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乞斋佛经插曲:上巨虚穴是治疗腹泻的常用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00:56: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李志刚

 

    上巨虚穴属于胃经,同时又是大肠的下合穴,下合穴是六腑之气在人下肢上汇聚的穴位,而且只在下肢上的条阳经上汇聚。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上巨虚穴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的独特作用。

    巨虚,有巨大空隙之意。因为这个穴在下巨虚的上方,胫、腓骨之间大的空隙处,所以中医管它叫上巨虚。《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认为:“膝  ( 胫骨) 骨屈曲如巨,骨与筋肉之内外分间,其虚空如巨长之状,故名上巨虚。”

    上巨虚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6 寸,距胫骨前缘1 横指(中指)。取穴时,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6 寸,当足三穴里与下巨虚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上巨虚穴属于胃经,同时又是大肠的下合穴,下合穴是六腑之气在人下肢上汇聚的穴位,而且只在下肢上的条阳经上汇聚。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上巨虚穴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的独特作用。《灵枢• 邪气藏府病形》说“合治内腑”,这说明上巨虚穴可以调治一切大肠腑上的病。

    《素问• 灵兰秘典论》中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就是说大肠是主传导的。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经过小肠的消化吸收后,部分糟粕下输于大肠,由大肠继续吸收其中的水分,变为粪便,排出体外。

    如果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可因胃失通降、肺失肃降、燥热内结、肠液枯涸、阳虚不运、气虚无力推动等因素而造成,这时就会出现大便干、便秘等表现。有时也会因为饮食所伤,食滞不化,寒湿或湿热下注等因素,而出现泄泻、便溏等表现。如果积滞和大肠之气血相搏,则会出现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等表现。如果是因中气下陷、肾虚不固,则会出现久泄、滑脱、脱肛和大便失禁等表现。

 

    作为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穴具有调和肠胃、行气化淤的功效。我在临床上也常用其治疗大肠运化失司方面的疾病,比如说痢疾、泄泻、便秘、消化不良、阑尾炎、胃肠炎等。

    在临床上,我用针灸上巨虚穴(常与合谷、天枢等配穴)的方法治疗腹泻较多。中医认为,腹泻多由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或兼受寒湿暑热之邪,容于胃肠,邪滞交阻,气机不和,清浊不分所致。而取上巨虚穴,则因其能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调而湿化滞行。对于平时因饮食失节所致的便秘、腹泻患者来说,可以用艾条灸一灸此穴5 ~15 分钟,以皮肤有灼热感为宜。用拔罐的方法也可以治便秘。将上巨虚穴进行消毒后,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分钟左右,每天拔1 次,皮肤会出现紫红色淤血。这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