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用过普通扑克分析仪:29岁市长飞黄腾达的内幕全揭秘 - 废话一筐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47:19
近期网上盛传一篇署名为《新京报》记者孔璞的帖子《清华大学作出结论:29岁市长周森锋的论文系正常引用,与抄袭无关》,详细记述了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教授对记者的提问回应说:周森锋的论文系正常引用,与抄袭无关。同时钱教授还透露了清华大学对于不同级别的官员其论文抄袭的鉴别标准有着很大的不同,副省部级以上官员的即使论文与他人的相同程度高达100%也不能判定为抄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1 月27日,《东方早报》 发表记者吴玉蓉的文章《“周森锋没抄袭论文”? 系网帖编造的结论》,文章称钱易教授的秘书说那篇署名为某报社记者的文章系编造,清华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于世洁也表示“这个帖子是虚构的,不实的。” 该文还说,“周森锋论文涉嫌抄袭”一事一直没有当事人或者学校出面给予说法,而此前清华大学称,“校方对该事非常重视,但核查需要一个过程,肯定会给出一个说法。”目前距离周森锋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一事被发现已有近半年时间,但却迟迟未有任何说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两篇文章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于是决定前去清华大学探个究竟。但很不幸,电话联系了钱易教授和宣传部于世洁副部长,两人都客气地表示拒绝采访,对周森锋“抄袭论文”一事都说是“无可奉告”。无奈之下,记者前去采访周森锋的导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教授,但同样遭到拒绝。在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遇见了好几个年轻的研究生模样的人,记者主动呈上名片要求采访,但还是被婉言谢绝,名片倒是都被笑纳了,采访却没有任何进展,记者只好失望地离开了清华大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二天一早,记者发现自己的邮箱里出现了一封署名为“清华浪子”的邮件,邮件内容正是记者希望了解的一些问题。
“ 清华浪子”写道,网上那篇署名为《新京报》记者孔璞的帖子内容完全属实,钱易教授确实接受了采访,所说的清华大学对周森锋的论文作出的“不算抄袭”结论也是真的,但清华大学当局希望将这个结论保密,因为这个结论确实有点儿丢人现眼,没想到却被钱老师给捅了出来,因此闹得满城风雨,钱老师还因此受到了警告处分。其实钱老师完全不像网友评价的那样无耻,相反她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学者,作为一个70多岁的女院士,又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妹妹,钱老师的道德和学术水平远不是现在这帮挂羊头卖狗肉的年轻博导院士们比得了的,只是在清华当局的巨大压力下无能为力罢了。据说在给周森锋“抄袭门”事件定性的会议上钱老师还是坚持原则要认定抄袭成立的,但我们书记胡和平和校长顾秉林都说要顾全清华的面子,不能认定抄袭,钱老师孤掌难鸣啊。钱老师看来心里有气,所以后来故意将此事告知了记者,顺便将清华在会议上通过的那份无耻的论文抄袭判定标准也给说了出来。
“清华浪子”的邮件还说,钱老师将清华的这个秘密决定泄漏给外界后,最生气的还不是顾校长和胡书记,而是周森锋的导师刘洪玉。刘洪玉得知了记者采访钱老师的事情以后,就跑到钱老师的办公室里大吵大闹,说是钱老师要“整他”,说钱老师是个“比江青还恶毒的老妖婆”,“不得好死”等等。又说和平(指书记胡和平)和老顾(指校长顾秉林)都是他的人,每年都从他这里“拿个上百万”,“你一个要死的老太太算个屁”,等等,刘洪玉在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的第一号红人郑思齐也跟着用污言秽语帮腔,差点儿没把钱老师给气死。在清华,很多老师都知道刘洪玉是清华一霸,他不仅像网上说的那样通过搜房网年赚千万(通过搜房网和那些缺德的房地产商整天搞在一起,哄抬房价,把老百姓以后几十年的血汗钱都赚走了,看看楼市崩盘的时候那些房奴不生吃了他!这个人将来一定没有好下场!),更多来钱的路子是介绍很多高官富商来清华读硕士博士,每卖一个学位他都能赚个几十万。反正他和书记胡和平的关系特好,校长顾秉林又不太管事儿,全是胡说了算。我们都知道清华每年通过刘洪玉卖出的博士帽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胡和平和顾秉林两人也确实没少从他这里拿钱,所以他才敢那么对待钱老师。
“清华浪子”还透露,网友都在找周森锋的后台,认为周森锋的后台是他的父母或者岳父母什么的,其实森锋和霍焰家境都很贫寒,之所以在仕途上能突飞猛进,完全是刘洪玉的功劳。通过大量批发清华的博士帽,还帮着很多人家的孩子进清华读书,刘洪玉在全国政界的关系早就盘根错节了,给森锋和霍焰弄个处级不在话下。不过你可不要以为刘洪玉是真的在帮森锋和霍焰,那是有代价的。刘洪玉纯粹是个不学无术的生意人,能白帮别人?每个受他帮助走仕途的人都要向他年年进贡的,像霍焰那样的副处级虚职干部每年都要给他送五六十万,森锋这样一个正处级市长每年怕不是要给他个几百万吧?所以你们也别羡慕森锋和霍焰,他们那点儿工资,到哪里去搞那么多钱孝敬刘洪玉呀?只能去贪污受贿罢。那么年轻的两个人就这么搞下去,怕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清华浪子”最后写道,您现在看到周森锋的后台有多硬了吗?凭着刘洪玉与胡和平和顾秉林非同寻常的关系,清华不可能认定周森锋的抄袭事实,除非胡和平和顾秉林倒台了。就是他们两个都倒了,还有那么多从刘洪玉那里买了博士硕士帽的高官呢,他们也会罩着刘洪玉的,也就会罩着周森锋的了。清华啊,表面上光鲜,其实里面早烂透了。清华的学位啊,就像三陪小姐的身子,花钱就能到手的啊!
看到了“清华浪子”的邮件,记者心情极为沉重,没想到中国的第一学府竟然已经堕落成这个样子。又想办法联系《新京报》的记者孔璞了解情况,结果她一样也是“ 无可奉告”。几经周折,才知道了一些,原来在周森锋“抄袭门”上,最倒霉的还不是钱教授,而是记者孔璞。据说孔璞采访完钱教授后写成新闻稿上交报社,但主编显然是受到了上面的压力而不予刊发。后来就有人将这篇稿子贴到了网上,孔璞为此还受到了记大过处分。
“我是按照社里的安排去采访的,又不是私自行动,后来社里那么多编辑都拿到了这个稿子,凭什么就认定是我自己贴出去的啊?再说要是我自己贴出去的话,明知道那是违反制度的,也没有必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啊!”孔璞觉得很委屈。

24日,宜城市政府办公楼,市长周森锋婉拒记者采访,快步走向车子。记者 孔璞 摄
周森锋简历
河南禹州人,出生于1980年7月,200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
1997.09—2001.07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就读本科
2001.09—2004.07
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
2004.07—2007.11
襄樊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襄樊引进硕士博士)
2007.11—2008.08
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2008.08—2008.09
宜城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2008.09—2009.05
宜城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
2009.05—2009.06
宜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党组书记
2009.06—2009.06
宜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
2009.06—
宜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2004年7月,在单位被人唤作“阿姨”,襄樊市建委的刘玉(化名)有些惊讶———同事都称呼她为刘科长。那个称她为阿姨的年轻人,有张陌生而微笑的脸,“或许是哪个领导家的亲戚来玩,很懂礼貌的孩子。”
几天之后,刘玉有些扭捏地找到这位年轻人,“别叫我阿姨了,周副主任。”她有些不好意思,这个24岁的小伙子,是她的上司———襄樊市建委副主任,周森锋。
和大多数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样,那时的周森锋,“对每个人都点头笑”,自己擦办公桌,经常加班到深夜。
2009年5月的一天,农村出身的周森锋走土路,下田间,与农民聊天。是日,忽降落急雨,周森锋站在田里,双手背在身后,微笑面向镜头,随行工作人员为他撑起一把淡紫色的伞。
此时的周森锋,身为宜城市常务副市长,依旧“点头微笑”,依旧经常加班。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他已能站在下属为其撑起的伞下,对随行干部说:“群众大都通情达理,只要我们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工作就好开展多了。”
2009年6月21日,29岁的周森锋以全票当选宜城市长。媒体蜂拥而至,周森锋闭门谢客。
襄樊5年,从名校工科学生到年轻市长,周森锋一夜成名。

6月7日下午,周森锋(左一)在流水镇调研西瓜产业发展情况,23日,有人在网站上发帖,贴出了有专人在背后撑伞的工作照,惹来网友批评。
留下的副处级挂职干部
组织部一位官员认为,周森锋一开始从政,就担任这种级别的职务,不得不说从政是需要运气的
初到襄樊,周森锋的身份是挂职干部。
2004年7月,他作为清华大学与襄樊人才合作协议的第一批学生,来到襄樊市建委挂职。当时周森锋还是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三的学生,担任的建委副主任是副处级别,分管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区管理、历史文化名城管理等工作。
与他同时来襄樊挂职的,还有清华土木工程专业的贺旺等两人,贺旺挂职在规划局当副局长。
襄樊2004年被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后,因城市建设和规划不科学屡遭诟病,市里急需一批城市规划和土木建设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既是和清华签订协议的重要初衷,也是当时要了周、贺两名建筑规划相关专业学生的原因。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从2002年12月开始,随着襄樊市委书记孙楚寅落马,陆续牵出领导干部70余人,其中市属相关单位、县市“一把手”30余人,厅级干部11人,襄樊官场遭遇“地震”。一种新的官员培养体系急需建立。
一年挂职期满后,挂职单位对三名干部都很满意,周森锋和同学面临着选择:返校找工作,抑或留下。
襄樊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一位姓李的主任对周森锋他们的评价是,“务实、肯干、品质好”,他希望三人都能留下。最终,只有周森锋留了下来,其他两人因个性以及未来发展考虑离开。
《襄樊日报》的记者魏遵明和第一批三位挂职干部都接触过,“三人中,数周森锋能力最出色。”
如今,毕业便担任副处级干部,对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求之不得,襄樊市委也于2007年将挂职副处级干部的资格改成博士生。
“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副处级,但周森锋一开始从政,就担任这种级别的职务,这样的高起点,是他后来能担任市长的重要基础。”一位市委组织部官员评价,“他们之后的硕士生很快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你不得不说从政是需要运气的。”
李主任不同意这个观点。在他看来,周森锋挂职和决定留下,都是出于理性的考虑,与运气无关。5年间,襄樊市委引入十余位清华学生挂职,但目前留下的只有两人,其中一人正是周森锋。“在2005年,清华的硕士生很多都去国家部委工作,周的决定还是很难得的。”
“襄樊的生活条件不是最好,但是,绝对有一个较好的干事环境。”周森锋曾如此回应他留下的原因。
任职建委三年初长成
刚到单位曾被误认清洁工,后来获称“工作狂”,领导和同事评价其“有能力”
除了喊“阿姨”的笑话,对于周森锋刚到建委时的青涩和书生气,同事们都印象深刻。
建委信息中心负责人茹涛就毫不忌讳地说,他第一次见到周森锋,就把衣着朴素、打水擦桌子的副主任当成了新来的清洁工。
因为周森锋刚到建委时只有24岁,差不多是单位最年轻的官员,很多同事对其颇有些不服。但随后,比他年长4岁的茹涛发现,这个清华学子不简单。
他记得,周森锋到建委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工程项目部“锻炼”,每天到工地监督施工进展。
虽然是建委副主任,周森锋每天和工程部的同事一起到小饭店吃饭,遇到不懂的就马上询问。
一次工地上遇到洪涝,需要垒沙包,周森锋刚好到一线巡视,看到这种情形,立马扛起沙包。当时在场的同事,都觉得“小伙子颇能吃苦”。
在平时工作中,周也表现得很积极,加班加点是常事,而且经常拉着同事一起加班,得了“工作狂”的称号。
记者魏遵明对周森锋的忙碌,印象深刻。他有次约周进行采访,周从早推到午,再推到晚,直到晚8点多才抽出空聊,晚上10点采访结束后,周又跟着同事去了工地。
除了勤奋工作,周森锋很快就展示了他善于思考的一面。
2004年底,茹涛开始跟随周森锋建网站。当时全市除了政府网站,几乎没有像样的部门官方网站。
在网站建设中,周森锋还要求下属的二级单位公开一些数据和资料,例如,掌握房地产业务的二级单位公开房地产商的详细资料、该缴多少费用等等。这些数据长期以来从未公开过,从而成为“新政”中阻力最大的部分,个别部门“在数据公开方面有点拖沓”,但周没有妥协。
周森锋所表现出的维护公众知情权的意识,令茹涛感到新鲜。
2005年年中,建委网站开始运行,此后由政府官员和市民组成的行风评议小组,将建委网站评为第三名,“我们的信息公开内容比2008年5月1日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早好几年。”茹涛说。
接着,周森锋又带领同事制订了建委的“十一五”规划,这个规划“牵扯到全市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此外,周主抓的“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为建委赢得了先进单位的称号。
在建委工作的三年,“有能力”成为领导和同事评价周森锋最常用的词语。
比起从基层做起的干部,高学历的挂职干部,“做事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效率很高”,襄樊组织部人才办李主任认为,周森锋的成绩比组织部预想的还要好,他还有着从基层做起的干部的“扎实和务实精神”。
“难说出政绩”的副市长
下属评价他,“低调、务实,勤奋”,但是觉得县市级副市长要处理的工作繁琐,很难看出个人能力
关于周森锋的“低调”评价,是从他担任宜城副市长开始出现的。
此前,周森锋还称不上“低调”。
在建委,周的许多举措有创新意识,媒体曝光度也高。
“很有亲和力”,这是采访过他的几位当地记者的共同感受。他们乐于报道周,“和周森锋交流起来很顺利,也很愉快”。周对采访非常配合,记者们很容易从他的话语中找到合适的直接引语,来支持文章的主旨。
“看到自己的建议进入各级党委决策之中,看到自己指导的项目一个个建成,所有的苦和累都忘记了,这就是干事的快乐和干事的成就感。”在2006年8月《襄樊日报》的一篇报道中,周森锋这样总结挂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句话包含了“在为社会服务中成就个人”的意思,但周森锋把它结合自己的实际说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频频出现于媒体上的周森锋,展现了这样一种形象:勤奋,积极,务实,随和。2007年11月到2008年8月,周森锋调任襄樊市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这只是周担任宜城常务副市长前的短暂过渡。
由于贺旺曾担任过规划局副局长,同事仍会将两人并列比较,“两个人有一些共性,比如说,礼貌。”
2008年9月,周森锋调往宜城,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党组副书记;进而担任宜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党组书记。
一年时间内,周森锋完成了当选市长前的最后冲刺。
这段时间出现在媒体上时,周森锋的讲话风格有了变化,少了个人色彩。
他开始经常使用“希望再接再厉”、“确保新形势下取得更大成绩”这些抽象宽泛的话语。
他依旧经常加班,在文件上细密批示,不时下乡调研。下属对他的评价是,“低调、务实,勤奋”。
有一个细节,周森锋和别的市领导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除了《人民日报》等,他还单独订阅了《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研究参考》等报纸杂志。
在建委的三年中,周拿得出手的成绩满满当当;在规划局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周也抽时间写出了一份质量不错的调研报告,《关于协调处理局委关系的建议》;但在宜城市委的一年中,周的下属列举不出一项“政绩”来。
“县市级的副市长要处理的工作非常繁琐,很难从处理这些事务中看出一个人的能力。更何况周市长不是一位像仇和那样的争议官员,他不会去制定一些非常有争议的政策,所以很难说出他取得了哪些政绩。”宜城市委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
风波中的新市长
家庭背景、晋升过程、论文涉嫌造假,面对种种质疑,周森锋都不愿回应,只想让大家关注宜城发展
“29岁的周森锋成为湖北省最年轻市长”的消息,于6月21日晚上出现在网上,立刻成为热门话题。年轻市长的家庭背景、晋升历程和当选过程,都遭到质疑。
22日上午,周森锋自己上网看了消息,“我当时就决定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了”,他说,“现在的情况,任何回应都会让事情进一步激化”。
接着,最初发布这一信息的宜城市官方网站和楚天都市报网站,都应宜城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删除了这一消息。
22日下午,周森锋赶往武汉,当夜接受新华社的采访。23日起,大量媒体介入,采访周的家人、同学和师长。周专门给他们都打了招呼,让其不要接受采访,以免加大给自己的压力。
“希望媒体能够理解,处于这个位置,他现在不适合出来说什么。”周的一位下属说。
一名参加了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目睹了周森锋全票当选市长的过程。她对周此前就有所了解,又觉得他年轻有干劲,“所以我把票投给了他。”
这位人大代表记得,周森锋在当选市长后,做了约10分钟的简短发言。在发言中,周对自己提出了五点要求,主要内容是:廉洁为民,求真务实,多为宜城人民做实事。
宜城,是一个拥有5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
周森锋在清华读书时的一位大学同学觉得,周是那种有志青年型的人,所以才会选择去地方挂职,他是想做点事情,但是,现在这样的舆论对他不公平。
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29岁就能当上市长。
在襄樊市,县处级干部的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该市下属的另一个县级市———枣阳市市长汪厚安当选时37岁。宜城上一任市长朱慧当选时的年龄是43岁。
据襄樊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梁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该市市(区)长职位的新任干部,年龄在45岁以内,最小的34岁,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在襄樊市委组织部一位官员看来,作为县级市市长的周森锋,5年来由副处升到正处,很正常。
放眼全国范围内,也有许多年轻官员。
据了解,现任新疆自治区副主席的胡伟,在28岁时已是正县长。现任河北省省长的胡春华,在27岁时已是副厅级干部。而32岁时的陆昊就已在北京成了正厅级干部。去年,山东出现了一位28岁的副厅级干部。
昨天上午11点,记者们在宜城市政府办公楼三楼走廊,迎面遇见周森锋。双方都愣了一下,摄影记者随即噼噼啪啪拍起照片。周森锋没有躲闪,只是微低头,向走廊尽头快步走去。
在办公室门口,他好像突然想起什么,转身接过记者名片,并与记者握手,“对不起,我要和孙副市长讨论问题,不能接受采访。”
周森锋的办公室在三楼最末端,门口没有贴职务标志,房间里有三张沙发,两张桌子和一只茶几,桌面整洁。
25分钟后,周森锋走出办公室,面带微笑,拒绝了采访并快步下楼。
在一楼大厅,记者赶紧抛出问题,“网友找出你硕士时的一篇论文,与别人的论文极其相似,你对此如何回应?”
周森锋没了笑容,加快脚步,两三步出门,俯身钻入等候他的汽车内。
车已启动,周森锋打开车窗,“谢谢关注,但还请多关注宜城的发展。”
■ 对话
“现在不愿回应,想多干工作”
周森锋认为自己当选市长受益于国家政策
6月22日,宜城市长周森锋在婉拒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后,做了简短的沟通。
“我的经历不具备代表性”
新京报:你当选宜城市长引起热议,也被称为80后市长,怎么看待自己的当选?
周森锋:这只是对年轻干部的正常人事安排。作为青年干部,我的经历其实不具备代表性,我是挂职锻炼后留任的。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被提名市长候选人的原因是什么?
周森锋:我能够被提名和当选,只代表着我一个阶段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和大家的认可。
我觉得这件事情不应该受到什么关注。我也希望媒体能够从保护青年干部的角度考虑,不要再报道此事。
新京报:大家特别关注你这么年轻就当了市长。
周森锋:希望媒体别再关注我的年龄了,我的当选其实也是受益于国家对青年干部的政策。
新京报:你为什么不愿接受媒体的采访呢?
周森锋:现在的情况,任何回应都会让事情进一步激化,我希望事态平息下去。
“压力让我无法专心工作”
新京报:怎么看待网友的一些质疑?
周森锋:网友有质疑的权利,而且他们都是有理性的人,不需要我再澄清什么。
新京报:可是有人觉得,你的身份是市长,你的澄清在一定意义上是公务行为,是对大家知情权的尊重。
周森锋:我们宜城政府已经做到政务公开了,我的讲话也都是公开的,可以查到,我的当选也已公示过了。现在媒体的采访更多的是关注我个人的情况,我觉得涉及隐私了。
新京报:现在工作繁重吗?
周森锋:我现在的压力很大,从前主要是工作压力,现在来自媒体的压力,让我无法专心于工作。我希望能够给我一定的空间,让我尽快投入全部精力到工作中。我刚刚当选,需要全身心投入工作。我现在要做的不是回应这个事情,而是多做工作。
本身基层的事情就非常繁琐和复杂,需要大量的精力处理,所以还是希望媒体能够理解我的处境。
■ “29岁清华毕业生当选宜城市长”追踪
市长被疑论文有问题
硕士期间发表的一篇论文,与他人两年前所写的论文多处相似
昨天(24日),网友搜出宜城市长周森锋2004年发表的论文,在和一篇其他人2002年发表的论文对比后,网友发现,两篇论文有好几段相似,还有不少段落只是改动了几个字。
有段文字近200字相同
记者调查发现,这篇被指有问题的作品,是周森锋于2004年发表在《商业研究》期刊上的《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相似对象为王宇、柯玲2002年发表在《经济体制改革》杂志上的《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周森锋论文的第四部分,“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王宇、柯玲论文的第二部分“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极为相似。只是周森锋把关于核心竞争力特征的论点缩减了一个。
周论文中的第三部分,“房地产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经查,与王宇、柯玲论文第三部分:“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基本一致。
两篇论文中还有完全相同的一些段落。例如,周论文中的“战略规划能力”,与王宇、柯玲论文中的“战略规划能力”,这段文字共196字,完全一致,包括标点符号。
周森锋没有回应
昨天中午,记者向周森锋询问论文一事,他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回应。
记者打电话给了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周森锋的同学谢岳来,谢一直未接听手机。
周森锋的另一位同学对此事做了推测,他说,清华大学对研究生毕业有两篇论文的发表要求,但这一硬性要求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周森锋可能会放松对论文的要求,“我并非是为周辩护,但我们确实面临现实的困难。”
比起其他同学,周森锋能够花在学术论文上的时间有限,因为他研三那年(2004年)就到襄樊挂职,而且他在襄樊建委的工作十分繁忙。这一点也与这篇论文的发表时间(也是2004年)相吻合。 (记者孔璞)
■ 相关新闻
市长夫人通过考试成为副县级
网友指出其参加选拔考试时不符合报名条件
昨天,有网友曝出,湖北宜城新任市长周森锋的妻子霍焰的论文介绍不实。还有网友指出,已是副县级干部的霍焰当初参加选拔考试时不符合报名条件。
所列的已发表论文暂未找到
网友发现,霍焰的硕士毕业论文最后一页,列出了其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其中一篇论文题为“我国团体诉讼之引进”,载于《东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网友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没有发现这篇文章。
记者随即致电东北师大学术期刊社网站上的联系电话,一位女工作人员查询后说,该期确实不存在这篇文章,但《东北师大学报》(社科版)每年会出不定期的增刊,资料室没有存增刊,且增刊也不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故难以证明该文是否发在增刊上。
该工作人员强调,如果在增刊上发表文章,应在“社科版”后明确注明为增刊。
昨天,记者前往霍焰目前借调到的襄樊市信访局核实,工作人员称霍焰出差了。
宣传部官员回应已经公示过
对于霍焰的工作职位,也有网友产生疑问。
据了解,霍焰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学习,取得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作为优秀人才,被襄樊市引进到襄樊市中院工作,任职团委副书记。
2008年7月28日,襄樊市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襄樊市面向湖北省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公告》,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
其中,在报名资格条件条款中规定: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参加工作时间3年及以上,现任正科级职务或任副科级职务2年及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且参加工作时间2年及以上,现任正科级职务或任副科级职务1年及以上;博士研究生毕业。
有网友指出:不满两年工作经历的霍焰参加了考试。
2008年11月7日,霍焰被任命为襄樊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如果按就职时间算的话,霍焰已满2年工作经历。
昨天,针对此事,襄樊市委组织部一位工作人员称,所有材料全部综合给了市委宣传部,他们会统一答复这个问题,“网友点出来这个问题,那是他们的权利。”
该市宣传部一位刘姓副部长回应道,“(霍焰)当时应该没问题,如果有问题,又是在公示期,可能会有人提出来。”
关于是否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该副部长说自己不掌握,“那是组织部门的事。”(记者 孔璞 湖北襄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