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形容自我意见:王稼句和巴尔扎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58:55
王稼句和巴尔扎克http://finance.QQ.com  2009年10月21日07:27   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陶文瑜苏州

  王稼句在苏州的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呢,你从外地寄一封信给他,信封上就写“苏州王稼句”,邮递员也能把这封信送到他手上。他是我认识出版作品集最多的作家,每年两三本,坚持了好多年。

  昨天我们在平江路碰头,稼句又带来了他的新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听橹小集》。稼句说,临着他家运河上船已经很少了,也没有橹声了。稼句的新作取名《听橹小集》,其实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所以也可以说,《听橹小集》是一部文人的武林秘笈。

  在我心目中,稼句和书是紧密相连的,或者说王稼句这个名字,就是书的别名,是书的另一个称谓。稼句对书的迷恋,几十年和书的朝夕相处,教我无比感动。

  这一些书中,又以古代民国著作居多。我一直认为,物质的稼句是现代的,精神的稼句,简直就是一名古人。我工作的《苏州杂志》是以苏州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一本刊物,我在编辑文章中,遇上不清楚的人和事,就打电话向稼句请教,他总是能随口说出因为所以,或者指点我去查阅哪一部著作。稼句对于我来说,是一套关于历史文化的软件。

  收集在《听橹小集》中的文字,好几个我之前就读过了,其中的《九中杂忆》,就是刊登在《苏州杂志》上的,我还做了这篇文字的责任编辑。现在重新阅读,我依旧很喜欢这一篇短文。

  我每年都能收到稼句一、二部新作,说明了稼句的用功和勤奋,而且这样的用功和勤奋和成就,基本是成正比的。一篇一篇积在一起,就成书了,一本一本书多起来,黑发渐成白头了,文人差不多就是这样的生活和人生啊。

  上了点年纪以后,文章的气短了,好比平常人游泳,划两下就要抬头换气。王稼句这个文字,我以为已经结束了,但这个样子几乎是小商品市场的商品,进不了超市的。发表出来读者要怪我缺斤短两,还连累编辑。做买卖的人比较聪明,今年中秋节我收到一盒月饼,里面还有一瓶红酒,这倒是个方法。

  我要放进去的这瓶红酒,就是巴尔扎克。这是1982年的事情了,这一年我刚好中学毕业。上课下课的人一下子离开课堂,真是一种闲得发慌的感觉,当时正好一大批外国名著重新出版,其中就有不少是巴尔扎克的作品。

  为什么我想到巴尔扎克呢?因为在我的认识中,巴尔扎克只活了五十一年,却写了九十六部小说,大部分还是长篇中篇。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当作家不知道写作难,九十六部作品,几乎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那么精彩,所谓内行看门道,我现在也干写作的营生,要写一部书都是累死累活,而且写出来也比较一般。

  而在我认识的作家中,最接近九十六部著作的,差不多就是王稼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