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德燃烧器:索罗斯挟万亿赴港欲“做空”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17:44

索罗斯挟万亿赴港欲“做空”中国?

www.eastmoney.com2011年04月19日 10:15张茉楠广州日报 索罗斯(资料图)

  去年以来,全球“做空”中国的力量正在集结,美国《新闻周刊》把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列为“2010年十大世界预测”第二位;华尔街空头大师查诺斯断言,中国房地产业的问题比迪拜严重1000倍,过多的货币造就了房地产泡沫;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中国将重蹈日本覆辙。

  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增长停滞,而新兴经济体房价继续飙升。中国是选择的最佳“做空”对象,高房价问题不仅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扭曲,也是影响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国际资本正是看到了这种扭曲,将房地产市场作为其主要的“做空”目标。一方面,去年以来,国际资本以“热钱”的形式,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日渐增强的情况下,流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热钱”可以通过参与炒高房屋资产价格获取资产升值与套汇的双重收益。

  而另一方面,查诺斯、麦嘉华、格兰瑟姆等几位华尔街赫赫有名的资本大佬,不约而同“看空中国”。查诺斯宣扬,近期他募集了2000万美元的离岸基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裹挟万亿热钱重返香港,对中国虎视眈眈。

  因此,中国当前要尽快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结构的转换摆脱房地产依赖型增长。

  --------------------------------

  全球资本做空中国 索罗斯挟万亿热钱返港 

  去年以来,全球“做空”中国的力量正在集结,美国《新闻周刊》把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列为“2010年十大世界预测”第二位;华尔街空头大师查诺斯断言,中国房地产业的问题比迪拜严重1000倍,资产高估与信用供应过剩是主要原因,中国过多的货币造就了房地产泡沫;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中国将重蹈日本覆辙。而国际评级公司惠誉近日更是以信贷规模急剧扩大、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加剧了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性所面临的风险为由,将中国的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的展望从稳定调整至负面,一场“做空”中国的大幕正在拉开。

  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增长停滞,而新兴经济体房价继续飙升。近期《经济学人》发布最新全球房价排名报告显示,欧美等发达国家楼市深陷价格低洼,不断下跌的房价成为各国经济复苏的障碍。一些发达国家房地产库存规模较大,房价面临“二次探底”风险。2009年美国房地产市场附加值占G DP达到13.2%,房屋作为重要的抵押品对美国银行业4.3万亿美元房地产抵押贷款和近10万亿美元资产支持证券的质量具有关键性影响,然而美国房价依然持续下跌,目前处于2005年以来的最低点;新屋销售量和新屋开工率极其低迷,处于三十多年来的最低值,预计本轮房地产衰退对美国经济的拖累还将继续。与此相反,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楼市火爆异常,亚太地区目前已经显现房地产泡沫的明显信号,资本大鳄正是看好这块“肥肉”。

  中国是选择的最佳“做空”对象,高房价问题不仅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扭曲,也是影响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国际资本正是看到了这种扭曲,将房地产市场作为其主要的“做空”目标。一方面,吹大泡沫,去年以来,国际资本以“热钱”的形式通过各种隐蔽渠道进入房地产市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日渐增强的情况下,流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热钱”可以通过参与炒高房屋资产价格获取资产升值与套汇的双重收益。

  而另一方面,资本大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又在厉兵秣马,集结“做空”中国的动能。查诺斯、麦嘉华、格兰瑟姆等几位华尔街赫赫有名的资本大佬,不约而同“看空中国”。查诺斯宣扬,近期他募集了2000万美元的离岸基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裹挟万亿热钱重返香港,对中国虎视眈眈。

  宣称“中国经济崩溃”的人,所持理由不外乎三个:投资、房地产、信贷三大领域存在泡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这三者的关系是,首先,第一,中国的投资占经济增长的比重,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明显过高。这表明中国的投资过剩,投资效率很低。其次,房地产投资占了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4到1/5,房地产创造的增加值占G D P约6%,与房地产相关联的产业达到60 个,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最后,房地产捆绑着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这样低效率的投资,房地产泡沫以及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支持,都会使银行的贷款质量恶化。

  空头力量在集结为中国经济拉响了红色警报。前车之鉴教训深刻,只有经济机体强健才不会被沦为“做空”的对象。因此,中国当前最关键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将中国经济内部的“虚火”降下来,要尽快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结构的转换尽快摆脱房地产依赖型增长。(经济参考报)  谁在唱空股市 谁在挤压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2日 04:14  证券日报

  □ 谢镇江  董少鹏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应当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包括批评的声音。不过,西方部分学者、政客和媒体凭借舆论体系优势,对中国经济改革和体制模式刻意曲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值得重视。

  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理论框架,西方国家在分析中国经济奇迹时,也就自然地留有这种认识差异的烙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活跃在中国本土媒体上的个别专家学者也与这些国外同行一唱一和,似有默契。

  可以预见,由于价值观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博弈,西方政客和学者唱空中国、挤压中国的舆论也还将持续。对于这一局面,我们既要有良好的心态适应,也要有适当的措施应对。

  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来自西方学界政界和媒体唱空中国经济的声浪就延绵不绝。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包括批评的声音,既可以提升治国理政的水平,又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更好地与世界其他国家一道谋合作求发展。这也体现了虚心使人进步,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大国胸怀。

  不过,当今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也有其复杂的一面,各经济体在加强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同时,彼此之间的利益博弈其实并没有消亡。与经济博弈相关联的是,国际舆论的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总体上,国际舆论竞争的态势是“西强我弱”,并且这一格局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西方部分学者、政客和媒体凭借舆论体系优势,对中国经济改革和体制模式刻意扭曲解读甚至恶意攻击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他们也试图加大对中国本土舆论体系的影响。

  对于原本发端于西方话语体系的唱空中国的声音,被中国少数媒体放大传播;一些盲目崇拜西方经济模式的所谓学者活跃在中国个别媒体上,不时批评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某个步骤不合西方的节拍。

  对这种现象应该进行分析。中国人要想办好自己的事情,发挥好在国际经济体系当中应有的作用,就要做到两面兼顾:一面是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注意从批评中获得教益,改善和提高自我;另一面则是辨别国际舆论中的友好和不友好甚至是破坏性的因素,采取必要的回应措施。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国人自己的主流媒体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保持与国际舆论的亲和力,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坚持为中国利益服务。专家学者和主流媒体有责任对外部误读进行澄清和回击,将中国经济包括资本市场的真实情况、中国民间的真实声音传递给世界。

  一、由来已久的“唱空”中国

  在中国创造30余年经济高增长奇迹的进程之中,对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中国文化体制和传统、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质疑一直没有间断过。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中国发挥自己独特的体制优势,率先恢复经济稳定增长,更是令西方社会亦喜亦忧。他们对不仅不拖累反而可以救助全球经济的中国经济奇迹表示肯定,但同时,一些西方政客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充满疑惑,有的怀有敌意。

  事实上,西方国家一直想弄清中国的发展动力和维护社会稳定运行的机制。近年来,西方媒体刊发有关中国经济的报道已是常态。但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理论框架,西方国家在分析中国经济奇迹时,也就自然地留有这种认识差异的烙印。我们认为,因价值观差异造成的困惑可以理解,怀疑、争论也属于正常,但出于加强交流合作的初衷,对于“误读”也需要正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唱空”中国经济的典型论调包括“中国威胁论”、“经济崩溃论”、“不可持续论”、“不负责任论”等。“中国威胁论”从新中国建国初时的以炒作军事威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炒作经济威胁为主,其中掺杂着技术窃密、资源争夺、产品倾销等等指责。“经济崩溃论”、“不可持续论”、“不负责任论”等则是中国威胁论的变种和升级版本。

  这些论调的支持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是以高投资、高资源消耗、低产出为特征的,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中国的经济结构过分依赖外需、投资储蓄失衡、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国有资本过度控制市场资源;资本市场不规范,投机盛行。西方政客和学者借此认为,中国经济是泡沫经济、失衡经济、不可持续的经济;中国资本市场是不规范市场、泡沫市场、高度投机的市场。

  2010年,一场唱空中国经济的大合唱再度上演。华尔街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查诺斯散布说,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是由大量投机资本支撑起来的,中国的情况比“迪拜糟糕1000倍,甚至更严重”。他指称中国超过8%的经济增长“是伪造”的。香港对冲基金“独立战略”总裁大卫·罗奇则说,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目前已“站在悬崖边”,“面临着银行大规模放贷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冲击”。国际投资分析师麦嘉华则在8月份通过美国彭博新闻社发表了一番有关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泡沫化的信号全都出现了,无论如何,中国经济都将放缓,甚至是在未来9-12 个月内崩溃。”

  其实,在这一轮金融危机的高潮时,西方政客和学者对中国政权将会崩溃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有过非常明显的流露,相关媒体多次报道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如何导致了抗议活动,并预测这些抗议将升级,并把政府推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活跃在中国本土媒体上的个别专家学者也与这些国外同行一唱一和,似有默契。号称“独立经济学家”、身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的谢国忠即是一例。每当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某个话题被国际上炒作的时候,谢国忠先生就会积极发表“高见”,且往往使用极端词汇。他最近的主要业绩是把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说得尽量大。如10月22日,谢国忠在接受一家网络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程度非常高,房地产泡沫非常大”;“目前经济泡沫还是悬在空中,是否能实现软着陆是个问题”。9月29日,谢国忠也说,“为防止通胀失控,有必要升息至高于通胀的水平,即让实际利率为正。未来几年,当货币存量催生通胀时,要维持稳定,这是唯一办法。否则,一旦外部货币环境突然变化,中国将可能硬着陆”。

  这些说法对于谢国忠先生来说,算是比较“克制”的。事实上,直到2009年4月间,他还时常说一些诸如“这种熊市中的反弹在接下来两年中还会出现很多次,而这会伤及那些此前躲过下跌行情的投资者”、“现在的股票市场已经变成现金碎纸机”等惊人之语。谢国忠先生自1997年以来长期唱空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这早已成为样本。2008年5月5日谢国忠发表主题为“救市是救赌徒,熊市或持续18个月”的文章;12月11日,谢国忠的“或许600点到800 点是A股的真正底部”的预测又出笼了。

  除了股市,谢国忠也热衷预测楼市。但有业界人士指出,他评判楼市似乎并不单纯:早在2005年,当上海的房价刚达到单价万元时,谢国忠曾提出过房价泡沫,并预测上海房价将会跌去一半,事实上后来的走势不仅没有跌去一半,而且还上涨了好几倍。而就在谢国忠抛出“泡沫论”的同时,其所供职的摩根斯丹利却大举进军中国房地产,几年后赚得盆满钵满后套现走人。

  针对谢国忠唱空中国经济和股市的言行,证券日报曾于2009年1月13日发表《美国公民谢国忠在对中国股市说什么》(见《证券日报》2009年1月13日第一版)。该评论引起舆论热议,也还原了一些唱空言论的背后逻辑,粉碎了戴在某些人士头上的“独立经济学家”光环。

  二、“唱空”变调成“挤压”

  在中国经济实力日渐强盛之后,国际上唱空中国经济的声浪正逐步演变为“挤压”声浪。

  就这一轮金融危机期间来说,部分经济学家和基金公司分析师成为唱空主角。这与华尔街一些人专门选择做空与中国有关的股票和债券有关。散布“中国经济崩溃论”,一方面是为了解释其投资策略,一方面也是希望制造相关舆论,使中国经济受到打压,以从中牟利。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责任论”被一些政客频频运用。前不久,还有人试图渲染“G2 主导世界经济论”即“中美共治论”,企图让中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责任。

  “责任论”的一个分支是“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先是美国商会会长托马斯·多诺霍5 月24 日在上海一项活动上发表演讲称,美国企业担心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进程出现倒退,而且美国企业对此的担忧达到了10年来最严重的程度。美国商务部主管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助理部长桑德斯5月20 日表示,中国政府要求外资企业进行中外合资和技术转让等,这对美国航空业进入中国市场构成了障碍。今年3 月中下旬,中国美国商会还公布一项调查,煞有介事地称“不被欢迎参与中国市场并进行竞争”的企业数额增加到受访企业的38%。以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为首的西方媒体,抓住这些新闻线索,以“力拓案”“谷歌事件”等为由头,大肆炒作“中国投资环境恶化”。

  与此相通的是,在铁矿石价格博弈和中国稀土出口问题上,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西方一些政客、学者以及金融机构分析人士一屁股坐在自己的“利益坐标”上,通过各种方式散布舆论,对中国施压,甚至完全不顾事实。

  自2005年起,中国钢铁企业被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所绑架。只要日本新日铁公司与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任何一家达成首发定价,中国钢铁企业就要被迫跟随。有报道分析,连续5年痛失“话语权”,令中国钢铁业损失惨重,过去6年中国钢铁商和铁矿石消费者,因价格谈判下铁矿石定价太高,损失高达7000亿元。快速提高的铁矿石价格加重了中国钢铁企业的负担,也加大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

  但部分外国学者和媒体却强调是中国需求推高了国际铁矿石价格。不过,这一说法很难成立。中国2010年要进口5亿吨左右的铁矿石,占世界海上铁矿石贸易量的一半以上,他国进口一两千万吨铁矿石就决定了中国5亿吨铁矿石的价格,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近期表示,中国不会盲目地跟进其他国家、地区所确定的价格,同时也不会强调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钢铁企业要执行中国的价格,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但对于国际炒家而言,他们是不会顾及中国国情的,只要有利于其炒作获利,就会不遗余力地操纵价格。

  最近爆发的中国稀土“口水战”,则从相反的一面说明了“挤压中国”舆论的霸道气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则表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等政策可能会对美国国内的新能源相关产业造成不良影响,已基于《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展开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中方将涉嫌违反WTO协议。日本也指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涉嫌违反WTO协议。前不久,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堂而皇之地发表了一篇名为《从稀土出口看中国流氓经济》的评论,文中就稀土问题恶毒攻击中国,指责中国是一个不肯遵守游戏规则的流氓经济超强,甚至称中国的稀土政策是“无赖国家”的表现。

  他国拿铁矿石价格出口挤压中国不算流氓,中国刚刚收紧一点稀土出口就被诬为无赖,这是何其霸道的逻辑。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30%多一点,却长期向全世界供应90%以上的稀土资源,并且是低价出口。这种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的环境问题,代价可谓昂贵。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对稀土生产和出口加强管理和控制,核心目的就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中国自身发展负责,也是对全球经济发展负责。

  今年7月,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亨弗里斯向国会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报告中披露,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36%、13%、19%和5.5%,但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7%,其他三国的产量都为零!一些国家将自己的稀土资源“藏”起来,而使用从中国进口的低价稀土。如果中国稀土继续滥采、低价销售下去,将不利于全球稀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10月26日表示,管控稀土资源是中国的主权权利,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不违反中国的入世承诺。限制重要自然资源的出口也是各国的普遍做法,在这方面指责中国是没有道理的。中国领导人近日明确表示,有必要对稀土加以管理和控制,但同时要照顾世界的需要,不会把稀土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

  最近接连上演的逼迫人民币升值“双簧戏”,则是美国近些年频繁使用的攻击中国、给中国施压的国际谋略陷阱。这是美国阴谋家的一着双杀恶棋。一方面,美国带头不断鼓噪人民币升值,目标就是打压中国的产品出口,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以减少失业和加快促进经济复苏。另一方面,美国加大印钞发行速度,加速美元贬值迫使中国不停地购入美国国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现在借出近万亿美元给美国使用。不仅如此,将来美元大规模贬值时,美国政客还会把贬值的成因推给中国。美国成功地运用其经济、货币霸权肆意剥夺发展中国家利益。

  美国财政部连续在4月15日和10月15日两次推迟发布汇率政策报告,看似一种妥协,但其运用这一手段施压中国、把中国拉进其设置的谈判体系的策略也是昭然若揭。他们准备好了一顶“汇率操纵国”的帽子,不时威胁要给中国戴到头上,其目的就是把汇率争端作为一种工具,服务于本国经济的调节。

  从今年3 月中下旬,130名美国国会议员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要求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他们关注中国经济,当然不是关心中国人的腰包如何,而是关注他们在中国货币政策及金融体制下的潜在利益。

  除了资源价格、汇率等热点问题,西方也利用中国的劳资关系、外汇储备、制造业、西部地区发展等由头制造话题,刻意制造“误读”,以期达到挤压中国的目的。

  外国主导的舆论在国内得到呼应,也值得我们充分加以重视。除了纯粹认识上的差异之外,也需警惕和应对利益博弈中的内部因素。

  今年5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一次会议上针对发达国家在铁矿石价格等生产要素上卡中国脖子的情况指出,我们的对策就是把国内的钢材(4357,14.00,0.32%)需求降下来,同时整治“内乱”,严惩铁矿石采购过程中出现的“汉奸”。李毅中的这番话应当引起人们的警醒。我们在倡导和实践和气生财、与人为善、平等合作的同时,也应当打击汉奸行为和汉奸言论。

  三、既要有适应的心态,也要有应对的措施

  可以预见的是,尽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的深度拓展,特别是中国倡导的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国际关系思维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同,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在变得更为有利。但同时,由于价值观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博弈,西方政客和学者唱空中国、挤压中国的舆论也还将持续。对于这一局面,我们既要有良好的心态适应,也要有适当的措施应对。

  首先要客观看待我们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不夸大也不缩小,不扭曲也不马虎。第二,要不卑不亢,积极应对。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10月25日在《中国文化更有包容性》(2010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文中指出,“国际舆论与中国实情严重不符。中国受到‘舆论’的‘委屈’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中国改革开放较晚,世界对当代中国所知原本就较少。第二,由于中文传播得不广,虽然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是使用的国家却很少,并且和其他文字差异太大”。他还认为,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有严重的偏差,甚至会对中国无端攻击,“这是因为西方媒体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来看中国的,凡与其不一样的都要持批判态度。中国发展迅速,他们也产生了害怕的心理。有外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向我解释,‘大’就会令人害怕,大象翻身就会压死人,怕中国发达了,他们会失业。在西方,政界思维是——你们是共产党领导,共产党领导就不行。意识形态不同,看来短期内难以改变”。

  我们认为,赵启正先生对于唱空中国、挤压中国舆论的本质原因的分析,应当引起所有人的高度重视。处于当今这种特殊历史情势下的中国人,应当以冷静、理性的基本态度对待现实,积极主动应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应将“爱国”狭隘地理解为只能唱颂歌,听不得不同的意见;二是对待外国舆论即使不恰当的舆论,我们也可以倾听,保持大国风度。

  积极应对国际舆论,包括向国际社会客观真实地介绍中国,也包括与国际社会增强沟通、增强互信。对于那些善意的赞誉和恶意的诽谤不必过于在意;但也要对刻意误读和恶意诽谤给予必要的回击。同时,我们也要对居心叵测的廉价吹捧和别有用心的过誉高帽保持应有的警惕。

  我们还应当看到,我们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也有可能转化为积极因素。西方一些人士基于自己营造的“文化和体制优越感”,对中国不理解和误解,对我们的发展造成不利。但西方希望了解中国的愿望远低于中国希望了解西方的愿望,其实不利于其多掌握瞬息万变的世界。正因为他们总以为自己的制度规则体系是全世界最好最优的选择,认为历史早就发展到了终点,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结果却陷入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和经济困境。

  而中国对西方的了解远远大于西方对我们的了解,所以我们得以趋利避害,博取众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累积制度规则建设的经验。中国今后还会走自己的路,并继续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并深刻地影响世界的未来。

  在此,我们也呼吁西方世界更多的学者、政治家用开放、理解的态度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用平等、谦和的心态研究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共同破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索罗斯投资业绩超苹果等大型企业         www.eastmoney.com2010年10月09日 17:22东方财富网  

  远在通过迫使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而获利10亿美元以前,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就已经是对冲基金行业的标志性人物。然而,他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总共为客户赚了多少钱,却鲜有人讨论——这很不寻常。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自量子基金于1973年成立以来,80岁高龄的索罗斯已为他的客户赚进了320亿美元,平均每年获利超过9亿美元。换种说法,索罗斯和他300人的团队为投资者赚的钱,超过了拥有3.43万雇员的苹果(Apple)、或身为美国30家最大制造商之一的美国铝业(Alcoa)的总利润。

  谈到对冲基金业赚取“绝对回报”的信条,索罗斯可谓个中翘楚。

  但十大最成功的对冲基金自成立以来已总计获利近1540亿美元,即使是排名第十的基金——埃迪•兰伯特(Eddie Lampert)的ESL,赚的钱也比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同期利润要多。

  Leveraged Capital Holdings是爱德蒙得洛希尔集团(Edmond de Rothschild Group)的子公司,自1969年开始投资对冲基金。该公司董事长瑞克•索法(Rick Sopher)表示,他的研究结果证明了顶尖基金经理的交易技巧。全球约有7000家对冲基金,但排名最靠前的100家基金自成立以来所创造的利润,占到所有为投资者创造的利润的四分之三以上。

  索法表示:“这些卓越的经理人为投资者赚了数不清的钞票,但其它7000家基金公司却多有令人失望之处。”

  衡量对冲基金回报率比较困难,因为投资者往往反复无常——基金做得好,他们就趋之若鹜;做亏了,他们就会抛售。结果,投资者错过了很多成为报纸头条的炫目回报率。

  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伊利亚•迪切夫(Ilia Dichev)与哈佛大学(Harvard)的Gwen Yu,在即将发表的论文中指出,投资者获得的实际回报率比媒体报道的回报率要低3至7个百分点。1980年至今,对冲基金年均回报率为12.6%。但他们发现,如果按投资流进行加权,投资者平均回报率仅有6%,远低于股票回报率,比债券回报率也好不了多少。

  共同基金的情况与此类似:投资者往往会根据通常不会持久的近期表现挑选基金公司。

  但索法表示,与共同基金相比,对冲基金更有责任确保客户获利。

  “对冲基金收取的费用很高,理由是它们要为投资者赚钱,而不是像共同基金那样,只是向投资者提供投资某种资产类别的通道。”

  十大对冲基金公司多半是历史较悠久的基金,往往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或更早,且除了一家公司外,其余都是美国公司。关于研究数据,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低回报率基金被排除在外,而且可以想象,这个不透明的行业可能隐藏了本该列入名单的一些基金。

  历史较悠久的基金不仅有更多的时间创造利润。过去十年,机构投资者在该行业的兴起,已经导致基金经理开始降低风险,进而抑制了回报率。

  以Caxton Associates的创始人布鲁斯•科文纳(Bruce Kovner)为例。他旗下的Caxton Global fund全球排名第四,1983年以来总计为投资者赚进128亿美元。但上世纪90年代末,他的回报率与波动性均大幅下降。

  不过,顶级基金的背后不一定是最佳年景。索罗斯在危机中仍有亮丽表现,重回上世纪70年代到2000年的表现,年均回报率超过30%。 众所周知,由于非常有预见性地押注于次贷崩盘,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的保尔森对冲基金(Paulson & Co)创下了历史上单年获利最高纪录。此外,榜单上的新贵——七年前刚成立的布勒旺霍华德(Brevan Howard),因危机期间的回报率一举成名,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对冲基金。这些回报率意味着,尽管成立时间短暂,但它却实现了18亿美元的行业年均最高利润。不过,如果根据通胀率进行调整,索罗斯基金的回报率会比它高出许多。

  艾伦•霍华德(Alan Howard)创建的布勒旺,是十大基金中唯一一家由英国人管理的基金。不过,他和大多数团队成员最近从伦敦搬到了日内瓦。

  布勒旺联席首席执行官纳吉•考卡巴尼(Nagi Kawkabani)表示,在经济前景变得更加明朗前,所有基金的回报率可能都会不景气。

  他表示:“如果有谁认为,无需承担非常大的风险或杠杆,就能持续实现相对于现金600到700个基点(6%到7%)的收益率,这种想法可能是不现实的。如果获利机会显而易见,利率就不会是零。”

  大卫•泰珀(David Tepper)的Appaloosa Management全球排名第七。他表示,现在很难判定经济的运行方向,因此他对基金进行了大量对冲操作,10%的基金资产以现金形式持有。

  他表示:“眼下,注重理性判断的人非常困惑。分析非常精微。”但他表示,最可能的结果是,美国经济会在混乱中缓慢复苏。

  保尔森对此持有异议。他预期美国会出现通胀型复苏,所以一直在买入黄金与银行股。他表示:“面对投资机遇,我们和以往任何时刻一样兴奋。市场的下跌已经创造了一个历史时刻,可以低价买入一些非常优质的资产。”

  如果保尔森是对的,对冲基金很快就会斩获利润——和费用。假设它们的费率是20%(有些更高),十大基金的绩效费总额就会接近400亿美元。

  每种绩效评判方式都存在缺陷,仅关注美元利润也具有误导性。不过,作为一项分析工具,它将绝对回报放回了应有的位置:对冲基金管理的核心。  

索罗斯率对冲基金出货 大宗商品走入“荒凉山庄”

www.eastmoney.com2011年05月07日 05:10杨颖桦 崔赢心21世纪经济报道    从“远大前程”到“荒凉山庄”。

  狄更斯笔下的这两本著作或可诠释最近一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惊魂走势。

  5月6日,纽约原油下跌8.6%,至每桶99.80美元,创下自3月16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割的期银价格跌8%,自上周五来已跌25%,今年截至目前为止的涨幅因此下降至17%。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下属商品交易所(COMEX)6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跌破1500美元/盎司,下跌33.9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1481.40美元,跌幅为2.2%,创下主力黄金期货合约自4月14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单日百分比跌幅则创下自3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

  大宗商品一片杀声啸天背后,是以索罗斯为首的一众对冲基金的疯狂出货。

  据记者统计SEC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凌晨,统计在内的175家机构中,有15家机构降低了在黄金资产上的仓位,7家机构清空了它们的黄金资产。此外,机构们更是大幅抛售I Shares Silver Trust这只白银ETF,截至3月31日,共有8家机构持有6569731631股,较去年四季度降幅高达29%。

  谁在撤离?

  “空军”的猎鹰正在贵金属与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上空盘旋。

  这些盘旋的猎鹰以著名的索罗斯带头,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索罗斯基金最近一个月来大幅抛售黄金以及白银,向来看好黄金牛市行情的Passport资本公司对冲基金经理人布班克(John Burbank)近来也有抛售贵金属动作,以获利了结。

  虽然此消息并未得到证实,但近期贵金属市场因空军笼罩而杀声啸天却渐渐被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消息在朝一个方向聚拢,对冲基金们已经开始出货。

  美林证券最近发表的报告指出,随着市场震荡起伏,对冲基金在截至4月27日的一周抛售了少量的黄金,但大量抛售白银。美林的报告指出,部分对冲基金经理人出售的包括SPDR GOLD TRUST(全球最大的黄金ETF)以及I Shares Silver Trust(白银ETF).

  此外,美林的报告指出,对冲基金还出售利润纳入纳斯达克100指数ETF和其他大宗商品,其中抛出原油、汽油,大豆等农业期货。但对冲基金轻微增加天然气的仓位,并买入铜、铂和钯,以及买入玉米期货。

  而根据记者统计最新的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呈交给美国证监会SEC的2011年一季度持仓报告显示,对冲基金们确实在抛售白银,而他们对于黄金资产的态度,也似乎正在动摇。

  截至5月6日凌晨,共有175家机构在SEC呈交了他们的持股报告(13f-hr),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共有32家机构持有SPDR GOLD TRUST,较去年12月31日的33家持股数量略有下降,而本年一季度32家机构合共持有2426019股SPDR GOLD TRUST,较去年四季度的1893778股持仓量略微上升,涨幅为28%。

  而在机构较为集中的黄金资产中,除了这个全球最大的黄金ETF之外,还包括巴里克黄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oration,TSX:ABX,NYSE:ABX),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商之一,主要在全世界从事黄金的勘探,旗下四个地区27座矿场2006年黄金产量为864万盎司。此外,还包括Goldcorp公司(Goldcorp Inc。,TSX: G,NYSE: GG),该公司主要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从事贵金属的收购、勘探,开发和运营,Goldcorp金矿公司同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之一。

  而机构们却对这两座巨大的“金矿”产生了动摇。其中,截至3月31日,在统计的175家机构内,共有17家机构持有7578127股的BARRICK GOLD CORP 股票,较2011年四季度的20家持有7900710股略有下降;而Goldcorp则在2011年一季度获得了14家机构的支持,较去年四季度的12家有所上升,但具体到持仓数量上,一季度的持仓量为2029589096股,较去年四季度的204181178股略有下降。

  而机构们在黄金资产的ETF标的与生产企业股票上的分歧,或与大众商品价格传导路线有关。

  一位国内的QDII基金经理对记者指出,一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中前期或者是刚开始的阶段,实际上股票价格对这个反应更敏感,商品价格涨一点点,股票价格上涨则更为明显。比如以国内的黄金股票为例,黄金价格涨10%、20%,中金黄金山东黄金等股票可能就是翻一番的表现。但其指出,这也是一个阶段性的传导表现,到了一定的时间后,比如市场预期商品价格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顶点时,此时商品价格还在往上走的,但商品相关的公司股票价格已经在往下走。

  “实际上大宗商品相关公司股票的价格走势在后半期的提前表现,取决于投资者对于商品价格阶段性顶点的预期。”其指出。

  事实上,以BARRICK GOLD CORP 的股票价格为例,其在2010年7月29日的近一年内最低点40.54美元后,一路振荡上扬,在今年4月21日便走至一年内最高点55.63美元,较最低点已上涨超过37%。但此后便一路下跌,在4月26日已跌至50.19美元,较高点跌幅近10%,而此时黄金的价格并未下跌,而在美东时间5月5日的交易日,barrick gold corp更是报收46.83美元,较高点已下跌15.8%。

  可见大宗商品的公司股票对于大宗商品阶段性价格顶点的预期性,而这也意味着,当对冲基金为首的投资们开始抛弃黄金公司股票时,正是他们对于黄金价格阶段性见顶、开始撤离的标志之一。

  机构已对黄金产生了动摇,在机构的白银相关资产持仓上,对冲基金的退势更为明显。

  以I Shares Silver Trust这只白银ETF为例,截至3月31日,共有8家机构持有6569731631股,较去年四季度的7家持有9225623339股明显下降,降幅高达29%。

  而从具体机构的调仓路径,更可以发现对冲基金在金银市场上的态度。

  SEC的数据显示,在175家机构中,共有47家机构持有黄金资产,其中15家机构加仓黄金;同时有15家机构降低了在黄金资产上的仓位,其中Parametric Risk Advisors LLC大手笔减持;同时,有Helios Advisors LLC、ICON ADVISERS INC/CO等7家机构清空了它们的黄金资产,只有North 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rp一家机构建仓黄金。此外,有16家机构的黄金仓位保持原样或仅作细微调整。

  机构们在等待的,或许是黄金仍能冲高的普遍期望。美林分析师称,金价已经触及了该行设定在每盎司1500-1600美元的目标位;该行预测未来几年金价将达到2000-3000美元;鉴于黄金尚未超买,他们认为金价仍有进一步的上行空间。

  相对于黄金上的进退维谷,机构们对白银却更为“狠心”。截至3月31日,SEC的数据显示,共有4家机构加仓白银,6家机构减仓白银,两家机构清仓了全部白银资产,仅有4家机构维持前一季度的白银资产仓位。

  事实上,这与白银近期冲击5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带来的盘整有关。

  美林分析师指出,银价正在接近目标位每盎司50美元;在向历史高位发起挑战之际,白银短线应有所盘整,支撑位在30美元一线;长期来看,银价应再度挑战50美元,这之后的上行目标则在80美元。

  大佬的分歧

  而相对于此前一路上涨中的黄金与白银上的机构者态度略微暧昧,一直以来跌宕起伏的石油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们的判断则下得更快。这其中,从油价市场的领军者高盛的态度可见一斑。

  4月11日,高盛忽然向客户提示原油风险,并表示“在原油和其他市场走势逆转前,尽早对CCCP商品投资组合获利了结”。 此言一出,NYMEX原油5月期货价格当日立刻大跌2.54%,从前一天的每桶112.79美元跌至109.92美元。

  4月12日,高盛又再度发出警告,在其另一份致客户的报告中称,预计油价将大幅回调。当天,纽约原油6月合约再度暴跌逾3%,盘中最低价已压至105.47美元/桶。

  到了4月15日,高盛再度重申减持大宗商品的观点,并表示商品价格可能再也无法反映出供需状况。在价格上涨之前,未来3到6个月可能会下跌。

  事实上,高盛在原油上一直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在2008年之前高盛一路唱多,直到油价创造史无前例的147美元天价,高盛商品指数由此成为全球资金跟踪量最大的商品期货指数之一,有超过1000亿美元资金跟随。这意味着,高盛在这个市场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

  而高盛连番密集的看空言论,效果立竿见影,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5月5日下挫近9%。

  大宗商品的惊魂一周,与各位金融巨额的言论有着巨大的联系,索罗斯、鲍尔森等金融大佬的看法分析,似乎已经威胁到了贵金属长达9个月的上涨行情。

  首先是金银市场上的索罗斯效应,索罗斯近期抛售金银资产的举动,对贵金属期货市场过去长达9个月的飙升发起了严峻挑战,投资者们纷纷尾随。

  事实上,索罗斯在国际贵金属市场的本轮快速涨势开始前的2010年1月底就指出,黄金是“终极资产泡沫”,其强调“在泡沫形成初期进入市场是明智之举;而一旦泡沫成熟,则势必卖出”。

  而索罗斯一面唱空,却仍在做多,从在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五个季度里,索罗斯旗下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在其中四个季度都实施了针对黄金资产的净增持操作,仅在美国经济开始加速复苏且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QE2)尚未实施的去年第三季度,进行了调整性的小幅净减持。

  截至2010年12月31日,索罗斯提交给SEC的持仓报告显示,其仍是全球最大档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的第7大股东。而如果索罗斯抛售黄金白银资产的消息属实,则其清空的动作在贵金属市场上的影响可见一斑。

  长期看空黄金的巴菲特,也是这个看空阵营中的重要一员,其在5月1日在股东大会上表示,黄金本身并不创造价值,黄金的用途只有“欣赏”,买黄金还不如买伯克希尔的股票。巴菲特说,几十年前,每盎司黄金的价格曾经与伯克希尔的股价相差无几。而眼下,金价要赶上伯克希尔的A股股价还差很多。

  此外,高盛前述的三封看空报告,也使得整个大众商品市场开始动荡不安。

  值得注意的是,大佬们在这个关键点上,出现了分歧。

  与索罗斯、巴菲特这些看空派对应的是,著名的“做空者”约翰·鲍尔森依然看好黄金白银。鲍尔森5月3日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向投资者的演讲中表示,未来三至五年,随着美国和英国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金价最高可能会涨至每盎司4000美元。

  高盛的老对手摩根士丹利则与高盛唱起了反调,站在多头阵营。摩根士丹利商品研究部门主管侯赛因·阿里迪纳近日表示,原油、玉米到黄金等商品价格全面飙涨,但仍未遏阻需求上升,库存也依旧紧张,现在出场还“为时太早”。其表示,摩根士丹利仍然“非常看好”原油和玉米,也看多小麦和黄金。

  著名的大宗商品巨鳄吉姆·罗杰斯也站在了多头的一方,其在5月5日对CNBC表示,处在上涨阶段油价可能继续攀升,因为全球石油储量正在减少,其指出国际能源机构“已经做出结论认为全球石油储备每年下降6%”,这也是支持高油价的一个理由。

  而在3月份,罗杰斯曾预测油价在未来10年内将延续涨势。

  而这些巨鳄们的言论虽然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但其实际的操作仍未清晰,索罗斯、鲍尔森等将在5月中下旬将其一季度的持仓报告提交给SEC,这一次,整个华尔街都在屏息以待。  

本·拉登拐点将来临? 大宗商品十年狂欢后暴跌

www.eastmoney.com2011年05月06日 23:47叶青华夏时报    “全球主要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会出现一个本·拉登拐点吗?”瑞信方正投行部詹朝军向《华夏时报》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北京时间5月2日11点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本·拉登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彼时,美国还是5月1日夜里11点没有开市,全球市场还处于亚洲交易时间。

  但是,1500美元之上的黄金,110美元之上的石油,12000点之上的美国股市,这些连续多年涨势如虹的全球主要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随后惊人地发生了转向:5月的第一个交易周,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纽约黄金一周之内暴跌4.94%,原油一周暴跌13.51%,跌破100美元,伦铜暴跌7.29%,更夸张的是白银一周崩盘式狂跌27.81%。

  从2009年3月《华夏时报》报道华尔街见底以来,道琼斯指数已经从当时最低6470点上涨到最高12876点,涨幅达到99%,远远超过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前的点位,在本·拉登魔咒来临之际美国股市也未能幸免。

  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他们认为,奥巴马通过反恐战争胜利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竞选连任几乎没有悬念,全球金融市场由此迎来一个本·拉登拐点的概率正在加大。

  美国新角色

  2001年的9·11事件使美国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反恐战争。

  在美国总统小布什的世界观里,全球只分为恐怖主义阵营和反恐阵营,美国不惜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全球追杀本·拉登,开创了国家对个人宣战的历史。

  著名军事战略家、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告诉记者,小布什发动的这两场战争和十年反恐花费了美国两万亿美元,这和克林顿大量削减军费用于国内民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不同,小布什上台后不仅发动反恐战争,还宣布减税1.6万亿美元,克林顿攒下的家底都被小布什花光了,还留下一大堆债务。

  “克林顿时期美国军费是每年3000亿美元,而小布什时期美国军费是五六千亿美元,小布什的反恐战争消耗了美国的兵力和大量资源,现在,奥巴马想学习克林顿的做法。”张召忠说,“美国财政赤字和失业率都居高不下,接下来两三年内美国会把重心转向国内民生,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削减军费和国际事务的开支,进行金融危机之后的休养生息。”

  “从利比亚事件已经看出美国会保持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但不愿被卷入战争泥潭。”张召忠认为,后本·拉登时代,美国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奥巴马的重心会彻底转向国内问题,美国也不会放弃伊拉克和阿富汗,中东和中亚的两个据点对美国很重要,接下来,美国的战略重心会东移。

  “美国的暂时收缩是为了更好地出击,美国的下一步是采用非战争的手段比如金融贸易的手段利用周边国家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张召忠说。

  和美国自身感同身受的是反恐十年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风云变幻。

  记者梳理数据看到,近10年内,国际油价从不足30美元一度上冲到147美元,回调到现在也上涨了近400%,黄金价格上涨了约6倍,美元贬值接近一半。本·拉登之死标志着美国十年反恐战争的结束,这意味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新趋势即将到来。

  在中国石油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教授看来,奥巴马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本·拉登之死已经隐含了美国一系列政策的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的收缩必然减少和穆斯林世界的冲突,这对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复苏很有利。

  “吃饭都吃不上谁愿意再打仗,美国民众有强烈的厌战情绪;接下来,美国可能削减军费开支用于发展新能源战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削减巨额财政赤字,发展高科技和新能源,解决高失业率问题。”董秀成说。

  十年狂欢后的暴跌

  拉登熄灯,牛气冲天了许多年的大宗商品价格几乎在瞬间就出现了颓势。

  “真没想到拉登死亡的消息对市场会有如此大的影响,短短的四天使我在纸白银投资上亏了15万,看来没有杠杆的投资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一位从事纸白银投资的王先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传出来后,银价就开始暴跌,现在全部被套住了。

  记者看到,最近一周,白银、石油、铜、黄金、棉花、白糖等大宗商品纷纷出现恐慌性暴跌,全球主要商品市场开始二次去泡沫化,避险投资需求迅速退潮。

  2010年游资炒作农产品的“糖高宗”正面临崩溃,价格摇摇欲坠,一周暴跌4.25%。外糖持续下跌,特别是相邻的泰国“意外”大幅增产,进口糖价格远远低于国内现货及期货价格,郑州白糖期货价格已经超过进口国际糖价1000多元/吨,强烈的进口预期、消费低迷和政府调控物价的压力下,“糖高宗”也挺不住开始全面暴跌。

  实际上,去年上涨最凶猛的棉花和白糖价格存在大量金融泡沫,完全脱离了供需基本面,价格的上涨导致下游企业全面亏损,消费低迷。

  海通期货策略分析师陶金峰认为,前期紧缩政策的累积效应开始逐渐显现,下游需求放缓逐渐向中游加工企业以及上游原材料行业传导,有一定的去库存压力;目前,国内工业品市场已经发生变化,原材料脱销的局面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下游采购动力不足。

  “本·拉登之死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大宗商品涨得太多了就要下跌,机构要出货兑现利润,可以判断为一个阶段性顶点,是否拐点还需要观察,至少今年美元走强的可能性很小。”东海期货总经理王一军告诉记者。

  董秀成分析:“作为全球商品市场的龙头,国际油价主要受中东北非地缘政治和全球金融资本的推动,短期内也有去金融化的需求,但大幅度走低的可能性很小,新兴经济体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很快。”

  争论背后最大的疑问是,后本·拉登时代,美联储若停止继续印钞票,全球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依靠流动性驱动的行情结束,接下来很可能就进入一个去金融化的过程,大宗商品将回归经济供需基本面,依靠消费。

  或许不是巧合。

  5月4日,上海交易所专门召开了关联账户认定工作的视频会议。郑州商品交易所市场监察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中国证监会要求四大期货交易所上报期货市场实际控制关联账户的情况,对于关联账户实行同一客户认定,严格执行交易所的限仓规定,超过持仓限制比较多的账户要采取强行平仓。郑州商品交易所还专门针对新疆棉企开展了套期保值的培训,让期货市场更多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我们不能干预市场价格,让客户自己去做选择。”郑州商品交易所上述人士说。

  美元颓势何时结束

  如果本·拉登之死真的成为了本·拉登拐点,狂欢了十年的大宗商品市场如今开始暴跌,那疲软了十年的美元会不会重新走强?

  十年的反恐战争和2008年金融危机让美国财政背上了巨额赤字,国债总额已经逼近14.3万亿美元的上限,这种不断增加的巨额财政赤字开始动摇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贬值。

  从2001年9·11事件之后不久,美元指数从121点附近开始掉头向下,进入下跌通道,这种贬值趋势在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中出现过暂时的中断;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稳定,美元贬值的趋势继续,反恐战争从某种程度上动摇了美元霸权。

  一个新的趋势正在到来。眼下,美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削减债务,实施新能源战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这对于经济复苏、全球大宗商品和美元的走势非常有利。

  后本·拉登时代,这一切似乎就要结束,但董秀成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美元马上进入反转,尽管美元已经开始反弹,但是,当前弱势美元还是符合美国最佳利益,可以减轻债务压力和刺激经济,这也是为何美联储迟迟不愿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

  董秀成认为,美元短期内反转的概率很小,预计明年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财政赤字出现削减,美国开始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的拐点才可能出现。

  曾经在华尔街投行工作的现光华基金总经济师汪康懋教授告诉记者,美国有时候喜欢弱势美元,有时候喜欢强势美元,尤其是当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地位遭遇挑战的时候,美国的策略就会出现大的调整。

  谈到美国经济状况,汪康懋分析:“美国经济并没有那么糟糕,军工和高科技的竞争力仍然很强,美国的军费采购支持了十几家大型军工企业;过去,美国的高科技主要依靠军事工业技术外包发展起来;如今,美国准备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节省下来的军费将支持航天领域的新能源技术转向民用。”

  “现在,美国欠中国大量债务,双方已经被绑在同一条船上,共同利益最大,中国现在钱很多,但要把钱用好。”汪康懋认为,中国有钱,而美国有技术,中国和美国应该放弃对抗加强合作,尤其是军事和新能源等高科技上的合作,双方的合作可以让全球减少冲突分享新一轮的和平红利。

  反映在市场上,美国股市因为受通胀因素影响小,一路冲高到12000点之上,如今,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接近尾声,美国股市开始下跌面临二次去泡沫化的过程;而前期中国股市受宏观调控和通胀的影响一直在低谷徘徊,如今,可能因为央行的调控压力逐步减小,逐渐走出复苏。 

大宗商品暴跌 索罗斯被证实提前抛售黄金资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 10:17 天津网-每日新报
 纽约商品交易所6个月黄金期货价格走势 

  新报讯【记者 王伟】大宗商品近期的暴跌一直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下跌的导火索之一是有报道称,索罗斯抛售了有关黄金资产,但此消息一直未被证实。周一晚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文件确认了该消息。索罗斯在第一季度几乎悉数抛售所持近8亿美元的黄金相关仓位。

  进入5月份以来,此前一直遭到投资者爆炒的贵金属市场突然“变脸”大幅下跌,有报道称,“金融大鳄”索罗斯旗下的公司在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卖出了持有的大部分黄金和白银,并且看空金银价格。索罗斯基金发言人拒绝回应有关抛售黄金、白银的报道。然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文件显示,索罗斯在第一季度出售了其持有的大部分黄金资产,远早于大宗商品价格大跌的时间。

  进入5月份,包括油价、黄金、白银在内的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白银5月份以来的累计跌幅接近30%。5月9日和10日间,由白银领衔,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上演了“报复性反弹”,10日油价收复100美元以上,而金价也升至1500美元上方。

  但好景不长,在美元走强的打击下,11日大宗商品市场再现暴跌。至14日,原油(98.40,1.49,1.54%)价格仍在100美元下方徘徊,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再度跌破每盎司1500美元关口,创下一个星期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而7月白银期货合约价格则下挫至每盎司35.013美元,能源期货价格在前一周的交易中下跌了0.8%,创下30年以来的周最高跌幅。

  有报道称,此前向全世界叫嚣看好黄金等贵金属的美国投资大鳄索罗斯已在悄然间卖出手中的黄金、白银了。报道称,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认为没有必要再大量持有黄金,在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公司卖出了持有的大部分黄金和白银投资,索罗斯做空对这波长达9个月的贵金属涨势带来冲击。但此消息并未得到证实。

  周一晚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文件显示,索罗斯在第一季度出售了其持有的大部分黄金资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乔治·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在一季度大幅减持了数家黄金投资机构以及包括摩根大通公司、美国银行在内的大型商业银行的股票,同时大量增持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股票。

  索罗斯基金将SPDR 黄金信托股票头寸削减了470万股,至49400股,这部分头寸在3月31日的价值约为690万美元。此外,索罗斯还结清了500万股iShares黄金信托股票。截至去年12月,其持有的黄金上市交易基金份额总额为7.74亿美元。索罗斯在周一晚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文件中披露了上述头寸变动。

  此外,索罗斯基金还削减了金融类股的头寸,其中包括减持美国银行120万股,至29400股;减持摩根大通78050股,至624600股。与此相反,索罗斯基金将花旗集团股票头寸提高了两倍,达到2940万股;将富国银行股票头寸提高了五倍,至350万股。

  截至5月1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黄金期价收于每盎司1490.6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3美元,跌幅为0.2%。

传索罗斯是雨润暴跌黑手 1元基金蒸发150亿市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05:11 理财周报
点击查看最新行情

  理财周报记者 张伟湘

  国际大鳄索罗斯以1港元在香港设立的基金公司究竟有多大能量?

  6月27日至6月28日,与双汇齐名的内地肉制品巨头雨润股价暴跌,两个交易日内的跌幅达26%,市值蒸发约150亿港元。香港市场风传,索罗斯是此次雨润暴跌的幕后“黑手”之一。不过,在6月28日的公告中,雨润表示并不知道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和成交量上升的任何原因。同样,记者也没有从索罗斯香港基金(SFM HK Management Limited)处得到核实。

  索罗斯基金在香港的行事非常低调,注册15个月来,基金在香港联交所没有任何公开持股量披露。迄今一般投资者所知悉的仅仅包括公司位于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的地址以及去年8月曾买入中国淀粉(0.445,0.02,3.49%,实时行情)的部分股权。然而,行事低调并不等于索罗斯在香港市场上没有行动,记者与一位香港基金经理交流时得知,1个月前,索罗斯已带了约90亿美元的资金来港,规模相当于香港本土最大的上市基金公司惠理集团(6.27,-0.39,-5.86%,实时行情)。就在几天前,惠理自愿披露了其管理规模。

  同时,索罗斯还在香港物色了一批有名的操盘手,据说,曾任美林自营坐盘交易部总经理的Robert Tsai成为索罗斯旗下的4个驻港基金经理之一。香港瑞资券商的一位衍生品高管说,选择香港本地的基金经理有一个好处,即可以在无需向交易所披露的情况下以有限的交易规模取得最大的回报。

  可资佐证的是,雨润正股暴跌的当天,其15只权证的波动也相当剧烈,按照5至10倍的杠杆计算,不少投资者一天的损失就接近50%。当然,提前抛空的投资者除外。

  某种程度上说,雨润的暴跌只是海外资金做空中国股票的一个缩影。在上一期的专栏中,记者已简单地描述了这一现象。目前,这种做空甚至达到了难以持续的地步,以雨润的大股东摩根大通为例,其可供借出卖空的股票占比已缩小至3.28%,按照一般的规律,可卖空股票比例低于总股本10%将加大卖空者的成本。交易追踪记录也显示,6月27日,摩根正是雨润股票成交量最大的经纪商之一,净卖出额高达2.31亿港元。

  以摩根的客户来源判断,卖空的资金来自海外的可能性很大。

  那么,雨润下跌的直接导火索又是什么呢?原来,一周前,有消息透露,雨润的董事长祝义材在安徽拥有一家生猪养殖场,不过,里面并没有猪。于是,市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此前,在加拿大折戟的嘉汉林业,在香港折戟的玖龙纸业(7.14,0.37,5.47%,实时行情)、瑞金矿业(8.86,0.00,0.00%,实时行情),都“得益”于市场的这种联想。

  这种联想,甚至还促成了香港证监会和警方的一系列调查,这几周,是香港富豪落马最多的日子,从新时代能源前主席蒋丽莉到伯明翰环球的主席杨家诚,从香港的牛熊证大庄家到交易员,一些违法交易的追查,甚至拓展到8年前。风声鹤唳之下,美林甚至向投资者发出判断指引,譬如,关联交易过多、现金流不足、伪造合同、披露的公告与提交政府的数据不符的公司都可能存在问题。

  6月30日,雨润发布了澄清公告。也许,随着市场的好转,卖空中国股票的高潮已经过去。

沽空雨润食品:对冲基金神机妙算还是蓄意为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09:55 每经网

  核心提示:新闻关注与轰动一时的背后,是否暗含某种玄机,甚至有不可告人的幕后黑手?

  今年以来,境外上市的中资概念股受到对冲基金的轮番攻击,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在加拿大上市的嘉汉林业,在美国上市的东方纸业,在香港上市的玖龙纸业、超大农业等,包括中国建设银行(4.95,0.03,0.61%)、中国农业银行(2.77,0.03,1.09%)等国企巨头也在沽空之列。而其中最具“新闻效应”、最轰动一时的,无疑是对冲基金对雨润食品的沽空交易。新闻关注与轰动一时的背后,是否暗含某种玄机,甚至有不可告人的幕后黑手?

  多位香港消息人士透露,通过把雨润食品今年五月以来遭沽空比率异常提高的时间段,与雨润食品被质量投诉集中发酵的传播时点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异乎寻常的高度重合。值得深刻思考的是:到底是雨润食品的一举一动本身就很具有新闻效应,还是通过放流言、质量投诉的方法来制造新闻效应,以达到境外对冲基金某种预先设定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两个时间点之间的高度重合,到底是对冲基金的神机妙算,还是有人蓄意为之?

  疯狂的沽空

  香港联交所网站数据显示,五月以来,雨润食品在香港联交所被沽空比率在几个时间段或时间点上骤然爆发,异乎寻常地增加。在五月份的20个交易日里,最高沽空比率达到40%(5月30日),其中5月3日到5日,5月9日到12日,5月16日到19日,5月24日到31日的四个时间段内,沽空金额和沽空比率更是维持在异乎寻常的高位上。

  六月份的21个交易日里,沽空比率和沽空金额进一步提高。6月7日,沽空比率达到48%,6月13日到15日,平均沽空比率在30%以上,6月20日,沽空比率达到本月最高的55%,沽空金额在六月底达到高峰。

  五月份以前,雨润食品的沽空比率都在15%以下。以上数据反映,进入五月份以后,雨润食品遭到不明力量的强烈沽空,意图非常明确。

  值得解释的是,从6月27日开始,沽空比率开始下降,大大低于本月的平均沽空比率水平。主要的原因是:从6月23日起,香港开始产生对雨润食品不利的不实流言,到27日流言得到明确,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和恐慌,抛盘踊跃,沽空金额大幅攀升,但由于成交额以更大幅度上升,导致沽空比率的下降。业内人士介绍,这也正是对冲基金最典型的操作手法。

  那么,对冲基金的疯狂沽空交易的背后,是否与突然增加的专门针对雨润食品的质量投诉之间,存在着某种时点、节奏或者密集度上的呼应或配合呢?

  频密的负面质量投诉

  国内某食品行业专业管理人士说,今年以来,品牌美誉高和知名度一直很高的雨润食品,忽然遭到负面质量投诉的集体围攻。

  根据一位从事媒体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的资料,可以粗略统计出针对雨润食品的负面质量投诉:

  4月末,有关投诉雨润食品的消息流传,而这些内容公司早已经向外界解释清楚。有投诉甚至把大股东的私人业务与雨润食品的业务混为一谈,手段也许并不高明,但确实可以造成一时的误解。

  5月23日到25日,某地突然暴出一例公司早已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了的,非常平常的消费者投诉。投诉把一起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质量事故,拔高到异乎寻常的高度,短期内是非难辩。

  6月23日,对雨润食品不利的不实传闻开始在香港流传。

  6月30日,某香港周刊登载雨润食品负面报道,内容无非是对前述报道的再次嫁接,手法依然是把大股东的私人业务与雨润食品的业务混为一谈,了无新意。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如下的关系:

  先在市场沽空股票 后有记者暗访或媒体爆料

  5月19日,5月31日,6月8日,分别爆料雨润产品有质量问题的投诉,或者有西北某一地方的记者在晚间去雨润食品的下属工厂进行暗访。对比发现,有几组数据值得警惕:

  第一组数据:

  5月17日 沽空比率为30%

  5月18日 沽空比率为31%

  5月19日 沽空比率为21%

  5月19日中午 突然爆料雨润产品有质量问题的投诉

  第二组数据:

  5月30日 沽空比率为40%(本月最高值)

  5月31日 沽空比率为37%

  5月31日晚间 西北某一地方的记者暗访雨润食品子公司

  第三组数据:

  6月7日 沽空比率为48%(本月次最高值)

  6月8日 沽空比率为31%

  6月8日晚间 西北某一地方记者暗访雨润食品子公司

  沽空交易的密集时段与质量投诉出炉时间之间,存在着如此精妙的重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两者之间到底是纯属偶然巧合,还是另有机密安排?

  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每每在大比率沽空交易发生后一到两日,必然会发生针对雨润食品的重大质量投诉或者西北某一地方的记者暗访。5月最高沽空比率和6月次最高沽空比率发生日的次日晚间,均有西北某一地方的记者去雨润食品子公司暗访。如果再用巧合来解释,实在令人无法接受,背后一定有双忙碌的手,正在或气定神闲、或手忙脚乱地指挥着。

  事实真相暂未大白 市场博弈仍需警惕

  如果雨润食品真的如流言所评价的那样,处于金融链条顶端的券商机构为何依然会力挺雨润,继续看好其长期的成长和发展?面对悖论,相信市场和投资者会有自己的判断。

  目前也许还只能把浮在表面的现象,通过列举的方式陈列出来。在境外机构的疯狂沽空交易行为与负面质量投诉的频繁、密集发生之间,到底有没有某种重大经济利益的联系或一明一暗的呼应与配合,可能还未到最后下结论的时候。但是,对冲基金操作沽空交易的时间、沽空额度在时间上的变化,与负面质量投诉恰逢其时的结合等,过程虽纷纷扰扰,冷静思考后的确发人深思,需要监管部门高度警惕,我们也将继续关注。

    雨润股价昨暴跌近20%     传遭美国做空机构“狙击”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28日 06:40东方早报

  公司晚间发公告称股价下跌原因不明

  昨日,在港交所上市的雨润食品 (01068)股价暴跌19.84%。财经网消息称,申银万国证券港股研究员王海涛表示,市场传闻浑水公司将对雨润食品出具负面报告,着重指出巨额补贴一事,引发市场对雨润食品的恐慌性抛售。

  上周五有市场消息传出,有美国对冲基金正于港股和美股两个市场,沽空民营食品股。

  王海涛表示,近日,生猪价格上涨导致雨润食品屠宰利润降低,致使投资者对雨润的未来走势有所担心,但这并非是雨润食品自上周五以来暴跌的根源。

  雨润食品2010年财报显示,2010年公司获得政府补贴7.13亿港元,负商誉1.86亿港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7%和56%,两者合计占公司净利润的32.9%。自2007年以来,雨润食品获得政府补贴和负商誉合计约19.069亿港元,占2007-2010年合计净利润64.7亿港元的29.47%。

  6月2日,浑水公司公布了对中国在加拿大的上市公司嘉汉林业(Sino-Forest)的做空报告。它给予嘉汉林业“强烈卖出”的评级,每股估值低于1美元。在浑水公司的报告公布后,嘉汉林业股价遭受重挫,6月3日,嘉汉林业股价暴跌64%。在此之前,浑水公司已因阻击了多个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得手而名声大噪。

  此前因 “过期肉”传闻而受到影响的雨润食品,继上周五股价大跌6%之后,6月27日公司股价继续下挫近20%,创出自去年5月以来的低位,最终收报于20.6港元,全天成交金额高达28亿港元。

  对此,雨润食品昨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并不知悉导致近日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及成交量上升之任何原因,确认不知悉任何可能对公司的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事宜或事件。公司的业务经营维持正常,且与上年同期相比,前5个月的营业额有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生猪价格的上升以及公司屠宰量的增加。同期毛利率有轻微下降,主要是由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上游屠宰业务增长比下游深加工业务增长较快。鉴于2011年上半年即将结束,将采取一些合理措施来确保上半年的财务业绩在合理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公布。

  雨润食品昨日大跌19.84%,报收20.6港元/股。全天成交28.25亿港元。  

雨润大跌背后浮现做空机构 浑水公司身份成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9日 02:04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张娟娟发自上海

  近几天雨润食品(20.45,1.07,5.52%,实时行情)(01068,HK)不断下滑的股价,让该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才(专栏)的心情好不起来。

  昨日(6月28日),坊间有消息称,(雨润)股价下跌的原因是其被一家专门做空的机构看上了,消息更是将浑水公司(MuddyWaters)推到了台前。事实上,和此次一样,前段时间一些被做空的中概股背后,同样闪现着这家机构的身影。

  神秘的身影加上多次成功做空中国概念股的实力,也让浑水公司成为更多中概股公司严防的对象。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该公司真如在 “浑水”中一般,真实面目并不容易为外人所知。

  股价大跌 雨润称要狙击

  近日,有市场传言称浑水公司将下一个目标指向了内地猪肉制品龙头雨润食品,计划发布唱空雨润食品的报告。

  与此同时,雨润食品自上周五起便开始遭到疯狂甩卖,股价重挫5%。6月27日,雨润食品再度暴跌近20%,6月28日继续下跌近6%,报19.36港元,创52周新低,成交额达45.66亿港元。

  有接近雨润食品高层的知情人士坦言,雨润公司正在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狙击不明机构猖獗的沽空交易,避免投资者受到更大的伤害。雨润食品董事会于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并相继于6月27日和28日发布公告,表明其已知悉近日公司的股价变动及成交量上升,但并不清楚导致股价下跌的原因,且公司目前并无任何收购或变卖的计划。

  6月27日公告指出,根据该集团最新未经审核的财务数据,截至2011年5月31日前5个月的财务资料,该公司营业额有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生猪价格的上升和屠宰量的增加。知情人士表示,雨润食品大股东将采取措施,增持公司股份,公司也在筹划股份回购计划;同时,针对境外机构的沽空交易行为,雨润食品已向香港证监会反映了情况。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香港证监会多番强调不容许滥用沽空制度,严打借沽空造市的行为。

  另外,雨润集团总裁办相关负责人昨日下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公司投资者关系部已向浑水公司核实,并不存在传闻中的这份报告。

  揭丑中概股 浑水公司成名

  2010年6月28日盘后,浑水发布报告称东方纸业存在财务作假行为,并给予东方纸业“强力卖出”评级。次日东方纸业股价大幅低开,收盘报7.23美元,跌幅13%。东方纸业就此马上作出回应,此后双方口水仗不断升级,东方纸业股价也大幅动荡。同年7月23日,东方纸业董事会成立审计委员会展开独立调查,11月29日,东方纸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公布了三方联合的独立调查结果,全面否定了浑水的质疑。

  除东方纸业外,在浑水公司的做空名单中,还有上市不到一年半就因会计审计等相关问题被美国证监会勒令退市的企业——绿诺科技。2010年11月份,一份质疑绿诺科技的30页的研究报告浮出水面,出具报告的正是浑水公司。这份报告也引起了美国证监会的重视,并随后对绿诺科技进行了多方的审核,最终该公司股价狂跌被迫退市。

  随后,浑水公司又加入了对中国高速频道和多元全球水务的做空大军之中,上述两家公司也在随后的日子里遭遇股价大幅下跌并停牌的厄运。

  而近日,嘉汉木业的领导层们坐立不安,因为他们也被浑水公司盯上。不过嘉汉木业的领导选择了坚决回击,对于浑水公司的指控,嘉汉林业的管理层公布相关证据。并认为浑水公司的报告虚假不实。

  实际上,上述公司之所以被浑水公司抓住把柄,并招致证监会的调查,部分还是源自公司本身或多或少的问题。著名财经评论人叶檀(专栏)表示:“除了自我修炼,不被美国做空机构抓住硬伤把柄,中概公司甚至可以成立行业协会,共同捍卫企业自身利益,或者集结资金,抗击美国的做空力量。”

  做空机构身份之谜

  登录浑水公司官方网站,上面并未披露公司的办公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但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在香港办事处的注册地址位于九龙尖沙咀柯士甸道122号丽斯广场19层D室,成立于2010年6月28日。

  记者随后致电浑水香港办事处,却被告知这是一家秘书公司(TWCNOMINEESERVICESLIM-ITED),浑水是他们提供秘书服务的客户之一。“浑水公司的老板不在香港,他们总公司在上海,我们是浑水在香港的公司秘书。”TWC接线人员随后让记者留下联络方式,称会把有关资料转发给浑水公司的同事。

  记者又从一份浑水公司在香港的登记注册信息登记表上得知,浑水公司的创办人员为一名叫CarsonCutlerBlock(以下简称Block)的美国人。不过这份信息登记表上显示Block的住址在上海洛川中路1158号1号楼3层。

  这是不是浑水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地址?在这里会不会遇到这个做空人士Block的真面目呢?记者怀着疑问来到了距离上海火车站不远的洛川中路。

  公开信息显示,洛川中路1158号是一处有关服装产业的创意集聚区。记者发现,在这个园区之中,基本上都是时尚服饰创意类的企业。经过询问,上述的“1号楼3层”是园区中B1综合楼所在。

  记者来到B1楼下,底楼并没有看见如平常商业楼宇的公司指示等,但墙上贴的一张广告纸上显示,3楼的公司是一家名叫“LOVEBOX”的私人仓储公司。电梯来到3楼,门打开是一个标有 “LOVEBOX”logo的标牌挂在雪白的墙上,除此之外,一个只有几平方米大的长方形走道尽头就是一个带着电子锁的铁门。

  按了门铃,一位保安打扮的工作人员将记者迎进门内,偌大的仓储室里除了储藏用的箱子,就剩下门口的一张大桌子和一个不知身份的中年妇女。

  在和上述保安交流的过程中,记者得知这个公司确实是Block所属,但是平常Block很少在这里露面。

  据接近Block的人透露,在没有成立浑水公司之前,Block曾做过物流相关的产业,但因种种原因都没能成功,在机缘巧合之下,才开始从事专门做空中概股的工作。

  而正是做空了多家公司之后,浑水公司才逐渐在这趟“浑水”中慢慢浮现出来。 

   雨润大跌背后:超额收益与蓄意已久的沽空产业链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30日 04:44杨颢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29日,连跌四天的雨润食品终于回升反弹,收报20.65港元,涨幅6.55%。

  “今天应该是他们平仓的时候了,在这个低位买入股票卖给券商,整个交易可以说就算完成了。”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据该研究人员估算,此次对冲基金在做空雨润的过程中动用的资金高达50亿港币,即使选择在25港元下单,并在6月29日20元港元的价格买入平仓,收益率也达到了25%。也就是说,短短几天内,对冲基金的收益就达到了12.5亿港币。而这还仅仅是保守计算的结果。

  而这12亿多港币收益所对应的,是雨润食品150多亿港币市值的蒸发。“这次做空可以说蓄意已久,背后是一条完整的沽空产业链条。”该研究人士称。

  浑水的沽空逻辑

  浑水沽空雨润还有一个前提,便是此前中国食品行业问题频出

  种种迹象表明,雨润的做空事件起源于来自浑水研究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

  公开资料显示,浑水研究公司由卡森·布洛克创立,主要就是曝光在美上市的中国小公司的虚假财报和欺诈行为。去年浑水公布的首份调查报告中称,东方纸业夸大了其营收,并且挪用资金。此后,浑水的矛头还先后对准过绿诺国际、中国高速频道等。而就在雨润之前,浑水刚刚炮轰了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上市的嘉汉林业。

  其中,绿诺国际在此后承认了报告中所列举的违规事实,最后该股在去年秋季被摘牌。

  那么,浑水如何能够在众多中国概念股中选择对象,并做到有的放矢呢?

  “其实,他们的沽空逻辑和手法非常简单。”前述研究人士告诉记者,浑水这类公司,一般会通过上市公司公开财务报表中的核数师一栏下手。“一般来说,一家公司每年换一个核数师,那么公司的财务报表肯定是有问题的;如果涉及到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那问题更大。”

  据本报记者了解,此前浑水所“攻击”的几家公司中,均存在频繁更换核数师的问题。

  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也就缩小了研究对象的范围。接下来,浑水就会针对这几家或某家有问题的公司开始系统研究,这其中包括仔细分析其财务报表,跟踪公司高管的公开发言和举动等,找到公司漏洞。

  在此前公开的以卡森·布洛克署名的、针对嘉汉林业报告就声称,“我们组建了一支十个人的队伍,花了两个月对嘉汉林业进行分析,所有的人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投入了进去。”

  上述研究人士坦言,中国上市公司其实都面临或多或少的问题,包括财务造假等。而浑水公司正是抓住一些问题给予放大。

  美国阿皮斯资本基金经理丹尼尔·巴克也曾表示,“存在问题的中国企业有如下共同点:第一,面向国内和国外的财务报表迥异。第二,频繁更换审计员或使用名不见经传的审计员。第三,公司盈利趋于完美,让人难以置信。第四,企业利润保持恒定增长,违反股市波动规律。第五,缺乏分红和反复进行股票和债券增发。第六,公司运营不透明。”

  据一获得浑水关于雨润报告内容的人士透露,此次浑水对于雨润的质疑有五点,主要都是此前媒体对于其政府补贴、负商誉、开工率不足等的指责,其中唯一“新颖”的一点,就是关于雨润养猪的问题。不过,雨润主席祝义材在此前的紧急电话会议中表示,养猪属于自己个人行为,且项目并未投产。

  据本报了解,祝义材还针对浑水公司的质疑表示,雨润的账目自2005年上市以来,一直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及签字。

  前述基金研究人士认为,此次浑水沽空雨润还有一个前提,便是此前中国食品行业问题频出,以肉制品行业来说,近半年时间里,双汇、雨润、金锣等先后被曝光质量问题,加之目前通胀的整体环境,使其更有理由沽空食品股。

  “其实他们的报告也有漏洞,但因为目前海外对整个中国经济环境的判断,以及中国概念股‘沽空’趋势明显,所以备受追捧。”

  超额收益与沽空产业链

  浑水针对此前几家公司的报告公布以后,做空这几家公司的投资者后来都获得了两位数的回报。

  不过,在做空雨润上,浑水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出报告、找资金、操盘等,都有专门的机构在负责,而浑水是其中一环而已。”上述研究人士告诉记者,在美国,有一批类所谓的第三方沽空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找瑕疵”的工作。浑水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名为香橼研究的机构,也是与浑水齐名,并在近年不断围剿造假中国概念股的一家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美国当地时间6月23日,瑞达电源和双金生物同天收到纳斯达克退市通知,其中,双金生物曾在去年遭到香橼质疑其虚构门店数量,涉嫌财务造假。

  事实上,浑水等公司与对冲基金存在公开的联系,即后者向前者买报告。该人士表示,这种联系如同国内的基金公司向券商购买服务和报告一样,都是合法的。

  据他介绍在浑水完成报告后,一般是不会公开的。浑水会先与客户即对冲基金沟通,确认做空对象。据了解,浑水的客户包括了欧美主要的对冲基金。“真正做空的基金,可能会对做空对象进行再调查,但若相互信任的,可能先下空单。”

  “在香港,没有股票也可以先卖空,借股票来卖。然后,报告开始浮出水面,或者通过媒体,或者发在浑水的网站上,股票大跌,基金再低位买进平仓。”

  这一说法得到了一位美国投资者的确证。在美国市场投资超过10年的约翰·史密斯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确认可做空公司后,对冲基金一般会悄悄埋下空单,并有可能还会慢慢地吸纳一些股票筹码,以供在报告发布时予以配合。做空者在发布报告后,可能会利用手中的筹码对股价进行打压。

  按照他的说法,“报告的发布配合对股价的打压,效果就是双管齐下。”

  前述基金人士表示,以雨润为例,在上周四前,雨润的股价超过28港元。到6月29日,最低一度跌破20港元。基金应该在25元左右下单,而28日雨润股价累积跌幅已经超过40%,29日也成了基金买进平仓的最好时机。此时买入股票再卖给此前的买方,整个完整的交易至此结束。

  有消息称,浑水针对此前几家公司的报告公布以后,做空这几家公司的投资者后来都获得了两位数的回报。

  他同时提醒记者,29日起,浑水公司的报告内容已经开始传播开来,一定程度上造成其他机构的恐慌,不敢接盘,这也方便对冲基金能够成功抄底

  “能找来50亿港币的资金,充分说明这次做空是有预谋的。”该人士说,“包括高盛、大摩等券商也应该参与其中。”

  但在此前,对外界关于浑水做空谋利的指责,卡森·布洛克曾表示,“没有为任何对冲基金工作”。“仅靠卖报告的收入很小,他们肯定和基金有分成,但这是一个灰色地带。”这位研究人士称。

  有雨润方面的高层在28日透露,雨润食品已向香港证监会反映了情况。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香港证监会已经开始着手调查。  

索罗斯致信股东 结束近40年基金经理人生涯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27日 06:35东方财富网

  北京时间7月27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体股东,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他将结束近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

  今后,索罗斯将专心经营自己家族的投资业务。以下为索罗斯致股东信件的全文,签署信件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乔纳森和罗伯特,他们都是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副主席。

  “我们写这封信是为了通知你们,不久前美国证交会(SEC)公布了基金监管方面的一个重大调整。也许你们已经知道,新的监管规定要求某些私人投资顾问必须在2012年3月以前向SEC注册。如果一个投资机构作为一个家族组织运作,它就无需遵守这方面的规定。

  2000年以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实际上已作为一个家族机构在进行运作,当时乔治-索罗斯先生宣布对投资重点进行调整,量子基金将改名为量子捐赠基金。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可享受监管方面的豁免,这使得外部股东的利益可与家族投资者保持一致并继续向量子基金投资。依照新的监管规定,这些豁免条款已不再适用,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完成转型为家族机构的交易,虽然11年前它已经开始这样运作。

  这一新情况所产生的一个不幸后果是,依据新监管规定的定义,我们不能再为家族客户之外的任何人管理资产。因此,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将要求量子基金董事会将相对少量的不合规定的资本在监管规定生效前返还给外部投资者,而新规定很有可能将在今年底生效。未来几个月中,你们将收到资本返还的操作细节,但我们必须建议你们尽快采取行动,这样你们才好做出相应的规划。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将继续致力于达成为客户带来超级回报的目标,将继续以业界的最高标准来进行商业运作。但是,未来我们的投资建议只能服务于索罗斯家族的账户和相关实体。

  我们还要遗憾地通知大家,除了公司不再服务于外部投资者外,安德森(Keith Anderson)先生已决定离开公司,寻求个人其他的发展机会。2008年初他以首席投资官的身份加盟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领导公司度过了金融危机及危机后的复苏期。我们非常感谢他对公司成功所做的贡献。他离开时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具有活力和强大的投资机构。

  对于过去近40年中选择将资本投向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客户,我们要表达深深的感谢。我们相信,时间已告诉你们的决定已得到出色回报。”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副主席:乔纳森-索罗斯罗伯特-索罗斯

  2011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