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邪女:姜太公:不弃所学终成大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25:45

姜太公:不弃所学终成大用

(2011-04-17 01:08:02)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有点学问

《惟坚守能成不朽》系列之三

姜太公:不弃所学终成大用

丁启阵

 

就是在平均寿命达到七八十岁的今天,一般人活到六十岁,曾经有过的人生理想、宏图大志,至此也基本画上了句号。好听一点的说法,是退休,是安度晚年,是颐养天年。总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六七十岁都不再是奋斗的年龄了。失志之士,更是心灰意懒,尽弃所学,坐以待毙。但是,平均寿命可能不及今天一半的商周时期,一个叫吕尚的人不是这样的。吕尚的辉煌人生,七十多岁才刚刚开始。

关于吕尚七十多岁以前的情况,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已经所知不详,不确。《史记·齐太公世家》先记载了如下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早已沦落为庶民阶层的吕尚,一直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三国蜀汉学者谯周的话,称吕尚曾经在朝歌(在今河南省北部淇县)屠牛,在孟津(在今河南省中部孟津县)卖茶。可见,吕尚连一个像样、固定的职业都没有。司马迁没有交代吕尚假装钓鱼以便跟周文王相遇的具体年龄,但是西汉刘向《说苑》却有“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的说法。周文王在渭水南岸(《吕氏春秋》说是渭水上游的滋泉水)遇到吕尚,似乎是天意。周西伯出门打猎前,卜了一卦,说“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打猎之时,就遇到了吕尚。一番交谈之后,周西伯非常高兴,说:“我太公曾经说过,‘应该有圣人到周来,周将因为有他的帮助而兴盛起来’。您就是这样的圣人吧。我太公盼望您的到来已经很久了。”从此称吕尚为“太公望”,请他上车,载他回宫,封他为国师,位极人臣。

不过,这个故事毕竟太富有传奇色彩了,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司马迁也捎带记载了如下两种说法:一种是,吕尚博闻强记,曾经在商纣王朝廷里当差,因为纣王无道,便辞官不做。但是,多年里游说诸侯,无人赏识。最后,投奔了周西伯(日后的周文王)。一种是,吕尚一直隐居海滨,不曾出仕。周西伯被囚禁羑里,散宜生、閎夭两位得知消息后去找吕尚商量投奔周西伯之事。不料,吕尚也说:“我听说西伯人很贤明,善待老人,我们为什么不去找他呢?”于是三人就去替周西伯搜求美女奇物,献给纣王,赎出了周西伯。周西伯返回封地之后,深知吕尚才能了得,于是重用了他。

不管历史事实更接近哪一种记载,有一点可以肯定:吕尚或太公望、姜太公,七十多岁遭遇周西伯以前,是一事无成的。

遇到周西伯之后,姜太公便如鱼得水,周从地处西北一隅的诸侯之国成为一统天下的王国,几次重大事件都离不开姜太公的出谋划策:周文王离开囚禁地羑里之后,“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周武王第二次伐纣,占卜不吉利,风雨骤起,大家都害怕了,想打退堂鼓。但是,姜太公力排众议,坚持按原计划进军。结果大获全胜,杀死纣王,周武王成为天下之王。最后,因为在整个建国过程中,姜太公的功勋居群臣之首,论功行赏之际,他第一个受封,封地为齐地营丘。

毫无疑问,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姜太公生前已经被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尊为“师尚父”,相当于今天的“国父”;死后,“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即兵家的鼻祖,谋略家的先驱。姜太公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即以唐宋而论,唐太宗为了“安人理国”,称自己是姜太公的化身,曾下令于磻溪建太公庙;唐玄宗更进一大步,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征或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开元二十七年(739),又追谥姜太公为“武成王”,姜太公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一位武圣人。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为了抵御外寇入侵,朝廷下令,要求各军事将领必须阅读《太公兵法》。在民间,姜太公更是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能辟邪祈福。因此,民间向来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辟邪咒语。

《史记》等历史文献,有关姜太公得遇周文王之后的事迹,记载较为详细,而对其贫困潦倒时期的情况,记载极其简略。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像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所说的,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之人。姜太公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推崇的人物,跟他始终没有停止军事、政治等方面的研究和思索,跟他始终没有放弃“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追求与理想,是有直接关系的。

姜太公,堪称中国历史上生命不息、理想不弃、奋斗不止的一位榜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