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晚清的贿赂名堂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8:38:07

晚清的贿赂名堂

  • 分享
  • 转载
  • 复制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 转发到微博

老愚 2011年03月13日 17:39 阅读(6) 评论(1) 分类:个人日记

  • 举报
  • 字体:中

     贿赂行为自古就有,历来不断,其名堂始于何时,则无从查考。笔者孤陋寡闻,见到贿赂名堂出现于正史之中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据《明史·杨允绳传》记载,总督和巡抚到职的时候,照例要贿赂权要,名为“谢礼”;有所奏请,也要贿赂,名为“候礼”。及其任满营谋升迁,或是避难求去,或是犯罪想着补救,或是做错事情希图庇护,那就“输贿载道”,花钱更多,只是这些均无什么名堂了。督抚行贿的钱来自哪里?当然是下属奉献的,所以总督、巡抚也是受贿者。
  晚清的贿赂名堂很多,而且还都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如过年送钱叫“年敬”,过节送钱叫“节敬”,夏天送钱叫“冰敬”,冬天送钱叫“炭敬”,喜庆事送钱叫“喜敬”,送给女人的叫“妆敬”,送给读书青年的叫“文仪”,送给门房叫“门敬”,送给仆人的叫“跟敬”。另外尚有“陪敬”、“菲敬”、“别敬”等等。至于专门为买官、免罪等等而进行的私下交易,有什么名堂那就不得而知了。
  当时的京官俸禄不高,“养廉银”也不很多,又没有条件搜刮民财,生活一般并不富裕。地方官为了到京里顺利办事,找到他们都有点馈送,他们也就乐得接受。地方官送给他们钱,平常有所谓“三节”、“两寿”。“三节”指端午节、中秋节和年节,“两寿”指受贿者本人及夫人的寿辰,再就是夏天和冬天各一次的“两敬”。这些均属于普通的馈送,少则几两,多则十几两,算是照例。到了后来,就逐渐增加到百两、千两,乃至万两了。
  至1903年,庆亲王奕当上首席军机大臣,也就是政府的首脑以后,情况再度发生突变。奕以贪赃枉法著称于世,馈送几两、十几两的固然要,万两、几万两的也要,少也不嫌,多则更好,细大不捐,来者不拒。在他当上首席军机大臣之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听说首席军机大臣荣禄病危,奕将要进入军机,马上派杨士琦带银十万两送去,并对他说:“袁宫保(世凯)知道王爷不日必入军机,在军机处办事的人,每天都得进宫,伺候在老佛爷 (慈禧太后)左右的许多太监们,一定向王爷道喜讨赏,这一笔费用也就可观,所以这些微数目不过做王爷到任时零用而已,以后还得特别报效。”奕从未一次得过十万两,当即笑嘻嘻地接受了。此后庆王府的年节、生日、请客、婚嫁、子孙满月及周岁,一切费用,都由袁世凯包了下来。
  奕当上首席军机大臣,更加肆无忌惮,上行下效,以致整个官场贿赂成风,官以价论,政以贿成,腐败透顶。对此,朝野皆不讳言,谁都承认:“今日之政府诚腐败,且腐败至不可收拾。”(《今日政府之真相》,《大公报》1910年3月10日)“在上者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坦然无可忌惮;在下者辇金载宝,钻营奔竞,恬然绝无羞耻。”(茶圃:《论筹备立宪当先整肃纪纲》,《国风报》第1年第17期)只要能够得到富贵,虽“巨奸大猾,俯首摇尾,不以为辱。”(《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126页)“上以贿求之下,下以贿献之上”,“衣冠之俦,官署之中,宴会之场,莫不曰运动、运动。”(《论贿赂为宪政上之最大障害》,《大公报》1910年1月17日)官场变成了“运动场”,“交易所”。
  这些人整日忙于收贿行贿,钻营夤缘,拍马逢迎、看戏、打牌、上馆子、逛妓院,不仅没有精力研究宪政,把预备立宪搞好,而且十分害怕民权发达以后丧失权位利禄,视立宪如洪水猛兽,嫉之如蛇蝎,恶之若仇敌,千方百计进行阻挠破坏。
  对于吏治腐败黑暗,朝廷是清楚的,也曾三令五申进行整顿,然而病入膏肓,没有多少成效,腐败反而更甚。广大民众恨透了当官的,把官场比之为“如虎之猛”,“如狐之媚”,“如蛇之狡”,“如虿(蝎子之类的毒虫)之毒”,“如无知之偶(木偶)”,“如钻泥之鳅”,“如黑暗之洞”,“如无底之渊”,“如谷木之蠹虫”。(《官场九如颂》,《大公报》1904年5月5、6、7、8日)他们愤怒地指出:“呜呼,官诚今日中国之蠹哉!”(《中国今日之官箴》,《神州日报》1908年4月25日)他们说:“做官的对待小民直如同牛马,比奴隶还不若”,“小民还说做官的好吗?那一切的感情还好得了吗?你瞧现在无论什么报纸上,只要一讽刺做官的,是看报的人就没有不拍手喝彩的。不怕有三五个人交谈,但是一提到官场一层,你就去听吧,没有说好话的,这种现象大概得属我们中国为尊了。现在小民视官长如仇敌……中国做官的确是国民的公敌。”(《论中国国民对于官场感情最恶的原因》,《京都日报》1909年10月20日)
  晚清的贿赂腐败现象,现在也被某些官员创造性地发展了。在下非官场中人,难窥其中奥秘,仅从传媒上了解一点皮毛,即使如此,也可看出现在有些官员已远远超越其晚清前辈了。晚清时,所谓“两寿”,是指行贿者在受贿者本人及其妻子的生日送钱;而今有些官员除了在本人及其妻子的生日收受礼金,还扩而大之,利用父亲、母亲乃至岳母、孙子、孙女的生日,每年主动摆上几场“生日宴”,广发请帖,邀请熟人及做生意的商人前来祝贺,借此大捞钱财。“三节”送礼是晚清时的规矩,如今又多了因病住院、外出开会、进修学习等等收受下属送钱的“机遇”,不过名称变成了“慰问金”。晚清时地方进京行贿多在逢年过节,而今临时办事都要“跑部钱进”。县一级的“跑省进厅”也是如此。行贿受贿的方式也花样翻新,除了金钱交易、高档礼品,还有礼卡馈赠、豪宴邀请、美女陪伴和免费旅游等等,这种新型方式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因而也更保险、更可明目张胆地大行其道了。或许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