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中学南昌市排名:最后的三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44:22

最后的三峡---难忘张飞庙

 

 转载 :武阿哥

 

 

 

难忘张飞庙

游轮继续在长江航行,站在船头向前远眺,峡谷凹缝之间的云彩正渐次散去,托出一轮鲜红的太阳来。空气格外的清新,吸入一口,顿觉精力饱满,足够当作一顿丰盛的早餐。

长江日夜不停地流淌着,我的心中却变得异样平静。此时,她似乎掏空了我的全部思想,全部信念,欲在流淌的净水中重铸我的灵魂。我用微小的、瞬时的目光,来仰视而非俯视这条圣水,隐隐听到一种天籁般的话语,在阔大遥远的时空中悄悄传递着,解读着,诸多尘世的痛苦与困惑,都变得如此渺小和不堪。而她那清澈的目光,也正在投来辽阔与谦卑的信号,让我在远眺之时呈上一份发自内心的敬意。

游轮渐渐减速,听说前面即是张飞庙,不觉精神大振。张飞的形象虽然清晰完整,但毕竟是从古典小说中感受到的,现在有实物可看,觉得与历史英雄人物的对话就近了许多。

下了游轮,仰头望去,苍翠的树丛掩映中“江上风清”四个黑底白字赫然在目。在陡峭的长江岸边,张飞庙亭阁飞檐,层楼峭拔,煞是壮观。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面江背山,依山取势,殿宇巍峨,造型雄奇。由一组匠心独运的古建筑群组成,气势宏伟壮丽。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更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它始建于一千七百年前,历代扩建,历尽沧桑,盛而不衰。

张飞生于涿郡,殁于阆中,为何竟在千里之遥的云阳长江边上建庙立碑呢?

民间有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凄美传说:

关羽败走麦城为孙权所害,时张飞驻守阆中,惊闻噩耗,悲愤交集,下令部下三日备齐白旗白甲,挂孝出征,为关羽报仇。范疆、张达二将深知不能如期复命,又惧张飞虎威,遂趁张飞醉卧之际,将之杀害,取下首级,直投东吴。吴王孙权得知刘备兴兵伐吴,深恐哀兵必胜,又恐魏兵乘虚而入,派人向刘备请和。范、张二将闻此消息,正在云阳途中,慌忙将张飞头颅抛入江中,逃遁他乡。当晚有一老翁在铜锣渡撒网打鱼,捞起张飞头颅,惊异之间,恍惚见张飞跪地哀求:生为蜀人,死当蜀鬼,请将头颅葬于蜀境。渔翁受托,泪如雨下,便将张飞头颅葬在云阳对岸的飞凤山麓,并邀集百姓修起最早的张飞庙。这便是张飞庙的来历,充满了凄婉的意境。张飞大义大勇,为人民敬仰,农历八月廿八日是其生辰,各地群众纷纷前来举行祭祀,颇具一定规模与影响。

张飞庙经历代修葺扩建,殿、楼、轩、阁、亭齐备,唐、宋、明、清历代均有遗迹,集历代建筑之精粹,构成一组完美的古建筑群,为世所罕见。它依山取势,坐岩临江,层层叠叠,错落有序。拾级而上,门前小桥流水,潺潺有韵;林木点染其间,铺排有序;入内,但见殿宇巍峨,古朴凝重。“巴渝胜境”实不过誉。张飞庙在地理位置和建筑上都很独特,还留下历代名流许多诗词、歌赋、书画、碑刻等大量的珍品。庙内石碑、摩崖等石刻及木刻书画作品多达六百余件。藏品年代远至汉唐,近到明清。各流派、各风格兼收并蓄。故有“张祠金石,甲于渝东”之赞,有文章、书法、雕刻“三绝”,“文藻胜地”名副其实。

 

 

庙内现存石碑和摩崖石刻及木刻书画多达数百幅,书画作品远自汉唐近至明清各代,名家荟萃,实为罕见。其中以木刻颜真卿书《争座位帖》;石刻苏轼作前、后《赤壁赋》大字长卷;石刻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黄庭坚书《唐韩伯庸幽兰赋》;郑板桥书写的诗文和竹石、兰石绘画等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刘墉、张船山、竹禅、彭聚星、龚睛碑、赵熙、郭尚元、张潮庸、刘贞安等人的木刻字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张飞庙的主要建筑和雕塑群是围绕着张飞的传说和其独具魅力的性格来布局、建造的。进了大门,就是结义楼天井,可见刘、关、张三人高举酒杯,仰天长望,沥血祭天,慷慨悲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结义台前有四十年代孙元良驻军张飞庙时写下的赞颂张飞的诗句:“吾侯椎屠耳,辉煌酹大志,岂为高官爵,宅心在济世。”表达了对张飞的景仰。出结义楼往东是寄托张飞思念云长的望云轩,再过字画满地的楼廊,沿石阶而上便是祭祀张飞的正殿,中间是高大的张飞塑像,两旁是一组雕塑群。《三国演义》在写到张飞遇害时有一首诗赞云:“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这一组塑像把诗句中的张飞“怒鞭督邮”、“义释严颜”、“长坂退敌”等传奇佳话塑造得栩栩如生。在整个正殿,张飞爱憎分明的性格,赤胆报国的精神,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气概都得到了形象的再现。

张飞庙处处保存了老百姓对张飞的敬仰之情,除了上面提到的建筑和雕塑,值得一提还有助风阁和据说是张飞书写的石刻。助风阁位于旁殿,是一个六角楼台。相传,张飞的神灵经常佑护这里的往来行船,常吹送三十里顺风,以保平安,因此后人筑此亭以示纪念。尽管只是一种传说,但却反映出人们对张飞的崇拜之情。与其相对应的还有一例:清代康熙年间的河道总督张鹏翮,乘船回家省亲途经张飞庙,狂言文臣不拜武将,张飞大显威灵,吹送逆风30里,所乘船只三日无法行走。最后,他备齐三牲三果上庙拜祭张飞,船才顺风而动,平安到家。后来,他写了一首感谢张飞的诗:“铜锣古渡蜀江东,多谢先生赐顺风,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载石填崆峒。”至今,张飞庙的石壁上仍有张鹏翮所题的这首诗。

 

 

张飞不仅是虎将,还善书画。庙内的碑室里可见到传说是张飞立马勒铭的《八蒙摩崖》拓片复制石刻,铭文云:“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还有一块传说张飞显灵书写的石碑:“一把铁枪扶社稷,三尺铜剑振乾坤。先生不知余名姓,赤胆黑面老将军。扶汗张将军。”其书法豪情奔放。龙蛇飞动,与张飞性格很是吻合。邓拓先生也曾写过《由张飞的书画谈起》的文章,比较完整的论述了这个话题,正如先生所说,现在我们很难说清上述的书碑是否真是张飞所书。但不管怎样,后人读此碑文一定会激起对张飞的敬仰之情。

由于张飞庙建筑群位于130米至160米之间,三峡水库蓄水达175米后,将会全部淹没。有关方面决定对张飞庙进行“搬家”,按照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迁建,也就是尽可能用张飞庙内所有能取下来的原材料进行迁建,搬迁至30公里以外的云阳县对岸。

慢慢悠悠走下石阶,再一次回头张望那“江上风清”四个字和巍峨的建筑群,心里想,真不知搬迁后的张飞庙是什么样?(待续) 


最后的三峡---神秘白帝城

 转载 :武阿哥6660100的博客 

 

 

神秘白帝城

 

迷迷糊糊地翻腾了一夜,醒来的时候,天已是大亮了。虽已经过一昼夜的航行,却一点也不感到疲倦。峡谷中的晨风,分外清明透彻,沁人心脾。顺手拈来洗洗脸,一如洗净久已沾染了俗世的尘埃的心灵。

前面就是白帝城了,远远望去,峰顶绿树掩映,亭台古阁,红墙碧瓦,翘角飞檐隐约其间,云烟出岫,宛若仙山琼苑,实非凡间气象。

这就是我儿时遐想中,有着气势巍峨的宫殿朱墙和云雾缭绕的亭台水榭的人间仙境吗?脚还没踏上这块土地,心已陶醉。多少次夜半惊雨,檐马叮当,急雨打残荷;多少回春梦乍醒,竹影迷离,缺月挂疏桐。我的目光穿越千年时空,伴随着李白在此登高远眺,即兴赋诗,持酒吟唱。白帝城,我来了!

 

 

白帝城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自己想当皇帝了。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龙,直冲九宵。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公元36年,公孙述与刘秀争天下,被刘秀所灭,白帝城亦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在公孙述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特地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塑像供祀。而白帝庙后来之所以名声大噪,则是因为与三国英豪搭上了关系。

三国时,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率兵征伐东吴,为义弟关羽、张飞报仇雪恨,不料被东吴大将陆逊杀得大败而回。刘备退到白帝城,无颜回见群臣,于是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宫安居,不久郁闷而死。临死前刘备把政权和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史称“刘备托孤”。现白帝庙内还有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古建筑。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白帝城一山翠色,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确实非常清幽秀丽,特别是朝霞如锦,白云出岫的时候,更有着仙山琼阁般的魅力。而实际上,历代骚人墨客来此登临盘桓、吟风弄月的非为这些。站在白帝庙山门前回身眺望,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终于明白那些瑰丽诗篇的灵感由来。往南望去,只见白盐、赤甲二山巍然耸立,与白帝山成猗角之势,宛若三条青龙自远方游来,在这里聚首戏水。自峰颠俯瞰大地,但见浩浩江水千里奔来,至此为三峰所阻,翻腾怒吼,如万骑闯阵,直奔白盐赤甲二山之间的瞿塘大峡谷,挟势而下,波掀浪涌,声若斗雷,滔滔东去。至此,你也终于有了“众水会万涪,瞿塘争一门”及“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的实地感受;倘若你失意之时孤身登临,处此苍茫天地间,慨人生之短促,觉宇宙之无穷,你也会发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喟叹;倘若你是为缅怀历史而来,头顶着三国历史的天空,身后是刘先帝临终托孤之所,眼望诸葛亮水陆八阵图,耳畔依稀传来马蹄兵戎敲击交战之声,你或许也会滋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历史苍凉悲悯之情……

置身在这烟波浩渺之中,总能听到神奇的传说、吟山诵水的诗句,眼前还会不断飘逸出那些熟悉又久远的身影,他们仿佛是这山水的精魂,消释人们心中的恐惧,化解人们身上的困倦,使每一个走进白帝城的人,在饱览山水风景时又受到一次文化的洗礼。那一刻如果有酒,我定会邀李白共对金樽,与杜甫一同走过江陵。

 

 

白帝庙的碑林同样谱写了千年故事。白帝庙内百余块琳琅满目的石碑,仿佛一部厚厚的大书,叠放在东、西碑林大厅。每一块石碑上,不仅刻着绝妙的诗文,优美的图画,而深藏在那诗文、图画后面的,却是一个个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故事。可以说,一块石碑就是一页历史,一幅图画,一首诗篇,一段传奇。

碑林中最令人叹为观止,最能给人以诱惑力的当首推《凤凰碑》和《康西皇帝六言诗碑》。

《凤凰碑》现存于西碑林。碑高175厘米,宽96厘米。碑面乌黑发亮,光滑如镜。碑上一棵高高的梧桐树上,栖息着一对姿态优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交颈而栖的凤凰。

经导游提示,我们才发现了此碑一处明显的破绽:《凤凰碑》右上角略中间一点,要比整个碑面低凹许多,可见原来的题字及图章已被铲磨去了,重新刻上了“春霆鲍超题”的文字。据史载:“鲍超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被慈禧太后封为一等子爵。”鲍超告老还乡后,见此碑甚美,命人铲去原题字及图章,刻上自作的“隐归林泉,游览于此,留连久之,走笔书画,以勒诸石”等字样,堂而皇之地将《凤凰碑》窃为了已有。

《康熙皇帝六言诗碑》,现存于东碑林,碑高170厘米,宽100厘米,碑上所刻文字是康熙皇帝御书的一首六言诗:“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碑下方刻着“赐巡视北城河南道监察御史加三级臣傅作楫”。

据记载,傅作楫在任河北良乡县令时,一次,宫庭内监骑马无故践踏青苗,被他处以杖刑。康熙皇帝知道了此事,不但没有责怪,反而称赞他有“御史风骨”,便给他连升了三级。当他告老还乡时,康熙便手书了这首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六言诗送给他作纪念。此碑是其后人仿诗轴原样,刻成此碑。

 

 

历史上曾有多少英豪,在白帝城拉开架势陈兵布阵,鏖战争杀。然而,震天动地的呐喊,早已在江涛声中消散于无形,金戈铁马的场景,尽被淹没在浪涌之间。正如明朝才子杨慎的词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峡工程建成后,这里的水位升高132米。到那时,白帝城将四面环水,成为人间仙境,景色将更加美丽迷人,游船可直达城中。

返回到游轮,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遍观天下众多的山水胜地,还没有哪里能像三峡一样,让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心仪不已。当他们走进这片山水之后,内在的坚韧、刚烈便显现出来,一种深厚、挺拔的文化风骨、人格尊严便昭然于峡江之上、群山之中。同样,也没有哪一方山水胜景,能像三峡这样把历朝历代的文化宗师巨匠深深吸引,使这里在千百年中,一直有星光闪耀的人物不顾山高水险,在这里流连高歌,休憩沉思。

三峡在给人灵感与自信的同时,也在为中国的文化注入强大动力。文学史上两个最有光芒和神采的人物,当数李白和苏东坡。十分奇妙的是,他们生活在不同时代,却都是通过三峡走出巴山蜀水,走向广阔的中原大地,走上唐诗和宋词的高峰。

漫长的岁月中,三峡的雄浑山水,因吸引了无数深情的眼光而变得情意深厚。朝代更迭中,三峡不变的山水,因承受了无尽的咏叹,而显得从容又光彩照人

三峡,在众多文化人的深情眷顾中,渐渐成为一种文学的景观,一种自然山水与人类文化和谐统一的境界。

白帝城,我心中的城!(待续)


最后的三峡4 梦幻小三峡

 转载 :武阿哥6660100的博客

 

梦幻小三峡

 

游轮至巫山县城,由于“空山新雨后”,深深吸一口略带一点点涩味的空气,让人感受到那典雅悠久的山镇气息。导游介绍说要在这里停留一天,改乘其他船只去小三峡游玩。这几天真有点劳累,本想留在船上好好睡一觉。导游说,长江小三峡的景致比举世无双的三峡更美,若不是身临其境,怎样能感受她美在哪里?终于耐不住诱惑,我还是决定前往。

小三峡,位于大宁河下游,是由流经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三个峡谷组成的。南起巫山,北至大昌古城,全长50余公里。这里瑰丽多姿的奇峰峻岭,变幻无穷的巫山云雾,曲折有致的激流险滩,清幽秀洁的飞瀑清泉,千姿百态的倒悬钟乳,青翠繁茂的山林竹木,色彩斑斓的河滩卵石,无不令人叫绝。由于小三峡是新开发出来的景点,有人预测随着三峡库区水位的提高,三峡美景大都将被淹没,小三峡势必取代三峡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来到大宁河入江口。但见两山对峙如门,峭壁如削,天开一线,形若一门。小三峡的第一峡,龙门峡就在眼前。峡谷仿佛是被谁用一把巨斧劈开了巨峰的一道裂口,小船顺河流在其中穿行。仰望着两岸山峰,头顶已经成为一线天,两岸山峰就像一对依依不舍的情侣一样,刚刚分开。

大宁河是我这次所经历的最清澈、最明净的河流。在众多的河系中,由于人类无序开发和野蛮利用,致使相当部分江河已经失去原有的面貌。这里的河水清明澄澈,犹如清晨的滴露,水底卵石粒粒可数。伸手拍打流水,清爽宜人。两岸奇峰峻岭,多姿多彩;流泉飞瀑,清幽秀丽。我这个来自北方小城镇的人,对于清澈得泛蓝的溪水,陡峭如削的绝壁,空气中散发出大自然的那种清谈芬芳,心中不免几分惊讶。卸下一身尘埃,解去旅途的疲惫,让自己敞开心胸,去感受大宁河赋予的一份纯净。在这里,看青山、白云、绿水,呼吸清新的空气,自是别有一番情趣。

 

 

龙门峡素以雄壮著称。两岸峭壁之上鬼斧神工地凿刻着许多小方孔,参差排列,绵延不绝,这就是蜀古栈道的遗迹。栈道崖壁上仍保存有“开辟奇功”、“天梯津隶”八个遒劲的题刻。距水面数十米左右,均匀排列的石方孔,孔距1米余,孔深约50厘米,20厘米见方。有的攀岩而过,有的盘山环绕,有的断断续续,一直延伸到巫溪县宁厂镇,全长130多公里,共有石孔6888个,其长度超过著名的剑阁栈道,为我国古栈道遗迹中所少有。在栈道边,向上看不到头顶的山峰,因为通道顶突出的岩石挡住了视线,向下则是陡直的岩壁,随便踢个小石头都可以直接落到江水中,俯瞰大江,如临深渊,令人怵目惊心。

至于这些栈道孔何时开凿,因何开凿,至今也是一个谜团。最多的一种说法是“栈道自秦末汉初始修,用竹箴引巫溪盐水至大昌煎制。”据专家考证:三峡地区井盐未兴之前,以三峡为轴心的整个川陕鄂边区,唯独仰仗其得天独厚的巫溪盐泉。由此,我们推测大宁河畔连绵不断的古栈道,漕运之说当属不虚。栈道之上架竹箴引盐水,非但省时省力,而且不妨碍盐运队伍的行走,实乃高明之举。据说暗渡陈仓的典故就是出自于此,也有一说是古人用来沟通外界的道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被悬作“栈道之谜”。

 

 

 

出峡口是急流惊险的银窝滩,船行其间,浪花飞溅,白如泡沫。“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这话果然名不虚传。迎面而来的是以奇闻名的巴雾峡。迷蒙缥缈的云雾如絮般环绕山间,我赶紧按下快门,希望能拍下这缭绕在青山间变幻无端洁白美丽的巫山云雾。巴雾峡钟乳密布,怪石嶙峋,奇形怪状。景致多因其形而命名,如“龙进”、“虎出”、“五马归山”、“八戒拜观音”、“猴子捞月”、“天泉飞雨”等,无不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惊之欲飞。更多是叫不出名字的,却也符合人们的心境。牵着飘飘缈缈的云丝雾发,缭绕着或明或暗的山光水影,似天籁之音诠释着“大象无形,大音息声”的意趣;似栀子花香、梅子落雨演绎着顾盼生姿的巫山神韵等等。在这里,每一块岩石,每一座山峰都蕴含着美妙神奇的传说,让人浮想联翩。

而最令人惊叹的当数“千年悬棺”。借助高倍望远镜,可见距水面百余米的绝壁上有一洞穴,洞口横放着一口的黑色棺木,上面残留着千年风雨侵蚀的斑驳的痕迹。在岩高千仞的峡江峭壁上,既无小径可通,亦无阶梯可攀,是什么时代的人们用何种方式把上千斤重的棺木搁上悬崖的,成为千古之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古学家曾在大宁河上游取下一具棺木,经考证,这些悬棺是古代濮族人的葬棺,用绳索把棺木吊进绝壁的洞穴中是他们的丧葬方式。考古学家从棺木的主人和殉葬品判断,这具棺木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旅游归来后,我曾经查阅过资料,大宁河悬棺主要有巴雾峡悬棺、滴翠峡船棺、庙峡硝洞子悬棺遗址、水猫洞悬棺等,这些悬棺分布在巫山和巫溪境内。有关方面统计,大宁河的几个峡谷段有悬棺43具,绝壁凿龛悬棺遗址274处。悬棺最集中的是大宁河中上段,巫溪城绝壁凿龛悬棺遗址多达168处。

 

 

游船进入了第三峡的“滴翠峡”。这里是小三峡中最绵长、最幽深、最秀美的一段峡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描写三峡,其中“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一段正可移用于此。的确,峡谷中群峰竞秀,无峰不峭,无山不美,瀑布凌空,如天泉飞雨,击石而落;山花吐艳、翠竹摇影,原始植被依稀依晰可见;飞跳的猴子出没浓郁的丛林之中,滴翠的群山与峡中碧流相掩映;轻舟泛波,溅玉飞花,仿佛穿行在“世外桃源”。到处是画,到处是诗,到处是迷一般的诗情画意。河面时而变窄,时而变宽。窄时,水流湍急;宽时,水流平缓。眼观两岸,峭壁摩天,奇峰直插云天。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种宁静之时吟读古人常至的情致。若是孤身一人推楫而来,我必已是武陵渔人,此时当生起忽逢桃花林之诧异,疑前方定然有远离人世之所,从而萌生欲穷其林的冲动。

 

 

滴翠峡全长二十公里,景点众多。有“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罗家古寨,有寸草不长的赤壁摩天等。此期间恰是水旺季节,小三峡正宜于漂流,我们不再前往。在滩口稍作休息,便乘船返回。

真是让人嫉妒了。不知上苍叫它们怎样的融合和交流,怎样的纠缠盘旋,竟成了这样的美景!也许正是“隔谷闻溪声,寻溪度横岭。清流涵白石,静见千峰影。岩花无时歇,翠柏郁何整。安能恋潺溪,俯仰弄云景。”的佳境吧,引得无数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悠久灿烂的巴楚文化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化名人,为之流连忘返千般动情,继之以挥毫题咏。留下的篇篇美文,卷卷诗行,怎一个“叹”字了得?

 

站在黑暗甲板上,迎着风,任凭机动船溅起的浪花冲进我的嘴里。我此刻非常理解几千年前的诗人,为什么会在此留下如此美妙的绝句。那是激情的升华,那是长江给了他们比海浪还要深的情感。那一刻,我非常想永远做一名诗人,可我竟连一句诗也吟诵不出来。

突然间,想起不只是谁说过的一段话:有一种存在叫做永远,有一种感动叫做震撼,有一处放弃叫做奉献,有一种逝去叫做涅槃……

(待续)

                               最后的三峡---永远的三峡

 转载 :武阿哥 

 

永远的三峡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统称。它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跨5个县市,全长193公里。由于三峡雄奇险秀的自身魅力,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目光,留下了多少千古不朽的诗文。

游船刚刚从白帝城启航,广播里就一遍遍播放那首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三峡情”,直觉告诉我们马上就要进入三峡口了。一直以为,进入三峡应该有一项仪式,面对神灵三拜九叩,保佑我们顺水顺风。任何虔诚的礼仪在这里都不为过,毕竟穿过这里,就可以接触到一个民族灵魂的最深处,倾听她高贵的血脉中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段华章。相信几千年前到过此处的古人曾经这样做过,几千年后重游此处的我们理应继续做下去。然而,什么都没有,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祈祷。

“夔门到了!”有人大声喊道。夔门是三峡入口,一泻千里的江水在这里奔腾跳跃着,夺门直下,大有“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异常雄伟险峻的气势。夔门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蜓于深谷之中。峡内河宽只有百余米,最窄处不过几十米,而两岸主要山峰可高达千米以上。船行其间,仰望两岸,群峰高不见顶,崖壁直立如墙,形成一线云天,不时引来游人的惊叹声。

多少次从电影、电视里见过三峡的雄伟,多少遍从书刊、报纸上读过三峡的壮观,多少回梦绕魂牵那缠绵的巫山烟云、豪放的夔门涌浪……而今终于有了圆梦的机会。

 

 

瞿塘峡全长约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夔门南岸绝壁上,有一片摩崖石刻,其中“夔门”、“瞿塘”大字清晰可见,细观两岸,石崖上还有许多有规则的方孔,至下而上,呈“之”字排列,一直到半山腰,人称孟良梯。其实,这些石孔是古栈道遗迹,是我们先人修的一种栈道,许多木料早已腐烂,有的孔里虽残存木桩,也看不出栈道的模样。仍然有一些栈道被保存下来,上面人畜仍然可以行走。

 

 

何处传来滚滚沉雷?这秋江,这冷雨,不应有雷。再仔细听,原来是江水奔腾时的呐喊。发端于唐古拉山的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沿途接纳了沱江、嘉陵江、乌江等一批江河,水势陡增猛涨,然而到了夔门这地方,江面突然被束窄在仅有50米宽的河床上,那水势当然就湍急起来。加之两岸绝壁悬岩胜如斧劈刀削,十分陡峭,江水无处漫溢,便都拥挤在这窄而又深的门口,争先恐后地冲将出去,訇訇的呼啸经两岸群山的共鸣,便成了惊天动地的轰雷声,在峡谷中瓮瓮地传响了亿万年。

游轮继续顺流直下,两岸的山峰奇巧起来,造型特异,且多披绿装。导游说这是进入巫峡了。巫峡总长45公里,西段称金盔银甲峡,东段称铁棺峡。这巫峡就像长江将巫山劈成了两半,它在劈出的峡谷中穿行。两岸群峰怪石嶙峋,古木参天。河道迂回曲折,更为雄险,也更为幽深秀丽,如同进入天然画廊。

巫峡西起巫山大宁河口,它幽深秀丽,峡长弯多,迂回曲折。船行峡中,视线之间总是苍山紧逼,好像到了尽头,等到临近弯道时,向前看去,又是一番境界,这样周而复始,使人远近莫测,显得特别幽深与秀丽。

巫峡山高峰多,云雾缭绕,一座座青峰在茫茫云海中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使人感到山峰十分秀丽。巫山十二峰的美名,早已远播天下。前人题诗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想系写实之作。现在猿已绝啼,只有汽笛声声,震撼山峡。但逢峰回江转,回声幽长,亦还可以想象深谷猿啼,如泣如诉的情景。现在置身其中,让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十二峰分列两岸,像是对这些远道慕其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夹道欢迎。实际上从江道中观看,只见九峰,但这已经足以使游人们大饱眼福了。当播音员说到:前面即将看到的是神女峰,请大家到观景台观看时,无数只眼睛聚焦在北岸那渐行渐近的层峦叠峰。渐渐有淡淡的白雾在山顶缭绕,隐约中左前方远处高峻的峰顶上,有两个更加高耸的峰尖屹立在众峰之上。在这两峰的右侧,有一细高的岩石突兀独立在青峰之巅,确像一位亭亭玉立,俯瞰江水的少女,这就是有名的神女峰。白云悠悠,她的身影时隐时限,片片云雾在她的周围轻歌曼舞,使得神女似乎“犹抱琵琶半遮面”。又似她在挥舞着柔曼的轻纱翩翩起舞,羞涩地不肯将她的真实全貌展示出来,是那样的含情脉脉,妩媚动人,是那样的令人遐思万千!这等风景,这等风情,岂是一个“美”字可以了得?那唐朝的诗人元稹,大概就是被这奇妙无比的景色所陶醉,才如醉如痴地的吟出了那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游轮进入西陵峡,江流又沸腾起来。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全长百余公里。峡谷内,两岸怪石嶙峋,险崖峭立。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逆光望去,满江泛起赤红的金波。一阵笑声从船底江中传来,如同古代壮士刚从战场凯旋,那种高奏得胜令时的仰天长笑,这是西陵峡的一绝——笑水。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过去,新滩两岸的山岩多次崩塌堵江,所有走上水的轮船,都要利用机械“绞滩”,木船要靠纤夫拉滩,一艘轮船要上百人来绞,木船也得几个人,于是便有了“自古川江不夜航”之说。这里水下地形复杂,水势千变万化,或往上冲,形成蘑菇状的水泡,据说高时达一米。水流由外向内回转,中心变成锅底形的旋涡,最深的可达三米。如同仙姑和龙女们在翩翩起舞,那裙裾旋成了浑圆的花。这哗哗之声,或哈哈之声,便是舞裙上饰物碰撞出的仙乐,这般悦耳,这般怡情。随着葛洲坝的建成,江面提升,笑水已经绝迹。

当船行约9公里后,驶入一段山色清丽的峡谷中。这便是灯影峡。峡壁明净,纯无杂色。两边云鬓凝翠、飞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静影澄碧。若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异常,所以又称明月峡。灯影峡的一大绝景就是每当夕阳西照,晚霞透衬崖顶的四块象形石,就像皮影戏剧中《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灯影峡由此而得名。

 

 

畅游三峡,不独感受其美丽的岸景和一去千里的气势,更让人怀想不已的是三峡的历史和人文因素。西陵峡不远处就是秭归,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就诞生在这里。再过去不远就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里——香溪。我不知道远古的时候,这里是个什么样子,但就今天的交通状况和地理位置,当时恐怕也好不到那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环境,竟诞生出才高八斗的诗人和倾国倾城的女子,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神奇!

短短4天的航行,我们终于走过长江三峡,来到宜昌。回想这几天的行程,不禁留下几多感慨:我知道待到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高峡出平湖”,水会变清,山应更绿,长江三峡雄奇依旧,三峡风景线也将成为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黄金水道和旅游胜地。“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千万年孤寂地站于峰巅的神女,应该可以欣慰地展颜一笑了吧!

 

但是我不知道,面对632平方公里的土地、民居、名胜古迹的淹没,面对100多万人的生活印迹永沉江底,面对废墟和流淌的江水,我们是否还能忆起孔夫子的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三峡继续存在,历史仍将继续,人类对她的崇敬之情仍将继续……

再见,我心中永远的三峡!

(全文完)

  • 综合
  • 博文
  • 博主
  • 音乐
  • 视频
  • 播主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