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015: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艺术品投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4:20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复苏,艺术品价格开始逐年飙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艺术品的投资性,进而尝试不同层次的艺术品投资。艺术品投资基金这一极富话题性的投资模式,也在这一特殊的阶段蜂拥而起。回溯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初在法国巴黎成立的“熊皮俱乐部(LaPeau de l’ours)”,但运作成熟且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投资计划则非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莫属,时至今日,重新检阅仍能为今日提供借鉴。

缘起:经济危机下的财富保值

罹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73 年底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英国更是面临举步维艰的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率持续数年居高不下,国际收支逆差高达15 亿英镑,失业率激增,英镑同美元的比价下降了20% 以上……种种指标不断恶化,英国的股票市值也没能逃脱厄运,从1973 年年初至1974 年年底伦敦股指跌幅达70%,而同一时期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也下跌了40%。随着经济衰退的加剧,英镑国际货币地位逐渐丧失,财富流失成为了各个经济体首要面对的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避免由通货膨胀所引发的资产流失,负责保管英国铁路员工退休金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开始了它举世瞩目的艺术品投资计划: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每年将可支配流动资金总数的5%(约500 万英磅),用于购买艺术品,并在持有25 年后进行销售,获取收益。根据时任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书记的苏珊· 巴汀(SusanBuddin)的说法,将退休金投入艺术市场的构想来自于基金会财务主管克里斯多弗·列文(Christopher Lewin)的独创。

三个关键人

列文是一位“温文尔雅又有着数学头脑”的统计学家,热衷于手稿和书籍方面的收藏,所以他能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想到从事艺术品投资的点子其实并不出人意料。列文相信艺术品投资是达到最大获利的方法之一,而为了验证这个猜测,他针对1920—1970 年的英国艺术市场展开了全面的统计研究。他利用杰拉德·瑞特林格(Gerald Reitlinger)《品味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Taste)一书中的数据,并剔除掉了个别产生特殊价格的艺术品,即超过平均价格十倍及十倍以上的个别艺术品,进而得出不完全统计:仅仅是1974 年一年,英国艺术市场的总成交额就高达10 亿英镑,而且,“只有织锦、古代兵器和甲胄的价格上涨速度追不上通货膨胀”。须知,1974 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27%,在股票、房地产市场一片惨淡的光景下,还有什么投资手段比艺术品投资更引人热望遐思?

在这个研究基础上,列文建议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从每年可支配的总流动资金中,拨出3%(大约400 万到800 万英镑)以品类组合的方式进行艺术品投资,投资周期设定为25 年左右。而之所以将投资额度限定在基金会年可支配总额的3%,完全是为了避免短时期内投入过量的资金造成艺术品的价格上涨、进而干预到艺术市场的正常秩序;将投资周期设定为25 年,则是因为当时列文认为25 年是艺术投资可以成功获得最大收益的必要年份。

列文需要一位艺术市场方面的专家协助他的工作,于是,他找到了苏富比拍卖公司(Sotheby’s)。时任苏富比拍卖公司董事长的彼德·威尔森(Peter Wilson)答应鼎立相助,并委派曾经参与过苏富比年鉴《艺术品大拍卖》(Art at Auction)编辑工作的安娜玛丽亚·艾德尔斯坦负责打理和保管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艺术品。艾德尔斯坦女士是意大利籍,她的丈夫是一位服装设计师,她本人由于担任了苏富比年鉴的编撰工作,因此对艺术品的各方面事宜都了解一些,再结合艾德尔斯坦女士的正直以及崇高的职业操守,在以后的时间里,她很好地胜任了这一工作。

而另一位保险统计学专家莫里斯·斯通弗罗斯特(MauriceStonefrost)则负责督导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整个艺术品投资计划。

对于这项艺术品投资计划,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采取的监督非常严格。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成立了专门负责监管的机构:艺术品小组委员会(Works of Art Subcommittee)。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每一次采购,都必须事先由艾德尔斯坦向委员会提交详尽的购买计划,包括艺术品的清晰照片、价格比较资料以及投资分析报告,并接受严格的审查。这种方式体现了艺术品投资基金在操作过程中必要的监管机制,以及操作和监管相分离,并各自独立的基本要求,但是一定程度上也耗费了时间,“有时甚至会忽略了还价”。

与苏富比的合作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从事艺术品投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买入与卖出的机制,即选择何种渠道买入以及卖出艺术品。当时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购入藏品的渠道和今天的为数众多艺术品基金其实没什么区别,无非画廊、独立经济人、艺术品博览会或拍卖公司。而最终,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投资品最广泛的来源是苏富比公司。这与基金投资伊始,列文就向彼德·威尔森寻求帮助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事实上,该项投资计划的重要执行人艾德尔斯坦女士也恰恰来自于苏富比公司。

与拍卖公司合作也解决了藏品的销售问题:从1987 年开始至1997 年间,苏富比拍卖公司在伦敦、香港和纽约三地共计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举行了约22 个专场拍卖。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选择拍卖公司这一艺术品的二级市场,其实有着深刻的含义。首先,在拍卖场上进行艺术品交易有着价格上充分的公开性,便于实现公共艺术基金的监管。其次,从拍卖场上购回的艺术品有着二级市场上天然的流通性(Liquidity), 便于再次销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的风险。第三,艺术品投资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判断作品的真伪性(Authenticity),而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的艺术品,其传承出处、真伪鉴定已经由拍卖公司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担保,所以借助拍卖的平台购买投资品,即使不能完全保证藏品的真伪性,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投资风险。第四,由于这种合作关系,苏富比公司不得不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提供艺术品投资、鉴定以及保管等方面的专家服务。最后,因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委托各大交易商替他们标购艺术品,事先并未知会苏富比公司,同时也透过交易商在市场进行采购”,所以在这两者的合作关系中,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并没有处于弱势地位,苏富比公司也没有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这就能够很好地维护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作为投资方的利益。

从以上情况来看,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与苏富比拍卖公司的合作可以视作是艺术品投资领域的一个创举。当然,这种合作也并非完全没有弊端。作为这项投资计划的重要执行人员之一,艾德尔斯坦女士在接受记者彼得·华特森的采访时就曾说,她确实曾经面对过利益冲突的困扰:苏富比公司的董事长彼得·威尔森曾向她施压,要求她标购一些艺术品,但她知道,买下这些东西并不符合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利益,“我曾经历最惨烈的争吵,因为他们不喜欢我的建议,而且我曾三次威胁要辞职。”艾德尔斯坦女士竭力维护其职位所要求的独立性,而这也决定了她所需要承受的、来自于苏富比公司的压力。

另外,因为“这个计划的宣布时间点就在拍卖公司采取买方佣金制度不久”,所以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不得不按照拍卖合同,如约向苏富比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买方佣金,这无疑也增加了这项艺术品投资计划的资金投入。

收藏品类的选择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以极其谨慎的态度,从1974 年底开始至1980 年代早期,先后购进了2232 件艺术品。这些艺术品的种类繁多,包括大师绘画(Old Master Paintings)、大师素描(Old Master Drawings)、印象主义艺术(ImpressionistArt)、中国艺术品(Chinese Works of Art)、书籍与手稿(Booksand Manuscripts)、古董(Antiquities)、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艺术(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Work of Art)、大师版画作品(Old Master Prints)、日本艺术(Japanese Works ofArt)、十九世纪装饰艺术(Nineteenth Century DecorativeArt)、家具(Furniture)、银器(Silver) 等。总投资额在4000万英镑左右。

投资于不同品类的艺术品,实际上是平抑投资风险的一个有效方式。但是选择何种品类的艺术品进行投资,各投资品类之间的比例如何分配则是艺术品投资核心的操作内容之一。一般说来,正确的投资品类选择,以及恰当的投资金额比例分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