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穿越的吗:富裕的中国还要想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26:11
                                 富裕的中国还要想什么?     近日,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设置话题,各种投资工具的开放,引起区域市场的一阵兴奋。  上周五的上海迪士尼乐园破土动工典礼,吸引了世界广泛的注意。  上周末,浦东新区东南沿海、衔接洋山港的临港产业区,举行盛大的集体签约仪式,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20亿元人民币。2005年开发的临港产业园区受到上海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至今已诞生多项“国内制造的世界一流”产品,包括新能源等多项装备、发动机、起重机等等,到“十二五计划”结束,预计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会成为核心竞争力,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00亿至1500亿元。  上月底,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在张江高新区20多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动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示范区。  种种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其实都在说明中国的蜕变,而以上海的诸多项目作为集中表现。  这些项目在“十二五”(2011-2015)开局之年推出、优化或者扩大,显然比五年前具备更扎实的基础与实力。许多项目都对五年后的目标做了一定的描绘,如果完全成真,2016年的中国,经济实力与进步程度应该比过去五年跨度更大。  例如,大飞机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到2016年,将形成年产20架C919客机和年产50架ARJ21系列飞机的量产能力;在上海世博会上大规模试行的新能源车,到2012年会进一步形成超过4000辆的示范规模;上海隧道公司自主研发、被媒体称为“秘密武器”的国产盾构,曾在上海400多公里的地铁开挖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据《东方早报》指出,它在月前写下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历史——在新加坡政府工程中一次性中标六台,合同金额3亿多元人民币(约6000多万新元)。  此外,未来型的新兴产业,近年发展速度也很快,有不少海外归国高知识人才参与其中,例如环保、智能电网、新能源等。  一些过去必须仰赖进口的设备和技术,逐渐有了国产的生产线。上海九个高新技术领域中,去年的产业规模达8859亿元人民币,今年估计超过万亿,到“十二五”结束,预计占全市工业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一,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将翻倍。  中国经济实力在短时间内不断跃升,辐射所及,必然也会惠及周边甚至全世界的经济,从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到创新基地,财富给中国带来的包括了面子和里子。  那么,冲刺30几年,现在是坐下来喝杯咖啡,或者龙井的时间了吗?  历史上经济最鼎盛时期的中国,从来不缺乏对人类文化思想与典章制度的贡献。  对照同属大中华的两个小地方,台湾和香港,在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也都几乎同步茁壮勃兴。  台湾从深厚与细腻的文化、思潮到潮流时尚,都不断层层开展与扎根,当然中间经历了不少折腾和牺牲,但是领袖最终的舍得与远见,和社会的觉醒都不可或缺。  香港则在自由放任的环境中,发挥出市井与中西融合的大众创意,与此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保留地。  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有太多的论述,但政府怎么对待延续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和价值观,对社会的走向影响很大。文化价值要靠社会人群体现,对人群宽容的政府和社会,才能焕发文化的活力,培养一个宽容的环境因此就很重要。  中国经济从过去的资金输入到今后越来越多的输出,不可避免会带动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作为文明古国,中国也不可能只输出经济实力。  文化的输出有悠久历史,但传统文化面对七零八落的断层现象,严格的管制又使当代的创作和人物难有足够伸展空间。  文化上的反思和自省在财富累积到这程度的时刻非常重要,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只不过是文化主权的某种姿态,来自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内部反思,才是让国家走向文明世界的关键,而这必须伴随对待各类人群与思想的充分宽容。  少了文化反思的经济输出,会不会在经济实力越发让人不可抵御的时候,不自觉地变成一种傲慢、甚至威权思维的体现?值得关注。