身的问题,是人们看事物的方法模式固定不变。

三、当然,在经历长期封建宗法社会后,宗谱也积淀了许多封建糟粕,留有诸种弊端。对那些明显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东西,必须予以革除。
因此,正确认识与恰当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采取正确的态度,关系到新编修的宗谱的质量。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宗谱的价值取向,以老谱为依据,参照正史史料,认真考证,去伪存真,广收博采,反复核实,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着眼当前,面向未来,为编修一套思想健康、事实准确、收录全面、编排科学的新宗谱而努力。
二、继承老谱采用的“苏欧体例”的传统,不作任何无意义的改变。

三、摒弃老谱“男尊女卑”思想,决定子女入谱权力均等。

四、突出宗谱的文化教育功能,增加与之相关的内容,如家训、功德榜、村史等。

以上简述的四种关系,是编修宗谱中经常碰见的基本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系,如捐资人与全体族人的关系,关系到他们在入谱时的权力享有和决策时的话语权问题;主修、主编与修谱班子成员的关系,关系到组织原则和民主作风问题;事权与财权的关系,关系到办事的效率问题,这些同样也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