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悲伤原唱是谁:藏匿在镜头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37:45
  

司古

对天上伪装

在航空照相侦察面前,军事行动几乎没有太多的秘密可言。为了对付高高在上的航空照相机,指挥官们必须考虑有效地利用自然和人工的手段进行伪装。对于兵力集结地域和机场这样的重要设施,精心的伪装变得特别重要。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就开始尝试防空伪装,但直到二战爆发前,防空伪装技术仍然远远落后于航空侦察技术。1940年美军在一次大规模演习中,士兵们还趾高气扬地佩戴闪亮的钢盔,携带各种泛着金属光泽的装备行动,全然不顾逡巡空中敌人的眼睛。此举引起了美军高层的高度重视,经过研究,决定将技术伪装的职能明确赋予工程兵部队。

        二战爆发前,美国就已经在积极为国内重要工业和军事设施制定防空伪装方案。图为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沙盘模型上优化伪装方案。当时的具体做法是,先通过航拍将要伪装的设施所在地区拍成照片,然后据此制成细致的沙盘模型,然后研究人员在沙盘模型上制作和“实施”伪装,最后将沙盘模型用俯瞰的方式再排成照片,用来模拟航拍侦察的效果,看是否能够实现完美伪装。

1940年6月29日,美国战争部宣布,将开发用于伪装的技术、材料以及训练方法。要求配属野战集团军的各工程营负责指导并检查整个集团军的防空伪装工作。也是在这一时期,工程部队开始全面推进防空伪装工作,要求所有的前沿炮位都要设置平顶伪装网,这种伪装网主体用渔网或编织网构成,通过阵地四周的立柱和绳索展开。网上还会设置大量的树木枝叶或麻布条,从空中看去,制作精细的伪装网会在质地、色彩乃至阴影上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对于车辆的伪装,最好的办法还是把它们开到建筑物里面,在没有建筑物的野战情况下,军用车辆应也要力争分散,并为每辆车设置伪装网。这样即使无法将车辆全部伪装,这些零散的坦克、卡车以及其他军用车辆,也会让空中敌人难以准确判断其行军意图。美国战争部还专门主持开发了特制的溶剂,用来浸泡麻布条以及伪装网材料,能有效防止这类材料燃烧、发霉以及被虫鼠啃咬。单兵防空伪装也在这一时期列入美军研究日程,虽然研究部门开发了斑点图案的迷彩服,并要求士兵们用树木枝叶伪装自己的钢盔,但美军内部还有一些高级将领反对脱下笔挺的制服,换上带斑点和杂色的迷彩服,还说“任何一个有尊严的军人都不会愿意穿成那个样子上战场”。

二战初期美军还针对油漆和颜料的视觉伪装效果进行了研究,最终认为美国需要储备7到9种颜色的油漆。这些颜色中,橄榄绿色在各种环境中应用最广泛。1941年美军用橄榄绿涂在木材、金属和织物等材料上进行试验,发现即使在颜色上与周围环境融合良好,但标准的油漆还是会发出明显的反光。而且这些油漆易于燃烧,使用时还需要松节油或亚麻油来稀释。在测试了诸多市场上现成的商品油漆后,美国工程部队认为,可以用水稀释的无光酪素漆最适于用来伪装。这种漆价格不贵,且伪装效果不错,不易燃,但在使用后最初数日怕雨淋,在室外储存时,冬季会冻结,夏季会发酸。由于酪素需要依赖进口,美国政府要求国内企业寻找替代品,最终找到了廉价的以松脂为原料的冷水油漆,这种油漆快干且易于存放。

最初人们针对瞭望侦察的应对方式简单而原始,最直接的办法是用障碍物阻挡敌人的视线。图为一战时期英军在一条小路上设置的遮蔽屏障,它的用途是不让敌人的炮兵观察哨“看得太远”。但这种办法只能针对位于树上或高岗上的观察哨,对于飞艇和飞机完全无用。

 这是一门准备对空射击的一战德军76毫米野战炮,德军士兵用树木枝叶对它进行了伪装,乍一看上去很难分辨。

一列经过伪装的一战德军列车,车上载运着当时的先进武器——坦克。虽然这些钢铁巨兽都披上了对空伪装网,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出第一辆就是闻名一时的德军A7V重型坦克,而后面几辆则是德军俘获英军并加以利用的Mk I菱形坦克。

红外照相技术出现后,一些普通的伪装方式宣告失效。通过红外滤镜和胶片,侦察者很容易识别出在红外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物体——尽管它们在外形和质地上与真实目标十分相似。美军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发现利用自然界的树木枝叶制成的伪装材料是应对航空红外照相侦察的好办法,美中不足是枝叶会逐渐枯萎,需要经常更换。为此美国农业部介入,开发了能延长枝叶保鲜期的药物,但枝叶伪装物的耐久性仍然不长。美军还专门开发了红外油漆,可以有效应对红外照相侦察。

二战中,美军对伪装物的使用深有感触。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大型装备的伪装物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使用的便捷性。作为步兵重要火力支撑的野战炮兵需要快捷的伪装方式,伪装物要容易设置和拆除,因为野战炮兵会频繁地更换阵地。美军最初的炮位伪装网搭建和拆除费时费力,炮兵们有时宁可冒着被敌机发现的危险也不愿意花力气设置伪装网。此外,高炮的伪装很难设置,因为高炮通常都要布置在有利于扩大射界的开阔地域,在敌机飞临时要迅速撤掉伪装转入战斗状态。几经改进,在借鉴英国经验的基础上,美国开发成功使用简便的火炮伪装网,这种伪装网根据不同季节可适用不同的色彩混合方案,配用预制的麻布条。

反映二战的纪录片和电影可以成为很好的旁证。我们会发现,几乎没人轻视防空伪装,各种装备都会有自己的伪装网,士兵们也都穿着橄榄绿色的制服或迷彩服,请记住这些制服不仅仅是用来迷惑前方的敌人,还能迷惑天上的敌人。

 

完美伪装

用伪装的方式欺骗敌人的航空侦察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一战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将一些军用装备和小型设施加以伪装,以躲避航空侦察,到了二战,伪装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让一座大型工厂在敌人航空侦察的镜头下遁迹。

二战前美军在弗吉尼亚贝尔福尔堡举行的演习中,一个勃朗宁M1917机枪组正在伪装网下准备射击,在实际战场环境中,这样的防空伪装网是非常奢侈的。

二战中美军士兵正在用树木枝叶伪装作战飞机。从外形上看,这应该是一架P-4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洛克希德和波音飞机制造厂很快就披上了伪装网,按照当时最坏的估计,美国人认为日军飞机很可能对这些战争工业目标实施空袭。其中最为成功的伪装堪称波音西雅图工厂,波音公司聘请了好莱坞舞台布景设计师戴特莱帮忙策划伪装方案,整个厂区采用了精心设计的防空伪装网,屋顶上甚至还设置了诸多用伪装网、胶合板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假房子和假树,伪装网上利用不同的颜色制作出纵横交错的假街道,与厂区外围的真正街道构成衔接,覆盖面积近26英亩。从上方看去,硕大的厂房看上去颇似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居民社区。这种伪装的效果在战争中没能得到检验,因为没有日本飞机来过。

 完美到艺术化程度的美国西雅图波音工厂厂区伪装,整个工厂被装扮成了一个味道十足的街区。

 从5000英尺(约1600米)高度拍摄的西雅图波音工厂厂区,你能分辨出来么?

二战中苏联也曾经成功实施过大型目标的防空伪装,其代表作就是对克里姆林宫的伪装。莫斯科战役中,苏联人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连列宁遗体都被从列宁墓中迁出转移,以防落入德军手中或被战争毁坏。但作为苏联领导人办公地和俄罗斯重要文化财富的克里姆林宫却无法挪动,1941年7月22日,127架德军轰炸机空袭了莫斯科,空袭也给克里姆林宫造成了轻度损坏。为了避免克里姆林宫再遭轰炸,苏联为克里姆林宫制订了一套精巧而复杂的防空伪装措施,他们在克里姆林宫内的空地上搭建起假房屋,给宫殿独特的屋顶涂上颜料,使它们和周围的城市街区混为一体。

面对盟军的轰炸,德国人想尽一切办法对自己的工厂和重要设施进行伪装,惯常的方法是采用伪装网和施放烟雾,为了掩护真正的炼油厂,德国人甚至还在真炼油厂附近建造了假炼油厂来迷惑盟军,用废油燃起熊熊火焰,这种做法已经得到了验证,一度非常有效。

实际上,要想伪装工厂这样的设施,浩大的工程并不是唯一的麻烦。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一个十分必要的前提,那便是敌人在进行航空侦察照相前,手里没有该设施的航拍照片或其他可供参考的照片,一旦有了这些参照材料,即便是进行伪装,也难以保证蒙混过关。

如此巨大设施的伪装相当困难——桥梁、河流、街道等其他参照物仍然存在,敌方仍然可以通过这些参照物判断出目标的真正位置,要达到良好的伪装效果,就必须把目标周围1.5千米范围内的全部重要参照物进行伪装,才可能有效干扰敌方的目标判断。只要能让敌方投弹手投弹时有10秒的误差,就意味着炸弹可能错过整个目标。要达到这个效果,你必须设法用伪装来“变换”目标的外形尺寸或位置,你可以在真实目标500米外的公路路口旁边边建造一座和真是目标非常相似的工厂,引诱敌人就会把炸弹投向毫无意义的假目标。

二战初期,即便你的伪装做的非常到位,也难以保证不被炸弹招呼。原因很简单,当时投弹技术造成的炸弹实际落点和瞄准点间存在巨大的偏差。战争初期美国轰炸机投下的炸弹中,只有40%会落在以瞄准点为圆心,半径330米的圆周内,其他60%的炸弹都只能落在圈外,这些炸弹会炸中目标区周围的任何东西,这样一来伪装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到1943年末,随着轰炸瞄准技术的进步,投弹的60%已经能够落入目标周围半径330米的圆周,此时伪装的效果才真正凸显出来。

随着投弹精度的逐渐提高,防空伪装的价值也逐渐显现。伪装措施每造成敌人投弹时机一秒钟的偏差,就意味着弹着点至少要偏离70米以上。在8000米高度上透过投弹瞄准具观看地面的投弹手是没办法在观看航路前方情况的同时注意左右两侧的地貌的,通常投弹手在获得准备投弹指令后,只有120秒时间完成进入轰炸航路和瞄准。如果轰炸机群的领队机上投弹手选择投弹时机出现10秒偏差——而其余轰炸机都会以领队机投下的发烟弹作为瞄准基点——这就意味着整个机群的投弹时机会完全错误,真正的目标就能得以保存。

 

 

采用了防空伪装的美制AN-TPS-43战术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

假目标的故事

除了被动地用伪装物躲起来,制造假目标对敌人进行迷惑,以此掩护和保存真正的目标,也是针对航空侦察的一种不错的办法。

从天上向地面看去,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原因,更由于在敌方空域飞行时的紧张感以及并不轻松的操纵负荷,飞行人员对地面目标的识别并不轻松,即使是能够拍成照片送回后方进行判读,对于一些小型目标的识别依然存在困难。这种情况下,一些利用廉价材料制成的假目标,就可能被误认为是真正的“有价值目标”,从而能够起到转移敌人注意力,掩护真正目标的作用。如果应用的好,假目标甚至还能作为诱饵来猎杀那些粗心大意的敌机。

一战中德军设置的假重型火炮,这样的假目标很能迷惑天上的协约国侦察机。

二战前,美国只是被动地准备战争,军方对用于迷惑敌人,减少空袭损失的假目标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演习对其效果进行验证。试验证明,假目标对敌人空中侦察以及轰炸具有良好的迷惑效果。当时美军最为简易的假飞机的制作方法是,把一块裁剪成飞机俯视投影形状的麻布铺在地上,这会让高空侦察的敌人误以为是停放在地面的飞机。这种假目标可以将敌人的注意力从真正的飞机上转移,浪费和消耗敌人的侦察资源,甚至能作为诱饵陷阱。当然,敌人也不是傻子,一般的判读人员都知道利用阴影来判断景物的真实性,如果只是铺上一块飞机形状的布,那很容易被识破。为了模拟飞机投下的阴影,美军的破布假飞机下通常还会在铺一块同样形状的黑布,并与上面的“飞机”略微错开,从空中看起来与阴影无二。这种破布飞机对700米高度以上的敌方侦察机比较有效,但要想成功迷惑航空侦察相机,地面人员必须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经常调整破布“影子”。后来美军进行了改进,干脆直接把飞机形状的平板假目标架设在有一定高度的架子上,这样一来,影子就不必再频繁调整了。

 二战中采用大规模防空伪装措施的莫斯科红场及克里姆林宫,请注意广场上人工绘制的“屋顶”,从天上看很容易让德军侦察人员误认为这里是一片布满建筑的街区。

1945年遭盟军轰炸后的德国慕尼黑。可见被毁坏的国王广场上就有人工绘制的“屋顶”,在成百上千架轰炸机以摧毁一城工业潜力为目的的轰炸中,这类的重点防护伪装几乎不起作用。

假目标更多的时候是就地取材。“飞虎队”投入中国抗日战场后,中国军民曾应其要求参照柯蒂斯P-40C“战斧”制作了不少假飞机,南方多竹木,军民们就用竹木制成“飞机”骨架,然后外覆帆布,在绘上和真飞机相同的涂装,几可乱真。日军侦察机航拍侦察之后,发现进驻战区的美制P-40战机竟然有近千架之多,一时让日军担忧不已,而实际上当时“飞虎队”的总兵力不过数十架飞机。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为了遏制日军可能对美国西海岸发动的空袭,美军在加利福尼亚一些机场上搭建了大量假飞机,希望飞临的日本侦察机能看到这支“庞大的重型轰炸机部队”,它们将给驶近美国海岸的任何敌人舰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实际上这种“吓阻假目标”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因为日本无意进犯美国本土。

假目标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总那么管用。地面上飞机的伪装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场本身是否得到了良好伪装。为了隐蔽机场这类大面积目标,工程技术人员想出了种种办法,他们按照分散和伪装的准则,将大面积的机场和跑道打乱分割成许多小块,并与周围的其他地表特征混合起来。机场附近的维修车间也被伪装成了农庄建筑的样式,机场边缘也搭起了平顶伪装棚和沙袋机库,用来分散存放军用飞机。条件允许时,工程兵甚至会在距离真正机场一定距离的位置,搭建一座逼真的假机场,用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和炸弹。

 二战中日军在关岛战役中设置的高炮假目标,不过由于美军占据绝对空中优势,基本没发挥太大作用。

早期军用假目标的制作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军方没有专门的人员和足够的时间来制作假目标,许多时候只能利用手里的临时资源。制作假飞机最为廉价的方法是在地面上挖出一个和飞机上投影完全相同的浅坑。这样的浅坑从空中看去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停放在地面的飞机。

二战中英国曾饱受德军空袭之苦,因此对假目标非常重视。英国人的假目标制作较为专业,他们充分利用了电影企业的专业道具和布景人员和技术,制作出一系列假飞机,有“喷火”、“飓风”、“威灵顿”、“惠特利”和A-20“浩劫”等。利用这些飞机和机库、油料库和弹药库等其他假目标,英国人组合出逼真的“机场”,并把这样的假机场布置在真机场,像对待真机场一样对其进行伪装,屡屡成功迷惑德国轰炸机,使其徒费许多弹药,有效保护了真正的机场。

假目标的设计制作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德国人也曾在战争中使用。战争初期,德军就在巴黎郊外建造了一个假机场,上面布满了假飞机,周围却布置有真正的高射炮。英国人很快发现了这个机场,并趁夜进行空袭。英国轰炸机在假目标上空投下了炸弹,德国高炮猛烈开火,击落了一些英国飞机。英国飞机一走,德国人立即修复了假机场。得到“机场已被修复”的消息,英国人决定再次空袭,结果这次空袭中,英军又受到了损失。后来英国人通过情报工作,弄清这个德国机场的真面目。明知是假机场,恼火的英国人却决定进行第三次空袭,这次英国人派出的是携带炸弹的战斗机。空袭依然趁夜开始,英国飞机高速从低空掠过并投下炸弹,在四周瞄着高空守株待兔的德国高炮一无所获。德国人十分奇怪,英国人投下的炸弹为何没有爆炸?次日,德军走出掩体检查“机场”,却发现英国人投下的炸弹竟然是木头制成的!

日军也十分善于利用假目标达成战术目的。在二战的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日军还在岛上设置过许多假高炮阵地,这些“高炮”就是用几根圆木搭建而成,从外观上说也不可谓不像,但可惜此时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军已经不管真假,密集的炸弹把真的和假的一同炸掉。日军曾制作过不少精致的假飞机,这些飞机利用草木编制而成,即使低空飞行的飞机也难以识别真伪。

现代假目标的技术含量已经今非昔比,有些假目标除了外观和真正的装备颇为相似外,其对红外信号的反射特性也和真家伙相差无几。必要时,假目标还可以装上专用的雷达反射器,给敌人的探测雷达造成足以乱真的反射回波信号。此外,还可以安装红外热源,迷惑敌人的被动红外探测设备。现代假目标以充气类和框架类两种,充气类假目标实际上就是具有特殊性装的气囊,在充气后能够模拟坦克、车辆、飞机、火炮等装备的外形;与之相比,框架类假目标更为简单,就是利用高分子薄膜材料和金属骨架构成,但其仿真效果通常略逊于充气假目标。现代假目标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点,首先,其造价要低廉,适于大量生产;其次重量要轻,设置快捷,可以根据需要迅速在指定地域进行设置。现代航空侦察技术已经今非昔比,但假目标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常常能用自己颇为“传神”的外形迷惑敌人,干扰敌人的正确判断。

瑞典一家专门制造假目标的“梭鱼”公司曾在广告中说,“我们制造的‘喷气式飞机’每被击中一次,就会为您节省数百万美元”。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利用假目标,可以有效地保护真正的高价值目标,或者诱使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获得战术上乃至战略上的积极效果,这才是假目标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