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标志:为何次次紧缩反而次次走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47:10
为何次次紧缩反而次次走强(2011-04-18 15:00:42)转载 标签:

图锐

抗压性

下台阶

幸福感

离岸

财经

分类: 就市论市

    尽管又回归了“周末等消息”的密集调控状态,但笔者也一再强调过,市场目前已经平心静气的接受了“这个事实”,不仅能够尽量将紧缩的利空因素“回避”到最低,而且甚至还能见招拆招,变空为多,巧妙的让通胀这一事实为个股的活跃服务。所以目前央行再出新政策,可不能简单的和中跌或者大跌划上等号了。不信我们对比一组数据就知道了:央行自去年1月12日重启上调准备金率开始,紧缩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去年上半年的试探阶段,二是从去年11月油价冲击90美元后的连续阶段(即使算上次数更少的加息,其分布频率也大抵如此)。试探阶段调准三次,分别是1月12日,2月12日和5月2日,三次手段出炉后沪深股指全盘下跌,无一幸免,并且1月12日和5月2日还算是促使跌幅加速的“凶手”。而连续阶段至今调准七次,刨去上周末的这一次不算,六次调准的结果是沪综四涨二跌,深成三涨三跌,总涨幅明显超过总跌幅,节后更是屡调屡强(今天也算是如此)。显而易见的强势许多。这就不难看出,市场的抗压性明显的增强了。

    为什么调控明显密集了,市场反而却更容易“迎难而上”了?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是市场的适应性在逐渐增强,突发消息的“突然性”越来越淡化,当场内外资金对该有的政策已经见怪不怪的时候,趋势的作用就会盖过消息本身的影响力。最近几次央行的动向全部被笔者“猜了个正着”(可翻越笔者之前的博文)就是最好的证明;第二是温和通胀的积极一面正在积极展现,在去年初期央行财政策略由积极宽松向“稳健”转变的时候,还会有很多资金猜疑“怎么这么快就又开始紧缩了?”(因为直到2009年,周小川行长还曾经说中国央行最后一次降息将可能发生在2010-2011年,换句话说就是对经济复苏的前景继续保持悲观),甚至有人忧虑“经济还没上去,紧缩又接踵而至,中国经济的发展还能又好又快么?”,随后地产新政的来临更是直接将市场推入“下台阶”的后退走势。但随着财务报表和经济数据的持续披露,又过了小半年时间人们意识到,“紧缩会影响到复苏”这一命题其实是本末倒置,紧缩本身的目的绝非遏止,掐断复苏源头,相反,这正是因为复苏的太快了,快到泡沫又开始膨胀(因为国际经济增长形势和格局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为了不威胁到实体经济增长本身,央行当然只能先行出手将价格水平和流动性尽量控制,同时继续谋求经济转型。所以不是“紧缩会影响到复苏”,而是“复苏逐渐进入正轨,所以紧缩又必须实施”,紧缩的反面其实映证的是中国经济慢慢摆脱金融海啸的影响,再度大跨步的前进。因此现在还是“适度膨胀期”,还是“前进造顶期”,在这一期间企业的产出利润依然能够得到增长(尤其是上游企业,所以笔者一再强调化工股的机会),那么市场当然也就不惧怕央行“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

    未来通胀局势会进一步加剧么?这是上周五就提出的问题,目前舆论界至少对上半年通胀的走向看法是趋于一致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二季度通胀压力仍将持续,成本上涨型和输入型通胀因素还在继续产生作用。二季度CPI可能还要上涨,不排除个别月份达6%,预计整个上半年的平均通胀率在5%左右。二季度央行仍将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提高存款准备金的频率将会降低,而会加大公开市场的操作。(但每月一次的调准在周小川暗语“没有界限”的情况下应该仍会继续,谢百三教授不是说某石油输出国存款准备金率达80%,“因为这个国家钱太多,不用如此高的准备金率,会出现严重通胀”么?——笔者注)而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则表示,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二季度仍有一定的通胀压力。他预计,央行在5月份还会有一次加息调整。总结一下应该就是,温和通胀还会继续,调控手段总体看仍然“按部就班”,维持之前的节奏。下半年之后呢?经济学家的分歧就加重了,毕竟太远了谁都有自己的意见,连平认为,下半年房地产调控和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将会显现,国际经济增速放缓,翘尾因素也将减弱。预计下半年的物价将冲高回落,不排除个别月份CPI下降到4%以下,但要下降到3%以下的难度很大;而政策也同样表示,今年上半年通胀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不过至年中CPI会见顶,之后因基数效应,通胀在下半年会滑落至3-3.5%区间。

    但陶冬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服务业的“提价”所带来的通胀是下半年所难以回避的问题,即他在最新文章中所指出的:“笔者认为,(政策所说的)基数效应根本就不是经济学家分析的问题,有一个excel,小学生也能做出计算。用基数来测算通胀的前提是,其它情况不变,而这个前提恰恰是错误的。服务业价格上升,使基数效应对CPI不再具有主导作用。政府经济学家在两年内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在2010年他们也是强调基数效应,预言CPI年中见顶,结果食品通胀打破其它情况不变的假设,下半年通胀不降反升,招致一场手忙脚乱的货币政策调控。2011年也会这样。”那么,服务通胀有可能是与去年“食品通胀”类似的下半年“不速之客”,它的到来会加剧通胀恐慌,加大调控难题么?陶冬同样不这么认为!而接下来的观点也与笔者一直认为“温和通胀是新兴国家发展所必不可缺”的看法一致:“中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出现5-6%的通货膨胀率真的那么可怕吗?过去十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通胀率为6%,而工资增长率为3%(远低过中国目前的收入增长速度),与其说今天中国的通胀高,不如说过去的几次通缩出现得不正常。其实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在一个正常化的过程中,迈向与高速增长相匹配的物价环境。随着农民工供应数量、外出打工意愿及工资预期的改变,中国的工资水平在正常化,带动通货膨胀水平正常化,随后还有货币环境、利率环境的正常化。今天的问题,不是通胀水平过高,而是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偏低,政策制定者对通胀的预期偏低。当人们最终意识到5%的CPI乃是中国通胀的新常态时,市场便不会每个星期五都出现加息恐慌,政府也不必为每一个超过4%的CPI数字解画...上次出现双位数通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尚处于短缺经济,消费者甚至抢购囤积厕纸。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服务业通胀应该会持续升温,可是制造业却没有多少加价能力,这就决定了整体通胀水平达不到双位数的地步。”换句话说,通胀可能加剧,甚至维持在目前感觉有些担忧的“高位”,但随着输入性通胀因素的慢慢消除(两层看点:博鳌论坛的去美元化,下半年美国政府对自身通胀的重新审视),其未必就能够马上(具体说就是今年)由“温”到“热”转换到恶性的地步。那么之前所说的“温柔一面继续展现”,“还处于适度膨胀,前进造顶期”等辅助观点也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再回想一下中午所说的市场见怪不怪,多方见招拆招,个股依然有“挡不住”的活跃,您也就知道市场先生为何如此理直气壮了。

    当然,为了扭转目前价格上涨带来的“国富民穷”压力和幸福感的持续下滑,政策面会考虑涨工资来刺激内需,不过这本身可能又会加剧消费层面上的“通胀”氛围。所以正如陶冬先生所说:“中烈度通胀,会在中国长期存在。在2010年他们也是强调基数效应,预言CPI年中见顶,结果过去十年,中国的平均通胀率为1.8%,今后十年,估计介乎4-5%之间。政府、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均有必要在心态上适应新的‘常态’。”别的不说,至少目前的A股市场是绝对适应了,午后股指在银行软脚(上调准备金率最伤的自然就是它们)和八股继续萎靡(是不是像极了去年春天的二股?强的什么看不到强势,一弱就立即能领跌)的情况下出现回跌翻绿走势,但尾盘“暴力预增”龙头深发展再度发力,与中国平安,建设银行一起又轻轻松松扭转了颓势,还是一个比较漂亮的红周一(沪深300因为低开,也还是“阳线”)。也许在4月1日市场“缩量上涨”的时候,人们还认为那是“中国央行自4月1日起把香港离岸人民币利率从0.99%下调至0.72%”降息所导致的短暂刺激结果,但其实稍懂经济的人都知道,央行降低离岸利率,是避免在香港不断积累的人民币资金可能对香港以及内地造成冲击,说白了就是热钱的可能套利影响,它恰恰是让热钱从外围流入中国的门槛“加大”,好闭起关来继续加内地的息啊!把这样的外围性质,与A股联系不大,甚至八竿子才能和接下来的紧缩方略连载一起的讯息说成是大盘突破的重要推手,可真是有些贻笑大方了。说白了,不惧怕紧缩落实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条因素本身,就足以使代表核心股指的主板指数走出笔者所期待的缓慢盘升行情。

    正因为通胀的“天使一面”持续发力,人们对企业平均业绩增长的追捧,对趋势的认可彻底超过了对紧缩的犹豫,这才有了次次紧缩能够带来次次个股的活跃,这才有了次次个股的活跃能够带来次次大盘的涨多跌少。虽然今天两个小板依旧低迷,主板涨幅也并没多么抢眼之处,但全天的热点却非常清晰——早盘的化工,建材(包括部分房地产)不必多提,午后的旅游,军工,钢铝行业又集体行动步调一致(也证明了这次钢铁股的上涨并没有充当行情的末路杀手),使得赚钱效应反而超强。用数据即可证明:至笔者截稿时上涨4.5%以上的个股达到110家左右,上涨3%以上的个股近200家,刨去本就该回避的两个小板大量弱势个股,这样的数值应该是近一阶段都算不错的状态,也很容易让散户股友们获得超出主板指数(毕竟它们还有其他一些个股的拖累)的收益。既然个股依然热度不减,那么笔者在上周对本周操作策略的修正也是值得继续遵守的:在三千点上方阻力依然很大,想要彻底收复去年11月12日5%以上的放量大阴线需要慢慢“磨”过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市场的确不惧怕例行公事一般的紧缩了,但它们也绝不可能充当“向上突破”的催化剂,维持目前缓慢攀升的节奏恐怕是多方目前的第一要务了。但指数判断起来颇有难度不等于放弃大做个股的好时机,在主线明晰的情况下短线紧跟主流资金操作,同时中线坚定信心不动摇,次次紧缩的时候我们也同样能够做到次次不恐慌,次次稳健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