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效应3粒子步枪:阅读的三种层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54:48
阅读的三种层次(2011-04-21 09:37:12)转载 标签:

深阅读

浅阅读

书籍

国学经典

阅读方式

集体潜意识

文化

分类: 其他文章

图书馆报 白玉静女士采访:

记者: 同样是传播国学,电视媒介比传统书籍更能吸引关注,是否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国学只有被更通俗化后才能真正走向大众?

 

傅:当我们强调国学通俗化时,不可忘记所有的文化理念在最初是源自真实生活的。因此,让一般人听得懂国学,并不表示国学降格以求,反而是国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经之路。但是,通俗不等于庸俗,无论电视或书籍,都是扮演桥梁角色,要引发大家产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才是长久之计。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阅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每天花多长时间阅读,阅读书籍多一些还是报刊杂志?更倾向于阅读纸质书籍还是数位阅读?有哪些书籍对您的影响比较深远?

 

傅:我在大学教书超过三十年,因此我的阅读一半是与教学及研究有关,一半是与个人兴趣及写作需要有关。如果是在不上课的日子,我平均阅读四小时,加上写作几小时。我所阅读的大都是同质的书,所谓“温故而知新”是我近年的主要心得。我所读的多为书籍,加上一些学术刊物,报纸只是一眼带过。我不会数字阅读,因为眼睛吃不消。我读书习惯画重点、写感想,所以依然是纸质书籍的支持者。

 

记者:现在网络发达,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等数字阅读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阅读方式,但一方面这种阅读也越来越肤浅化,您怎么看待这种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适用于国学经典的阅读吗?为什么

 

:手机阅读是个趋势,至于是否浅阅读我无法判断,效果如何也未可知。我们的阅读所接触的可以分为“信息、知识、智能”三种层次。信息所代表的是:我知道某一件事,可以同别人交谈分享。知识所代表的是:我知道某个学说,可以用它说明某个范围内的相关事件,讲个道理出来。智慧则指既完整又根本的一套理念,可以说明人生的重大问题(如生死),因此智慧除了阅读还需个人实践才可体现。所谓国学经典,应属智慧范畴,可能不是手机阅读可以胜任的。

 

记者:手捧书籍的传统阅读与电子显示屏幕的阅读往往被分别称为深阅读与浅阅读,您认为这种称法准确吗?请谈谈自己的观点。深浅阅读究竟是用媒介载体来界定还是根据阅读的作品来界定,对此请您的理解是什么

 

傅:阅读之深与浅,很难用纸质与电子的方式来区分,而应该就材料与读者心态来界定。譬如,材料若是经典,每能引人深思,而读者在阅读时不只是想要信息,还愿意在生活上实践以印证其说。这样应该算是深阅读。另外,学生为了考试而背诵经典,再怎么用功又怎能称为深阅读呢?

 

记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信息媒介越来越多,深阅读越来越被浅阅读挤压,您怎么看这种现象,请分析一下深浅阅读的利弊。

 

傅:深阅读被浅阅读挤压,这是趋势。此时要注意两个现象:一是浅阅读以传播信息为主,而信息多如牛毛,给人带来的迷惑与困扰往往多于理解与平静。二是与深阅读有关的纸质书籍市场,大概会出现淘汰过程。大家买的书较少,表示选书更精审。因此我们期待良币驱逐劣币,让好书越来越受重视。至于利弊,则我向来是支持深阅读的。但是因为自己并未试过浅阅读,所以不宜妄加评论。

 

记者:现在的出版市场很繁荣,但真正的经典书籍越来越少,您自己怎样看待这种商业化对文化产品的影响?

 

:关于经典书籍,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经典本身,已经由历史检验而流传至今,带给众人处世的智慧,塑造了文化的基本型态。二是对经典的诠释与发挥,这一类的书比较合乎一般人的阅读口味,因为它添加了现代的因素。三是现代人创新的观点,能表达整个时代的集体潜意识,让人一读就有会心之处,并且每次阅读皆有新的体悟。因此,像上述的经典书籍越来越少,不只是商业化的趋势问题,也是今天知识分子应该认真反省与严肃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