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设计院:治疗腹泻的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22:06

        日排便次数多,粪便稀薄或带有粘液者即为腹泻。腹泻的病因颇多,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常见于食物中毒,急性肠道感染,化学药品中毒等;慢性腹泻常见于慢性痢疾、肠结核、消化不良、消化道癌、结肠过敏等。根据病变部位和致病原因,又可分为:胃原性、肠原性、胰原性和内分泌性腹泻等。

        胃原性腹泻包括胃酸缺乏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晚期胃癌等疾病,因胃酸缺乏而致的腹泻;胃切除后胃内容物流入肠腔过速,食物未经充分的消化,也可引起腹泻。

        肠原性腹泻最为常见,致病原因有:①肠道感染,细菌感染,如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感染、霍乱、肠结核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虫病和姜片虫病等。②肠道炎症:如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③肠道肿瘤:以右侧结肠癌引起的腹泻最多见,肠道恶性淋巴瘤亦可致腹泻。④吸收障碍:肠粘膜、乳摩管或肠系膜淋巴结病变引起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时,可致腹泻。⑤过敏:如吃了鱼虾蟹类、乳类或蛋类等,可导致肠道过敏而引起腹泻。⑥神经精神因素:如结肠过敏、情绪性腹泻等,均与神经功能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⑦中毒和药物:砷、汞、磷等中毒,以及毒荤中毒等均可致腹泻;尿毒症时,尿素等代谢产物也可引起中毒而致腹泻。

         胰原性腹泻指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因胰腺消化酶分泌缺乏而致的腹泻。

        饮食不当,多食生冷,或误食不洁之物,或暴食过量的油腻,使脾胃受伤,不能把饮食物的精华运输至全身,而与水液糟粕混杂而下,可以发生腹泻。

        中医称腹泻为“泄泻”,多由脾胃受损,运化失常而引起。分为寒湿、湿热、食滞、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脾肾虚寒等六类,

【简易疗法】

1.宜坚持作抬腿臆身活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说明活动下肢可以增强胃肠功能,帮助消化。中医历来有“脾主四肢”的说法,四肢的活动受脾胃的影响,反之,四肢的活动也可以改善和促进脾胃功能。抬腿可以健脾胃止腹泻。较为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全身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或交叉于背后,年老体弱者,可用拐杖等物作为辅助支撑物,但注意不要将身体重心放在支撑物上。先调匀呼吸,再做动作。吸气时。右腿屈膝上提,小腿下垂,大腿抬平,与躯干成九十度角(如金鸡独立状),然后呼气,缓缓将腿放下,但腿不要着地。随着吸气再抬腿。如此反复做十五次至三十次,换左腿,动作与右腿相同。这种健身运动每日可进行二至三次。每次做的多少,可根据个人身体强弱而定,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坚持不懈,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2.多喝淡茶水。茶叶中含有鞣酸、茶碱、维生素和多种电解质等,腹泻患者喝茶可起到止泻解毒,纠正脱水的目的,最好在白天服用,以免引起兴奋造成失眠。
3.吃苹果可治腹泻。苹果中富含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腹泻患者应多吃生苹果泥或煮熟的苹果。 4.饮食不节引起的腹泻,宜食山楂粥。这种腹泻表现为大便稀,带粘液,酸臭不化,泄泻时作,吃山楂粥效果好。具体制作方法是,大米三十克,山楂二十克,生姜三片,白糖十五克,共煮成粥,一天内分三次服下,可连服三至五天。

5.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宜食红枣山药粥。这种腹泻的主要症状是大便稀溏,时发时止,久泻不愈,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用大米三十克,红枣十枚,山药三十克,苡仁三十克,干姜三片,红糖十五克共煮成粥,一天分三次吃完,连服半个月,收效良好。
6.因受寒湿引起的腹泻,宜食花椒糯米粥。这种腹泻主要症状的泄泻频作。大便清稀如水,院腹胀满,四肢酸困。用花椒适量,糯米三十克,干姜六克,共煮成粥,一天内分二次服下,连服一至二周。
7. 因年老体弱,肾虚不固而引起的久泻、宜食骨碎补煲猪肾。这种久泻伴有腰酸背痛,经久不愈。先将猪肾(猪腰)一个剖开洗净,将其白筋膜除去,加水适量,与骨碎补十克共炖至熟,去骨碎补,加盐调咪,喝汤,吃猪肾。一周服二次,连服四周。这既有营养,又具治疗作用。
8.宜喝盐糖混合水,患者腹泻期间,即使肠道功能混乱仍具有吸收功能,民间常用一撮盐一把糖兑水饮用,既能补充因腹泻而损失的体液,又能保护胃肠粘膜。国际统一的口服补液盐就是根据这一方法用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和碳酸氢钠配制而成的。当然。用口服补液盐更符合生理要求。但在家庭就可以用三撮盐(约一点五克)与五十克白糖兑开水一千五百克饮用,对单纯性腹泻有一定疗效。
9.宜饮米汤。个少腹泻脱水的婴幼儿,一册补液无效时.喂给米汤却每每奏效。一般在最初的二十四小时.只喂给米汤,以后吃中奶.又发生腹泻时.则应改吃米汤或稀饭。母乳喂养的婴幼患儿,在喂米汤时仍可哺乳。
10.宜吃胡萝卜汤。婴幼儿最容易得腹泻,其原因大部分是喂养下当和饮食失调所致。对于这些患儿一般个需要打针吃药,家长只要及时进行饮食调整,自己制作胡萝卜汤给孩子吃,就能很快起到止泻的作用。胡萝卜是一种碱性食物,富含果胶.果胶可使大使成形并吸附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明萝卜中的挥发油也能起到增进消化和杀菌的作用。此外,胡萝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补充因腹泻从大便中丢失的大量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给腹泻的婴幼儿吃胡萝卜汤,能减轻患儿的胃肠道负担,帮助患儿及早恢复消化功能,并利用果胶起到止泻的作用。        胡萝卜汤的制作方法:将市场上买回来的新鲜胡萝卜洗净,切成二片,剔除中心白茎,切成丝或切成小块,放在锅内,加水煮烂后,用纱布挤压过滤,去掉纤维等残渣,然后将胡萝卜泥加米汤(按一公斤胡萝卜加二公斥米汤的比例),放糖再煮沸,即成胡萝卜汤,装入奶瓶即可食用。
        食和方法:轻度腹泻,可在两餐之间喂胡萝卜汤,每天三至四次,每次一百至一百五十毫升(按年龄大小适当增减)。中度腹泻,胡萝卜汤与奶交叉食用,即隔顿服用胡萝卜汤,量同平时的奶量。重度腹泻,在结合药物治疗的同时,给孩子喝胡萝卜汤也有辅助治疗作用。一般二至三天就能止泻,直至完全痊愈后停服胡萝卜汤。

11.寒泻:冶宜温中散寒,可用理中汤加减,并可各服纯阳正气丸,每次九克,每日三次。

12.湿泻:胸闷胃呆,肢体沉重,口中粘腻,大便多为水分,腹痛不甚,苔白腻,脉濡细。治宜芳香化湿,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13.热泻:发热口喝,小便短赤,有时恶心呕吐,腹中痛一阵,泻一阵,肛门灼热,大便为黄色糜状,臭气极大,苔黄,脉数。洽宜清热利湿,可用葛恨芩连汤加减。
14.暑泻:夏天腹泻,烦热口渴,头昏,微发热,胸闷泛恶,汗出倦怠,苔黄腻,脉虚大。治宜清暑利湿,可用六一散合香连丸加减。
15.伤食泄泻:多有消化不良症状,如泛酸嗳腐,胸腹饱闷,腹痛而泻,泻而痛减,矢气较多,大便极臭,苔黄腻而厚,脉滑大,治宜消导运化,可用木香槟榔丸吞服,每次六克,每日二次。 16.肝气乘脾泄泻:多见于精神紧张,情绪抑郁,易动怒的人,稍一紧张或发怒,即发作腹痛,腹泻,时易反复,经久不愈,舌质淡红,脉弦。治宜抑肝扶脾,可用痛泻要方加减。
17.脾虚泄泻:面色萎黄,不思饮食,神疲乏力,手足清冷,泻下水谷不化,舌苔白腻,脉象濡弱。治宜健脾补中,可用参岑白术散加减。
18.肾虚泄泻:慢性泄泻,病时已久,除每日必泻数次外,并多在每日清晨五更泄泻,必有腹痛肠鸣,泻则迫不及待,泻去则安,所以又称“五更泻”。下肢及腹部多觉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肾补火,可用四神丸吞服,每次九克,每日二至三次。
19. 受寒或伤食腹泻,可用建神曲十五克,煨姜二片,煎汤服,每日二次。
20.烧酒浸杨梅,一月后可取食,每服二三枚,每日二至三次。
21.久泻服诸药不效,可取新鲜山药,放在饭上蒸熟,蘸白糖代点心常服,或常食糯米粥也有效。
22.慢性腹泻,久治不效,可在方中加入蚂蚁草三十克,有一定效果。

【拔罐疗法】

1.取穴:神阙。
治法:采用单纯罐法或敷蒜(姜)罐法。灸罐法、温水(姜、蒜水)罐法、徐药罐法等,留罐十至十五分钟(婴幼儿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病情明显缓解后改隔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2. 取穴:从肝俞至小肠俞的膀胱经上寻找压痛点(如无压痛点,则自上而下每次取一至二对俞穴)、水分、盲俞、阴交、天枢、关元、足三里(交替)、三阴交(交替)。
治法一:每次取背部痛点或一至二个俞穴,腹部二穴,下肢一穴施行挑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三至四日施术一次;或施以出、留针罐法,皮肤针罐法等,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治法二:采用单纯罐法,贴敷姜、蒜、伤湿止痛膏罐法,涂姜、蒜、风油精等药罐法,温水罐法等。属虚寒型者,宜选用灸罐法。均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3.取穴:隔俞至骶尾两侧膀胱经内侧循行线及沿线上的压痛点。
治法一:先在两侧膀胱经走罐至局部潮红,然后在疼痛反应点上闪罐五至六次,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治法二:先在两侧膀胱经上涂姜、蒜汁或云香精、风油精等,然后施行密排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4.取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左右臂自然放置躯干两侧,用五至六厘米直径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使火罐吸住皮肤,沿背部脾俞、胃俞至大、小肠俞,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推移火罐,反复推移二至三遍。动作要缓慢,用力要均匀,皮肤充血发红即可起罐。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此法适用于慢性泄泻。

【敷脐法】

1.取艾绒少许加少量十滴水,两药搅拌均匀,继之加温一至二分钟,以不烫手为度,放置于肚脐中(神阙穴),然后用胶布固定,二十四小时后取下,一般每日一次。此法适用于急性腹泻,效果较好。

2.敷脐法:用胡椒末和饭作饼,敷贴脐上,甚佳,主治寒泄。
3.伤湿止痛膏贴脐法:用伤湿止痛膏(或麝香虎骨膏)一贴,贴于脐部,十二至二十四小时更换一次。用于腹泻。
4.丁桂散灸脐法:丁香、肉桂、甘松、山奈各等分。将上药研细末,加面粉,温水调成药饼,用针灸针刺数孔。将药饼子按脐上。再将鸡蛋大小之艾炷置药饼上,灸三至五壮,若皮肤的痛,稍移动药饼。出处:《四川中医》一九八七·九·封三。

5.药艾绒隔盐灸脐法:陈艾叶五百克,川乌三十克,草乌三十克,冰片五克,雄黄三十克,薄荷十克,麝香一克,甘草十克,细辛十克,于姜三十克,牙皂十克。将上药共研为细绒,捏成蚕豆大小的艾柱。用食盐将脐填平,铺成一个直径约六厘米的圆形薄饼,约一分硬币厚,上置药艾住灸之,边烧边吹,待其烧尽,再换一壮,连灸数壮至十余壮,用于暴泻。
        疗效举例:熊××,男,三十一岁,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一日下午劳动时稍觉小腹发胀,当晚下半夜,先觉恶心欲呕,继则腹痛泄泻,初泻稀便,进而泻水样便,势如洪水决堤,不可收拾,病人眼眶凹陷,唇乌口张,肢冷脉伏,送医院补液,二小时许,腹泻如故,泻下之物如洗肉水。在继续补液的同时,迅速采用上法,灸至五壮后腹泻渐停,第十壮时四肢微温,第十五壮后,病人眼微睁,可发微弱喉音。在灸神阙穴的同时,以艾条(以上药艾绒搓成拇指大小药艾条)悬灸百会,双侧涌泉三十分钟后,病人方完全清醒。后以扶脾丸(东垣方)收全功。出处:《四川中医》一九八五·十·四十一。备注:百会穴在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涌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之凹陷处。

6.针脐中四边穴法:脐中四边穴即脐上下左右各开一寸处,共四穴,患者平卧,选用二十八号或三十号针,以四穴上下左右为序进针,成人一般针三至五分深,小儿针二至三分深,不留针。急性泄泻每日针一次,慢性泄泻隔日一次。出处:《江苏中医》九六一·九·二十九。

7.吴茱萸三至五克,食醋五毫升。将吴茱萸研细末,加食醋调成糊状,加温至四长摄氏度左右,摊于二层方纱布上(约零点五厘米厚)。将纱布四周折起,敷于神阙穴,胶布固定,十二小时更换一次,用于脾胃功能失调的泄泻(消化不良)。出处:《江西中医药》一九八八·五·三十三。

8.白胡椒、吴茱萸各六克,大蒜少许。用米饭捣成饼。贴于脐上,用于寒泻。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9.芥子末、面粉各等分。用湿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胶布固定。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0.五倍子适量。将其研末,醋炒,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于久泻。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1.炮姜、附子未各等分。共研细末。敷干脐部,炒盐加葱热熨子上。用于阳虚寒泻。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2.理中散:党参十克,白术七克,干姜五克,灸甘草三克。混合烘干,碾面,备用。取药粉零点二克填入脐内,覆盖一软纸片,再加棉花,外用白胶布固封,三至七天换药一次。用于慢性泄泻。出处:《河南中医》一九八三·一·三十九。

13.隔盐灸脐法,患者仰卧,将细盐适量倒人脐部。以填满脐窝并稍高出脐部周围皮肤为度,将艾绒制成艾炷数个,每用一个放盐上点燃灸之,燃尽后再换一住,连灸七至十壮,日一次。出处:湘南民间。

14.丁香、肉桂各等分。共研细末。敷于脐部,胶布固定,一日一换,三至五天为一疗程。出处:《中国灸法集粹》

15.艾绒、十滴水各适量。取艾绒少许,放在金属小盒内,用酒精灯温火加热,再加适量十滴水,搅拌均匀,继续加温,大约经过一至二分钟用手取出艾绒(此时艾绒已呈湿润状),按压至不滴水,不烫手为度。放在神阙穴上,用胶布压盖固定,二十四小时换药一次,另用百分之五葡萄糖溶液二毫升,注入双侧足三里穴(每侧一毫升),每日一次,可连用三至四次。用于夏季流行性腹泻。一般五次痊愈。出处:《中国针灸》一九八五·四·三十。

16.乌梅、川椒、黄柏各等分,鲜生姜适量。前三味共碾为未,加生姜共捣制成糊膏状,将姜膏摊在纱布上。外敷神阙穴,用胶布加压固定。用药半小时,脐腹有温暖舒适感,一般外敷一次可症状告愈,若不愈,二至三日后可换药再敷。用于功能性腹泻,急性肠炎、非特异性溃病性结肠炎及其它慢性腹泻,寒性腹泻者。出处:《云南中医杂志》一九八五·四·二十六。

17.肉桂三克,硫磺六克,白胡椒一点五克,鸡内金三克,枯矾六克,五倍子六克,新鲜葱头三至五节。前六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取葱头捣烂,与上述药末拌匀。加适量醋酸调成糊状,平摊于脐部,用纱布覆盖井用胶布贴稳,每天敷二小时即可,每日一次;六次为一疗程。若敷药后出现发痒、灼痛等现象,停药后即消失。用于五更泻,症见泄泻日久,每日黎明前即感腹痛,登厕必泻,小腹畏寒喜暖者。热泻及痢疾禁用此法。出处:《湖北中医杂志》一九八六·二·四十三。

18.清凉油适量,搽脐内,用于受凉而引起的单纯性腹泻。出处:《群众医药》一九七六·七·四十三。

19.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灸甘草各三十克。共切成粗末,炒热,布包。放于脐上,热熨斗熨之,逼药气入腹,此法通治泄泻和痢疾。出处:《理沦骈文》。

20.苍术、厚朴、陈皮、山檀炭、车前子各三十克。共切成粗末,炒热,布包。放于脐上,热熨斗熨之。用于水泻。出处:《理沦骈文》。

21.车前子适量。研细未,水调成膏。敷脐。用于水泻。出处:《理沦骈文》。

22.车前子、肉桂各适量。研细末。纳脐。用于寒泻。
23.白芥子适量。研细末。纳脐。用于寒泻。出处:《理论骈文》。
24.胡椒适量。研为细末,纳脐内。用于寒泻。出处:《理沦骈文》。
25.官桂、厚朴各适量,姜汁少许。将前二药研细末,用姜汁调成膏,敷脐。用于寒泻。
26.丁香、枯矾各适量。研细末,纳脐内。用于寒泻。出处:《理论骈文》。
27.胡椒、大蒜、艾叶、吴萸、灶心土各适量,除大蒜外。余药研细末,人大蒜捣如泥状,敷于脐部,用于寒泻。出处:《理沦骈文》。

28.滑石、甘草、鲜车前子各适量。前二味研细末,用车前子捣汁调成饼;敷脐。用于热泻。出处:《理沦骈文》。

29.猪苓、地龙、针砂各适量,葱汁少许。前三味研细末。加入葱汁调成饼状,敷脐。用于热泻。出处:《理沦骈文》。

30.滑石三十克,酒芍十五克。灸甘草六克,炮姜一点五克,丹皮汁适量。分别研细未,将滑石用丹皮汁浸煮收干,再加入余药,用水调成膏,敷于脐部,用于热泻。出处:《理沦骈文》。

31.硫磺、枯矾各适量,来砂少许,前二味研细末,朱砂为丸,纳脐内。用于气虚暴泻。若泻不止行,用艾五百克坐身下,火烘脚。出处:《理沦骈文》。

32.木鳖仁,丁香各适量。研细末,用唾液调成膏,纳脐泄气愈。用于水泻。出处:《理沦骈文》。

33.热泻散:黄连十二克,滑石三十克,木香十互克,吴茱萸十克。共研细末。贴神阙穴,大肠俞,胶布固定。用于热泻。出处:《穴位贴药疗法》。注:大肠俞在第四腰椎旁开一点五寸。

34.木鳖仁五个,丁香五个,麝香零点三克,共研细末,米汤调作膏。纳脐中贴之,外以膏药护住。用于水泻不止。

35.暖脐膏:白芥子九克,鲜姜一百二十克,红皮蒜三个,香油一百八十克,章丹一百二十克。将药浸于香油内,文火熬焦去渣,再徐徐入丹,熬至滴水成珠。贴肚脐。用于受寒肚痛、腹泻。出处:民间验方。

36.封脐艾:陈艾叶、蛇京子各三十克,木鳖子二个(带壳生用)。共研为细末和匀,用棉包裹。安在脐上,以纸圈固定,以熨斗熨之为妙。用于脐腹冷痛或泄泻。出处:《东医室鉴》。

37.熟艾十五克,硫磺六克,蓖麻仁七个。前二味碾末,同蓖麻仁共捣烂。棉包安脐上,熨斗熨之,可止泄泻。出处:《本草纲目》。

38.食盐少许。炒热,布包,热敷于脐部,用于腹泻。出处:民间验方。

39.陈艾(醋灸)七片,蚯蚓五条。共捣烂如泥,用火烘烤。敷脐眼上,用布盖住,用于腹泻。出处:民间验方。40.艾叶适量。以酒炒艾为绒,作饼,敷于脐部。用于寒泻。出处:民间验方。

41.热柴灰适量,用布包敷于脐上。用于寒泻。出处:民间验方。
42.糯米。酒糟、盐各适量,和匀,炒热。趁热敷于脐部。用于寒泻。出处:民间验方。
43.胡椒、大蒜各适量,捣作饼,敷于脐部。用于寒泻。出处:民间验方。
44.艾叶、灶心土,门斗灰,吴茱萸各等分。共为末,用醋炒热,敷于脐
部。用于治疗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45.炮姜三十克,捣烂,贴于脐部,盖过丹田穴(约长二寸五分,宽一寸),布包扎一至二小时。用于寒泻。出处,民间验方。

46.松香三克,大蒜二枚。将松香研成末,与大蒜同捣烂,敷于脐上,用膏药盖贴。用于寒泻。出处:民间验方。

47.生附子一大片,烘热。包肚脐上,用于寒泻腹痛。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48.松香适量,研为细未,过筛,用酒或白蜜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胶布固定。用于寒湿泻。出处:民间验方。

49.肾泻散:吴荣英、补骨脂、五味子、生硫磺各三十克,带根须葱白十根。葱白切碎,余药共为粗未。将上药放铁锅内,加黄酒适量,炒热,纱布包裹,热熨神阙穴,每次三十分钟,每日一至二次,一剂药可用三天。用于五更泻属脾肾阳虚者。

50.久泻膏:生黄芪、补骨脂、乌梅炭、五倍子各三十克,米壳、肉桂各十五克,川连、冰片各六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取三克,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填敷神阙穴,用伤湿止痛膏或肤疾宁膏固定,三夭换药一次,用于久泻。

51.胡椒未九克,生姜汁少许,调成稠膏状,敷于脐部,布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至二次,以愈为度,用于寒泻。出处:民间外治法。

52.胡椒未三克,饭团少许,拌匀,制成饼状,贴于脐部,每日换药一至二次,连续数日,以愈为度。用于寒泻。”出处:民间外治法。

53.透刺神阙法:取三寸毫针从天枢穴(脐旁开二寸)皮下进针,针尖向脐中方向斜刺二至二点五寸深,持续缓慢捻转三至五分钟起针,每日一次,用于急慢性肠炎、慢性肠功能紊乱等疾病所致的腹泻,有显效。出处:《辽宁中医杂志》一九八三·六·封底。备注:本法治脱肛效亦佳。气海透神阙可治膀胱炎,痛经。

54.蚯蚓五条,陈艾六片,米醋适量。将陈艾用醋灸过,然后与蚯蚓共捣烂如泥,再用火烘热。趁热敷于脐眼上,用布盖扎,每日换药一次,连续数日,以愈为度,用于腹泻。出处:民间验方。

55.葱白根适量,黄丹少许。将葱白根洗净,捣烂如泥,入黄丹和匀为丸。敷于脐部,布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至二次,连续数日,以愈为度,用于水泻。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56.神秘万金膏:草乌、川芎、大黄各十八克,当归、赤芍、白芷、连翘、白芷、白蔹、乌药、官桂,木鳖子各二十克,槐、柳、桃、桑、枣枝各十二克,(一方加苦参、皂英各十五克,一方加苏合香零点九克,名万应紫金膏)。将上药细锉,用麻油一千克浸药一宿,用火熬至药焦色,用丝绢滤去渣,将油再入锅,以文武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后入乳香,没药末各十二克搅匀。摊贴脐上,用于泄泻和痢疾。
        备注:本方贴患处可治疗风寒湿气所侵、跌打闪创伤损、一切疼痛,并治一切无名肿毒;贴背心可治疗哮喘咳嗽;贴太阳穴可治疗头痛眼疼。出处:《膏药方集》。

57.丁香三克,大椒六克。研极细末放膏药中,贴脐中。用于水泻。出处:民间验方。

58.葱、姜各适量,黄丹(如豆大)一粒。把葱、姜打烂、入黄丹和匀。纳入脐中,外贴膏药。用于水泻。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资料》。又方:葱白根捣烂,加入黄丹为丸,放脐上。

59.丁香、白芍、甘草各等分。研细末后,用唾液调和如饼状,敷于脐上,外贴膏药保暖。出处:民间验方。

60.硫磺、丁香各二克,白胡椒一点五克,绿豆粉四点五克。共研末和匀。将药末少许敷在脐上,外以膏药封贴。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61.酒饼丸适量。研成粉末,以醋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一次,五至八小时后去掉,同时禁食,有脱水及酸中毒者,给予输液及纠正酸中毒。出处:《广西赤脚医生》一九七六·六。

62.大蒜一至二枚,连皮放热灰中煨熟,去皮捣烂,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局部有烧灼感,并且皮肤发赤时去掉,一日一次。出处:《中华药学杂志》一九七六年十二期。备注:大蒜治泄泻许多医籍均有记载,如《千金方》以大蒜须捣脐中,《增广验方新编》取大蒜须同银珠同捣敷脐等。现多煨熟后再用,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延长敷药时间。

63.生姜、大葱、大蒜各六十四克。木鳖仁十五克,穿山甲十克,乳香。没药末各九克,丁香一点五克。前五味用麻油熬,黄丹收膏。将后三味糁入膏内,敷脐上。用于夏日泄泻,敷之即效。出处:《理沦骈文》。

64.鲜石榴果皮二十克,捣成泥状,敷于脐部,外盖锡纸、纱布,胶布固定,二十四小时换药一次。出处:《河南中医学院学报》一九七七·四。

65.五倍子(炒黄),干姜各十克,吴茱萸、公丁香各五克。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十克,用温白酒调成软面团状,做成直径五厘米的药饼,敷脐部,胶布固定,晚敷晨揭,每日换药一次,连用一至八次。用于腹泻,效果较好。出处:《铁道医学》一九八○·三。

66.细辛、荞子粉各三克。共研细末,制成蚕豆大的丸子。放脐眼内,纱布盖上,固定好,用于腹泻可一次止泻。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67.总管根皮少许,嚼烂,敷于脐部。用于腹痛便泻。出处:《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68.五倍子六克,公丁香三克,共研细末,水和调匀。每次取三克敷脐眼上,外用普通膏药盖贴。用于腹泻。出处:《穴敷疗法聚方镜》。

69.白胡椒二份,肉桂一份,丁香一份。烘干,共研为细末,过筛。用水或酒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并敷命门穴。外用胶布固定,一至二日换药一次,直至痊愈为止。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备注:命门穴在与脐相对的腰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指压疗法】

1.用拇指罗纹面按揉腹部关元、腰部肾俞和脾俞及小腿部足三里穴,各一分钟。

2.用手指按压耳穴,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等。
【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对泄泻的治疗,由于病因复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自我按摩对慢性泄泻有比较好的疗效。

1.按穴位:取中院、章门、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将右手中指伸直,其余四指轻握拳,左手抓住右拳背,然后用右手中指分别点按上述穴位,由上而下逐个进行。急性泄泻加上巨虚、内庭、公孙;慢性泄泻加脾俞、肾俞、大肠俞。每穴点按一至二分钟。

2.摩腹部:仰卧位,左右手重叠,右手掌心在下放置于中皖穴处,左掌心叩放在右手掌背,然后,两手均匀用力做顺时针旋转摩动,正中由中脘开始,向下到耻骨,再沿右左胃经向下推拿至耻骨,以腹部舒适为宜。
3.擦腰骶:坐位,先两手掌面相对擦热,用两手掌根部,贴附在腰脊柱两侧,从肾俞至大肠俞,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往返推擦,用力宜大,推擦要快,擦至局部出现湿热感为宜。4.揉尾端:取俯卧位或膝胸卧位,充分暴露尾骶部,右手中指指尖放于尾骨尖端下方长强穴位,做勾揉按摩动作,用力由轻渐重,一般二至三分钟为宜。
5.推胁腹:用两手大鱼际及手掌掌面,贴附在两胁部,然后两手从胁至小腹往返推擦,推至小腹时,两手鱼际稍做用力,动作宜快,以胁及小腹出现热感为好。

【食疗】

1.炒糯米六十克,淮山药三十克。共煮粥,然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用于脾虚泄泻。

2.炮姜(或于姜)六克,大米五十克,共煮粥,熟后去姜,食盐调味服食,用于寒泻。
3.莲子二十克(去心,炒熟研细末),大米五十克。先将大米煮粥,快熟时加入莲子粉,几开便可食用,咸、甜均可。用于脾虚泄泻。
4.干荔枝七个,大枣五枚,水煎食用,每日一次,用于久泻病人。
5.辣椒一个,豆腐适量。将豆腐放在锅中蒸熟,就辣椒,于早晚二次吃下,用于水泻。
6.茶叶十五克、炮姜、食盐各三克,粳米三十克。同炒至焦黄,水煎饮服。主要用于寒性水泻不止。
7.青梅三十克,黄酒一百毫升。同放瓷杯中,放在有水的蒸锅中蒸二十分钟,每次温饮十至三十毫升。用于食滞、久泻。
8.糖拌木瓜:木瓜、白糖适量。将木瓜去皮后,切片,拌糖服用。用于脾胃湿盛,消化不良,吐泻。
9.饭锅巴一百二十克,莲子肉一百二十克,白糖一百二十克。将锅巴、莲子肉研末,与糖和匀,每眼三至五汤匙,一日三次,用于脾虚泄泻。
10.芡实、薏苡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六克,加水适量,煎煮四十分钟,再加入淘净的大米一百五十克,继续煮烂成粥。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用于消化不良,久泻。
11.浓茶酸醋饮:浓茶一杯,酸醋少许,调和饮服。具有清热、止渴、止泻功效,主治热泻黄水,热臭难闻,口渴。
12.生姜米醋鸡蛋:鸡蛋三枚、生姜十五克、米醋十五毫升。将鸡蛋打碎,生姜切碎,加适量盐,葱调味品混合搅匀,用油煎炒作鸡蛋饼,将熟时用米醋灸之即成。当点心吃。具有健脾温中功效。主治寒泻。出处:民间验方。

13.米醋鸡蛋方,鸡蛋数枚。米醋适量。用米醋煮鸡蛋,蛋熟食。日服一次,每次二枚,二至三次即愈。具有健脾固脱功效。主治暴泻、水泻,伤食泻。出处:民间验方。

14.黄瓜叶米醋鸡蛋:黄瓜叶三十克,鸡蛋二枚,米醋十克将黄瓜叶洗净切碎,鸡蛋打碎,二味和匀于铁锅中,炒至蛋将熟时,冲入米醋。炙熟即成。一服即效。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功效。主治热泻。出处:民间验方。

15.盐腌香椿:鲜香椿适量。将香椿洗净。晾干,以十分之一量的食盐,腌渍数日,再晒干,贮存即可。经常佐餐食用,具有健脾化湿,解毒止泻功效。主治慢性泄泻。出处:民间验方。

16.黄母鸡炖莲肉:黄母鸡一只,莲肉一百五十克。将鸡除去毛脏,与莲肉同煮烂吃。具有开胃止泻功效,主治腹泻次数繁多。出处:民间验方。

17.梗米末冲姜水:粳米、姜各适量。将梗米适量置铁锅中,炒成炭,研细末。每次饭前用姜水冲服五克。具有补脾和胃,消炎止泻功效。主治慢性胃肠炎。出处:民间验方。

18.鸡内金白术散:炒鸡内金、炒白术各五十克,将上二味研末。每天服二次,每次十克,饭前温开水送服。具有健脾、消炎止泻功效。主治慢性肠胃炎。出处:经验方。

19.大蒜头灰水方:大蒜头一个,将大蒜头烧灰存性,煮水饮服。具有健脾、消炎止泻功效。主治腹泻不止。出处:民间偏方。

20.黄芪植草汤:黄芪三十克,肉桂六克,灸甘草九克,水煎常服。健脾和胃,消炎止泻。主治虚寒型慢性胃肠炎。出处:民间验方。

21.沙参养阴汤:北沙参、麦冬、石斛、乌梅各十五克。水煎,常服。主治阴虚型慢性胃肠炎。
22.糯米粽子:糯米棕子、姜汁、白酒各适量。将糯米棕子切片晒干,蒸熟后,加姜汁和酒少许。每次吃十片,早晚各一次。温补脾胃,驱寒止泄。主治寒泻清水,口淡唇白。出处:民间验方。

23.莲肉糯米糕:莲肉三百克,糯米或粳米五百克。莲肉(去芯),加水煮烂,捣成泥,糯米或粳米五百克,水浸二小时淘净与莲肉相拌,置瓷盆内隔水蒸熟,稍凉后切块,撤白糖一层。每天早晚当点心用。补脾涩肠,止泻。主治慢性泄泻、脾胃虚弱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食物,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苔白,脉细弱)。出处:民间验方。

24.炒米面粉:米粉、面粉各二百五十克。将其放入铁锅内文火炒热,冷却备用。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任意服食。益气止泻,主治慢性泄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大便溏泻,水谷不化,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象缓弱)。本方还可治热病烦燥,泄泻等症。出处:民间验方。

25.黄米粉:黄米、砂糖各适量。黄米炒为粉末,每用数匙,砂糖拌食。具有消宿食,止泻功效。主治久泻食欲不振。出处:民间验方。

26.炒白面糯米大枣粉:白面、糯米、大枣各等分。将白面、糯米炒黄,大枣去核焙干,共研细末,每次二十五至五十克,开水调服。健脾法湿。主治脾胃弱所致的腹泻、五更泻症。出处:民间验方。

27.焦米粥:白粳米一百克。将米炒焦,加水煮作粥,可任意食用。健脾祛湿。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不思饮食症。出处:民间验方。

28.莲薏粥:白莲肉三十克,薏苡仁三十克,粳米五十克。将白莲肉泡去皮,与另二味加水煮作粥,分数次温食。健脾祛湿。主治脾虚泄泻,大便清稀,津液亏耗,口渴欲饮等症。

29.荔枝粥:干荔枝肉五十克,山药、莲子各十克。将干荔枝肉、山药、莲子捣碎,加水适量,煎煮至软烂时,再加淘净的大米适量,煮成稀粥。每晚食用。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主治五更泻(症见黎明之前,腹痛肠鸣,腹泻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30.大枣糯米粥:大枣十五克,糯米六十克。将大枣浸泡一小时,与糯米同煮为粥,早晚食之。安中养脾、补胃益气。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肠炎。禁忌:痰湿较重者不宜用。 31.茯苓粉粥:茯苓粉、大米各适量。将其同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利水祛湿,补益脾胃,宁心安神。主治由脾胃虚弱而致的神倦食少,腹胀肠鸣,大便溏泻,痰饮眩悸,神经衰弱等病症。

32.山药羊肉粥:羊肉二百五十克,鲜山药五百克。用羊肉、鲜山药,煮烂入糯米,加水适量熬成粥,每日早晚服食。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效。
33.人参粳米粥:人参五克(或党参十五克)粳米一百克。用二者同煮粥,加冰糖少量,早晚服用。益元气,止泄泻。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肠炎。禁忌:阴虚阳元,火郁内热诸症忌用。

34.番石榴末:未成熟的番石榴数个。晒干研末。每次十克,用酒送服,每日服二次。具有祛寒、健脾、止泻作用。主治寒泻、泻出清水。口淡唇白。出处:民间验方。

35.石榴茶:石榴皮五克。将其碾为末,水煎代茶饮。涩肠止泻。主治久痢不愈,因脾肾阳虚所致经常泄泻,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出处:民间验方。

36.二花茶:红茶十克,玫瑰花六克,银花十克,甘草六克,黄连六克。加水煎取汁顿服。清热解毒,行气止痛。固肠止泄。主治急慢性肠炎,下痢,泄泻。出处:民间验方。

37.干姜车前子饮:干姜三克,炒车前子十克。将干姜、车前子共研末,加红糖一匙,滚水冲服。每次一杯。若煎煮服,用干姜六克,炒车前子三十克,治乳白色水泻尤佳。具有温中止泻功效。主治急性腹泻。对脾胃虚寒,肠鸣腹痛,大便清稀无臭的泄泻有良效。注意:泻止停服,不可久服。

38.干白莲肉二十克,米汤或开水二百毫升。将莲肉研末,加米汤或开水煮成一百五十毫升,加白糖少许,每日眼三次,每次五十毫升。

39.鸡蛋一个,白果仁二个。将白果仁碾成细粉,纳入鸡蛋内,再将鸡蛋用小火烧熟,每日吃一个。
40.苹果一个,红糖适量。将苹果洗净煮熟,去皮、核后加红糖,捣烂如泥,加热食之。用于不发热之轻症。
41.栗子七至十枚,白糖适量。粟子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调服。
42.绿豆一把,大蒜头一个,扁豆二十克,共用水煎服,每日三次,连服二日。绿豆,清热解暑毒;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大蒜头,解毒杀虫,健胃行滞。主治暑天腹泻。
43.猪腰子一个,骨碎补末十克。将猪腰子去筋膜,破开后纳入骨碎补,外用湿纸包后煨熟,取出,去骨碎补,切片,用淡盐水送服。用于肾虚,久泻。
44.淮山药三十克,鸡蛋三个。将淮山药研细煮成粥,入鸡蛋黄煮熟服。用于肾虚,久泻。
45.乌雌鸡一只,草果仁三十克。将鸡去毛和内脏,果仁用面煨后研末,入鸡腹内,用线缝台,煮熟服。可燥湿健牌。 46.狗肉或黄牛肉一百二十克。胡椒粉三克。肉与胡椒粉一起用菜叶包好后,煨熟服,用于寒性腹泻。
47.浓茶,米醋各少许,同服。此方用于湿热泄泻、腹痛、即泻、口干渴者。
48.葛根粉及白糖各三十克。加水煮糊服。用于肠炎腹泻。
49.黄雌鸡一只,莲肉一百克,将鸡去毛和内脏后,莲子去心,共煮烂服。用于脾虚泄泻。

50.炒慧仁三十克,大米五十克,水适量。先将水煮沸,然后加入苡仁和大米再煮,加适量食盐调味服食,用于脾虚湿困之泄泻。
【酒疗法】
1.生姜一百二十克,米双酒三十克。将生姜洗净,切开,蘸米双酒,急搽揉患者四肢,搽至转热为度,每日二至三次,连续三至五日。用于急性胃肠炎腹泻。
2.白酒和红糖熬热内服。用于腹痛泄泻。
3.柿饼二只,蒸熟加酒吃。用于寒泻清水。
4.杨梅用高梁酒浸,瓶装盖紧,七天后饮用。每次食一至二枚,每日二次。
5.鸡蛋一只,打入碗中,加白糖十克,倒入白酒一百毫升,搅匀。划火柴点燃,边燃边搅,直至酒尽火灭。蛋熟如花状,待凉服下。

6.黄酒五十毫升,丁香二粒,黄蒸炖十分钟,趁热饮酒。用于感寒性腹痛、腹胀、吐泻。
7.糯米粽子、姜汁、白酒各适量。将粽子切片晒干。用时先蒸热后,加姜汁和酒少许吃。每次吃一百克,早晚各一次。用于治寒泻清水。
8,葱白适量洗净、捣烂,放入锅内,入米酒少许炒热,用布包好,趁热熨患者脐部,每日二至三次,每次十分钟,连续熨二至三日。用于急性胃肠炎腹泻。 9.艾叶一握,米双酒适量。将艾叶洗净捣烂,放入锅内加酒炒热,用布包好,趁热熨患者肚脐上,冷则再烘。每日二至三次,每次十至十五分钟,连续熨三至五日。用于急性胃肠炎腹泻。
10.松香六克研细末,调拌白酒,外敷贴肚脐。
11.艾绒捣成饼状,用白酒浸泡,外敷贴肚脐,胃脘处,然后用温炙。

12.黄酒二百五十毫升,赤砂糖五十克,食醋少许,老姜数片,共煮沸趁热服,不能饮酒者适当减量。用于慢性腹泻。

【药茶疗法】

1.石榴叶茶
处方与用法:石榴树叶六十克。生姜十五克,食盐三十克。三味同炒黑,煎水代茶频饮。
功用:温中止泻。
选按:石榴叶《本草纲目》载“止涩泻痢、带下”。据研究报告,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藿乱弧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加生姜温中止呕,食盐主含氯化钠,能保津止渴。可用于急性胃肠炎寒泻症。

2.车前子茶
处方与用法:车前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空粒,每用十五克,制粗末,布包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热利尿。
选按:本品性昧甘寒,《医说·车前止暴下》云:“此药利道而不动其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车前子治疗泄泻是针对“湿盛则濡泄”的病因来治疗的,此即利小便而实大便。据研究,本品含有多量的多糖体粘液质,可能为保护肠道局部以及吸附解毒的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促进水、钠的重新分布,阻断水、钠的肠腔内移动而共同起到止泻的作用。故本方适用于急性肠炎初起水样便。

3.苦瓜根茶
处方与用法:鲜苦瓜根三十克,切碎成粗末,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热解毒。
选按:本品属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性味苦、凉。《众集验方》介绍,“治痢腹痛,滞下粘液,苦瓜根二两,冰糖二两,加水炖服。”民间将之用作治疗夏季泄泻的验方广为流传。

4.藿米茶
处方与用法:藿香十五克,糊米三十克,煎水澄清代茶频饮。
功用:健脾,清暑化湿。
选按:藿香辛微温,《药品化火》载“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伍以糊米,健脾化湿。故本方可用于夏季暑湿泄泻。

5.萝卜叶茶
处方与用法:萝菔叶(干)三十至六十克,煎水装入保温瓶,代茶频饮。
功用:行气消食,化滞止泻。
选按:萝卜叶又叫菜菔叶,宜于冬春季采收阴干备用。崔岛锡《食经》云,采菔叶“消食和中”。《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凡一切喉症..水土不
服,饮食停滞,胀泻..菜菔叶洗净浓煎服之。”本品具有行气消食,化滞止泻的功效。故运用于伤食积滞之泄泻。


【醋蛋疗法】

1.老姜糖醋酒方
组成:食醋量一百毫升,黄酒适量,老姜五片,赤砂糖五十克。
制用法:将上述四味同入砂锅中,煮沸趁热吞服。不能饮酒者,酒用少许。
适应症:适用于慢性肠炎。

2.蒜醋止泻方
组成:大蒜,食醋各适量。
制用法:将大蒜去皮,浸入醋中备用,泄泻时每餐食蒜头六瓣。每日服三次。
适应症:适用于急性肠炎,腹痛泄泻。

3.醋茶饮
组成:醋与浓茶各适量混合一次服下。制用法:将醋与浓茶混合,一次服下。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泄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等症。 4.一味米醋饮
组成:米醋五十毫升。
制用法:以开水稀释,频频饮服。
适应症:适用于食积泄泻。

5.醋豆腐方
组成:醋五十至八十毫升,豆腐一百五十克。
制用法:将豆腐切成二至三块,明火用花生香油,加食盐少许,加醋,煮片刻,即服食。
适应症:适用于肠炎腹泻反复不愈者。

6.白矾鸡蛋方
组成:白矾如绿豆大三块,鸡蛋一枚。
制用法:将鸡蛋打一孔,放入研末的白矾,湿纸封口,外用黄泥包裹,放炭火中煨熟,每服一枚,日服二次,连服三日。
适应症:适用于久泻不愈者。

7.青盐鸡蛋
组成:鸡蛋一枚,食盐三克。
制用法:将蛋打碎,与食盐搅匀,不放油干炒熟,当早点食之。
适应症:适应于五更泻。

8.胡椒鸡蛋
组成:鸡蛋一枚,胡椒七粒。
制用法:将鸡蛋打孔,放入胡椒末,湿纸封口,壳外用湿白面团包裹约三至五毫米厚,木炭火中煨熟,去壳,空腹烧酒送服一枚,一日三次。
适用症:用于虚寒性腹泻。

9.艾叶鸡蛋
组成:生艾叶若干,鸡蛋一枚烧着灰即成。去壳,每服一枚,每日三次,空腹服。
制用法:将鸡蛋用生艾叶包裹约五至六层,放入柴灶热灰中煨熟,艾叶烧着灰即成。去壳,每服一枚,每日三次空腹服。
适应症:用于寒湿泄泻。

10.薤白鸡蛋
组成:薤白一百二十克,鸡蛋二枚。
制用法:先洗净薤白,切碎,再打碎鸡蛋,二味相和煮作蛋汤,早晚空腹顿服。
适应症:用于久泻伤阳者效佳。

11.白酒白糖鸡蛋
组成:鸡蛋一枚,白糖十克,白酒一百毫升。
制用法:将鸡蛋打入碗里,加白糖,再倒入白酒,搅匀。划火柴点燃,边燃边搅,直至酒尽火灭,蛋熟如花状,待凉服下。
适应症:适用于寒湿盛泄泻。

12.醋蛋止泻方
组成:醋一百毫升,鸡蛋二枚。
制用法:用搪瓷锅盛醋,加入鸡蛋共煮,至蛋熟,将鸡蛋同醋一起服下,若下愈可再服一次。
适应症:用于慢性腹泻。

13.姜醋蛋饼
组成:醋三十毫升,生姜十五克,鸡蛋三枚,盐、葱适量。
制用法: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切碎的生姜,葱及盐搅匀,用油煎成鸡蛋饼时再用醋灸之。作点心吃。连食数次至症状改善为止。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

14.醋蛋炒瓜叶
组成:醋十毫升,鸡蛋二枚,黄瓜叶一百克。
制用法:将黄瓜叶洗净切碎,打入鸡蛋搅匀,在铁锅中干炒至蛋熟时,倒入醋灸熟,每日一剂,至愈为止。
适应症:用于湿热泄泻,见泻而不爽,肛门灼热者。

【药物疗法】

急性腹泻西药用黄连素,每次二片,每日三次;中药选藿香正气水(或片、丸)每次十毫升,每日三次。
慢性腹泻选次碳酸铋,每次零点六克,每日三次。中药用参苓白术丸,每次六至九克,每日二至三次;或四神丸,每次九克,每日一至二次。

【验方】

1.治疗寒湿、湿热所致腹泻的方药
(1)生姜十五克,绿茶十五克,苏叶十克,水煎服。适用于寒湿腹泻。
(2)火炭三十克,马齿苋六十克,葛根三十克,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腹泻。

2.治疗食滞所致腹泻的方药
(1)花椒三十克,小茴香三十克,枣泥适量。花椒、小茴香共研细末,取枣泥制丸,丸重九克,每次一丸,每日三次,温开水冲服。
(2)干萝卜叶三十克,水煎服。
(3)山楂六十克、菜菔子三十克,苹果十克(或桔子皮五克),水煎服。
3.治疗脾虚所致腹泻的方药
(1)酸石榴皮二十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2)酸石榴皮六克,生山楂九克,共研细粉,分二次,用红糖水送服。
(3)酸石榴皮,研成细粉,每日早晨空腹服六克。
(4)茄根六克,石榴皮六克,水煎服,小儿量减半。
(5)饭锅粑五百克,焦山楂一百克,山药二百克,砂仁五十克。先将饭锅粑炒成焦黄,然后与诸药研成细粉和匀,每次内服十克,白糖水调服,一日二次,适用于老人和小孩脾胃虚弱久泻。
(6)糯米糠,小麦芽各等量,磨粉做团子,蒸熟食之,每日吃三至五个。适用于脾虚腹泻。
4.治疗急性胃肠炎腹泻的方药。
(1)将葱白捣烂炒热,熨脐。
(2)韭菜连根一把,用水洗净捣烂绞汁约六十毫升,用温开水冲服。
5.治疗脾肾虚寒所致腹泻的方药薏仁米、锅巴(以焦黄黑色为佳)各六十克,加清水适量,放入锅内同煮,待苡仁煮熟即成,日三次分服,连服二剂,用于五更泻。


【偏方】

1.鲜马齿苋汁半杯用法:略沸,一次饮完。每日二至三次。

2.茶叶六克,柚树叶十五克。用法: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三次。
3.大米一百克,莲子五十克。用法:将大米炒黄,与莲子共研末,每服六至九克,每日二至三次。
4.山药五十克,干姜三十克。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5.玉米棒(去掉玉米粒)用法:炒黄,研末,每服三至六克。每日三次。
6.椿树皮三十克,干姜十克,甘草六克。用法:共研细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7.辣椒根六克,陈醋二十毫升。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8.干石榴皮十五克,干柿子皮十五克,干姜六克。用法:共研末,每次二至五克,每日二至三次,小米汤送下。
9.枯矾三十克,苏叶三克,茶叶十克,干姜十克。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0.鸡蛋一个,柿蒂十五个,白酒五十毫升。用法:加水一百毫升,搅匀,蒸熟,去柿蒂食用。每日一至二次。
11.稻米壳十克,高粱壳十克。用法:水煎,分二次服用。每日一至二次。
12.赤石脂六十克,干姜三十克,乌梅三十克。用法:共研末,每服三至四克,每日二至三次。
13.干藕节六十克,辣椒粉二克。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4.五倍子六十克,陈皮十克。用法: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次。
15.花椒五克,炒大米六十克。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6.饭锅粑一百克,莲子肉一百克,白糖六十克。用法:共研为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7.炒小茴香十五克,炒车前子三十克,炒干姜六克。用法:共为末,每服三至六克。每日一至二次。
18.炒谷子三十克,椿树皮三十克。用法:共研末,每服三至六克,每日二至三次。
19.白扁豆叶十五克,陈皮十克,柿蒂十五克,干姜六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20.炒白术十五克,艾叶十克,益智仁十二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21.石榴皮十五克,大枣十五个(去核),甘草十二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一至二次。
22.白萝卜叶六十克、葱须十五克,生姜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23.棉花根六十克,艾叶六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24.白面、糯米、大枣各等份。用法:白面、糯米炒黄,大枣去核焙干,共研细末。每次二十五至五十克,开水调服。功效:用治脾虚胃弱所致的腹泻,五更泻。

25.莲子(去心)二十克,淮山药二十五克,内金十五克,糯米五十克,白糖适量。用法:先将前三味加水煮二十分钟,再下糯米煮作粥,熟后加白糖。食用。功效:用治脾虚腹泻,食欲不振等。

26.红茶或花茶十克,醋少许。用法:用开水沏成浓茶一杯,加醋少许。一次热饮。功效:用治水泻,其臭难闻,口干口渴。
27.大蒜二头。用法:烧灰存性,煮水服。功效:解毒、消炎。用治腹泻不止。
28.泄泻不止,诸药无效者,梧桐叶煎汤洗足。
29.泄泻日夜无度,针砂、地龙、猪苓共研末,生葱汁调贴脐上,小便长而泻止。

30.车前子,不拘多少,为细末,每股二钱,米饮调服。
【秘方】
1.主治虚寒型久泻。
(1)处方:赤石脂十八克,炒白术九克,干姜三克,麦芽十五克。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服。疗效:屡验当效。
(2)处方:陈艾一握,生姜一块。服法:每日二剂,水煎热服。
(3)处方:头烧酒。服法:饭前饮五十克。有特效。
(4)处方:母丁香、桔红等分。服法:研为细末,制蜜丸豆大,米汤下一丸,日三次。
2.主治湿热型泄泻。
(1)处方:田螺二粒,羊矢十四粒,槟榔九克,鲜车前草五株。制作与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后熏热,外敷脐部约半小
时以上,待小便通利后揭去。疗效,验几十例,有效。(2)绿豆汤温服,甚妙。
(3)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
(4)黄芩、白芍各二钱,甘草一钱,腹痛者加桂皮二分,当脓血者加黄连。
3.主治:暴泄注下。
(1)处方:车前子(微炒)三十克。服法:研为细末,清米饮调服。(2)处方:艾叶一把,车前叶一把(阴干)。将二叶细切,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入萎汁,再煎一沸,稍热服立愈。
(3)秦艽二两,炙甘草半两,每眼三钱,水煎服。
4.主治:久泻不止。
(1)处方:罂粟壳一个,乌梅十个,枣儿十个。服法:水煎服。
(2)处方及服法:生姜四两,黄连一两,剉豆大,慢火炒,待姜干脆深赤色,去姜取黄莲为末,每一钱,空心腊茶清下。
(3)处方及服法:肉豆蔻煨一两,木香二钱半,为末,枣肉和丸,米饮下四五十丸。
(4)陈火腿煅研,锅心饭焦,各三钱炒,松花一钱,米和丸,参汤下。
(5)黄火炒为粉,每用数匙,砂糖拌食。
(6)白术炒,茯苓各一两,糯米炒二两为末,枣肉拌食。
(7)白石脂、干姜,等分研,白沸汤和面为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十丸。
5.主治:习惯性食肉后腹泻。处方:鲜枳壳一个,鲜猪肉少许。制作与服法:去枳壳少瓤,将鲜肉切细装入枳壳内,封口,用黄泥包籽,入火灰里烧之,焦时取出,去泥研成细末,分三次用,黄酒冲服。疗效:病轻者一个,重者二至三个可愈。 6.主治:脾虚泄泻。
(1)针砂七钱半,官桂一钱,枯矾一钱为末,以冷水调,摊脐上下,缚之,当觉大热,以水润之,可用三四次。
(2)常食荞麦面,便能止。
(3)糯米炒黄磨粉,加白砂糖调服。
(4)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钱。
(5)吴茱萸开水泡,焙干,每用三钱,水煎,入盐少许服之,立效。
(6)白术土炒,白芍各一两,冬月加炒肉豆蔻五钱,共为末,饭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汤下,极效。

6.主治:五更泻,又叫肾泄。
(1)处方:雄黄十五克,麝香九克,梅片二十一克,白芷三克,胡椒六克,公丁香六克,细辛三克,鹅不食草三克,皂角十五克。制法:共研极细面贮瓶备用。服法:每日服零点三克,重者服零点六克,姜汤(或白开水)送下,服一小时后即见效。疗效:曾治一千多例,百分之百治愈,有特效。(2)处方:台参九克,焦苍术六克,茯苓六克,炙草四点五克,莲肉六克,山药六克,故纸六克,吴萸四点五克,五味子三克,扁豆十五克,乌梅六克,诃子六克,炙票壳六克,麦芽六克,焦楂七点五克,肉蔻六克,砂仁四点五克。服法及注意事项:水煎服,忌生冷食物及房事。(3)处方:五味子去梗二两,吴朱萸汤泡七次,五钱,同炒香为末,每早陈米汤服二钱,服完一料,即愈。
7.主治:暑泄。
(1)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开水下二三钱。(2)五倍子末,饭丸黄豆大,每服二十丸,荷叶煎水下,效。
8.主治:水泄。处方: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饮下二三十丸。9.治老人泄泻。
(1)枯白巩一两,煨诃黎勒七钱半为末,每饮服二钱,取愈。
(2)黄土炒白术半斤,炒山药西两为末,饭丸,米汤下。
●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忌吃油腻食物。因为油腻食物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影响消化,而使腹泻加重。油腻食物包括肥肉,油炸食品等。对腹泻病人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若急性暴泻耗伤胃气,可给予淡盐水、饭汤、米粥等以养胃气;若是虚寒泄泻,亦可予以淡姜汤饮用,以温振脾阳,调和胃气。
3.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因为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4.忌生吃大蒜。大蒜能治多种疾病,但腹泻时吃生大蒜,不仅无效,反而会加重病情。因为人在腹泻时,肠内局部粘膜组织炎性浸润,肠壁血管的通透性变异,肠腺体分泌亢进,酿成蛋白质、水盐代谢紊乱,使大量体液渗入肠腔。这些异物成份,刺激肠壁而产生腹泻。此时,整个肠道内均处于“过饱和而紧张应激状态”中,如再吃生大蒜这一辛辣刺激之物,就会因辛辣的大蒜素而激葱肠壁,促成血管进一步充血、水肿,使更多的组织液滑入肠内,加剧了腹泻。因此,腹泻时忌吃生大蒜。必要时可将大蒜煮熟后再放冷吃。
5.忌滥用氯霉素。氯霉素治疗痢疾(具有腹泻症状)有效,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的腹泻,滥用氯霉素则是危险的。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都有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效果更好,用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确有特效,但是,氯霉素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千万不可滥用。
        氯霉素的一般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失眠、乏力,并可出现幻视、幻听等,停药后这些副反应会自行消失。可怕的是氯霉素对人体造血系统的毒性极大,能使白细胞减少,特别是能杀伤颗粒性白细胞,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贫血目前尚难治疗) 6.忌盲目使用止泻药。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要根据不同病因对症治疗,不宜简单一律使用止泻药。诏食物中毒时发生的腹泻,对人体反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腹泻可以把细菌毒素和毒物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