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灵30r胰岛素价格:伤心的馒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10:47
2011年04月13日 15:37 PM

伤心的馒头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评论[76条

(2011年4月13日)

双汇“瘦肉精”事件后不到一月,央视再揭食品安全丑闻:上海多家知名超市销售的馒头被指染色、过期回收后重新加工。

曝光画面来自央视经济频道周一晚播出的《消费主张》。节目中,在一家名为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厂房内,工人在满是污渍的车间里“再利用”过期回收的馒头,随意添加使用防腐剂、甜蜜素、柠檬黄等违禁色素,以求“漂亮”。一位工人的原话是:“我不会吃的,打死我都不会吃,饿死我都不会吃。”据称,每天有3万个这样的“问题馒头”进入华联、联华等知名超市,而面对一月一次的质量抽查,这家公司的应对方法是“把东西拿到办公室给他们检查,不让他们去车间”。

而后,央视另一档名为《今日观察》的栏目接力,工人称“不会吃自己做的馒头”的镜头得到重播,评论员指责“黑心馒头”的出炉是一个全方位的造假过程,呼吁加大政府监管,发动全民监管,严惩缺乏“道德血液”的食品加工企业。

对忧心生活品质的中国人来说,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丑闻能吸引极高 “人气”。门户网站从昨天起重点推介这段央视视频,微博论坛上调侃中国人“百毒不侵”的段子又有了新素材。那些未能赶在周二早间转载这桩丑闻的报章,今天也集体上阵,围剿那个“伤心的馒头”。

《东方早报》昨日在内版紧急宣告,上海市工商局连夜要求超市、卖场自查“染色馒头”,今天更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市长韩正的批示:“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此案……查到哪里公布到哪里”。《新闻晨报》封面上,盛禄公司负责人在记者的镜头包围下埋头不语。根据同样得到《解放日报》、《文汇报》头版报道的官方通报,国家质检总局闻讯后已要求严查,截至昨天下午,“问题馒头”全部下架。

除引用央视和新华社报道外,在北京、深圳、成都,各地媒体也在报告自家市场上的馒头卫生状况。广州正好同期爆出“到期面包回炉再热卖”之事。《南方日报》的消息说,东莞市消委会称“近日也接到类似的报料”,提醒消费者注意“生产日期”是否涂改。而在早间的搜狐新闻首页上,编辑已经在用头条教读者“如何鉴别染色食品”了。

愤懑自然是主流情绪。馒头工人的话伤了《新京报》评论者曹林的心。他叹息道:“都不吃自己做的馒头,吃谁的?……在经济社会的消费网络中,谁能逃脱这种被毒害的逻辑链?生产过期染色馒头的,可以打死都不吃自己生产的馒头,可他得吃别人生产的面包和蔬菜,他又怎能判断别人的面包和蔬菜,不像自己生产馒头那样生产出来的?……这是互相伤害的恶性循环,这是将每个人都深卷于其中的大网,商业道德沦丧之下,没人能真正以局外人的优越感置之度外,每个人都会是受害者。”

《扬子晚报》编辑心有戚戚,头条评论将此种恶性循环概括为“互伤链”:“你在我吃的辣酱中加苏丹红,我在你家孩子喝的奶粉中加三聚氰胺,他又在大家都进的餐馆中使用地沟油…….一旦他们在其他方面遭遇到伤害,他却会愤怒地讨伐别人,讨伐整个社会,很少有人去反省自己。但其实,几乎所有人都促成了这个相互伤害体系的出现,有意地或者无意地、积极或者消极地维系了它的运转,形成了一个高效率的相互伤害经济体系。”

不能只剩“一声叹息”——这是身处漩涡中心的上海媒体《东方早报》今日社评。该文在论述了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溃败后,以一段“并不悲观的话作为结尾”:“整个中国社会的食品安全,要寻找‘转危为安’的可能,非经历漫长的‘克己复礼’(重构中国社会的人文基础)之教化不可。单单凭借完善法制、调整体制、增加编制、加强监管、加重处罚这类治标手段已无济于事。”

但监管仍然是众矢之的。从《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央视网、千龙网,到上海本地的《每日经济新闻》、《上海商报》、东方网、新民网,均发表大量评论,反复要求恪尽职守主动出击,要求严刑峻法,要求避免“多头分段管理”,“政府和商家都有责任”。网易推荐的《鲁中晨报》评论最是干脆,“哪里出了问题,先把监管部门一把手撤职查办再说,必定有人能管好!”

在《华西都市报》上,虽然评论员自己也承认这些道理“已经说烂了”,但仍在呼吁独立权威的监管部门,因为“馒头安全是食品安全退无可退的一道底线,当‘馒头’也患上‘染色体病’,后果或将不堪设想——可以不喝奶不吃肉,能不吃馒头吗?”

成人可以不喝奶,孩子不一定。

发生在上周的甘肃平凉牛奶中毒案已经有了官方通报。周一发布的消息称,这桩导致多名孩童死伤的案件,系一对村民夫妇合伙作案。昨日,新华社再发电稿,引述公安机关调查结果,称嫌犯系因生意竞争等矛盾,向对方牛奶罐内投毒报复。在甘肃,畅销的《西部商报》和《兰州晨报》亦使用内版头条刊发这一警方通报。

在引用了网民类似“找人顶罪”式的质疑后,新华社稿件文末称,“记者在事发地了解到,由于有关方面迟迟不公开、透明地介绍案情以及案件的相关情况,当地民间各种传言满天飞,甚至出现无人喝奶导致奶农倾倒牛奶的情况。”这段对平凉官方不利的描述得到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重点推荐,新闻首页标题总结为“谣言四起”。

不过,在甘肃省委机关报上,当地官员已经部署了与新华社相反的描述。以“为了36名中毒者的安危”为题,《甘肃日报》头版稿件称:“中毒事件发生后,为了迅速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和疑虑,平凉市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案件发生及处置情况,让广大群众了解真相。许多市民说,此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尊重。”

《南方都市报》今天发表评论,就事论事,呼吁“散装牛奶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而评论者刘洪波则在《齐鲁晚报》感叹,“能放心喝杯奶是社会秩序的底线”:“我固然理解,权力秩序能够深刻地影响社会秩序,权力行为能够影响社会行为,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权力对社会的建设性或者破坏性作用;只是无论如何,我仍然希望普通人的生活世界能够相当程度地守护基本的底线,而不是混乱到连善恶都失去了准绳,蓄积仇恨并使之发酵到疯狂水平。”

对广州各家媒体来说,今天有一件比“有毒”馒头、面包、牛奶、米粉更重要的事,需要用头版最显要的位置向读者报道,那就是曾经引发轩然大波乃至民众上街抗议的本地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2009年11月,在接待拥堵上访的番禺居民后,广州副市长苏泽群公开承诺,如果大多数市民反对,“该项目不会动工”。

一年多后的今天,根据广东省委机关报的稿件,“备受争议的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在沉寂了一年多之后重回公众的视线。昨日下午,番禺区政府正式公布了五个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备选地址……选址的最终结果将通过广泛讨论,根据群众意见、环评分析和专家论证来确定。”《新快报》上,既有市民赞成焚烧的表态,也有担忧恶性投票的意见,《南方都市报》则刊出“居民七问选址方案”,汇聚了类似“垃圾焚烧发电厂风波又回到了起点”的抱怨,《信息时报》提供五个专版。

《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齐齐上阵,以社论表达自身立场。在一年多前的抗议中引领风潮《南方都市报》,社论题为“垃圾焚烧再选址,民意互动务求扎实”。该文首先肯定官方公示征求意见之举,然后逐条列举备选地点居民的疑惑与担忧,认为“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决策,应当成为这座城市里政府与民意之间良好互动的试验田,双方均要保有最大的诚意。”《新快报》社评《公布垃圾焚烧选址,善政迈出第一步》则呼吁准确地甄别、界定“民意”:“假如没有实现对‘民意’的准确界定与合理协调,‘民意’本身会变得四分五裂,本该体现出公共理性的选址决策,最终会演变为‘踢皮球’乃至‘多数人压倒少数人’的公共乱象。”

《南方日报》头条评论为“垃圾焚烧选址凸显尊重民意的价值”。该文呼吁打破“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利益格局,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垃圾处理综合体系:“能不能为全国解决‘垃圾围城’树个榜样,这一役意义重大。”

广州市委机关报《广州日报》难得在电子版上屏蔽自家报道,没有发布五个备选点公布的消息,不过,据其预告,今天,属下大洋网将邀请专家市民直播互动,讨论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