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残局 一兵一帅:诺德基金心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0:32:26
诺德基金经理周记:通货膨胀带来的两难问题
来源: 诺德基金 发布时间: 2011年04月15日 17:36 作者:
',1)">
2011年将是通胀年,由于很多不确定性(外部因素和国内应对政策),因此我们不能确定通货膨胀最高会涨到多少、能持续多久,甚至也不确定其对股市的影响最终究竟会如何,但我们肯定通货膨胀将像片阴云一样始终盘旋在2011年的股市上,与通胀共舞将是一个主动投资者的唯一选择。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中国央行已经四次加息、六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清楚地告诉我们政府在和通货膨胀战斗,且是大战和激战。再一次加息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说通货膨胀带来的是两难问题,其实包含几个层次的问题。
首先,两难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引起此轮通胀的主要原因究竟是哪个。有人认为是外部导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人说是(国内)人口红利消失的结果,有人说是粮价和猪肉价格上涨的结果,最后(如货币主义者一直认为的)还有人说是流动性泛滥的必然结果。区分出真正的主因,才能制定出最对症的良药,这个就和下面一个层次的问题密切相关。
两难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通胀。类似现在医生治病,现在基本都是多管齐下:调整货币政策,有些方面行政管制(针对一些行业和产品的价格上涨)等等。但是,如果对原因认识得不同,采取的方法的侧重点就会不同。从这个角度讲,今年,通胀带给政策制定者的挑战一点不比通胀对股市的影响带给股票投资者的挑战低。而且,政策制定者还要在切实压低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速(确保就业水平)之间到达平衡,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两难问题。
譬如索罗斯最近评论中国的经济:通过货币升值的方法来控制通货膨胀益处多多。但是如果真的升值较多,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将严重削弱,最终也将影响中国GDP增速和就业水平。
第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它对股市的影响。其中一个强调的重点是,通货膨胀对一些行业的影响,在通胀的不同阶段、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强调,分析通胀下的投资机会,切不能简单化,认为通胀对A行业是利好、对B行业是利空。譬如,一般而言,经济经历通胀初期,周期性行业是受益的,所以钢铁、有色、煤炭、石油等行业都会受益,股票上涨。通胀后期,上涨的大宗商品反过来影响了经济需求,大家调低了未来经济增速预期,所谓一损俱损,周期性行业最终也会被高通胀损害,所以此阶段周期股会跌。
其次,由于政策制定者要在压通胀和保增长(保就业)之间到达完美平衡,他们的政策很可能是有震荡和迂回的,这进一步加大了我们预测“通胀+治理通胀的政策”之下的股市表现的难度,这又是一个新的通胀带来的两难问题。
最后,要提一个宏观悖论。普通百姓普遍担心通胀、厌恶通胀,因为通胀来了,个人经济受影响;但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而言,通胀其实未必全是坏事。日本失落的十年之经济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就是一直没有形成通胀预期。因为没有通胀预期,居民的消费意愿提不起来(大家都预期未来价格会跌,那今天买LV包不如下周买、下个月买合算啊),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也很低(比如不投资地产)。如此这番,即使政府释放大量的货币(流动性),甚至实际利率一直为负,经济也很难振奋起来。正常的经济社会,应该存在适当的通货膨胀预期,这样企业和个人都会正常的消费、投资,这些消费和投资都会拉动GDP增长,促进经济健康成长。
所以,现在一个可行的结果是要让全国人民都能接受新的通胀预期,虽然这个值可能比以前的预期值要高一些,譬如CPI从以前的3%提高到5%,大家都能接受它,然后企业和个人都能在这个“新”的经济形势下正常消费、投资,这其实未必是不能实现的。
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至少是今年,甚至是未来几年,我们都要与通胀共舞。(全景网特约/诺德基金)
诺德基金经理周记:通货膨胀带来的两难问题
来源: 诺德基金 发布时间: 2011年04月15日 17:36 作者:
',2)">
2011年将是通胀年,由于很多不确定性(外部因素和国内应对政策),因此我们不能确定通货膨胀最高会涨到多少、能持续多久,甚至也不确定其对股市的影响最终究竟会如何,但我们肯定通货膨胀将像片阴云一样始终盘旋在2011年的股市上,与通胀共舞将是一个主动投资者的唯一选择。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中国央行已经四次加息、六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清楚地告诉我们政府在和通货膨胀战斗,且是大战和激战。再一次加息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说通货膨胀带来的是两难问题,其实包含几个层次的问题。
首先,两难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引起此轮通胀的主要原因究竟是哪个。有人认为是外部导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人说是(国内)人口红利消失的结果,有人说是粮价和猪肉价格上涨的结果,最后(如货币主义者一直认为的)还有人说是流动性泛滥的必然结果。区分出真正的主因,才能制定出最对症的良药,这个就和下面一个层次的问题密切相关。
两难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通胀。类似现在医生治病,现在基本都是多管齐下:调整货币政策,有些方面行政管制(针对一些行业和产品的价格上涨)等等。但是,如果对原因认识得不同,采取的方法的侧重点就会不同。从这个角度讲,今年,通胀带给政策制定者的挑战一点不比通胀对股市的影响带给股票投资者的挑战低。而且,政策制定者还要在切实压低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速(确保就业水平)之间到达平衡,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两难问题。
譬如索罗斯最近评论中国的经济:通过货币升值的方法来控制通货膨胀益处多多。但是如果真的升值较多,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将严重削弱,最终也将影响中国GDP增速和就业水平。
第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它对股市的影响。其中一个强调的重点是,通货膨胀对一些行业的影响,在通胀的不同阶段、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强调,分析通胀下的投资机会,切不能简单化,认为通胀对A行业是利好、对B行业是利空。譬如,一般而言,经济经历通胀初期,周期性行业是受益的,所以钢铁、有色、煤炭、石油等行业都会受益,股票上涨。通胀后期,上涨的大宗商品反过来影响了经济需求,大家调低了未来经济增速预期,所谓一损俱损,周期性行业最终也会被高通胀损害,所以此阶段周期股会跌。
其次,由于政策制定者要在压通胀和保增长(保就业)之间到达完美平衡,他们的政策很可能是有震荡和迂回的,这进一步加大了我们预测“通胀+治理通胀的政策”之下的股市表现的难度,这又是一个新的通胀带来的两难问题。
最后,要提一个宏观悖论。普通百姓普遍担心通胀、厌恶通胀,因为通胀来了,个人经济受影响;但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而言,通胀其实未必全是坏事。日本失落的十年之经济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就是一直没有形成通胀预期。因为没有通胀预期,居民的消费意愿提不起来(大家都预期未来价格会跌,那今天买LV包不如下周买、下个月买合算啊),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也很低(比如不投资地产)。如此这番,即使政府释放大量的货币(流动性),甚至实际利率一直为负,经济也很难振奋起来。正常的经济社会,应该存在适当的通货膨胀预期,这样企业和个人都会正常的消费、投资,这些消费和投资都会拉动GDP增长,促进经济健康成长。
所以,现在一个可行的结果是要让全国人民都能接受新的通胀预期,虽然这个值可能比以前的预期值要高一些,譬如CPI从以前的3%提高到5%,大家都能接受它,然后企业和个人都能在这个“新”的经济形势下正常消费、投资,这其实未必是不能实现的。
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至少是今年,甚至是未来几年,我们都要与通胀共舞。(全景网特约/诺德基金)
诺德基金经理周记:通货膨胀带来的两难问题
来源: 诺德基金 发布时间: 2011年04月15日 17:36 作者:
',3)">
2011年将是通胀年,由于很多不确定性(外部因素和国内应对政策),因此我们不能确定通货膨胀最高会涨到多少、能持续多久,甚至也不确定其对股市的影响最终究竟会如何,但我们肯定通货膨胀将像片阴云一样始终盘旋在2011年的股市上,与通胀共舞将是一个主动投资者的唯一选择。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中国央行已经四次加息、六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清楚地告诉我们政府在和通货膨胀战斗,且是大战和激战。再一次加息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说通货膨胀带来的是两难问题,其实包含几个层次的问题。
首先,两难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引起此轮通胀的主要原因究竟是哪个。有人认为是外部导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人说是(国内)人口红利消失的结果,有人说是粮价和猪肉价格上涨的结果,最后(如货币主义者一直认为的)还有人说是流动性泛滥的必然结果。区分出真正的主因,才能制定出最对症的良药,这个就和下面一个层次的问题密切相关。
两难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通胀。类似现在医生治病,现在基本都是多管齐下:调整货币政策,有些方面行政管制(针对一些行业和产品的价格上涨)等等。但是,如果对原因认识得不同,采取的方法的侧重点就会不同。从这个角度讲,今年,通胀带给政策制定者的挑战一点不比通胀对股市的影响带给股票投资者的挑战低。而且,政策制定者还要在切实压低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速(确保就业水平)之间到达平衡,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两难问题。
譬如索罗斯最近评论中国的经济:通过货币升值的方法来控制通货膨胀益处多多。但是如果真的升值较多,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将严重削弱,最终也将影响中国GDP增速和就业水平。
第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它对股市的影响。其中一个强调的重点是,通货膨胀对一些行业的影响,在通胀的不同阶段、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强调,分析通胀下的投资机会,切不能简单化,认为通胀对A行业是利好、对B行业是利空。譬如,一般而言,经济经历通胀初期,周期性行业是受益的,所以钢铁、有色、煤炭、石油等行业都会受益,股票上涨。通胀后期,上涨的大宗商品反过来影响了经济需求,大家调低了未来经济增速预期,所谓一损俱损,周期性行业最终也会被高通胀损害,所以此阶段周期股会跌。
其次,由于政策制定者要在压通胀和保增长(保就业)之间到达完美平衡,他们的政策很可能是有震荡和迂回的,这进一步加大了我们预测“通胀+治理通胀的政策”之下的股市表现的难度,这又是一个新的通胀带来的两难问题。
最后,要提一个宏观悖论。普通百姓普遍担心通胀、厌恶通胀,因为通胀来了,个人经济受影响;但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而言,通胀其实未必全是坏事。日本失落的十年之经济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就是一直没有形成通胀预期。因为没有通胀预期,居民的消费意愿提不起来(大家都预期未来价格会跌,那今天买LV包不如下周买、下个月买合算啊),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也很低(比如不投资地产)。如此这番,即使政府释放大量的货币(流动性),甚至实际利率一直为负,经济也很难振奋起来。正常的经济社会,应该存在适当的通货膨胀预期,这样企业和个人都会正常的消费、投资,这些消费和投资都会拉动GDP增长,促进经济健康成长。
所以,现在一个可行的结果是要让全国人民都能接受新的通胀预期,虽然这个值可能比以前的预期值要高一些,譬如CPI从以前的3%提高到5%,大家都能接受它,然后企业和个人都能在这个“新”的经济形势下正常消费、投资,这其实未必是不能实现的。
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至少是今年,甚至是未来几年,我们都要与通胀共舞。(全景网特约/诺德基金)
2011年将是通胀年,由于很多不确定性(外部因素和国内应对政策),因此我们不能确定通货膨胀最高会涨到多少、能持续多久,甚至也不确定其对股市的影响最终究竟会如何,但我们肯定通货膨胀将像片阴云一样始终盘旋在2011年的股市上,与通胀共舞将是一个主动投资者的唯一选择。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中国央行已经四次加息、六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清楚地告诉我们政府在和通货膨胀战斗,且是大战和激战。再一次加息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说通货膨胀带来的是两难问题,其实包含几个层次的问题。
首先,两难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引起此轮通胀的主要原因究竟是哪个。有人认为是外部导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人说是(国内)人口红利消失的结果,有人说是粮价和猪肉价格上涨的结果,最后(如货币主义者一直认为的)还有人说是流动性泛滥的必然结果。区分出真正的主因,才能制定出最对症的良药,这个就和下面一个层次的问题密切相关。
两难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通胀。类似现在医生治病,现在基本都是多管齐下:调整货币政策,有些方面行政管制(针对一些行业和产品的价格上涨)等等。但是,如果对原因认识得不同,采取的方法的侧重点就会不同。从这个角度讲,今年,通胀带给政策制定者的挑战一点不比通胀对股市的影响带给股票投资者的挑战低。而且,政策制定者还要在切实压低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速(确保就业水平)之间到达平衡,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两难问题。
譬如索罗斯最近评论中国的经济:通过货币升值的方法来控制通货膨胀益处多多。但是如果真的升值较多,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将严重削弱,最终也将影响中国GDP增速和就业水平。
第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它对股市的影响。其中一个强调的重点是,通货膨胀对一些行业的影响,在通胀的不同阶段、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强调,分析通胀下的投资机会,切不能简单化,认为通胀对A行业是利好、对B行业是利空。譬如,一般而言,经济经历通胀初期,周期性行业是受益的,所以钢铁、有色、煤炭、石油等行业都会受益,股票上涨。通胀后期,上涨的大宗商品反过来影响了经济需求,大家调低了未来经济增速预期,所谓一损俱损,周期性行业最终也会被高通胀损害,所以此阶段周期股会跌。
其次,由于政策制定者要在压通胀和保增长(保就业)之间到达完美平衡,他们的政策很可能是有震荡和迂回的,这进一步加大了我们预测“通胀+治理通胀的政策”之下的股市表现的难度,这又是一个新的通胀带来的两难问题。
最后,要提一个宏观悖论。普通百姓普遍担心通胀、厌恶通胀,因为通胀来了,个人经济受影响;但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而言,通胀其实未必全是坏事。日本失落的十年之经济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就是一直没有形成通胀预期。因为没有通胀预期,居民的消费意愿提不起来(大家都预期未来价格会跌,那今天买LV包不如下周买、下个月买合算啊),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也很低(比如不投资地产)。如此这番,即使政府释放大量的货币(流动性),甚至实际利率一直为负,经济也很难振奋起来。正常的经济社会,应该存在适当的通货膨胀预期,这样企业和个人都会正常的消费、投资,这些消费和投资都会拉动GDP增长,促进经济健康成长。
所以,现在一个可行的结果是要让全国人民都能接受新的通胀预期,虽然这个值可能比以前的预期值要高一些,譬如CPI从以前的3%提高到5%,大家都能接受它,然后企业和个人都能在这个“新”的经济形势下正常消费、投资,这其实未必是不能实现的。
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至少是今年,甚至是未来几年,我们都要与通胀共舞。(全景网特约/诺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