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爱结局知乎整容:婉约之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22:57
戴萍在《婉约》中写道林徽音的美:(附后是林的照片)
  在书局路过《林徽音文集》,端详封面照片。并不至于将书买了去,只是照片上,林徽音有着一幅耐人寻味的容颜,我不禁要说:这就是婉约了。
  “婉约”一词在时尚媒体已被用滥,如“打造婉约美女”或“风范婉约”等,其实那况味只在从前才觅得见,照片上林徽音剪着简单的短发,五官并不是刻意精致,意韵是个黑白清远,其实无论是林徽音,还是其他民国女子,那一帖帖黑白照片都是被时光的水墨画色洇染了的,而呈现化繁为简的质地,这婉约便在简中。
  林徽音是个才女,一个“才”字加身,这婉约便如玉器叮当作响的都在她的诗文里了。
  婉约应该是幼承庭训的厚积薄发,你至少要生长在书香书户,擅于感悟“杨柳岸晓风残月”或“良辰美景奈何天”之类,也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才能绣出婉约这朵暗花。而林徽音的婉约,似见另一重人性的妩媚的,大抵民国时期是一个特别的新旧交汇点,传统文化仍然留存,西风入侵,颇有家世的林徽音,年少便得以游学欧洲,那一份婉约从她身上传递出来,不尽是温厚节制,而是有了开明与风流。
  那风流是用来惹人遐思的,而不是乱性,恰如民国时期的时尚旗袍,一袭开叉处只是个若有若无。婉约便是见好就收,而不是如当代美人动不动要蹦出门户去,要让大家都看得到。据某人写文章说在一次见林徽音坐轿子里上九华山去,惊为天人,想来这场景如果被放在平治快车中,况味便不同了吧。
  
  我又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冰心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里曾这样描写女主人:“我们的太太从门外翩然的进来了,脚尖点地时是那般轻,右手还忙着扣领下的衣纽。她身上穿的是浅绿色素绉绸的长夹衣,沿着三道一分半宽的墨绿色缎边,翡翠扣子,下面是肉色袜子,黄麂皮高跟鞋。头发从额中软软的分开,半掩着耳轮,轻轻的拢到颈后,挽着一个椎结。衣袖很短,臂光莹然。右臂上抹着一只翡翠镯子,左手无名指上重叠的戴着一只钻戒,一只绿玉戒指。脸上是午睡乍醒的完满欣悦的神情,眼波欲滴,只是年光已在她眼圈边画上一道淡淡的黑圈,双颊褪红,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肢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书中太太少了些婉约,多了些华丽,只是这风韵不全在外表,举手投足、待人接物才见高下。不过,华丽未必不存婉约,婉约也可蕴含华丽,形式不可或缺,但内涵更为重要,这“淡妆浓沫总相宜”或是内外的和谐统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