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发展过程:【摄影讲座】 摄影技术与技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19:36
第一节、测光原理与曝光控制
高质量的影像是以准确的曝光为前提,而准确的曝光又离不开准确的测光。
一、相机测光表的原理与使用
(一)相机测光表的测光原理:
照相机的测光系统以18%中灰反光率进行测光,并决定曝光量。测光系统测量出测光对象的亮度有多大,然后告诉拍摄者将这种测光亮度再现为18%中灰色调需要怎样的曝光组合。从而我们可知,一直哦取得准确的曝光效果关键在于“找准测光对象”,即对接近18%中灰色调的被摄体测光,否则就要进行曝光补偿。
(二)测光表的测光原理
当被摄体以浅亮色调为主,或主体位于大面积明亮背景前时,按测光表获得的数据曝光将导致曝光不足,影调偏灰,在实际拍摄时,为获得准确的影像色调再现,需要把曝光补偿增加1~2档;
反之,当被摄体以深暗色调为主,或主体位于大面积深暗背景前拍摄,按测光表获得的数据曝光将会导致曝光过度,影调变浅,在实际拍摄时可把曝光补偿减小1~2档。
1、测光模式及其应用
(1)平均测光
是把测光范围内的各种景物亮度综合,取其平均亮度值,以此作为推荐曝光量或进行自动曝光的依据。当画面照明和影调明暗分布不均匀时,测光易受到主体以外亮度的影响而发生偏差,要根据上述的情况进行曝光补偿。但现在生产的相机已基本不采用这种测光方式。
(2)偏重中央重点测光
又称为“中央重点测光”,它考虑到实际拍摄中,被摄主体及主要景物常常是处于画面中心或中心偏下的位置,画面上部出现的往往是天空部分,为了避免高亮度部分造成测光的读数偏高,导致曝光不足,偏重中央测光系统以画面的中下部为测光重点,兼顾上部及边缘部分的亮度,它受过亮或过暗背景的影响要小于“平均测光”,若测光时有意识地使偏重区域对准中灰色调的景物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曝光。
(3)点测光
点测光是一种为专业摄影设计的精确测光方式,现在生产的单反相机一般都有这种测光方式,这种相机往往也同时具备偏重中央测光、多点测光以供摄影者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点测光仅仅对取景器中央圆环(或选定的对焦点)内极小的面积范围测光,测光区域面积一般占整个画面的3%~5%。所以,他不受画面其他景物亮度的影响,只要把极小的测光区域对准景物中的18%中灰色调,通常就能获取准确的曝光数据。
但是这种测光范围极小,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稍一疏忽,比如,把测光区域对向了景物的高光部或暗部,就会导致整个画面明显的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4)多点测光
是现代高级单反相机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测光方式,不同厂家有不同的名称,如:多区域测光、蜂巢测光、矩阵测光、评价测光等等。
它是一种高级的测光系统,采用多个测光元件各自向画面的既定区域测光,相机的微电脑会根据各个区域的测光元件测出的光值情况进行运算,然后提供相应的自动曝光。
如果在取景画面中包括强光源或极黑暗的背景,相机会对这一区域的测光读数置之不顾,以确保其他景物的准确曝光。它的主要优点是对各种光线下的景物自动曝光效果都比较好。但是,当被摄体的亮度差别很大或在复杂的光线下,摄影师想将它的某一部分作为再现重点时,就不容易知道相机已做了哪些校正,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用点测光,以达到创作意图的准确表达。
尼康相机的3D矩阵测光还在多区域测光的基础上兼顾了主体距离信息,考虑了景物的亮度、反差和被摄主体到照相机的距离等三种基本信息,前两个信息由区域感应器提供,第三个信息由所用的D型尼克尔镜头提供,根据这三个信息以及照相机自动对焦系统送出的主体是否位于中央部位的信息,照相机自动计算曝光量。
(5)对焦点联动测光:
它能根据自动对焦系统所检测到的被摄主体在画面上所在区域的测光值为主,使曝光更为准确。
如:佳能EOS-1V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将21区评估测光传感器与45个对焦点相连接,更好地保证被测主体的正确曝光。
当前许多数码相机都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相机会自动根据画面中人脸的位置和亮度进行设置,确保人脸的清晰和曝光准确。
这时找们可以通过靠近被摄主体测光,或选择反射率接近18%中灰且与被摄体受光一致的物体代替测光,提高曝光的成功率。
3、测光技巧
当被摄体处于复杂的照明条件下时,比如:光照不匀、被摄体与背景亮度差别较大、画面上深色部分所占比例不均衡等,在相机位置测光会产生较大误差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靠近被摄主体测光,或选择反射率接近18%中灰且与被摄体受光一致的物体代替测光,提高曝光的成功率。
(1)近测法
就是靠近被测体测量其局部亮度,但要防止测光部位投下阴影,否则会影响测光读数的准确性。
用 途:
A)在拍摄顺光或逆光下的人物特写、近景时,选择人物的脸部或反射率类似18%中灰的其他部位测光;
B)在侧光条件下,分别测出亮部和暗部的亮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曝光依据C)用于测定景物反差,以决定曝光方法。
(2)代测法
由于条件限制,当无法靠近某些被摄对象测光,如:体育场上的运动员、远处的风景等,可用类似物代测。最常用的代测法。
最常用的代测法是测量摄影者自己的手背(黄种人的肤色反光率在25%~35%左右),用以替代测光读数来拍摄同样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影像曝光的主要因素
包括:感光度设定、光源的照度、被摄体的反光率和受光情况等。
感光度的设定和光源的照度是影响曝光量调节最重要的因素,而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反光率不同的被摄体测光数值差异很大。若要准确再现被摄体的色调就要根据被摄体的反光情况对测光数值适当校正。
被摄体的受光方向不同,如:正面受光、侧面受光、背面受光时的曝光量调节也明显不同,在调节曝光量时要综合考虑。
曝光量调节还与“创作意图”有关,即你希望取得怎样的影调、色调与色彩效果。摄影曝光大部分情况下,是以再现景物的丰富影调为目的的,然而,摄影者往往会有意识地增加或减少曝光量来达到自己的表现意图。
三、数码相机的曝光控制
(一)直方图和高光显示
直方图:以图示的形式准确、直观地反映不同亮度像素的比例。
直方图的横轴从左至右表示亮度从暗到亮的变化,纵轴表示每个亮度等级下的像素数量。
左侧的像素数量越多,图像越暗(曝光不足)
右侧的像素数量越多,图像越亮(曝光过度)
直方图显示与曝光调整
直方图右侧溢出,左侧像素少
直方图左侧溢出,右侧像素少
直方图显示
实际情况
后  果
处理方法
右侧湓出,左侧无像素
曝光过度
高光部分失去细节
减少曝光量
左侧湓出,右侧无像素
曝光不足
暗部失去细节
增加曝光量
左右两边湓出
反差过大
整体细节不够
使用闪光灯补光
像素形成尖峰
反差过低
整体细节不够
后期用曲线
工具调整
左右两边像素湓出,中间像素均匀分布
极高反差
无细节
改变角度
避兔强光
两侧无湓出,中间有波峰波底
图形正常
不需处理
直方图口诀
左边山脚见不到,暗部细节被丢失;
右边山脚见不到,亮部细节被丢失;
两边山脚看不到,高光暗影均有失;
山峰靠右亮区大,山峰靠左暗影多;
山谷如果在中间,中间影调少细节。
2、包围曝光法
又称“梯级曝光法”、“括弧式曝光法”、“加减曝光法”,即对同一光线条件下的同一被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摄。
通常先以一个曝光量为基准,然后分别增加和减少曝光量拍摄。如:先用1/30、f/4拍摄后,再用1/30、f/2.8和1/30、f/5.6拍摄。增加和减少曝光量的间隔是依次相差±1/3档~±5档,拍摄三张一组或者九张一组等,可根据自己对正确曝光连的把握程度以及对曝光准确性的要求来决定。
对于重大事件的拍摄,在光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或在反差较大的环境中拍摄,采用包围曝光法是确保拍摄出曝光高度准确画面的实用方法,可以弥补因曝光控制不当造成的损失。
包括:自动包围闪光、自动包围白平衡、自动包围饱和等
3、曝光补偿
●当相机在自动曝光下拍摄出曝光不准确的画面时,拍摄者应当考虑根据表现意图适当调整曝光量,或改用手动曝光,或采用曝光补偿的方法。
●单反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达到正负五级的补偿范围。一般采用电子式调节,调节幅度显示在相机液晶显示屏上,可做±1/2或±1/3的调节。
●调到+1就意味着按测光读数增加一档曝光;调到-1就意味着按测光读数减少一档曝光,依次类推。
●当被摄体有大面积的浅亮背景时,如逆光下,就应作增加曝光的补偿;反之,当被摄体有大面积深暗背景,就应作减少曝光量的补偿。
第二节 景深的控制
一、什么是景深?
景深:就是画面上的被摄体看上去显得比较清晰的距离范围。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1、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即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2、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3、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
但是,用增大摄距来加长景深的做法是有限度地,当摄距加大到恰好等于所用光圈系数的超焦距时,说明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若要获得最小景深效果的照片,可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短的摄距和长焦距镜头拍摄。
同样,若要获得最大景深照片,可采用最小光圈、短焦距镜头拍摄。
被摄体与镜头距离相同,镜头焦距相同,小光圈比大光圈景深大。
镜头与被摄体距离不变,光圈不变时,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镜头光圈与焦距不变,被摄体距离增加,景深增大
第三节、照相机功能的拓展使用
一、快门速度与动感表现
(一)高速快门摄影
现在,普通单反相机的快门速度均在1/1000秒以上,有些高档相机的高速快门达到1/8000秒,甚至1/12000秒。
采用高速快门拍摄可以将高速运动的精彩瞬间清晰地凝固在画面上,如:拍摄飞鸟、浪花、体育运动等。用快门速度在1/1000秒以上拍摄,能够让我们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新鲜的影像
采用高速快门拍摄,一般需要设置成ISO400以上的高感光度。如果拍摄环境光照不足时,可以直接使用ISO800或ISO1600的高感光度来拍摄。
(二)慢速快门、长时间曝光摄影
慢速快门一般指1/30秒~1/2秒左右的快门速度。
慢速快门摄影一般用于动感表现,一种特殊气氛的烘托,或者追求特殊的画面视觉效果。
一般又将曝光时间在1秒以上至数秒、甚至数分钟以上的成为长时间曝光。
较慢的速度,可以将运动的物体拉成虚影,如:拍摄瀑布、溪流、摇动的叶草、忙碌的身影等。
长时间曝光的摄影方法一般是将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使背景或参照物清晰,利用被摄主体的运动、虚化来表现动感。如果是白天在户外拍摄,一般都要选择ISO100以下的低感光度,并尽量使用f/16或更小的光圈。
(三)追随拍摄
●人们拍摄体育运动常用的“追随拍摄”手法也属慢速范畴,是拍摄动体,尤其是横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如:骑车、跑步、赛马等题材所常用的特技。
●特点:是使相机在追随动体移动过程中按下快门,使画面上的动体较清晰,而背景呈现模糊的条纹,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动感。
●追随拍摄的快门速度宜用1/60秒或1/30秒。快门速度越慢,操作难度越大,如掌握得好,背景的线状虚化就强烈;快门速度越快,操作上相对越容易,但背景现状虚化较弱。
●在运动中按下快门是追随拍摄成败的关键,要求相机在按快门的瞬间不能停止追随。其要领就在于:快门开启的瞬间,相机在追对动体平稳的移动。
(四)变焦摄影
1、连续变焦摄影
利用变焦镜头的连续变焦拍摄也能使画面产生动感效果。
方法:
在使用变焦镜头时,按下快门曝光的瞬间急速地改变镜头的焦距,使画面产生由中心向四周的放射线条,形成爆炸效果。
连续变焦快门速度在1/30秒~1/60秒左右为宜,关键在于:按动快门的瞬间与推拉变焦镜头必须同步,才能获得满意的动感效果。
2、间隔变焦摄影
是结合变焦和多次曝光的手法。
主要用于:产生图案效果的液晶摄影或者在人像、静物摄影中使用变焦镜头间隔曝光并结合闪光灯拍摄。
方法:
在全黑的环境下,打开B门,对主体短暂曝光后,数次改变镜头焦距,甚至可以改变拍摄距离,每改变一次,都对主体曝光一次,这样画面上就有主体由大到小的数个影像。
能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较强的动感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