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aeon可弯曲屏幕:睾丸 男人健康“重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35:58

睾丸 男人健康“重灾区”

 

男子的整个外阴部,包括阴茎和睾丸,都是要害部位,尤其是睾丸。由于睾丸神经分布及其外面的那层又厚又韧的白膜,使它的体积受到严格限制而不能轻易变形。

所以,睾丸是一对捏不得碰不得的娇嫩器官,它们对压力极其敏感。比如,你可以随便捏捏自己的大腿肌肉,或捏捏肚皮,这都不会感到特别疼或难受,可是你要用同样的劲或者更小的劲去捏一下睾丸,那就不能忍受了。因此,一旦男子的会阴部,包括阴茎、阴囊、睾丸被足球重重击中,一定会疼得打滚,痛苦不堪,无法忍受,甚至会疼得晕过去,发生所谓神经性休克。在过去的不少小说中就描写到睾丸被踢伤致死的故事。

按理说,睾丸所处的位置不大容易受到伤害,可是也有一些情况容易使睾丸受到直接打击,如从自行车上跌下来,或跌坐在某硬物上,正好碰在睾丸上,这时,人们无法躲避这种来自下方的打击。特别是老年人,手脚不灵便,很容易从自行车上跌下来,或跌在路边小沟里,难免在下滑过程中使睾丸受损。俗话说,防患于未然,老年人特别要小心,避免产生上述危险。睾丸十分娇嫩,老年人的阴囊皮肤萎缩后变得很单薄,保护能力就更差了,尤其是阴囊皮肤弹性差,睾丸悬挂的程度也加重了,所以更要特别注意。

可以说,睾丸是男士健康的“重灾区”之一。下面,就罗列关于睾丸的一些疾病。

睾丸炎——不可小视

睾丸炎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睾丸炎性病变,可分为非特异性、病毒性、霉菌性、螺旋体性、寄生虫性、损伤性、化学性等类型。特异性睾丸炎多由附睾结核侵犯睾丸所致,十分少见。临床上常见的是非特异性睾丸炎及腮腺炎性睾丸炎,它是男性不育症常见病因之一。

(一)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多发生在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感染经淋巴或输精管扩散至附睾引起附睾睾丸炎,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等。细菌可经血行播散到睾丸,引起单纯的睾丸炎。但睾丸血运丰富,对感染有较强的抵抗力,故这种情况较少见。

病理上肉眼观察主要是睾丸增大、充血、紧张。切开睾丸时见有小脓肿。组织学见局灶性坏死,结缔组织水肿及分叶核粒细胞浸润,生精小管有炎症、出血、坏死,严重者可形成睾丸脓肿及睾丸梗死。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上高热、寒战、睾丸肿痛、阴囊发红、水肿等症状来确诊。当然要注意与急性附睾炎、腮腺炎睾丸炎、精索扭转、嵌顿疝相鉴别。

早期明确诊断,及时予以抗生素,去除病因是保护日后良好功能的重要手段。少数睾丸炎,经治愈后,由于纤维化及生精小管的损害,可引起睾丸萎缩,影响生育力。

(二)慢性非特异性睾丸炎

慢性睾丸炎多由非特异性急性睾丸炎治疗不彻底所致。也可因霉菌、螺旋体、寄生虫感染造成,例如睾丸梅毒,既往有睾丸外伤者,可发生肉芽肿性睾丸炎。睾丸局部或全身放射性同位素磷照射,也可发生睾丸炎症,破坏睾丸组织。

病理上看睾丸肿大或硬化萎缩,生精小管的基底膜呈玻璃样变及退行性变,生精上皮细胞消失。生精小管周围可能有硬化,也可形成小的增生灶。

临床体检示,睾丸呈慢性肿大,质硬而表面光滑,有轻触痛,失去正常的敏感度。有的睾丸逐渐萎缩,严重者几乎找不到睾丸,显示附睾相对增大,多数病例炎症由附睾蔓延至睾丸,二者界限不清。双侧慢性睾丸炎者常可造成不育。治疗上主要针对慢性睾丸炎的病因。

(三)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睾丸炎发病原因,约20%腮腺炎患者并发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后期。肉眼可见睾丸高度肿大并呈紫蓝色。切开睾丸时,由于间质的反应和水肿,睾丸小管不能挤出,组织学观察见水肿与血管扩张,大量炎细胞浸润,生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在睾丸炎愈合时,睾丸变小、质软。生精小管有严重萎缩,但保存睾丸间质细胞,故睾酮的分泌不受影响。

睾丸炎一般在腮腺炎发生后3~4d出现,阴囊呈红斑与水肿,一侧或双侧睾丸增大并有高度压痛,偶可见鞘膜积液。一般可查到腮腺炎病灶,经对症治疗10d左右,睾丸肿胀消退,约1/3~1/2病人于发病后1~2月时,可观察到睾丸萎缩。一般单侧睾丸受累不影响生育。据统计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睾丸炎约有30%病人的精子发生不可逆的破坏,受累睾丸高度萎缩。如双侧感染,睾丸可萎缩,引起精子生成障碍不育症,但雄激素功能一般是正常的。

睾丸癌——离你有多远?

睾丸在胚胎发育初期位于腹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降,至胚胎笫六个月己下降至腹股沟内环,继而沿着腹沟继续下降,到笫八个月下降至阴囊。所以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出生时睾丸早已位于阴囊,仅有1%—7%在出生前后或在一周岁内不降。如果一岁以后,睾丸仍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管内,则称为隐睾症。有专家指出,隐睾是导致睾丸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肿瘤没有发生转移,95%可治愈,大部分能保留生育功能。

临床上,睾丸癌只占男性类癌症总数的1%。此病多发于15~39岁的男性,而此年龄段刚好涵盖了男性的生育高峰期,所以它是此阶段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导致睾丸癌的因素也是非常复杂的,但其中最危险的是隐睾。由于隐睾是男性出生时睾丸未能降入阴囊而滞留于腹腔内形成的,即便通过手术治疗,其发生恶变的几率仍为正常人的20倍,如果一直未能取出,则恶变几率可达50%以上。

专家表示,现在社会上对女性乳腺癌的宣传较多,女同胞对乳腺癌的知晓率、警惕性和自检的积极性都大大提高。相比之下,男性睾丸癌则较少受到关注。其实,睾丸癌的主要症状和乳腺癌一样,都以无痛性肿块为主,也是可以通过自检的方式,早期发现的。

专家指出,自检可以每月一次,在洗浴时进行。用掌心托起阴囊,用手指轻揉睾丸使其滚动来检查。如出现一侧睾丸肿大突出格外明显,形状不均匀,或在睾丸前面或侧面摸到豌豆大小的硬块,或触摸时发现睾丸质地比以前变得坚硬但压迫无疼痛,均应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睾丸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保留生育能力。由于睾丸癌通常为单发,很少双侧同时发生病变,预后比较好,如果肿瘤还没有发生转移,治愈的几率可达95%。睾丸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若发现不及时,常会很快转移,危及生命。因此,尽可能早地发现和诊断睾丸癌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附睾炎——难成爸业

附睾由十多条睾丸输出小管在睾丸的后上部汇集而成,然后向下方蟠曲至睾丸下极。它是一条细长的小管道,对精子具有至关重要的“养育之恩”,是精子名符其实的“养母”。精子在“生母”睾丸腹中(精曲小管内)生成后,生命力还不如新生儿,连动都不能动,只能躺在睾丸产生的睾丸液中随波逐流,来到“养母”附睾的怀抱。经过附睾两周左右的精心培育,精子才完全发育成熟,浑身充满运动能力、识别爱侣卵子透明带的能力及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的能力。精子在踏上求爱之路以前,主要还是待在附睾尾部舒适的安乐窝里养精蓄锐。

如果附睾不幸感染了致病微生物,发生炎症,令管腔充血水肿,其养育精子的能力自然降低,甚至处于怠工状态。附睾分泌的各种营养精子的物质均会明显减少,使精子应在附睾获得的各种能力明显减弱,最终导致排出精液中不能活动的精子或死精子比率明显增高。即使是能活动的精子,其活动能力也很弱,从而引发弱精子症或死精子症。

附睾被病原体感染后,有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可直接对附睾管中的精子造成损害,抑制精子的活动度或使精子发生凝集,以降低其活动能力;有的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吸附在精子表面,使其活动力降低甚至丧失。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也会毒杀生性脆弱的精子,使其死亡率大大增加。同时,白细胞、巨细胞等机体卫士在消灭病原体时,也可能不分好歹,误杀或误伤精子。炎症反应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也会毒害精子,或改变精子的生存环境,使精子活动力下降、死精子增多,造成畸形精子率上升,精子数量减少等。

附睾炎如果是由淋球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不仅会发生炎症反应而损害精子,而且极易引起附睾管腔的缩小或堵塞,导致附睾尾部与输精管连接处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梗阻。这是一种难以逆转的附睾炎后遗症,精子被堵截在附睾管内出不去,只能慢慢困死或任由宰杀,从而造成梗阻性少精症或无精子症。

附睾炎还是导致男子体内形成抗精子抗体的重要原因。当附睾发生炎症时,身体的自卫系统就会立即行动,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物质进入发炎的附睾管内,对病原体产生清除反应,形成医学上所说的免疫反应,产生免疫细胞,同时免疫细胞对机体自身组织的识别能力明显下降,直接与精子表面或精浆中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形成抗精子抗体。

抗精子抗体形成后,混在精液中,紧追精子不放,或将精子团团围住,或干脆牢牢吸附在精子表面,使精子无处躲藏。这样一来,精子的活动能力显着下降,或数个、数十个地凝集成团,影响精子的前向运动。同时,抗体也可进入血液循环,对生殖器官的功能产生更大范围的不良影响。若抗精子抗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作用于睾丸组织,则能形成特殊的破坏作用,使睾丸的生精功能发生异常,出现生精障碍性无精子症。

附睾炎如何治疗

专家提醒广大男性朋友:一旦发生附睾炎,必须积极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使用冰袋、止痛药和口服抗生素等。

1、急性附睾炎治疗:

急性附睾炎应适当休息,并给予抗菌素及一般镇痛剂。局部可行热敷、理疗、使用阴囊托带托起阴囊。如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此处,还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因。

2、慢性附睾炎治疗:

慢性附睾炎常和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所以,一般治疗措施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同,治疗前列腺炎的同时可使慢性附睾炎的症状缓解。

专家特别提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力,治疗务必彻底。急性期症状消失后还应持续治疗4-5天,慢性期还应延续2-4周,以巩固疗效。托起阴囊,局部冷敷,禁忌房事,杜绝烟、酒、辛辣食物,防止充血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隐睾——藏起来的睾丸

有一部分男人,因为结婚后不生育,在接受必要的检查时,偶然发现自己的睾丸没有在它们应该在(阴囊内)的岗位上,而是在“肚子”里安了家,医学上称之为隐睾症。

据调查,隐睾占早产儿的9.2%~30%,足月产男婴的3.4%~5.8%,但在1岁时仅占0.66%。由此可见,隐睾的发生率与早产密切相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逐渐降低,出生后仍然可以继续下降,但是1岁后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隐睾者的睾丸处于相对高温环境,十分不利于睾丸的发育和青春期后的精子生成,可以造成睾丸的明显萎缩,阻碍精子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殖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还具有较高的癌变机会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造成睾丸“有家难回”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相关因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包括母体怀孕期间的内分泌障碍让睾丸难以获得自然下降的“指令”,睾丸、睾丸系膜、睾丸引带及精索发育缺陷,以及睾丸在下降过程中遭遇到的各种“拦路虎”,例如睾丸系膜粘连、腹股沟狭窄、皮下环过紧等。

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隐睾,均可以因为“肚子”里的较高温度而影响了精子工厂的精子制造过程,出现少精子或无精子,从而影响了他们成年后的生育能力。

要想判断隐睾患者是否还有生育能力,首先要区分是否是双侧隐睾还是单侧隐睾以及隐睾的位置。一般来说,多数(60%~70%)的单侧隐睾患者的另外一侧已经下降的睾丸功能往往是正常的,并可能在功能上起部分代偿作用(一个睾丸“负担”起两个睾丸的重任),因而可以产生精子,甚至可能自然生育。但是,一侧隐睾的患者,对侧的睾丸未必都正常,有人发现单侧隐睾者中大约一半人的精子是正常的,而另外一半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精子异常,甚至严重者可以无精子。

隐睾的位置也十分重要,越是隐睾位置深(睾丸位置较高)的患者,恢复生育的机会越小;而睾丸位置较低的(腹股沟内)隐睾患者,睾丸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生精功能,生育机会较大。

比较准确判断隐睾患者的生育能力的方法是进行直接的精液分析,来看看精液内是否有精子、有多少精子以及精子的功能状态。

让“迷途”的睾丸尽早“回家”不仅是出于对日后生育问题的考虑,隐睾还有发生疝气、损伤、癌变、扭转的机会,对男性精神心理影响也值得关注。隐睾发生癌变的时间多在20岁以后,比正常睾丸癌变的机会大20~48倍,而高位隐睾更容易癌变,即使是在成年后将隐睾“放”在阴囊内也不能完全防止以后的癌变,但将起置入阴囊后便于管理,可以随时发现异常改变而获得及时治疗。

因此,即使是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或者已经生育子女的成年隐睾男性,也应该尽早解决隐睾问题。在手术十分困难(难以将睾丸牵拉到阴囊内)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将隐睾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