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阀通过cv计算流量:紫禁城的黄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11:39
      纠结了很久,才提笔写下了这篇日志。对于历史,我有一种莫名的喜欢,总觉得历史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最近写的那篇关于光绪的人物概述,跑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历史是主观的,但也有客观的一面。学者在编撰历史时,或多或少的会掺杂着个人情感。写这样一篇日志,纯属于个人爱好,历史总是存在诸多的不公。光绪,历史对他的评价终究不是很高,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懦弱的一面。事实上,他是位很开明,有爱心,极具抱负的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他生不逢时,在他被抱进紫禁城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慈禧不是他的生母,从小缺少母爱的生活,身边没有真正疼他的人,这为他以后体弱多病埋下了隐患。他的皇后是他的表姐,那位驼背瘦弱的女子一生都没有得到光绪的半点宠爱。后宫深如海,光绪对她更多的是尊重。他一生只有一后两妃,却都是慈禧给他选好的。或许,在他一生中,和珍妃在一起的时光才是最快乐的。我始终想不通慈禧的势力为什么可以这么的根深蒂固,把大权掌握得那么牢。光绪饱读诗书,或许是出于礼教的教诲,让他学会了逆来顺受。这位在外人看来懦弱无能,甚至有些呆头呆脑的人,只是在慈禧面前装的。他睿智,和蔼,缺少的只是霸气。查尔斯.约翰斯坦在《中同的危机》中说道:"历史上其它君主他们的脸永远是朝着后面的。如乾隆在当满一个甲子的皇帝时退位让贤给自己的儿子嘉庆,他怕超过他的爷爷。而光绪是第一个身坐龙椅而把脸向着未来的人,他主要的目标是拥有和掌握使西方人不得凌辱他的人民的每种方法。" 对科学的推崇,恐怕也没有几位皇帝能够走在他的前面。难以想象,在那个古老封建的帝国,有着这样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皇帝,他喜欢拆卸各种钟表,懂英语,喜欢看各种科学杂志。在那个兵荒马乱,国力渐弱的年代,其实基本上的大事都是慈禧做的主。甲午的惨败,他挥泪为邓世昌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次的耻辱,他身为皇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其实他是主战的。无奈,大权不在他手上。终于,他宣布变法,废科举,创办京师大学堂,发展农工商,训练新军,设立邮局,奖励科学技术和发明等等的措施都旨在象西方学习,富国强民。他没有实权就进行的变法是注定会失败的,更可悲的是被袁世凯给出卖了。1898年9月21日,实际上他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从那以后到1908的十年,他被关在了瀛台,彻底的限制了人生自由。那十年里,史书并没有太多的记载。慈禧为了防止他逃跑,把桥都撤了。然后珍妃也被囚了,两个人相隔不远,但是每天都受着思念的煎熬。他时刻想念的是他的子民,在慈禧对诸列强宣战的时候,他还希望亲身前往各国使馆斡旋,但没得到慈禧的同意。(列强对光绪还是挺给面子的,慈禧当时想废掉光绪,列强强烈抗议,所以慈禧才未能得逞)。他时常感叹:我连汉献帝都不如。1908年11月24日,在寂静寒冷的中南海瀛台,他怀着满腔的悲愤走了。对于他的死因,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38岁的他走在了74岁的慈禧前面(慈禧死在光绪离世的20多个小时后),2008年,在他死后的100周年,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出他死于急性砒霜中毒。究竟是谁下的毒,慈禧,袁世凯,李莲英,还是自然的病亡,这一切都已无从查证。

       劳恩斯维尔·魏德迈在《中国的门户开放》说过:"历史应该为光绪皇帝这位一流叛逆者留有一席之地。他宣布,一个人的可用与否不能以此人写一首诗的能力或此人书法的高妙为准,这使文人学士们从头凉到脚。这太过分了。文人学士们指出这位皇帝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也许会废除筷子剪掉辫子"。在戊戌变法中,大学士孙家鼐提出“若开议院,民有权而君无权矣!”光绪答曰“朕但欲救中国耳,若能救民,则朕无权何碍。”中国的统治者们,有谁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直至他生命的尽头,他依然未能让他所统治的国家走向富强,如果说他是傀儡,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大大超出了一个傀儡所应有的表现。他的懦弱,是在不顾个人性命下,与强权抗争中的失败。那个古老的帝国,固执的向前走着,而他,只不过加速了帝国的瓦解。

 

 

后记:他不需要同情,只是需要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