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虫喜欢吃什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38:09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19日   出处:吉登彩        【编辑录入:aoke06】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授课时间
08.10.13
备课人
陈水华
课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总课时
1
第1课时
组织形式
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性实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和评价梁启超先生
能力目标
学会写一些旁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从梁启超身上感爱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点评学生的旁注,并从中概括梁启超的人格特性。
2、理解梁启超“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中的“热心肠”。
教学难点
1、从文中的引用概括出梁启超的“热心肠”。
2、体味梁实秋的文学主张。
教学理念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变学生接受教学为主动参与教学,重在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思路
这是高中教材里新添加的一篇美文,从语言文字的难易度来说应该不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阅读障碍,全文的主旨还是比较好把握的。关键是要按照新课标的实质,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故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写写、读读、议议的教学方法,教师重在引导,努力做到“引而不发”“不愤不启”,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扎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试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写好旁注是一种简捷有效地阅读方式
朗读时可让学生想象启超演讲时的表现有感情地进行,尽量通过诗来体会“公”的形象
这一教学过程的安排可以作出灵活的安排,如果前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反映够快,则加以落实,反之可以删去,课堂还需更多地立足于教材本身。
一、导入新课
以与梁启超相关的两副对联导入:
(出示多媒体投影)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三十年来新世事、新知识、新思想,是谁唤起?
百千载后论学术、论文章、论人品,自有公评。
——挽启超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1、教师点评课外主动上交的五位同学所写的旁注。(出示多媒体投影)
2、由其余同学进行补充和完善。
3、从学生的旁注概括出作者笔下梁启超的性格物征。(教师提醒:紧扣梁启超的演讲特点,如外貌、声音、内容、表情等)
【明确】外貌——短小精悍、秃头、宽下巴。
表情——风神潇洒、左右顾盼、气宇不凡。
开场白——幽默
声音——沉着有力、激亢
内容——博闻强记
【小结】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梁启超先生是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三、处理重点和难点:如何理解梁启超的“热心肠”
1、学生质疑
2、提问引导:启超先生的“有学问,有文采”不难理解,但是“有热心肠”该如何理解?作者是如何来加以体现的?
3、教师点拨:可以从作者所回忆的梁启超演讲的具体内容思考。
4、解读《箜篌引》的引用
(1)学生朗读古诗《箜篌引》
(2)教师讲解东汉蔡邕《琴操》里关于《箜篌引》的知识
(3)提问:诗里的那个“公”的形象是怎样的?他和梁先生有何关系?
【点拨明确】“公”的形象实际是梁先生真实写照——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勇往直前。
5、解读《桃花扇》的引用
(1)教师讲解《桃花扇》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2)提问:演讲这一段时先生何以“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点拨明确】先生念古伤今,对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
6、解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引用
(1)引导学生背育诵这首七律诗
(2)学生解读这首诗的主旨
(3)提问:先生演讲到些时何以“张口大笑”?
【点拨明确】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7、小结:由此可见,先生的“热心肠”表现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对现实的担忧。
四、体味梁实秋的语言物色
1、了解作者的文学主张
——“文章的立意要深,主旨要远,就是篇幅不要长。”
2、学生畅谈对这一文学主张的看法
3、点拨:从语言简明扼要的角度来看,作者提出的这种主张还是可取的,但也不可一棍子打死,文章篇幅的长短取决于文章的主旨对语言文字的需要。说到底,篇幅是为主旨服务的。
五、美文欣赏(符合梁实秋的文学主张的学生佳作——《美的真相》)
1、朗读佳作(出示多媒体投影)
2、简要点评
阅读
合作
讨论
交流
整理
质疑
思考
朗读
讨论
交流
整理
诵读
思考
讨论
交流
欣赏佳作
用心领会
虚心学习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本学期作为一次校示范性公开课的的教案,客观地说,无论是从学生的表现,还是从听课教师的反映,基本上这堂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也给自己不少启示,比如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精心备课的前提是吃透教材;要让一堂课出彩需要在问题的设置上进行很的逻辑安排,体现由简单而难再由难而易的层次结构,让学生既感觉到有一定难度而又不至于无从下手;再次合理而科学的对学生进行点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引而不发”,老师上得轻松,学生也学得高兴。
当然,这堂课也不是说完美无瑕,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改进的,正像有些听课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能更多地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来议论,老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与点拨,同时将课堂的外延稍稍拓宽一些,也许效果还会更好一些。
总而言之,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能够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大胆地尝试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性实验教学,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能走进良性循环的体系。届时,相信对新课改会多一些从容与淡定,少一些茫然与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